高中音乐人音版 必修 《音乐鉴赏》第二十九节:冼星海 课件(1)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音乐人音版 必修 《音乐鉴赏》第二十九节:冼星海 课件(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5-12-19 16:05: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5张PPT。胜利第一中学
杨 晶 冼星海(1905-1945)广东番禺人,是近代音乐史上一位罕见的多产作曲家。作品包括交响音乐、大合唱、歌剧、群众歌曲、抒情歌曲、劳动歌曲以及艺术歌曲等等,大多以现实生活为题材,与当时的政治斗争密切联系,贯穿着爱国、救亡、抗日、反帝反封建等革命斗争主题。代表作品:《救国军歌》、《在太行山上》、《到敌人后方去》、《黄河大合唱》、《生产大合唱》等。人民音乐家《黄河大合唱》创作经过1938年冬1939年1月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剧三队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酝酿长诗《黄河吟》)1939.03.26抵达延安后,黄河吟被改成歌词1939.04.13冼星海抱病,开始谱曲1941年抗敌延安三队在陕北工学大礼堂首演在苏联增加
一个序曲黄河大合唱共8个乐章:(序曲) 、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水谣、河边对口曲、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一、黄河船夫曲(混声合唱)
二、黄河颂(男中音独唱)
三、黄河之水天上来(配乐朗诵)
四、黄水谣(女声合唱、混声合唱)
五、河边对口曲(对唱、重唱 、混声合唱)
六、黄河怨(女高音独唱)
七、保卫黄河(齐唱、轮唱)
八、怒吼吧,黄河( 混声合唱 ) 《黄河大合唱》 光未然词
冼星海曲快慢 快fpf 《河边对口曲》对唱、重唱、合唱 在多声部歌曲中,每个声部由一人演唱的形式。(音准与配合) 在多声部歌曲中,每个声部由两人或多人演唱的形式。(各声部音色的融合) 作者为什么采用先对唱,再重唱,后合唱的演唱形式呢?他想告诉我们什么呢?思考: 被迫无奈的逃出家门共同的遭遇使他们走在了一起
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保家卫国拿起武器把日寇一同打回老家去! 情境演绎(一)分角色演绎两位老乡的对唱片段齐唱轮唱 两人及两人以上演唱单声部歌曲。步调一致,齐心协力。 将许多人分成两个、三个或四个声部,间隔一定时 值,先后唱出相同的旋律,形成此起彼伏、相互呼应的 效果。 寓意着抗日浪潮此起彼伏!情境演绎(二) 演唱《保卫黄河》 全班总动员协奏曲他的一生--------
是为追求光明、进步而顽强奋斗的一生;
是为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而不懈努力的一生;
是为革命新音乐艺术奠定基础、开拓创新的一生,
是闪烁着爱国主义精神光辉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