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人音版 必修 《音乐鉴赏》第二十六节:沈心工与李叔同 配套教学设计1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音乐人音版 必修 《音乐鉴赏》第二十六节:沈心工与李叔同 配套教学设计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9-11-07 09:56: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1教学目标
1、欣赏《体操—兵操》、《黄河》、《祖国歌》、《送别》,感受体验歌曲情绪,认识和了解歌曲所反映的时代思想和历史背景。  21*cnjy*com
2、了解百年前的校园歌曲形式,即学堂音乐的概念,了解其艺术特征、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品。
3、在课堂中渗入情感教育,培养学生一种民族的责任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4、学唱歌曲《送别》并进行填词创作。
2学情分析
1、高中学生具有一定的音乐理论基础与对音 ( http: / / www.21cnjy.com )乐的一定程度上的自我欣赏能力,在本课程的相关方面主要表现在对流行的校园歌曲有一定的涉足。但这种能力与认知基础却由于时代背景的巨大差异,学生对学堂乐歌特定的音乐文化意义存在一定鉴赏体验困难,产生情感背离问题,表现为情绪上不喜欢、体验上不共鸣、思想上不重视。因此改变这一状况是上好本课程的关键,也是课程设计成败的重要体现。21cnjy.com
2、学生喜欢当今的流行校园歌曲,对比检验、模仿是其学习策略的方法。因此学生可进行其曲调填词方面的创作来了解其艺术特点。【来源:21·世纪·教育·网】
3重点难点
1、欣赏学堂乐歌的各个代表作,了解学堂乐歌的形成、特点及对中国近代音乐产生的影响。
2、学唱歌曲《送别》并进行填词创作。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情景导入
1、播放歌曲《同桌的你》,引导学生说出还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哪些熟悉的校园歌曲(例如:《童年》、《明天会更好》、《外婆的澎湖湾》、《十七岁的雨季》),并唱一唱,感受歌曲朗朗上口的旋律和贴近校园生活的歌词。
2、欣赏《体操—兵操》、《祖国歌》
问:对这两首歌曲总体感觉是怎样的?
答:感觉亲切、动听,曲调简洁、朗朗上口、易记。
3、引出“学堂乐歌”。
活动2【讲授】学堂乐歌
通常是指我国清朝末年至民国初年的学校歌曲 ( http: / / www.21cnjy.com ),即清末民初新式学堂中开设的乐歌课。它是随着新式学堂的诞生而诞生的,在维新变法中起步,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发展壮大。直到1923年后,该课程改称为音乐课,“乐歌”一词逐渐不用。21·cn·jy·com
活动3【讲授】学堂乐歌的代表人物及作品
1、“学堂乐歌之父”沈心工
音乐教育家,上海人,原名 ( http: / / www.21cnjy.com )沈庆鸿。幼年在家塾受教,1890年底中秀才,1895年执教于上海圣约翰书院,1897年考入南洋公学师范学堂;1902年在日本东京弘文学院学习。他从日本学校的音乐教育得到启发,在留学生中组织了“音乐讲习会”,研究乐歌制作,并编写出中国第1首学堂乐歌《体操─兵操》。沈心工是中国近代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初创时期最早的音乐教师,一生作有乐歌180余首,作品有:《黄河》、《赛船》等。www.21-cn-jy.com
(1)、欣赏中国第一首学堂乐歌《体操—兵操》
问:对照歌词看看这首歌曲是否容易理解?
答:歌词浅显易懂,号召儿童们来做兵队操。
(2)、欣赏《黄河》
问:对比欣赏《体操—兵操》与《黄河》在音域和节奏上有什么不同?
《体操—兵操》《黄河》
音域 中音 中音、高音
节奏 平稳 先紧后宽
《黄河》全曲一字一音,铿锵有力,这种音域和节奏上的不同使它具有很强的号召力和影响力,表达了炎黄子孙“誓不战胜终不还”的爱国激情。2·1·c·n·j·y
2、李叔同
音乐家、戏剧活动家。又名李息霜,祖籍 ( http: / / www.21cnjy.com )浙江平湖,生于天津。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在音乐、书法、绘画和戏剧方面,都颇有造诣。从日本留学归国后,担任过教师、编辑之职,后剃度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主要作品有《西湖》、《春景》、《祖国歌》、《送别》。21·世纪*教育网
(1)、欣赏《祖国歌》
由于这首歌曲调是采用民间的老八板改编的调,因此朗朗上口,特别亲切,动听。
(2)、欣赏《送别》
问:大家听过这首歌吗?他的词曲作者是谁?
答:听过,词作者李叔同,曲作者美国的奥德维。
问:这首歌给人的总体感觉是怎样的?
答:忧伤、惆怅。
《送别》是美国的奥德维在1913 ( http: / / www.21cnjy.com )年来中国学习东方音乐时,与李叔同合作写成的歌曲,歌曲表达了送别亲友时凄凉、哀伤的景与情。活动4【活动】学唱《送别》www-2-1-cnjy-com
1、听音乐跟唱
2、教唱乐谱
3、采用"u"来模唱旋律
4、加入歌词完整的演唱歌曲,可以采用领唱、轮唱等手法进行演唱。
活动5【活动】根据《送别》的曲调填词创作
学堂歌曲绝大多数是根据现成的歌调 ( http: / / www.21cnjy.com )填以新词而编成,而由编写者自作曲调的数量极少。这可能与我国过去对诗、词、曲等可咏唱的作品的创作方式就是根据现成的歌调、曲牌填以新词有关,同时也与当时从事学堂乐歌编写的人懂得专业作曲技术的极少有关。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按《送别》曲调进行填词创作(根据自己的学习生活经验)。
2、用5分钟的时间学生按小组进行研究创作。
3、各组展示创作成果。
4、评选出优秀的填词并根据《送别》的曲调进行演唱。
活动6【作业】总结
1、学堂乐歌的主要艺术特征
内容积极向上、伴奏较简单、选曲填词、文白兼用等。
2、意义与影响
(1)、学堂乐歌改变了我国旧式私塾无乐无歌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教育形式,有了正规的音乐课课时安排。 (2)、学堂乐歌促进了我国音乐教材的建设和音乐师资力量的培养。 (3 )、学堂乐歌促进了中国近现代声乐教育的萌芽。21教育网
活动7【作业】课后作业
除了沈心工和李叔同之外,大家还能从有关资料中找到学堂乐歌的其他代表人物及其作品吗?请大家在课后找找。2-1-c-n-j-y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