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课时训练(含解析)--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课时训练(含解析)--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3.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6-23 09:14: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一、选择题
1.二战期间,丘吉尔自称是罗斯福总统的“忠实的上尉”;1953年,他又对艾森豪威尔总统说:“我向你保证我们根本上与你站在一起。”丘吉尔表白的深层含义是( )
A.寻求保持战时英美关系 B.依附美国以便维持大国地位
C.客观面对大国力量兴衰 D.希望能在马歇尔计划中获益
2.在二战尚未结束之前,美苏对战后势力范围已经做出了令双方相对满意的划分,但美苏间经济合作的破裂、西欧经济形势的恶化和西欧安全形势之间的互动,共同推动了冷战秩序的形成。由此可知,冷战秩序的形成( )
A.为欧洲走向联合提供了一定条件 B.较长时期内避免了战争的威胁
C.缘于政治对抗与金融竞争的结合 D.充分吸取了经济大危机的教训
3.下图所示为1946年1月29日英国《标准晚报》上的一幅漫画,该漫画描绘的场景是时任英国外交大臣的贝文和苏联负责外交事务的维辛斯基争论伊朗的石油特许权问题。该漫画可用来说明( )
A.资源争夺是冷战兴起的重要原因 B.二战结束后世界石油危机加剧
C.美、苏争霸的重点转向争夺西欧 D.英国将冷战的责任推卸给苏联
4.1947年12月17日,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通过了《对苏联、东欧的出口管制》文件,要求立即、无限期地停止从美国向苏联及其附庸国出口所有美国短缺的物资和有助于增强苏联军事潜力的物资。此文件说明( )
A.美苏争霸局面愈演愈烈 B.东西德国的建立激化美苏矛盾
C.美苏之间冷战对抗加剧 D.两极格局形成加剧了阵营对峙
5.“绝大多数美国人都相信,苏联笃定要牢牢控制中东欧,进而要在全世界范围内发起进攻。美国政府由此制定了一套全球性的‘遏制战略’。”材料中“遏制战略”的开端是( )
A.丘吉尔的“铁幕”演说 B.北约组织的建立
C.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D.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6.1948年初,美国一位3岁“童模”的母亲收到了一份通知:她女儿必须先签署一份有“保证自己坚决抵制国内外‘敌对势力’”等内容的“忠诚宣誓书”,经过政府审查后才能拿拍广告的钱。这一做法( )
A.导致国内阶级矛盾激化 B.是冷战在文化领域的表现
C.渲染了意识形态的对立 D.受到华约组织建立的刺激
7.1948年,意大利举行选举,共产党可望获得51%的选票。对此,美国明确提出,凡投票赞成共产党的国家均不能获得马歇尔计划的援助。最终,意大利共产党只获得30%的选票。这反映出马歇尔计划( )
A.标志着冷战的开始 B.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
C.消除了共产主义的影响 D.遏制了共产主义的发展
8.1950年,联邦德国与民主德国的内部贸易额为6.71亿联邦德国马克,到1951年则锐减至2.71亿联邦德国马克,降幅高达60%。此后两年两德内部贸易额虽有所回升,但仍没有恢复到1950年的水平。这体现了( )
A.古巴导弹危机恶化国际关系 B.冷战对峙形势的加剧
C.修建柏林墙激化了两德矛盾 D.德国统一已迫在眉睫
9.从20世纪40年代后期到70年代中期,在亚非拉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独立国家体系。20世纪60年代联合国接纳的43个新会员国全都是第二世界国家,在70年代又接纳31个第三世界国家。这说明( )
A.维护各国利益是联合国的主要任务 B.反对霸权主义改变世界格局
C.参与国际事务是第三世界努力方向 D.尊重国家主权成为时代共识
10.根据1957年的《罗马条约》,法国、联邦德国等六国一致同意除创建欧洲经济共同体外,再成立一个直接选举产生的欧洲议会,但选举被一次次推迟,直到1979年才举行第一次,此后选举也仅扮演一个仪式性的角色。这一局面出现主要是由于( )
A.美国阻挠西欧各国合作 B.国际局势的动荡
C.西欧经济发展水平所限 D.民族主义的阻碍
11.1966年,法国总统戴高乐要求北约司令部从巴黎搬出,并要求美国军队从法国撤出。美国总统约翰逊要求国务卿质问戴高乐:“你要让我们把美国烈士的坟墓也搬出法国吗?”这反映出,当时( )
A.美国综合国力相对衰落 B.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发展
C.西方阵营逐渐出现分化 D.欧洲实行独立的外交政策
12.1964年,戴高乐领导下的法国冲破美国设置的反华阵线,与中国建交;1966年,法国正式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1969年,联邦德国社会民主党的勃兰特上台后主张改善与苏联和东欧各国的关系。这能够反映( )
A.美苏两极对峙格局被冲破 B.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劣势
C.国际社会主义影响力扩大 D.西欧面临苏联的强大压力
13.1968年7月1日,欧共体各国取消了与规定税率间的差距,共同体内部关税消除,与此同时,建立了共同的对外关税。欧共体这一做法( )
A.推动了成员国统一市场的发展 B.阻碍了国际贸易的总体发展
C.巩固了政治经济一体化的成果 D.动摇了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
14.二战后,东欧国家纷纷选择社会主义道路,并从人民民主制度走向符合各自国情的民族道路。1989年,东欧国家先后开始向多元政治体制和市场经济过渡,中国学者称其为“东欧剧变”。下列有关东欧说法正确的是( )
A.东欧社会主义政治模式一直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B.十月革命推动东欧各国全部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C.东欧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模式呈现多样化的特点
D.东欧剧变的原因是一直完全机械照搬苏联模式
15.20世纪90年代,克林顿上台后,通过维持美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的绝对优势,确立并发挥美国在世界的“领导作用”。这表明当时美国的战略意图是( )
A.遏制抗衡苏联 B.维持美国优先
C.建立单极世界 D.巩固地区霸权
16.1991年12月21日,苏联的11个加盟共和国领导人在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会晤,通过了《阿拉木图宣言》等文件,宣告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阿拉木图宣言》的签署标志着( )
A.独联体瓦解 B.东欧的剧变
C.苏联的解体 D.苏共的分裂
二、非选择题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3年《星期六晚邮报》发表《罗斯福的世界蓝图》一文,透露了罗斯福在战后建立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政治和经济世界秩序安排的设想。具体措施有二:一是组建一个美国在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普遍性的国际组织——联合国;二是建立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经济体系。1945年,杜鲁门总统在致国会的咨文中郑重宣布:“胜利已使美国人民有经常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了。”
材料二 全世界自由的人民指望着我们支持并维护他们的自由。如果我们领导不力,我们就可能危机世界和平——而肯定会危机我们自己国家的利益。
——据1947年杜鲁门在国会两院联席会议上的讲话整理
材料三 美苏冷战虽已离我们远去,但我们无法否认它在国际关系史中的重要地位。美苏冷战是在对抗与缓和的交替中进行的,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
——《冷战风云》
材料四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说:“在经济领导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的那种挑战。”
(1)材料一反映美国战后的什么战略意图?对国际格局产生什么影响?
(2)根据材料二分析,二战后世界格局形成的原因。
(3)运用所学知识,各举一例说明,材料三中欧洲的“冷战”和亚洲的“火药味”。
(4)材料四中“美国遇到的挑战”主要指的是哪些力量的崛起?对国际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6年2月美国驻苏联大使馆代办乔治·凯南向美国国务院发回一份长达8000字的电报。凯南认为,美苏之间无法建立“合作”关系,必须把苏联看作是政治上的对手,而不是伙伴。
——张建华《世界现代史(1990-2000)》
材料二 到20世纪50年代……由于苏联控制了相当数量的中欧和东欧国家,法德之间发生争执的传统根源也就消失了,而且由于德国被分裂开来,并受到外族的控制,这也大大便利和鼓励了法德之间的合作。
——戴维·卡莱欧《欧洲的未来》
材料三 冷战结束后……全球失去了对混乱和暴力的威慑,而新的世界缺少了对未来的确定性,在一个不再以意识形态斗争为特征的时代里,人们也缺少了目的性。……冷战的结束暗示了权力关系发生剧变的可能性,暗示了标志着世界历史的一个新时代的全球重组正在进行。
——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美国“把苏联看作是政治上的对手”的原因,及此后在经济、军事方面采取的措施。
(2)据材料二,指出苏联“控制了相当数量的中欧和东欧国家”对欧洲的影响。
(3)据材料三,概括冷战结束对世界局势的影响。
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5年,杜鲁门总统在致国会的咨文中郑重宣布:“胜利已使美国人民有经常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了。”
材料二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说:“在经济领导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的那种挑战”。
(1)材料一反映美国战后的什么战略意图?对国际格局产生了什么影响?在这样的国际形势下,新中国在外交领域内采取了怎样的方针?
(2)材料二中“美国遇到的挑战”主要指的是哪些力量的崛起?对国际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下,中美关系发生了变化,请举一例加以说明。
答案
一、选择题
1.【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忠实的上尉”“我向你保证我们根本上与你站在一起。”可知,反映了二战后英国紧随美国的信息,体现了英国借助美国维护其大国地位的意图,B项正确;此时二战已经结束,“寻求保持战时英美关系”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客观面对大国力量兴衰”与题干信息不符,材料反映了英国对自身国际地位衰落的担忧,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马歇尔计划的内容,题干侧重政治方面的诉求,排除D项。故选B项。
2.【答案】C
【解析】据材料“美苏对战后势力范围已经做出了令双方相对满意的划分……共同推动了冷战秩序的形成”,可以看出美苏之间政治的对抗和经济合作的破裂,政治和经济双重的作用推动了冷战的形成,C项正确;仅从材料,无法得出欧洲联合的相关信息,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冷战的形成的条件和背景,未提及避免了战争的威胁,排除B项;仅从材料,无法得出经济大危机对冷战形成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C项。
3.【答案】A
【解析】据题干材料可知主要结论:1946年二战结束初期,英苏之间争夺伊朗的石油特许权。结合所学可知,二战结束初期,美英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与苏联从战争合作走向对抗,石油资源的争夺也体现在双方的对抗,是冷战兴起的重要原因。A项正确;石油危机加剧是20世纪70年代,排除B项;美苏争霸的重点一直是欧洲,题干提到的是英国与苏联,排除C项;漫画体现英国与苏联在石油资源方面的对抗,而不是英国将冷战责任推给苏联,排除D项。故选A项。
4.【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1947年12月17日,……要求立即、无限期地停止从美国向苏联及其附庸国出口所有美国短缺的物资和有助于增强苏联军事潜力的物资。”及所学可知,1947年3月12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在致国会的关于援助希腊和土耳其的咨文中,提出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即杜鲁门主义,标志着美苏冷战的开始。材料中美国进一步采取对苏联等东欧国家物资的出口限制,这说明美苏冷战在不断加剧,C项正确;“美苏争霸局面愈演愈烈”与史实不符,美苏争霸的过程具有对抗和缓和的特征,排除A项;1949年5月23日,美、英、法合并后的西部占领区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同年10月7日,东部的苏占区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德国从此正式分裂为两个主权国家。美苏矛盾加速了德国的分裂,排除B项;1955年华约组织成立后,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正式形成,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5.【答案】C
【解析】据本题材料“苏联笃定要牢牢控制中东欧,进而要在全世界范围内发起进攻。美国政府由此制定了一套全球性的‘遏制战略’。”结合美苏冷战的知识可知“遏制战略”指美国要遏制苏联,遏制共产主义,即对苏联发动冷战,而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是美国对苏联发动冷战的标志,C项正确;据所学,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揭开了冷战的序幕,排除A项;据所学,北约组织的建立是1949年,是美苏冷战在军事上的表现,排除B项;据所学,马歇尔计划是在杜鲁门主义出台后在经济上遏制苏联的措施,排除D项。故选C项。
6.【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1948年,让一位3岁“童模”签署“忠诚宣誓书”,保证抵制国内外敌对势力,“经过政府审查后才能拿拍广告的钱”,结合所学知识,“敌对势力”指的是苏联,这种不正常的规定与当时冷战期间美苏对抗有关,B项正确;材料中的做法只是对一个人规定的,不会导致国内阶级矛盾激化,排除A项;当时意识形态对立是冷战期间美苏对抗的反映,所以材料中的做法主要是冷战在文化领域的表现,排除C项;1955年建立华约,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7.【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共产党可望获得51%的选票。对此,美国明确提出,凡投票赞成共产党的国家均不能获得马歇尔计划的援助。最终,意大利共产党只获得30%的选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歇尔计划使得意大利共产党选票下降,遏制了共产主义的发展,D项正确;冷战开始于杜鲁门主义,排除A项;1955年华约的建立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排除B项;消除一词过于绝对,也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故选D项。
8.【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1951年则锐减至2.71亿联邦德国马克,降幅高达60%”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冷战的加剧,联邦德国与民主德国贸易额锐减,B项正确;古巴导弹危机是1962年,排除A项;修建柏林墙是在1961年,排除C项;此时德国正在美苏两个大国的主导下经济交流减少,统一的可能极小,排除D项。故选B项。
9.【答案】D
【解析】据材料“在亚非拉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独立国家体系……在70年代又接纳31个第三世界国家”,可知战后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众多国家相继走上独立,并在联合国获得接纳和承认,说明尊重国家主权成为时代共识,D项正确;联合国的主要任务是防止战争,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开展国际间的友好关系;开展国际合作,解决国际的经济、社会、文化和人道主义性质的问题,排除A项;反对霸权主义不一定改变世界格局,排除B项;仅从材料,无法得出第三世界的努力方向信息,排除C项。故选D项。
10.【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成立共同的欧洲议会,有助于西欧各国由经济一体化向政治一体化发展,意味着各国必须在政治上进行一定程度的让渡,这是当时西欧各国民族主义在短暂时间内难以接受的,所以西欧各国民族主义的发展是阻碍欧洲政治一体化发展的主要因素,D项正确;是西欧各国的民族主义阻碍了欧洲一体化,不是美国,排除A项;1957年到1979年间,国际局势大体稳定,没有动荡到影响欧洲一体化,排除B项;这一时期是西欧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水平所限”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故选D项。
11.【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60年代即两极对峙时期,法国政府奉行相对独立的外交政策,要求美国撤走军队,放松对法国的军事控制,引起美国政府不满,反映出当时西方阵营逐渐出现分化,C项正确;材料不足以说明美国综合国力相对衰落,排除A项;法国调整与美国的外交关系不能说明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有所发展,排除B项;法美关系的变化不能说明欧洲实行独立的外交政策,排除D项。故选C项。
12.【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内容,可以得出20世纪60年代,法国,联邦德国等西欧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有所改善,国家利益是影响国家间关系的决定性因素,由此可说明国际社会主义的影响力扩大,C项正确;结合所学可知,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在20世纪60时代并没有被冲破,排除A项;题干中并没有反映出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劣势,排除B项;西欧一些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关系的改善,不能反映出西欧面临苏联的强大压力,排除D项。故选C项。
13.【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欧共体各国取消了与规定税率间的差距,共同体内部关税消除,与此同时,建立了共同的对外关税”可以看出,欧共体形成了统一的关税,这有利于欧共体统一市场的发展,A项正确;欧共体关税的统一有利于欧共体成员国及其与其他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促进而非阻碍国际贸易的发展,排除B项;关税的统一主要涉及经济一体化,与政治一体化关系不大,而且当时欧洲尚未开启政治一体化进程,排除C项;当时欧共体的发展只是挑战了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并没有动摇美国的这一地位,排除D项。故选A项。
14.【答案】C
【解析】本题涉及的知识点为东欧剧变,主要考查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相继产生了哥穆尔卡的“波兰道路”和卡达尔的“匈牙利道路”,它们同“南斯拉夫试验”一起被人们认为是战后东欧改革的高潮,也都为社会主义政治模式提供了宝贵经验,C项正确;东欧的社会主义模式发生改变,排除A项;十月革命未推动东欧各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排除B项;东欧国家发生剧变不是因为一直完全机械照搬苏联模式,排除D项。故选C项。
15.【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维持美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的绝对优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90年代以来,苏联解体,美国想要在世界上发挥“领导作用”,建立单极世界,C项正确;苏联此时已经解体,排除A项;B项并不是最终意图,排除B项;美国想要在世界上发挥“领导作用”,而不是地区霸权,排除D项。故选C项。
16.【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1991年12月21日,苏联的11个加盟共和国领导人在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会晤,通过了《阿拉木图宣言》等文件,宣告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可知,1991年12月21日,苏联 11 个加盟共和国领导人宣布苏联停止存在,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独联体成立而不是解体,排除A项;东欧剧变发生在1989年,排除B项;1990年2月5日苏共中央二月全会上形成了苏联共产党的分裂,排除D项。故选C项。
二、非选择题
17.【答案】(1)意图:领导世界,攫取世界霸权。影响:美苏实力均势上形成两极对峙格局。
(2)原因: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对立;维护各自国家的利益。
(3)举例:欧洲的冷战:柏林墙的修建;亚洲的火药味:越南战争或朝鲜战争。
(4)力量:欧共体的建立、日本的崛起、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影响:冲击了两极格局,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发展。
【解析】(1)意图:根据材料一“胜利已使美国人民有经常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了。”可得出美国战后的战略意图是领导世界,攫取世界霸权。
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际格局会是在美苏实力均势上形成两极对峙格局。
(2)原因:根据材料二“全世界自由的人民”指的是资本主义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世界格局形成的原因是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对立;根据材料二“肯定会危机我们自己国家的利益。”可得出维护各自国家的利益。
(3)举例:根据所学知识举例,欧洲的冷战:如柏林墙的修建;亚洲的火药味:如越南战争或朝鲜战争。
(4)力量:结合所学知识,“美国遇到的挑战”主要指欧共体的建立、日本的崛起、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影响:根据材料四“在经济领导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并结合所学知识,新兴力量的崛起冲击了两极格局,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发展。
18.【答案】(1)原因: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加剧。措施:实行马歇尔计划;组建北约(签订《北大西洋公约》)。
(2)影响:造成欧洲的分裂;推动了西欧一体化的进程。
(3)影响:造成了世界局势的不稳定;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推动了世界格局的变化)。
【解析】(1)美国“把苏联看作是政治上的对手”的原因结合所学可知,主要是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加剧。
措施:从“经济”和“军事”两个角度来分析得出实行马歇尔计划;组建北约(签订《北大西洋公约》)。
(2)影响:依据材料二中“德国被分裂开来,并受到外族的控制”可知,造成欧洲的分裂;根据材料“这也大大便利和鼓励了法德之间的合作”可得出推动了西欧一体化的进程。
(3)影响:根据材料“全球失去了对混乱和暴力的威慑,而新的世界缺少了对未来的确定性”,可以推断得出造成了世界局势的不稳定;根据材料“标志着世界历史的一个新时代的全球重组正在进行”,推断出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推动了世界格局的变化)。
19.【答案】(1)意图:称霸世界;影响;形成两极格局;方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或一边倒;
(2)力量:欧共体的建立;日本的崛起;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影响:冲击了两极格局,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史实:尼克松访华或《中美联合公报》或中美关系正常化;
【解析】(1)意图:根据材料“胜利已使美国人民有经常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了”可知,美国战后的战略意图是称霸世界。影响:结合所学可知,美国为了称霸世界,与苏联相互敌视、对峙,形成了两极格局。方针:结合所学可知,在两极格局的形势下,新中国实行独立自主、一边倒外交方针。
(2)力量:根据材料时间“1971年”并结合所学有关世界多极化趋势开始出现的史实,可知主要力量有:欧共体的建立,日本的崛起,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影响:结合所学可知,多个力量的崛起冲击了两极格局,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史实:结合所学可知,1972年,尼克松访华,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