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辛亥革命 教学设计(表格式)--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8课辛亥革命 教学设计(表格式)--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6-23 09:19: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教材版本 《中外历史纲要(上)》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授课题目 辛亥革命
课程标准 (1)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 (2)理解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建立对中国结束帝制、建立民国的意义与局限性。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的学习已经搭建起系统的通史框架,对中国近代史的走势已建立初步认识,但对历史现象的认识还没有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所以在教学中应创设问题情境,启发思考,引导讨论。同学们在课堂上积极参与,投入讨论与探究中,能够通过收集资料和整理史料的途径得出历史结论,需要老师进一步引导同学们形成正确的历史观。
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是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的第一课,上与晚清时期社会格局相关,下与第七单元密切关联。从纵向看,辛亥革命的爆发与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格局密不可分,可谓风雨欲来;辛亥革命的爆发同时也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打下了基础,可谓以史为鉴。从横向看,辛亥革命爆发前后世界正酝酿着一场大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理解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客观全面看待辛亥革命这一历史事件。(唯物史观 时空观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解读史料,多角度理解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建立对中国结束帝制、建立民国的意义与局限性。(史料实证 历史解释)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辛亥革命相关史实及后世评价,深刻感悟并学习革命先辈的不懈奋斗精神,珍惜当今美好生活,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家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建立对中国结束帝制、建立民国的意义与局限性。 教学难点: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
课型 新授课
教学方法、手段 1、通过历史文字、图画资料、视频资料演示,学会归纳概括材料信息,形成时空观念。 2、以问题为线索,运用递进式提问,循序渐进,启发思考,小组讨论,任务驱动合作探究。 3、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进行史料实证,论从史出,一分为二地评价辛亥革命,充分理解历史解释的内涵。 4、学生角色扮演,身临其境,增强历史的时空感,培育家国情怀。
板书设计 以孙中山先生与辛亥革命有关的人生阅历作为切入点介绍辛亥革命,其是在绝望的社会环境下的新生希望。(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师行为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3min) 运用《孙中山全集》第1卷中的《中国问题的真解决——向美国人民的呼吁》的材料。 同学们理解孙中山先生领导辛亥革命的心路历程。 为第二部分的辛亥革命的背景的教学奠定基础。
2.新课学习 (35min) 第一部分拆分概念,分“革命”“辛亥”,广义、狭义。 通过讲故事的方式,介绍孙中山生平引出其在辛亥革命中起到的作用。 第二部分通过呈现各种图文材料来引导学生总结归纳辛亥革命的背景。 第三部分通过呈现各种材料来讲述辛亥革命的过程及其中重要事件。 需重点了解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 体现历史核心素养中的“时空观念”理念。 掌握教学难点。 以黄花岗起义来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
第四部分以材料分析题的形式从材料中分析探究总结辛亥革命的意义与局限性。 设置练习题巩固复习已学知识。 增强史料实证素养,掌握历史解释概念,体会唯心史观贯穿教学过程的意蕴。
3.课堂小结(2min) 通过时间轴梳理辛亥革命重点事件,挖空提问。 复习巩固基础知识,回顾课程目标并提升历史核心素养。
4.课后作业 设置教材课后材料探究题。 简要提及辛亥革命后的南北议和。 学生自主阅读与辛亥革命相关书籍。 加深同学对孙中山走上革命道路的心路历程理解。 更好掌握三民主义基本内容与辛亥革命的评价。 为学习下一节课打下良好基础。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