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人音版 必修 《音乐鉴赏》第七节:丝竹相和 配套教学设计1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音乐人音版 必修 《音乐鉴赏》第七节:丝竹相和 配套教学设计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9-11-07 09:56: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欣赏福建南音《八骏马》,广东音乐《雨打芭蕉》感受、体验福建南音和广东音乐的音乐风格,掌握福建南音、广东音乐之特色乐器的知识及判断其音色的能力,了解形成其音乐风格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
2、 通过初听、复听、视听多媒体辅助视频的过程,体验乐器的音色对比,逐步了解丝竹乐的乐器种类和风格。教学方法:聆听法、讲授法、讨论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生在民间丝竹乐欣赏中感受丝竹乐的艺术美,提高对民间音乐艺术的鉴赏 能力。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民族文化艺术的情感及民族自豪感。
3、通过认识不同地域的音乐,从而产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与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体验福建南音和广东音乐,了解其不同音乐风格。
教学难点:学会听辨福建南音和广东音乐的基本方法,听辨几种常见丝竹乐器的音色。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活动】教学过程
聆听《八骏马》引导学生认识、了解丝竹乐,初步了解福建南音导入新课。
2、简介福建南音渊源:
南乐起源于泉州南部,它是从中原传到闽南来的,与历史上的三次南迁大移民有关。
一是晋永嘉衣冠南渡。
二是唐末王潮、王审知兄弟入闽。
三是北宋覆亡。宋都南迁临安(今杭州),建立南宋,赵宋皇族的南外宗正司也自临安迁来泉州。
士大夫南迁带来的中原音乐,这些音乐同闽南地方音乐互相渗透融合,孕育出泉州南音。
3、乐器方面:
(1)南乐所用的南琶,腹大颈细。横抱弹奏姿势,与竖抱的北琶迥然而异,却和泉州开元寺内的飞天乐伎及敦煌壁画上的飞天造型十分相似,只有从古画和出土的陶俑中才能看到,唐代《韩熙载夜宴图》中人物弹琵琶的姿势就是这样。琵琶在唐代的乐队中有指挥整个乐队的作用,而南乐的琵琶在南乐中也同样有指挥整个乐队的作用。
(2)唐初洞箫为一尺八寸长,而南乐的洞箫也严格规定以一尺八寸为标准,又称“尺八”,十目九节,其长0.6米,延用唐代洞箫规制,声韵浑厚深沉。南音的拍板与唐以前的“节”相同,二弦与魏晋“奚琴”相似,三弦由秦汉时代的弦乐衍变而
乐队编制:上四管和下四管;   
音乐结构:由散曲、套曲和器乐曲三部分构成;   
所用乐器:曲颈琵琶、二胡、三弦等。   
代表曲目:《八骏马》(走马)
5、八骏的典故最早见于周朝。周穆王50岁才得到王位,他为了尽快建功立业,决定巡行各地。苦于一时弄不到一匹好马,马上上路。恰巧有北唐人进献一匹千里马,周穆王大喜。那些讨好的大臣见状,也纷纷搜寻名马进献穆王,不几日共得八匹骏马,都是天下无比的名驹,周穆王常常骑着这八匹马巡游天下,从此,八骏就成了“龙马精神”和“马到成功”的象征。
师:播放视频福建南音《八骏马》
师:展示曲谱图片
师问:从乐曲中找出生动地表现骏马展足的动态节奏?
请同学用木鱼敲击下列节奏:
介绍广东音乐
师:广东音乐的前身是粤剧的过场音乐和烘托表演的小曲。20世纪初,发展为独立的乐种。高胡、扬琴为主奏乐器广东音乐的乐曲,一部分是源于古曲或民间乐曲的改编,另一部分则是作曲家的创作。通常,乐曲都短小精悍。其音乐风格多轻快活泼。缠绵细腻、流畅动听。代表曲目有:《旱天雷》、《连环扣》、《娱乐升平》、《雨打芭蕉》、《步步高》等。
播放视频欣赏《雨打芭蕉》
师:用扬琴体验顿音效果。问:乐曲通过音乐节奏和演奏技巧在塑造什么景象?
生:水滴声——雨滴落在芭蕉叶上的景象……
师:整个乐曲在演奏过程中,出现了很多装饰音,和变奏加花,你觉得这些对音乐本身有影响吗?有什么影响?为什么?
生:增加乐曲的美感,赋予音乐华丽流畅的感觉。
复习总结归纳
流传时间
流传区域
主奏乐器
音乐特点
音乐风格
江南丝竹
明清时期
以上海为中心,包括江苏南部、浙江西部一带
小三弦、琵琶、洋琴;箫、笙;
乐器自由搭配,
有独立、也有和谐
圆润如玉
温雅茹兰
灵动如水
广东音乐
清末民初
以广州市及珠江三角洲一带为心
高胡、揚琴、秦琴、椰胡、洞簫或笛。
装饰音“加花”
多上下滑音
轻柔细浓
华丽流畅
福建南音
起源于唐
形成于宋
流行于福建及台湾、南洋群岛华侨居住地区
洞箫、二弦、琵琶、三弦、拍板中音唢呐、琶琵、三弦、二弦,打击乐器
横抱琵琶竖吹尺八
清丽柔曼
缠绵深沉
2、师小结:在我国众多的丝竹乐中,江南丝竹、福建南音和广东音乐是其中影响力较大的丝竹乐种,此外,还存在很多好听的别具风味的丝竹乐种,(播放视频)比如:广东汉乐、山西的二人台牌子曲,潮州弦诗,河南版头曲等,希望大家通过这节课有兴趣去收集、查阅、了解、学习。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