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质量和体积都有关。
2、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质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3、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过程与方法:
1、用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探究物体沉浮的原因。
2、学习用分析的方法研究影响沉浮的因素。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实验中理解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和思想的意义。
2、感受科学原理应用于实际的巨大作用。
2学情分析
本课延续上一课的研究内容,继续探索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哪些因素有关。学生已经知道,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自身的重量和体积,在水中沉浮的情况不变。但是根据经验和预测,学生们仍然会认为物体的沉浮与它们的重量和体积有关。
对学生来说,物体的重量和体积是最直观、最直接的影响因素。因此本课的探索就从物体的重量和体积切入。
3重点难点
重点:用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探究物体沉浮的原因。
难点:学习用分析的方法研究影响沉浮的因素。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分析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规律
1、导入:(出示木块)把一块木块放入水中是浮的,如果两块粘在一起,放入水中,沉浮情况怎样?(还是浮)也就是说,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没有关系。那么,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到底和什么因素有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研究。
2、按体积大小顺序排列七种物体,再标出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和它的体积大小有关系吗?(板书:体积。)
3、按轻重顺序排列七种物体,再标出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和它的轻重有关系吗?(板书:轻重。)
4、当我们对这些物体进行比较时,为什么看不出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与沉浮之间的关系?
活动2【讲授】控制其他因素进行研究
1、引导:当遇到这种情况时,科学家往往采用控制其他条件不变的方法,来研究某一个条件是否对物体产生作用。今天老师就为大家准备了两套特殊的材料,希望各位同学都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小科学家。
2、出示材料:一套相同体积不同质量的小球,一套相同质量不同体积的立方体。
实验一:
(1)在同学们的桌上放着五个小球,请同学们看一看,摸一摸,你有什么发现?指名回答。板书:体积相同。轻重不同。
(2)实验:
a:出示实验要求。
(1、猜测他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2、一个同学做实验,一个同学写实验记录。3、实验完后要汇报。)
b:开始实验。
c:小组交流。
(3)学生汇报。
(板书:重的物体易沉。)
实验二:
(1)在同学们的桌上有轻重相同,体积不同的五种物体,请同学们仔细看一看,摸一摸。你发现了什么?指名回答。板书:体积不同,轻重相同。
(2)实验:a出示实验要求。(1.猜测他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2.一个同学做实验,一个同学写实验记录。3.实验完后要汇报)
b:开始实验。
c:完成实验,小组交流汇报。
(板书:体积小的易沉。)
3、为什么用上节课的物体进行比较看不出物体大小、轻重对沉浮的影响,而用这两组材料进行研究时能够看出物体的轻重、体积大小与沉浮的关系?
师小结:采用控制变量的实验方法研究得出,不同材料物体的沉浮与物体的轻重、体积大小有关。
活动3【活动】用小瓶子继续研究
1、老师手上有一个瓶子,你能用什么办法改变它在水中的沉浮?指名学生答。师:同学们真聪明,现在我们就来研究。
2、演示实验(器材:水槽,小瓶子,红墨水)。
3、组织讨论:这个活动改变了什么因素,什么因素是没有改变的?。(改变了物体的轻重,物体的体积没有改变。)
过渡:生活中的那些现象是运用了这个工作原理?。指名学生思考答。
4、出示课件:潜艇既能在水面航行,又能在水下航行。潜艇有一个很大的压载舱。打开进水管道,往压载舱里装满海水,潜艇会下潜,打开进气管道,用压缩空气把压载舱里的海水挤出舱外,潜艇就开始上浮。
5.老师请大家一起去了解世界各国的潜水艇。出示课件欣赏
6.联系生活实际,在生活中那些现象和潜水艇一样运用了物体沉浮原理?引导学生认识鱼也是应用了这个沉浮原理,师讲解鱼是怎样上浮下潜的。
7.建议有兴致的同学课外去制作简易潜水艇。
1教学目标
了解关于天才的话题。
明确天才出现的原因。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2 第二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3 第三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3 页 (共 3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