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1 白鹭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核心素养目标】1 白鹭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0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6-23 13:10: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 白鹭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感受语言文字及作品的独特价值。
语言运用:抓住重点词、句、自然段,感受白鹭的美,积累好词佳句。
思维能力:认识《白鹭》不拘泥于对形象具体实在的描写而取其神韵的写作特点,并尝试学习这种写作方法。
审美创造:能结合课文内容感受白鹭的美,体会作者在这个形象中寄托的思想感情,激发对自然的热爱。
【课前解析】
关注文本:《白鹭》是一篇寓情于物的散文。课文描写了白鹭的外形和觅食、栖息、飞行时的美,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全文结构严谨,语言凝练,句句含情,白鹭形象之美和在不同场景中的美跃然纸上。
关注描写:课文插图采用中国水墨画风格,图文兼美,有助于学生对照理解白鹭之美。文章分为三部分:一用精巧的诗来比喻白鹭的美;二是从颜色、身段写白鹭的外形之美,借助“水田独钓”“清晨望哨”“黄昏低飞”三幅画面,写白鹭在不同场景中的美;三是与第一部分首尾呼应,抒发了作者对白鹭如诗一般美的赞叹。
【教学目标】
1.认识“鹭、嫌”等5个生字,会写“宜、鹤”等11个字,会写“精巧、配合”等15个词语。
2.能想象并说出作者所描写的画面。
3.能借助关键语句体会作者对白鹭的赞美之情,了解作者是如何把这种感情融入对白鹭的描写中的。(重难点)
4.背诵课文,积累喜欢的段落。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鹭、嫌”等5个生字,会写“宜、鹤”等11个字。
2.整体感知,梳理文章脉络,体会作者对白鹭的赞美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介绍作者
1.欣赏白鹭的形态。交流课前你搜集的含有“白鹭”的诗句。
2.导入:在中国人的笔下,白鹭是经常入诗入画的一种动物。白鹭到底是一种什么鸟儿,竟受到文人墨客的如此青睐?今天让我们跟随郭沫若先生,细细地品味、感知白鹭的美吧!(板书:1 白鹭)
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以图片、课前搜集的诗句等资料的形式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增加了学生的课外知识。)
3.介绍作者。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朗读课文,标注文章段落序号,读准本课生字的字音,不熟悉的词语和句子要多读几遍,争取把课文读通顺。
2.学习会认字。
出示词语:白鹭 嫌弃 镶嵌 匣子 嗜好
指名读词语。小组内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借助词语和图片理解“匣”和“嗜”的意思。
3.学习会写字,重点指导“框”“匣”的书写。
三、整体感知
1.边听课文范读边思考:在作者眼里,白鹭是怎样的印象?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板书:精巧的诗 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提问:这两个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
追问:作者为什么说白鹭是一首诗?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白鹭是一首诗的?到课文中再找一找,读一读吧!
预设:从第2-5自然段,我感受到白鹭形体、色彩的美。从第6-8自然段,我感受到白鹭在水田独钓、清晨望哨、黄昏中低飞时的美。
四、学习第2-5自然段,感受白鹭外形的“精巧”
1.迅速阅读第2-5自然段,思考这四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这四个自然段是围绕第2自然段写的,从“色素的配合”和“身段的大小”写了白鹭外形的“适宜”。(板书:色素的配合 身段的大小 适宜)
2.哪些语句体现了白鹭身段大小的适宜?哪些语句体现了白鹭色素的配合适宜?默读第2-5自然段,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并说说理由。
3.说一说:作者写白鹭的美,为什么还要写朱鹭和苍鹭呢?
作者是用朱鹭、苍鹭和白鹭作对比,用“太大”“嫌生硬”“大了一些”“太不寻常”凸显其“不适宜”,表达对白鹭的偏爱。
4.过渡:第5自然段中有一句话比较难懂,下面咱们来分析一下。
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
“素”的意思是白色;“黛”的意思是青黑色。“忽”和“分”是古代计量单位。蚕吐丝为忽,十忽为一丝,十丝为一毫,十毫为一厘,十厘为一分。“忽”和“分”强调极其微小,小到极致。
5.有感情地朗读第1—5自然段,通过朗读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点拨:读长句子时,要读得连贯而有气势;带着对白鹭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朗读课文。
五、课堂小结,巩固练习
1.小结:这节课,我们跟随郭沫若先生的脚步,感受到了白鹭被忽视的美丽。下节课,我们将继续走近白鹭,了解它散文诗一般的韵味。
2.课堂演练。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感受白鹭在不同场景中的美,品味关键句,体会作者如何把这种情感融入对白鹭的描写中。
2.背诵课文,积累喜欢的段落。
【教学过程】
一、背诵课文,温故知新
一起背诵第1-5自然段,比一比谁背得生动准确、富有感情。
过渡:这节课让我们继续感受白鹭的美。
二、想象画面,感受白鹭在不同场景中的美
自由朗读第6-8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画面,并给头脑中的每一幅画起个名字吧!
1.学习第6自然段。
(1)为什么用“钓鱼”而不用“叼鱼”呢?
这里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绘了白鹭闲适的状态。
(2)引导学生理解“嵌在玻璃框里的画”中的“嵌”的意思。理解“清水田”“镜匣”。
(3)说一说:根据“清水田”“玻璃框”“镜匣”这些词语,你想象出了怎样的画面?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感情?
预设:这周围的风景,就好像是为白鹭精心设计的一样。这田地因为白鹭的身影好像变成了一幅名画。体会出作者对白鹭深爱的感情。
(4)哪个小组来说说给想象出的画面起了什么名字?理由是什么?
预设:白鹭垂钓图。读这段文字,由白鹭“钓鱼”想象到一只白鹭站在水田里,不急不躁,静静地等鱼儿过来,像一个有经验的渔翁,悠然地在水中“垂钓”。(板书:白鹭垂钓图)
2.学习第7自然段。
(1)读第7自然段,结合关键词语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
“孤独”“悠然”写出了安闲、闲适的样子,这是别的鸟少有的。“嗜好”,在这里作者是想强调,枝头独立是白鹭独特的嗜好,凸现了它高雅脱俗之美。
(2)启发想象:“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它也许在干什么呢?
预设1:它也许在领略清新美好的晨光呢。
预设2:它也许在选择理想的活动场所呢。
预设3:它也许在深情地凝视着远方,正等待远出未归的同伴。它在心里呼唤:亲爱的朋友,你回来吧!
……
(3)哪个小组来说说给想象出的画面起了什么名字?理由是什么?
预设:白鹭瞭望图。读这段文字,由白鹭“望哨”想象到白鹭或许在期待远方的风景,或许在思念就别的朋友,或许在等待觅食的同伴……(板书:白鹭瞭望图)
3.学习第8自然段。
(1)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又给了你怎样的感受呢?
预设:黄昏柔和的晚照下,青山绿水间,一两只白鹭悠然飞过,时而掠过头顶,时而滑过水面,令人倍感心旷神怡。
相机指导“清澄”的意思是“清明;清澈”。
(2)哪个小组来说说给想象出的画面起了什么名字?理由是什么?
预设:白鹭起舞图。读这段文字,由白鹭低飞想象到黄昏的空中,白鹭翩翩起舞,清纯美丽,宛若仙子。(板书:白鹭起舞图)
4.和着音乐,用优美舒缓的语调朗读第6—8自然段,读出心中美的感受。
5.指导背诵:出示图片,一边看图一边尝试背诵第6-8自然段。
三、体会作者的情感
1.齐读最后三个自然段,说一说:在别人和作者眼中,白鹭有什么不同?
别人认为白鹭的美中不足就是不会唱歌,但作者认为白鹭本身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了。作者否定了别人认为白鹭“美中不足”的观点。作者又否定了自己的观点,认为“歌”还不足以说明白鹭的美。“实在”“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表达了对白鹭的挚爱之情。
相机理解“铿锵”的意思是有节奏而响亮的声音。
2.对比朗读第1自然段和第11自然段,感受作者表达的感情。
课文开头和结尾相互照应,表现白鹭美的同时,突出作者对白鹭的赞美之情。
四、赏读全文,体会表达方法
说说课文每一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以精巧的诗来比喻白鹭的美。
第二部分(第3-8自然段):具体描写了白鹭的美。
第三部分(第9-11自然段):抒写了作者对白鹭如诗一般美的赞叹。
小结:正是白鹭这首精巧的诗,这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深深地感染了郭沫若老先生,因而诞生了这篇如诗如歌如画的散文,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对白鹭深深的赞美和喜爱。我们再来读读全文,尽情享受白鹭无尽的美,感受作者借助白鹭抒发感情的写法。(板书:喜爱 赞美)
主题概括,布置作业
1.结构梳理、主题概括。
2.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知道了白鹭之美不仅在于完美的身段,更在于它在不同的场景中展现出的美。通过把感情融入描写的方式,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3.布置作业:将你喜欢的自然段抄写在积累本上;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借助课前预习环节查阅资料,既让学生拓展了知识面,也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还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边读课文内容,边联系插图想象画面内容,感受白鹭在不同场景中的美。创设了自读自悟的学习氛围,进一步引导学生由不会到会,落实了由教到不用教的新课标精神。
在品词析句环节注重了自读自悟,但是引导读文太少。今后会在品词析句上下功夫,引导学生背诵积累语言,为学生的语言交流夯实基础;课文中一些需要理解的内容也会尽量多引导学生自己去理解和感悟,让我的教学更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