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初步认识(教案)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4-06-23 13:22: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课 题 角的初步认识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角模型,尺子,课件
教材内容 分 析 教材第一次出现角的概念,课本从学生熟悉的校园情景出发,从实物中抽象出角,教材要求学生知道角的形状,角的组成,角的大小判定,会画角。
设计理念 建议从技术融合创新的思路上表达,描述整节课中期望利用何种技术,在教学教研、课堂应用、学生评价、有效反馈等哪个方面进行创新突破。 利用希沃的学科工具画角,并在探究角的大小怎么判定时利用动态图形演示一个角有小变大的过程,在课堂应用和学生能反馈有效知识的地方来突破。
学情分析 角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在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接触的一个抽象的图形概念。对于刚上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会很难理解,特别是理解角的大小这一知识。因此在讲解这节课是要配合实物,让学生去摸一摸、折一折、画一画充分感受角,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学生能了解角的结构,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学生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在数学活动中理解角的大小和角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和边的长短无关。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生活的息息相关。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形成角的观念,知道角的结构和各部分名称。并能借助直尺画角。 教学难点:在活动中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和叫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一) 师生活动 1、出示三种被遮住部分的图形,请同学们猜一猜它们分别是谁?并说它们露出来的部分是什么?(学生思考后举手回答问题) 2、在数学中有一种图形也叫做角,我们一起来认识认识这位新朋友。 3、老师拿出三角形的物品让学生摸一摸它的角,然后说说是什么感受。 4、揭示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设计意图 设计在该环节里的技术应用的教研与技术融合的目的是否达到。如:“采用展示 石拱桥的图片导课”,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的几何图形中观察几何。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了三种平面图形露出来的部分,直观展示了图形的角,再利用实物,让同学们摸一摸,直观感受了角的形状。达到一个初步感知的目的。
教学环节(二) 师生活动 课件提取三种图形的角,并展示其中一个,让学生仔细观察,说说在这个图形上看到了什么? 请一名学生进行详细的描述(课件出示:一个角有()和()。),再请多名同学进行角的结构描述。 出示相关练习帮助学生巩固角的初步认知。 组织同学们画角。教师用提问的方式和课件动画展示,让学生知道画角的步骤。教师在黑板上再次演示角的画法。 同学们说一说画角的步骤后,在草稿本上利用直尺画角。 展示部分学生成果。
设计意图 设计在该环节的技术应用是否合理。同样需要考虑到技术应用是否能满足教学、是否能创新教学环节、是否符合学生学情等一些列问题。 利用课件的动画功能,很好的帮助学生掌握角的结构和初步学习画角。动画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非常的具有吸引力,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教师再次演示帮助部分学困生再学习一遍。
教学环节 (三) 师生活动 1、这时课件出示两个颜色的角,让同学们观察后,说一说,你觉得红角和蓝角,谁更大呢? 2、学生猜测后,出示动画效果,让学生多次观察后,再进行表达。 3、课件出示一个角由小到大的变化过程和延长角的两条边进行对比,引出角的大小和角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4、请同学们利用两只铅笔摆出你喜欢的角。比一比谁摆的角更大?
设计意图 如上思考,建议要充分考虑到“恰当的时机使用恰当的技术”的问题。 在学生无法确定的时候出示课件,引导学生一步一步思考,直观展示角的大小变化过程,让学生理解角的大小这一知识。
教学环节 (四) 师生活动 出示各种角的练习题,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并能汇报结果。
设计意图 只有通过及时,有层次的练习题,才能达到巩固新知的目的,才能帮助学生掌握新知。
教学环节 (五) 师生活动 师生共同对本节课进行知识梳理,总结。
设计意图 梳理知识帮助学生提高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又一次巩固知识。
板书设计 角的初步认识 边 角有1个顶点和2条边。 顶 画角:先画顶点,再画两条不同方向的边。 边 比角:角的开口越大,角越大。 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无关。
教学反思 反思请多反思教学重难点用技术环境展示是否得到了优化、教学过程中的技术应用是否符合预期、学生互动是否满足效果、技术应用是否得到创新等问题。 角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内容非常简单,但对于刚上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却是抽象的,特别是“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这一教学难点。我精心设计图片展示角两边的张开,但是还是有学生理解不到角变大的过程。我想,还应该让学生自己去张开活动角,感受角的变大过程,自己去延长角的两边,去对比两种变化对角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