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一、选择题
1.南宋初年,岳飞指挥的岳家军(宋军的一支)在与金军的对抗中战绩卓著。然而,宋高宗和宰相秦桧却将岳飞等拥有兵权的武将视为心腹大患,不断对其加以遏制、打击。这表明( )
A.南宋朝廷秉承了崇文抑武的国策
B.秦桧唆使宋高宗投降金国
C.岳飞抗金活动耗空了朝廷的财政
D.宰相专权使南宋政治黑暗
2.[2023·辽宁铁岭高一期末]宋代学者叶适在《水心别集》中说:“唐失其道,化内地为藩镇,内外皆坚,而人至不能自安;本朝反其弊,使内外皆柔,虽能自安,而有大不可安者”。作者意在强调( )
A.唐朝地方制度的严重失误
B.唐朝后期藩镇割据动乱频发
C.宋初有效解决了割据问题
D.宋朝加强集权措施存在弊端
3.[2023·陕西咸阳高一联考]据《西夏书事》(卷七)记载,李继迁(夏太祖)起兵之初,受辽封赏,并与之和亲,咸平五年(1002年)攻占北宋的战略要地灵州,改灵州为西平府,将其政治中心迁到这里,“于是西夏势成而灵州永固矣”。材料说明辽夏和亲( )
A.决定了西夏在夏宋战争中的胜利
B.有利于解除西夏攻宋的后顾之忧
C.奠定了西夏与北宋对峙的格局
D.促进了西夏与北宋经济、文化的交流
4.[2023·广东深圳高一期末]熙宁四年,面对宋神宗提出免役法增加税户负担的担忧,王安石解释说:“若方可取之时取之,待其凶年阙食,量彼力不足而我所收役钱有余,则特与放一料,此乃是于粒米狼戾时多取之,放食不足时则赒之,合于先王不忍人之政”。据此可知,王安石变法存在着( )
A.百姓负担加重的问题
B.基层管理混乱的矛盾
C.国家权力扩大的倾向
D.弱化君主集权的危险
5.[2023·江苏泰州高一联考]熙宁二年九月,政府以各路常平仓、广惠仓所积存的1 500万贯石为本钱,向农民发放青苗贷款。每年分两期,即播种和夏秋未熟时贷出,收割后收回,每期取息2至3分。据此可知,王安石变法( )
A.加强国家对经济的管理
B.加剧了政府财政危机
C.切实解决了农民的困境
D.达到了富国强兵目的
6.[2023·山东济宁高一期中]南宋时期,宋金边境的榷场成为书画文物由北向南回流的渠道,且日渐兴盛起来。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两宋时期中国文化呈现多元化特征
B.书画回流蕴含宋人对故国依恋之情
C.南宋时期南方的书画创作手法很高
D.南宋时期南方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
7.王安石变法中,官府向农民提供农业贷款的措施被称为“青苗法”,而一部分农民获得贷款后却将钱财用来“酒食浮费,取快一时”,至还贷时则“贱卖米粟,侵及田宅,以致破家”。这说明“青苗法”的实行( )
A.增加了财政收入
B.实现了富国强兵的目标
C.加强了基层控制
D.造成部分农民因贷致贫
8.澶渊之盟后,宋辽边境“契丹固守盟好,互市不绝”。北宋每年要给辽“绢二十万匹,银十万两”,但通过榷场贸易,北宋每年从辽获取大约有150万贯的专卖税,得益甚大。从中可以看出( )
A.北宋的边防力量得到加强
B.宋辽双方的贸易活跃
C.经济发展促进政治的统一
D.榷场受官府严格控制
9.宋太祖说:“国家若无外忧,必有内患。外忧不过边事,皆可预防,惟奸邪无状,若为内患,深可惧也。帝王用心,常须谨此。”因此,宋代统治者采取的治国策略是( )
A.文武并重 B.强化相权
C.强干弱枝 D.穷兵黩武
10.北宋建立后,将地方精兵编为禁军,拱卫京师,还实行募兵制,兵士待遇较为优厚,应募者以此养家糊口,兵员最多时达120多万人。这一制度( )
A.提升了边境防御能力 B.提高了文官和士人地位
C.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 D.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
11.北宋初年,朝廷以禁军分驻京师与外郡,以三年为期,内外轮换,定期回驻京师。出戍遥远、条件恶劣地区的军兵,以半年为期轮换,将领并不随之调动,朝廷临时任命戍军统兵将官。这些做法( )
A.有利于维护中央集权 B.杜绝了地方动乱发生
C.旨在提升军队战斗力 D.增强了官兵的凝聚力
12.下表显示了对王安石的不同评价,据此得出的认识,正确的是( )
人物 评价
司马光 文章节义过人处甚多,但性不晓事而喜遂非,致忠直疏远,谗佞辐辏,败坏百度,以至于此
梁启超 若乃于三代下求完人,惟公庶足以当之矣
列宁 王安石是中国11世纪时的改革家,实行土地国有未成
A.对人物的评价受制于特定历史条件
B.同时代人因有直观感受评价更加准确
C.后人因掌握丰富资料评价较为全面
D.外国人因文化背景不同评价更为客观
二、综合题
13.[2023·甘肃武威高一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赵宋是在唐末五代社会动乱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新王朝的建立为制度更革提供了契机,却并不意味着全新制度的开始,宋初典章制度多沿袭前朝旧章。但另一方面,由于时代背景的不同或者各种条件的限制,汉唐制度未能直接生效,宋人结合历史与现实,对汉唐制度进行了反思与创新,推动了宋代制度的完善。——摘编自王卓熙《汉唐“故事”在宋代政治场域的运用析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宋朝的政治制度建设”自拟一个论题,并就论题展开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证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一、选择题
1.南宋初年,岳飞指挥的岳家军(宋军的一支)在与金军的对抗中战绩卓著。然而,宋高宗和宰相秦桧却将岳飞等拥有兵权的武将视为心腹大患,不断对其加以遏制、打击。这表明( )
A.南宋朝廷秉承了崇文抑武的国策
B.秦桧唆使宋高宗投降金国
C.岳飞抗金活动耗空了朝廷的财政
D.宰相专权使南宋政治黑暗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南宋朝廷的腐败,秉承了崇文抑武的国策,统治者因为害怕岳飞抗金会威胁到自己的统治,加上秦桧等奸臣的迫害而被杀害,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宋高宗投降金国的信息,排除B项;岳飞抗金活动耗空了朝廷的财政的说法错误,且材料没有体现,排除C项;宋朝宰相权力削弱,材料没有体现宰相专权,排除D项。故选A项。
2.[2023·辽宁铁岭高一期末]宋代学者叶适在《水心别集》中说:“唐失其道,化内地为藩镇,内外皆坚,而人至不能自安;本朝反其弊,使内外皆柔,虽能自安,而有大不可安者”。作者意在强调( )
A.唐朝地方制度的严重失误
B.唐朝后期藩镇割据动乱频发
C.宋初有效解决了割据问题
D.宋朝加强集权措施存在弊端
解析:根据材料“唐失其道,化内地为藩镇,内外皆坚,而人至不能自安;本朝反其弊,使内外皆柔,虽能自安,而有大不可安者”可知,宋代学者认为,唐朝的藩镇割据导致“不能自安”,而宋代反其道而行,极力削弱地方势力,加强中央集权,导致更大的不安,该学者旨在说明宋朝加强集权措施存在弊端,D项正确;唐朝地方制度的严重失误,材料主要说明的是宋代的弊端,排除A项;唐朝后期藩镇割据动乱频发,材料主要说明的是宋代的弊端,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宋初有效解决了割据问题,材料主要说明的是弊端,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3.[2023·陕西咸阳高一联考]据《西夏书事》(卷七)记载,李继迁(夏太祖)起兵之初,受辽封赏,并与之和亲,咸平五年(1002年)攻占北宋的战略要地灵州,改灵州为西平府,将其政治中心迁到这里,“于是西夏势成而灵州永固矣”。材料说明辽夏和亲( )
A.决定了西夏在夏宋战争中的胜利
B.有利于解除西夏攻宋的后顾之忧
C.奠定了西夏与北宋对峙的格局
D.促进了西夏与北宋经济、文化的交流
解析:材料反映西夏在辽夏和亲之后迅速攻占灵州,并将其政治中心迁到这里,说明辽夏修好有利于解除西夏攻宋的后顾之忧,B项正确;辽夏和亲有利于西夏在夏宋战争中的胜利,但不是决定因素,排除A项;西夏政权建立于1038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材料内容不涉及西夏与北宋经济、文化的交流,排除D项。故选B项。
4.[2023·广东深圳高一期末]熙宁四年,面对宋神宗提出免役法增加税户负担的担忧,王安石解释说:“若方可取之时取之,待其凶年阙食,量彼力不足而我所收役钱有余,则特与放一料,此乃是于粒米狼戾时多取之,放食不足时则赒之,合于先王不忍人之政”。据此可知,王安石变法存在着( )
A.百姓负担加重的问题
B.基层管理混乱的矛盾
C.国家权力扩大的倾向
D.弱化君主集权的危险
解析:在材料体现的理论下,各地官吏在征收免役助役钱时,往往不择手段地多收宽剩钱,体现权力的扩大,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政府的行为,而非民众的情况,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基层管理的混乱情况,排除B项;材料主张加强权力,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故选C项。
5.[2023·江苏泰州高一联考]熙宁二年九月,政府以各路常平仓、广惠仓所积存的1 500万贯石为本钱,向农民发放青苗贷款。每年分两期,即播种和夏秋未熟时贷出,收割后收回,每期取息2至3分。据此可知,王安石变法( )
A.加强国家对经济的管理
B.加剧了政府财政危机
C.切实解决了农民的困境
D.达到了富国强兵目的
解析:据材料和所学可知,北宋为使农民避免大地主、大商人的高利贷剥削,增加政府收入而实行青苗法,体现北宋政府加强了对经济领域的管理,A项正确;“每期取息2至3分”可知政府收入增加,排除B项;政府所收利息比大地主、大商人低,只是一定程度减轻农民利息负担,而不是解决了农民困境,表达过于绝对,排除C项;青苗法与实现强兵目的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6.[2023·山东济宁高一期中]南宋时期,宋金边境的榷场成为书画文物由北向南回流的渠道,且日渐兴盛起来。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两宋时期中国文化呈现多元化特征
B.书画回流蕴含宋人对故国依恋之情
C.南宋时期南方的书画创作手法很高
D.南宋时期南方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
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金灭北宋后,宋朝的部分领土成为金朝的统治范围,所以书画文物从北向南回流说明当时南宋文人对故国充满依恋,故选B项;A、C两项说法与当时实际不符,排除;南宋时期南方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与这种现象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7.王安石变法中,官府向农民提供农业贷款的措施被称为“青苗法”,而一部分农民获得贷款后却将钱财用来“酒食浮费,取快一时”,至还贷时则“贱卖米粟,侵及田宅,以致破家”。这说明“青苗法”的实行( )
A.增加了财政收入
B.实现了富国强兵的目标
C.加强了基层控制
D.造成部分农民因贷致贫
解析:根据“贱卖米粟,侵及田宅,以致破家”可知,青苗法向农民提供农业贷款,结果导致农民贫困破产,D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增加了财政收入,排除A项;材料措施与“强兵”无关,排除B项;青苗法不是加强对基层管理的措施,排除C项。故选D项。
8.澶渊之盟后,宋辽边境“契丹固守盟好,互市不绝”。北宋每年要给辽“绢二十万匹,银十万两”,但通过榷场贸易,北宋每年从辽获取大约有150万贯的专卖税,得益甚大。从中可以看出( )
A.北宋的边防力量得到加强
B.宋辽双方的贸易活跃
C.经济发展促进政治的统一
D.榷场受官府严格控制
解析:根据题干“契丹固守盟好,互市不绝”“北宋每年从辽获取大约有150万贯的专卖税”可知,宋辽边境贸易的活跃,B项正确;材料中未涉及北宋的边防力量,且该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材料内容未涉及政治上的统一,排除C项;材料内容未涉及政府对榷场的管理,排除D项。故选B项。
9.宋太祖说:“国家若无外忧,必有内患。外忧不过边事,皆可预防,惟奸邪无状,若为内患,深可惧也。帝王用心,常须谨此。”因此,宋代统治者采取的治国策略是( )
A.文武并重 B.强化相权
C.强干弱枝 D.穷兵黩武
解析:据题意可知,宋太祖认为外部的威胁是可以抵御的,但内部的忧患才是最可惧的。因此他通过强干弱枝削弱地方势力,加强中央集权,以防范内部忧患,C项正确;宋代实行的是重文轻武、削弱相权,排除A、B两项;宋代积贫积弱,没有穷兵黩武,排除D项。故选C项。
10.北宋建立后,将地方精兵编为禁军,拱卫京师,还实行募兵制,兵士待遇较为优厚,应募者以此养家糊口,兵员最多时达120多万人。这一制度( )
A.提升了边境防御能力 B.提高了文官和士人地位
C.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 D.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实行募兵制,军队不断扩编,而且兵士待遇较为优厚,这对于政府来说是不小的财政负担,故D项正确。
11.北宋初年,朝廷以禁军分驻京师与外郡,以三年为期,内外轮换,定期回驻京师。出戍遥远、条件恶劣地区的军兵,以半年为期轮换,将领并不随之调动,朝廷临时任命戍军统兵将官。这些做法( )
A.有利于维护中央集权 B.杜绝了地方动乱发生
C.旨在提升军队战斗力 D.增强了官兵的凝聚力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通过轮换的方式将军队牢牢地掌握在中央手里,极力削弱将领对军队的控制权,这有利于维护中央集权,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地方势力的坐大,故A项正确。
12.下表显示了对王安石的不同评价,据此得出的认识,正确的是( )
人物 评价
司马光 文章节义过人处甚多,但性不晓事而喜遂非,致忠直疏远,谗佞辐辏,败坏百度,以至于此
梁启超 若乃于三代下求完人,惟公庶足以当之矣
列宁 王安石是中国11世纪时的改革家,实行土地国有未成
A.对人物的评价受制于特定历史条件
B.同时代人因有直观感受评价更加准确
C.后人因掌握丰富资料评价较为全面
D.外国人因文化背景不同评价更为客观
【解析】根据材料中司马光、梁启超和列宁对王安石的评价可知,因其所处的时代不同,三人对王安石的评价也不同,故A项正确。
二、综合题
13.[2023·甘肃武威高一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赵宋是在唐末五代社会动乱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新王朝的建立为制度更革提供了契机,却并不意味着全新制度的开始,宋初典章制度多沿袭前朝旧章。但另一方面,由于时代背景的不同或者各种条件的限制,汉唐制度未能直接生效,宋人结合历史与现实,对汉唐制度进行了反思与创新,推动了宋代制度的完善。——摘编自王卓熙《汉唐“故事”在宋代政治场域的运用析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宋朝的政治制度建设”自拟一个论题,并就论题展开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证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答案:示例
论题:宋朝政治制度是对唐朝制度的创新与创造。
阐述:北宋建立之后,鉴于唐朝后期以来的藩镇割据、政局动荡的历史教训,采取了一系列强化专制集权的措施。在中央集权方面,原本属于地方的许多权力被收归中央,如派文臣出任地方长官,节度使成为虚职;将地方精锐部队收入禁军,削弱地方军事实力;设转运使将地方财富运缴中央。在君主专制方面,相较于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宋朝在中央设枢密院专掌军权,三司专掌财政,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宰相的权力被进一步削弱。
综上所述,宋朝政治制度建立在唐朝制度的基础之上,同时又做了较大的创新创造,使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巩固。
(示例仅供参考,考生若从“宋朝制度沿袭唐朝”“宋朝制度对唐朝既有沿袭也有创新”等角度作答,言之有理亦可)
解析: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首先,提炼观点,材料认为宋朝的政治制度既有沿袭前朝旧章,同时也有反思创新。其次,针对这一观点,可以选择其中一个方面作答,也可以从整体入手。论证部分可以从宋朝的二府三司制、转运使制度、通判制度、更戍法等方面着手,如:北宋建立之后,鉴于唐朝后期以来的藩镇割据、政局动荡的历史教训,采取了一系列强化专制集权的措施。在中央集权方面,原本属于地方的许多权力被收归中央,如派文臣出任地方长官,节度使成为虚职;将地方精锐部队收入禁军,削弱地方军事实力;设转运使将地方财富运缴中央。在君主专制方面,相较于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宋朝在中央设枢密院专掌军权,三司专掌财政,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宰相的权力被进一步削弱。最后,围绕观点,再次进行总结升华,如:综上所述,宋朝政治制度建立在唐朝制度的基础之上,同时又做了较大的创新创造,使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巩固。本题为开放性观点阐述题,要求史论结合,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言之成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