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
一、选择题
1.[2023·陕西榆林高一统考期末]至1995年,全国已有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并实施了科技(教)兴省的战略,全国520余个城市中,已有300余个城市实施了科技兴市规划,占全国城市总数的3/5,提出科技兴县的县也占60%~70%。所有这些科技振兴战略,共同构成了科教兴国战略的序曲。中国各级政府制定科技振兴战略反映出( )
A.党对经济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最终确立
C.开展新时期多边外交的需要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完善
2.[2023·广东清远高一统考期末]1978年10月8日,邓小平在会见日本文艺家江藤淳时说:“如果实现祖国统一,我们在台湾的政策将根据台湾的现实来处理。比如说,美国在台湾有大量的投资,日本在那里也有大量的投资,这就是现实,我们正视这个现实。”这说明当时( )
A.“一国两制”方针已成为国际共识
B.祖国统一的方针趋于平和
C.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的期盼
D.中共主张从台湾引进外资
3.[2023·海南高一统考期末]面对新冠疫情,澳门特区政府依照宪法和基本法稳健施政,沉着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及时采取“1+4”适度多元发展策略,调整产业政策,加快推进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推动了经济社会复苏向好和高质量发展。材料意在说明( )
A.祖国统一的趋势不可扭转
B.产业调整促进区域深度融合
C.“一国两制”助力澳门发展
D.国家改革红利惠及广大民众
4.[2023·湖北恩施高一校联考期末]下表所示为新中国成立至21世纪初中国在相关领域签署加入的国际多边条约数量(单位:个)的变化情况。这一变化反映出新时期的中国( )
时期 经济 贸易 政治 军事 环境 科教文卫 交通运输
1949年10月~1978年12月 2 9 0 2 10
20世纪70年代~21世纪初 23 16 15 13 19
A.积极引领全球化的发展
B.不断发展与世界大国的关系
C.深入参与全球多边治理
D.强化了与同盟国之间的关系
5.[2023·吉林长春高一阶段练习]中国政府积极开展对外援助工作。截至2011年底,中国政府帮助受援国建成了2 200多个与当地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类项目,改善了受援国基础设施状况,增加了税收和就业,繁荣了城乡经济,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这一系列举措( )
A.遵循了“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方针
B.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的重要创举
C.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了和平的国际环境
D.体现了中国在世界发展中的大国担当
6.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提出了“做国际社会中负责任大国”的外交理念,并在国际政治实践中开始了负责任大国身份的建构。除了倡导建立大国之间的“伙伴关系”外,还提出了“尊重世界的多样性”等主张。这些新外交思想的提出( )
A.不利于深化中国的改革开放
B.有利于中国更好地融入世界
C.标志着我国外交的重大转折
D.表明美国“冷战”思维结束
7.自1979年开始,海峡两岸的间接贸易往来逐步发展起来。1988年,这种间接贸易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2001年,两岸“小三通”,2008年12月15日两岸“大三通”全面启动,促进了两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这说明,两岸关系发展的直接原因是( )
A.“一国两制”政策的推动
B.台独势力消失
C.两岸经济互利关系的加强
D.香港、澳门回归
8.据不完全统计,1996~2000年,中国在科技攻关领域共取得2万多项成果,累计创造综合经济效益4 300多亿元,培养科研人才近2万名。材料说明( )
A.科技发展成果领先世界
B.科教兴国战略成效显著
C.科学发展观得到了落实
D.经济发展模式实现转型
9.1979年11月26日,“名古屋决议”承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奥委会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截至1984年,我国已经加入52个国际体育组织,中国代表在15个国际体育组织中担任领导职务。这一局面出现的主要因素是中国( )
A.“左”倾错误得到纠正 B.开始步入世界舞台中央
C.外交领域实现新突破 D.综合国力的显著提升
10.香港回归祖国以来,在国家互联互通政策的推动下,经济依然保持繁荣稳定发展,香港依然是国际金融中心之一。这反映了( )
A.国家政策保障香港稳定和繁荣
B.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不可动摇
C.金融危机并未对香港造成影响
D.香港实行了特殊的经济管理政策
11.美国前总统卡特曾说:“我们本以为(发布《中美建交公报》)在全国和国会内部会发生严重对立,然而这并没有成为现实……整个世界几乎都是清一色正面的反应。”这说明中美建交( )
A.顺应了时代潮流 B.消除了中美矛盾
C.建立了公正合理的新秩序 D.推动了经济发展
12.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为香港、澳门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思路、新途径。在英国、葡萄牙两国政府与中国通过外交途径解决香港、澳门问题的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的“一国两制”具有( )
A.维护合作的稳定性 B.政治制度的兼容性
C.促进繁荣的动力性 D.军政分治的合理性
二、综合题
13.[2023·湖北恩施高一联考期末]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结合材料与中国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中国与世界”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
一、选择题
1.[2023·陕西榆林高一统考期末]至1995年,全国已有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并实施了科技(教)兴省的战略,全国520余个城市中,已有300余个城市实施了科技兴市规划,占全国城市总数的3/5,提出科技兴县的县也占60%~70%。所有这些科技振兴战略,共同构成了科教兴国战略的序曲。中国各级政府制定科技振兴战略反映出( )
A.党对经济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最终确立
C.开展新时期多边外交的需要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完善
解析:根据材料,中国各级政府制定科技振兴战略反映了党强调科技对经济发展的作用,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这是党对经济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A项正确;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最后确立是在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立,排除B项;材料是关于科技推动经济发展的,与外交无关,排除C项;材料是关于经济发展,未体现民主政治,排除D项。故选A项。
2.[2023·广东清远高一统考期末]1978年10月8日,邓小平在会见日本文艺家江藤淳时说:“如果实现祖国统一,我们在台湾的政策将根据台湾的现实来处理。比如说,美国在台湾有大量的投资,日本在那里也有大量的投资,这就是现实,我们正视这个现实。”这说明当时( )
A.“一国两制”方针已成为国际共识
B.祖国统一的方针趋于平和
C.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的期盼
D.中共主张从台湾引进外资
解析:据材料“如果实现祖国统一,我们在台湾的政策将根据台湾的现实来处理”可以看出,邓小平认为解决台湾问题,要根据台湾的实际状况来处理,要考虑日本、美国等国的因素,说明祖国统一的方针趋向和平统一,B项正确;“国际共识”表述夸大,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祖国统一的趋和,无法得出两岸人民的期盼状况,排除C项;仅从材料无法得出中共从台湾引进外资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B项。
3.[2023·海南高一统考期末]面对新冠疫情,澳门特区政府依照宪法和基本法稳健施政,沉着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及时采取“1+4”适度多元发展策略,调整产业政策,加快推进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推动了经济社会复苏向好和高质量发展。材料意在说明( )
A.祖国统一的趋势不可扭转
B.产业调整促进区域深度融合
C.“一国两制”助力澳门发展
D.国家改革红利惠及广大民众
解析:根据材料得出主要结论:面对疫情,澳门始终坚持依照宪法和基本法施政,适时调整经济策略,推动了经济社会复苏向好发展,这说明“一国两制”助力澳门发展,C项正确;澳门于1999年已经回归祖国,不再涉及统一问题,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区域深度融合,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惠及广大民众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C项。
4.[2023·湖北恩施高一校联考期末]下表所示为新中国成立至21世纪初中国在相关领域签署加入的国际多边条约数量(单位:个)的变化情况。这一变化反映出新时期的中国( )
时期 经济 贸易 政治 军事 环境 科教文卫 交通运输
1949年10月~1978年12月 2 9 0 2 10
20世纪70年代~21世纪初 23 16 15 13 19
A.积极引领全球化的发展
B.不断发展与世界大国的关系
C.深入参与全球多边治理
D.强化了与同盟国之间的关系
解析:据表格信息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加入的国际多边条约组织要远远多于之前,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实行对外开放,积极融入世界发展潮流,深入参与全球多边治理,C项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中国引领全球化的发展,排除A项;从材料中不能得出合作对象是世界大国,排除B项;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后开展全方位外交,不与其他国家结盟,排除D项。故选C项。
5.[2023·吉林长春高一阶段练习]中国政府积极开展对外援助工作。截至2011年底,中国政府帮助受援国建成了2 200多个与当地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类项目,改善了受援国基础设施状况,增加了税收和就业,繁荣了城乡经济,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这一系列举措( )
A.遵循了“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方针
B.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的重要创举
C.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了和平的国际环境
D.体现了中国在世界发展中的大国担当
解析:根据材料,中国为受援国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承担了相应的国际义务,体现了中国在世界发展中的大国担当,D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方针是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排除A项;材料信息主要体现了中国对外援助工作给受援国带来积极影响,而不是强调这一系列举措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的重要创举,排除B项;中国政府对外援助工作促进了受援国的发展,不是“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了和平的国际环境”,排除C项。故选D项。
6.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提出了“做国际社会中负责任大国”的外交理念,并在国际政治实践中开始了负责任大国身份的建构。除了倡导建立大国之间的“伙伴关系”外,还提出了“尊重世界的多样性”等主张。这些新外交思想的提出( )
A.不利于深化中国的改革开放
B.有利于中国更好地融入世界
C.标志着我国外交的重大转折
D.表明美国“冷战”思维结束
解析: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倡导建立大国之间的“伙伴关系”,有利于发展同世界主要大国特别是欧美资本主义大国之间的关系,提出“尊重世界的多样性”,有利于同政治制度、文化背景不同的国家发展友好关系,推动中国更好地融入世界,承担国际责任,B项正确;“做国际社会中负责任大国”的外交理念有利于推动中国更好地融入世界,有利于改革开放的深化,排除A项;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0世纪90年代中期“做国际社会中负责任大国”理念的提出,体现我国外交方针在新时期与时俱进的新发展,并非重大政策调整或重大转折,排除C项;“做国际社会中负责任大国”体现中国而非美国的外交理念,美国尚未摒弃“冷战”思维,排除D项。故选B项。
7.自1979年开始,海峡两岸的间接贸易往来逐步发展起来。1988年,这种间接贸易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2001年,两岸“小三通”,2008年12月15日两岸“大三通”全面启动,促进了两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这说明,两岸关系发展的直接原因是( )
A.“一国两制”政策的推动
B.台独势力消失
C.两岸经济互利关系的加强
D.香港、澳门回归
解析:依据材料信息,1979年开始,两岸间接贸易发展起来,1988年这种间接贸易发展到新阶段,这反映出两岸关系趋向缓和,经济互利关系加强,C项正确;“一国两制”政策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与材料“1979年”这一时间不符,排除A项;台独势力并没有消失,排除B项;香港是1997年回归,澳门是1999年回归,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8.据不完全统计,1996~2000年,中国在科技攻关领域共取得2万多项成果,累计创造综合经济效益4 300多亿元,培养科研人才近2万名。材料说明( )
A.科技发展成果领先世界
B.科教兴国战略成效显著
C.科学发展观得到了落实
D.经济发展模式实现转型
解析:据题干可知主要结论:1996~2000年中国在科技攻关领域成就巨大。结合所学可知,1995年我国实行科教兴国战略,因此材料说明科教兴国战略成效显著,B项正确;材料未出现中国与其他国家科技成果的比较,排除A项;2002年我国提出了科学发展观,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材料反映这一时期我国科技的巨大成就,但不能得出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排除D项。故选B项。
9.1979年11月26日,“名古屋决议”承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奥委会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截至1984年,我国已经加入52个国际体育组织,中国代表在15个国际体育组织中担任领导职务。这一局面出现的主要因素是中国( )
A.“左”倾错误得到纠正 B.开始步入世界舞台中央
C.外交领域实现新突破 D.综合国力的显著提升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改革开放后,中国加入众多国际体育组织并得到国际广泛认可,这是国际地位提高的表现,根据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可得出材料局面出现的根源在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的显著提升,故选D项。
10.香港回归祖国以来,在国家互联互通政策的推动下,经济依然保持繁荣稳定发展,香港依然是国际金融中心之一。这反映了( )
A.国家政策保障香港稳定和繁荣
B.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不可动摇
C.金融危机并未对香港造成影响
D.香港实行了特殊的经济管理政策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香港在国家互联互通政策的推动下,经济保持繁荣稳定发展,这反映了国家政策保障香港稳定和繁荣,故选A项。
11.美国前总统卡特曾说:“我们本以为(发布《中美建交公报》)在全国和国会内部会发生严重对立,然而这并没有成为现实……整个世界几乎都是清一色正面的反应。”这说明中美建交( )
A.顺应了时代潮流 B.消除了中美矛盾
C.建立了公正合理的新秩序 D.推动了经济发展
【解析】材料“整个世界几乎都是清一色正面的反应”说明中美建交得到绝大部分人的支持,顺应了时代潮流,故A项正确。
12.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为香港、澳门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思路、新途径。在英国、葡萄牙两国政府与中国通过外交途径解决香港、澳门问题的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的“一国两制”具有( )
A.维护合作的稳定性 B.政治制度的兼容性
C.促进繁荣的动力性 D.军政分治的合理性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关键作用”是指该制度保障了香港、澳门在一定时期内保留资本主义制度,即“一国两制”具有政治制度的兼容性,故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不是“一国两制”具有维护中外合作的稳定性,排除A项;材料主旨不是反映促进繁荣的动力,而是强调“一国两制”为香港、澳门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途径,排除C项;“一国两制”并不是军政分治,排除D项。
二、综合题
13.[2023·湖北恩施高一联考期末]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结合材料与中国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中国与世界”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答案:(1)变化:由武力统一改变为和平统一。
背景:综合国力的增强;国内外环境的变化;改革开放的推行。
(2)核心含义: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认识:祖国统一是我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事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用“一国两制”的方式实现祖国统一符合两岸同胞最大利益;两岸应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加强交流合作;针对台湾岛内分裂势力和国际敌对势力,我们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解析:(1)据材料“中国政府已经命令人民解放军从今天起停止对金门等岛屿的炮击”,得出由武力统一改变为和平统一。背景:从中国的整体实力分析,得出综合国力的增强;从国内外环境分析,得出国内外环境的变化;从改革开放的角度分析,得出改革开放的推行。(2)据材料“是一个统一的中国”,结合所学可知是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认识:从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角度分析,得出祖国统一是我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事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从两岸同胞利益分析,得出用“一国两制”的方式实现祖国统一符合两岸同胞最大利益;从两岸的交流合作分析,得出两岸应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加强交流合作;从对台独势力和敌对势力分析,得出针对台湾岛内分裂势力和国际敌对势力,我们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