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练习(含解析)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练习(含解析)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6-23 15:15: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一、选择题
1.1899年,美国向英、俄、法、日等国提出在中国实行所谓“门户开放”、各国贸易机会均等的照会;1900年7月又补充了“维护各国在中国各地平等公正贸易”“保持中国的领土与行政完整”等条款。上述照会提出的背景是(  )
A.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B.民主革命浪潮蓬勃发展
C.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D.列强谋划镇压义和团运动
2.[2023·广东惠州高一期末]以曾国藩、李鸿章为首的地方汉族官员在使用洋枪洋炮与太平军作战中,在同外国势力的接触中,既认识到西方武器的先进,也感受到外国列强的威胁,思想上受到极大震动,产生了危机感和仿效意识。这主要说明太平天国运动(  )
A.助推了中国的近代化
B.加剧了民族危机
C.沉重打击清王朝统治
D.开始向西方学习
3.[2023·四川成都高一期末]1872年,李鸿章创办了轮船招商局,公开向社会招股筹集资金。此后,从1877~1883年间,先后有苏、皖、鄂、鲁、滇、桂等省的纺织、煤炭、铜、银、金等行业19家洋务企业竞相效仿,形成了股份制企业发展的第一个高潮。这说明(  )
A.股份制得到社会普遍认同
B.洋务企业尝试近代化经营
C.洋务运动实现了“求富”目标
D.洋务企业决定了近代中国经济的发展
4.[2023·湖北荆州高一检测]洋务运动时期的19名使臣归国后,有两人不久去世,有四人辞官归隐,继续做官的大多不得志,有几位不久就被革职,还有两位因思想“激进”被官府杀害。这从一个侧面体现出(  )
A.使臣性格与国内官场不合
B.中国传统社会转型的艰难
C.国内科举制度已彻底腐朽
D.西方文化不适应洋务需要
5.[2023·重庆高一期中]为阻挠左宗棠收复新疆,《申报》等英资报纸通过有选择地刊载社论乃至编造谣言等方式阻止清政府为西征借款。李鸿章也屡屡参考《申报》等外国新闻报纸,在“海防”与“塞防”之争中提出了放弃新疆的主张。材料反映了(  )
A.中国报刊业的繁荣景象
B.左宗棠为维护国家主权历经艰难险阻
C.清朝内部派系斗争激烈
D.部分官员对外国媒体缺乏全面的认识
6.[2023·云南玉溪高一联考]19世纪末,俄、德、法、日等国企图通过划分“势力范围”瓜分中国,英国对此持反对态度。1898年,英国国会通过“维护中国的完整和独立”的决议,声称英国只坚持维护它在条约上的权利,主张在中国全境无限制的贸易。这表明英国(  )
A.主张与中国平等外交
B.维护其在华侵略权益
C.坚持公平贸易的原则
D.丧失了殖民霸主地位
7.甲午战争爆发前,英国海军情报部门曾表示:“尽管从吨位和大炮门数上说中国胜于日本,但在编制、纪律和训练上日本要大大优于中国,因而可以认为,日本海军力量较强。”该情报可以用来说明(  )
A.武器的先进性决定战局
B.英国偏袒和纵容日本的侵略
C.北洋海军缺乏谋划能力
D.清廷甲午战争战败的必然性
8.下图是一幅关于洋务运动的漫画,该漫画意在表明洋务运动(  )
A.必然会失败的结局
B.挽救了晚清政府的统治危机
C.抵御了列强的侵略
D.加速了中国早期近代化发展
9.1862年5月,英、法分别派军舰开赴宁波,并威胁太平军和平退出宁波。太平军将领黄呈忠立即驳斥:“宁郡何能摒弃!”炮战五小时后,宁波失守。英国和法国海军舰长均被击伤。上述史实表明(  )
A.农民运动缺乏理论指导
B.太平天国坚持民族立场
C.国内战争加剧民族矛盾
D.中外反动势力同恶相济
10.(2023·山东济南)咸丰帝1851年登基之初,清廷执行对西方强硬的外交政策,但随后却开始向西方妥协,推出“借师助剿”的策略。这主要是因为( )
A.地方官僚集团的崛起
B.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提出
C.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
D.列强向中国进行资本输出
11.(2023·宁夏吴忠)金冲及指出:假如用短近的眼光看,甲午战争对中国而言是一场备受屈辱的悲剧;但是用长远的眼光看,却又是一个新的起点。屈辱迫使人们重新进行反思,屈辱促使人们猛醒。关于“新的起点”的认识,正确的是( )
A.甲午战争打断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B.甲午战争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
C.甲午战争造成了中国宗藩体系解体
D.甲午战争推动了文学革命的兴起
12.面对外商轮船航运势力进一步扩展,李鸿章认为:“各口岸轮船生意已被洋商占尽,华商领官船另树一帜,洋人势必挟重资以侵夺”,因此“须华商自立公司,自建行栈,自筹保险”。这表明( )
A.商战成为对外交往中心
B.清政府鼓励民间投资设厂
C.求富以自强方针的改变
D.洋务派准备创办民用企业
二、综合题
13.[2023·上海高一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洋务派三十年“自强”以图“勤远略”,清政府却在甲午中日战争中败于蕞尔小国日本。学界一般认为,甲午战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但近年来,有学者提出“洋务运动未必是场失败运动”的新论。
结合史实,谈谈上述两个观点各自具有的合理性。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一、选择题
1.1899年,美国向英、俄、法、日等国提出在中国实行所谓“门户开放”、各国贸易机会均等的照会;1900年7月又补充了“维护各国在中国各地平等公正贸易”“保持中国的领土与行政完整”等条款。上述照会提出的背景是(  )
A.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B.民主革命浪潮蓬勃发展
C.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D.列强谋划镇压义和团运动
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9世纪末,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形成“分而占之”的利益格局。美国提出“门户开放”照会,要求在华机会均等、“利益均沾”,以此扩大侵略利益,A项正确;当时的背景主要是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而非民主革命浪潮蓬勃发展,排除B项;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是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以后,排除C项;1899年义和团运动才刚刚兴起,排除D项。故选A项。
2.[2023·广东惠州高一期末]以曾国藩、李鸿章为首的地方汉族官员在使用洋枪洋炮与太平军作战中,在同外国势力的接触中,既认识到西方武器的先进,也感受到外国列强的威胁,思想上受到极大震动,产生了危机感和仿效意识。这主要说明太平天国运动(  )
A.助推了中国的近代化
B.加剧了民族危机
C.沉重打击清王朝统治
D.开始向西方学习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在太平天国运动中,以曾国藩、李鸿章为首的地方汉族官员认识到西方武器的先进,也感受到外国列强的威胁,因此发起了以学习外国制造机器技术仿造武器为主要内容、以自强雪耻为基本宗旨的洋务运动,助推了中国的近代化,A项正确;太平天国运动是咸丰和同治时期,由洪秀全、杨秀清等农民发动的最大规模的反抗清朝统治的农民起义,也打击了外来侵略者,没有加剧民族危机,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助推了中国的近代化,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地主阶级洋务派开始向西方学习器物,D项不符合太平天国运动,排除D项。故选A项。
3.[2023·四川成都高一期末]1872年,李鸿章创办了轮船招商局,公开向社会招股筹集资金。此后,从1877~1883年间,先后有苏、皖、鄂、鲁、滇、桂等省的纺织、煤炭、铜、银、金等行业19家洋务企业竞相效仿,形成了股份制企业发展的第一个高潮。这说明(  )
A.股份制得到社会普遍认同
B.洋务企业尝试近代化经营
C.洋务运动实现了“求富”目标
D.洋务企业决定了近代中国经济的发展
解析:根据材料“1872年,李鸿章创办了轮船招商局,公开向社会招股筹集资金”“19家洋务企业竞相效仿”并结合所学可知,股份制经营属于近代化经营模式,李鸿章创办的轮船招商局以及其他洋务企业发展股份制企业说明洋务企业尝试近代化经营,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洋务企业采用股份制,不能得出“股份制得到社会普遍认同”的结论,排除A项;洋务运动最终以失败而告终,并没有实现“求富”的目标,排除C项;D项说法绝对,洋务企业影响近代中国经济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B项。
4.[2023·湖北荆州高一检测]洋务运动时期的19名使臣归国后,有两人不久去世,有四人辞官归隐,继续做官的大多不得志,有几位不久就被革职,还有两位因思想“激进”被官府杀害。这从一个侧面体现出(  )
A.使臣性格与国内官场不合
B.中国传统社会转型的艰难
C.国内科举制度已彻底腐朽
D.西方文化不适应洋务需要
解析:洋务运动的19名使臣在归国后整体命运不济,是因为当时朝野整体思想保守,视从事洋务事业的官员为“异端”,致使洋务运动推进阻力重重,说明中国向近代社会的转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异常艰难的,B项正确;洋务使臣个人性格是个别因素,排除A项;材料没有反映科举制度,洋务使臣中也有科举出身者,排除C项;西方文化(广义上包括科技)不适应洋务需要说法过于笼统,D项排除。故选B项。
5.[2023·重庆高一期中]为阻挠左宗棠收复新疆,《申报》等英资报纸通过有选择地刊载社论乃至编造谣言等方式阻止清政府为西征借款。李鸿章也屡屡参考《申报》等外国新闻报纸,在“海防”与“塞防”之争中提出了放弃新疆的主张。材料反映了(  )
A.中国报刊业的繁荣景象
B.左宗棠为维护国家主权历经艰难险阻
C.清朝内部派系斗争激烈
D.部分官员对外国媒体缺乏全面的认识
解析:根据材料“李鸿章也屡屡参考《申报》等外国新闻报纸,在‘海防’与‘塞防’之争中提出了放弃新疆的主张”可分析出,李鸿章国家主权意识淡薄,部分清朝官员对外国媒体缺乏全面的认识,D项正确;材料只有《申报》,不能反映出报刊业繁荣,排除A项;左宗棠为维护国家主权经历重重艰难险阻不是材料主旨,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清朝内部派系斗争激烈,排除C项。故选D项。
6.[2023·云南玉溪高一联考]19世纪末,俄、德、法、日等国企图通过划分“势力范围”瓜分中国,英国对此持反对态度。1898年,英国国会通过“维护中国的完整和独立”的决议,声称英国只坚持维护它在条约上的权利,主张在中国全境无限制的贸易。这表明英国(  )
A.主张与中国平等外交
B.维护其在华侵略权益
C.坚持公平贸易的原则
D.丧失了殖民霸主地位
解析:据材料“……1898年,英国国会通过‘维护中国的完整和独立’的决议,声称英国只坚持维护它在条约上的权利,主张在中国全境无限制的贸易”可知,当19世纪末列强企图通过划分“势力范围”瓜分中国时,英国坚持维护它在条约上的权利,主张在中国全境无限制的贸易,保证其在中国的贸易利益,B项正确;A项说法不符史实,排除A项;据所学可知,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双方开始的就不是公平贸易,C项说法错误,排除;材料未涉及其殖民霸主地位的内容,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7.甲午战争爆发前,英国海军情报部门曾表示:“尽管从吨位和大炮门数上说中国胜于日本,但在编制、纪律和训练上日本要大大优于中国,因而可以认为,日本海军力量较强。”该情报可以用来说明(  )
A.武器的先进性决定战局
B.英国偏袒和纵容日本的侵略
C.北洋海军缺乏谋划能力
D.清廷甲午战争战败的必然性
解析:依据材料“尽管从吨位和大炮门数上说中国胜于日本,但在编制、纪律和训练上日本要大大优于中国,因而可以认为,日本海军力量较强”可知,清政府的北洋海军在“编制、纪律和训练上”大大低于日本,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的清朝上下普遍缺乏忧患意识,官兵贪图安逸享乐,部队管理松懈,纪律松弛,预示了清廷在甲午战争中必然失败的结局,D项正确;A项说法夸大了武器的作用,排除A项;B、C两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故选D项。
8.下图是一幅关于洋务运动的漫画,该漫画意在表明洋务运动(  )
A.必然会失败的结局
B.挽救了晚清政府的统治危机
C.抵御了列强的侵略
D.加速了中国早期近代化发展
解析:根据材料“关于洋务运动的漫画……嫁接……西方先进技术……小农经济”可知,漫画上“西方先进技术”被嫁接到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封建制度上,反映的是洋务运动中体西用的思想,洋务派是在封建制度的基础上修修补补,所以失败是必然的,A项正确;挽救了晚清政府的统治危机,“挽救了”表述错误,排除B项;抵御了列强的侵略,“抵御了”表述错误,排除C项;洋务运动引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机器生产技术,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而不是加速,排除D项。故选A项。
9.1862年5月,英、法分别派军舰开赴宁波,并威胁太平军和平退出宁波。太平军将领黄呈忠立即驳斥:“宁郡何能摒弃!”炮战五小时后,宁波失守。英国和法国海军舰长均被击伤。上述史实表明(  )
A.农民运动缺乏理论指导
B.太平天国坚持民族立场
C.国内战争加剧民族矛盾
D.中外反动势力同恶相济
解析:由材料可知,太平军拒绝退出宁波并为了保卫宁波与英法军队激战,说明太平天国反对外国入侵,坚持民族立场,B项正确;材料反映了太平天国坚持民族立场的斗争行为,没有涉及太平天国运动的理论指导,排除A项;“国内战争加剧民族矛盾”属于因果颠倒,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中外反动势力的勾结,排除D项。故选B项。
10.(2023·山东济南)咸丰帝1851年登基之初,清廷执行对西方强硬的外交政策,但随后却开始向西方妥协,推出“借师助剿”的策略。这主要是因为( )
A.地方官僚集团的崛起
B.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提出
C.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
D.列强向中国进行资本输出
[解析] 根据材料中的时间“1951年”以及“借师助剿”,可以推断出让请政府作出如此转变的历史事件只能是太平天国运动,C项正确;地方官僚集团的崛起不会导致清政府向西方妥协,排除A项;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与“借师助剿”说法冲突,排除B项;列强向中国进行资本输出主要是在甲午中日战争之后,与题中时间不一致,排除D项。故选C项。
11.(2023·宁夏吴忠)金冲及指出:假如用短近的眼光看,甲午战争对中国而言是一场备受屈辱的悲剧;但是用长远的眼光看,却又是一个新的起点。屈辱迫使人们重新进行反思,屈辱促使人们猛醒。关于“新的起点”的认识,正确的是( )
A.甲午战争打断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B.甲午战争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
C.甲午战争造成了中国宗藩体系解体
D.甲午战争推动了文学革命的兴起
[解析] 根据材料中的“用长远的眼光看,却又是一个新的起点。屈辱迫使人们重新进行反思,屈辱促使人们猛醒”信息可知,学者强调甲午战争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激发了国人的救亡意识,B项正确;甲午战争的确打断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但这与材料主旨强调“新的起点”是相背离的,排除A项;中国宗藩体系是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解体,到甲午战争完全解体,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1915年兴起的新文化运动推动了文学革命的兴起,排除D项。故选B项。
12.面对外商轮船航运势力进一步扩展,李鸿章认为:“各口岸轮船生意已被洋商占尽,华商领官船另树一帜,洋人势必挟重资以侵夺”,因此“须华商自立公司,自建行栈,自筹保险”。这表明( )
A.商战成为对外交往中心
B.清政府鼓励民间投资设厂
C.求富以自强方针的改变
D.洋务派准备创办民用企业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面对外商轮船航运势力进一步扩展,“各口岸轮船生意已被洋商占尽”,李鸿章强调,必须建立自己的航运公司,由中国自己的商业组织,筹备保险等业务,对抗外商侵夺,表明洋务派准备创办民用企业,D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商战成为“对外交往中心”,A项错误;李鸿章的个人主张不能说明“清政府鼓励民间投资设厂”,B项错误;李鸿章主张“华商自立公司”,并没有改革洋务派“求富以自强”方针,C项错误。故选D项。
二、综合题
13.[2023·上海高一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洋务派三十年“自强”以图“勤远略”,清政府却在甲午中日战争中败于蕞尔小国日本。学界一般认为,甲午战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但近年来,有学者提出“洋务运动未必是场失败运动”的新论。
结合史实,谈谈上述两个观点各自具有的合理性。
答案:示例
认同观点1:洋务运动以富国强兵为目的,创办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新式海军和新式学堂等,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说明洋务运动没有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甲午战争的失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破产。
认同观点2:洋务运动不是失败的运动。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技术、设备,培养了部分技术人才,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是中国经济、教育、军事等近代化的开端,并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
解析:论述:首先,了解两个观点围绕的主题为评价洋务运动的成败;然后,结合所学知识,从洋务运动指导思想、客观结果等方面论证甲午战争失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破产的观点,接着用史实说明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影响,论证洋务运动对近代中国经济、军事、教育等方面的贡献,说明其进步意义。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