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古诗三首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感,以及忧国忧民的思想。
语言运用:通过反复朗读古诗,感悟、表现诗歌意境。
思维能力: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三首诗,理解这三首诗的意思。
审美创造:体会诗人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爱国之情。
【课前解析】
关注文本:本课由三首古诗组成,这些诗都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
关注写作背景:《示儿》和《题临安邸》都是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作。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虏了徽宗、钦宗两个皇帝,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史称南宋。南宋朝廷并没有接受北宋亡国的惨痛教训而发愤图强,当政者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对外屈膝投降,对内残酷迫害岳飞等爱国人士;政治上腐败无能,达官显贵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题临安邸》这首诗就是针对这种黑暗现实而作的,它倾吐了郁结在广大人民心头的义愤,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
龚自珍的时代是一个风雨飘摇的时代,正是这样的时代,产生了这位近代史上启蒙思想家。他意识到封建的“闭关锁国”政策行不通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更加暴露出封建主义衰朽没落的本质。他以其才华,起而议政“医国”,宣传变革,终因“动触时忌”,于道光十九年己亥(1839)辞官南归,在途中写下三百一十五首《己亥杂诗》。
【教学目标】
1.认识“乃、熏”等5个字,会写“祭、乃”等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示儿》。
3.能借助题目、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重难点)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查阅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乃、熏”2个字,会写“祭、乃、熏、杭”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示儿》《题临安邸》。默写《示儿》。
3.能借助题目、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解读主题,导入新课
导入:诗人艾青曾在诗中说过这样一句话“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在写这首诗时,日本侵略者的铁蹄正在疯狂地肆虐中国大地,于是艾青抱着对祖国的强烈热爱写下了这首《我爱这土地》。这个单元我们就要从诗文中去感受自古国人强烈的爱国情怀。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第一篇课文是《古诗三首》。
(设计意图:通过对单元导语页的解读,使学生了解本单元的主题,为后续理解课文奠定基础。)
二、初读古诗,理解诗题
自由读三首古诗,结合注释理解三首诗的题目,说一说:你从题目中了解到了哪些信息?(板书诗题:示儿 题临安邸 己亥杂诗)
“示儿”题目点明了这首诗是父亲写给儿子的。“题临安邸”题目点明了诗歌的写作地点。结合注释,“己亥杂诗”是龚自珍在己亥年写的一组诗,点明了诗歌的写作时间。
三、学习《示儿》
1.读《示儿》,结合课下注释读古诗,在小组内交流诗意。
2.一起解诗意。
(1)死去元知万事空,
元:同“原”,本来。万事:一切事情。
如何理解“万事空”呢?(板书:万事空)
“万事空”就是指人死了之后所有事情都和我们无关了。
诗意:我本来知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都和我无关了。
(2)但悲不见九州同。
但:只,只是。九州同:国家统一。
诗意:只是悲伤没能(亲眼)看见祖国统一。(板书:九州同)
(3)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王师:宋朝的军队。北定:平定北方。中原:淮河以北被金人侵占的地区。家祭:祭祀家中先人。无:不要。乃翁:你们的父亲。
诗意:当大宋军队收复中原失地的那一天,你们举行家祭时不要忘了告诉我!
点拨:“北定”点出了作者对定能收复失地的信心。(板书:定中原 告乃翁)
3.思考:诗人明明知道死后万事皆空,还要让儿子把祖国统一的消息告诉他,前后矛盾吗?
不矛盾。诗人虽然知道人死后,这世间的一切都与他无关了,但还是希望祖国能早日统一。诗人虽然沉痛,但并未绝望,表达了诗人的爱国情怀。(板书:爱国情怀)
四、学习《题临安邸》
过渡:《题临安邸》的作者林升和陆游生活在同一朝代,下面我们来学《题临安邸》。
1.解诗题。
“题”是“题写”的意思;“临安”指南宋京城;“邸”是“旅店”的意思。
这是题写在南宋京城临安旅店里的一首诗。
2.解诗意。
(1)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诗中哪句话写出了杭州的景色?结合书上的插图,说一说诗人描述了怎样的画面。
作者写到“山外青山楼外楼”,说明山和楼很多,山的后面还有山,楼的后面还有楼。人们在西湖边唱歌跳舞,诗中写到“西湖歌舞几时休”。(板书:青山 楼 西湖 歌舞)
“休”的意思是什么?(停止。)
诗意:远处青山叠翠,近处楼台重重,西湖的歌舞何时才会停止?
引导:这么美的风景,跳舞唱歌不是很适合吗?为什么诗人会问出“西湖歌舞几时休”呢?谁来根据你课前查阅的资料跟我们说说此时的临安发生了什么?
(2)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直:简直。汴州:北宋京城。
诗意:暖洋洋的香风陶醉了享乐的游人们,简直是把杭州当作昔日的汴京!(板书:暖风 游人 杭州 汴州)
3.结合资料,品读后两句。
(1)你了解北宋时期的汴州吗?一起来看资料。
(2)思考:作者对达官贵人“直把杭州作汴州”的现实持什么态度?
达官贵人在这里不是商讨恢复中原的大计,而是天天寻欢作乐,因此作者愤怒质问。作者持着急、担忧、愤怒的态度。
(3)“暖风”一语双关,既指自然界的春风,又只社会上颓废之风;“游人”就是指达官显贵。你怎么理解“暖风熏得游人醉”的“醉”呢?
游人都沉醉在了美景中。
点拨:这里的“醉”不单单是被美景陶醉,更是“醉酒”的“醉”,也是“醉生梦死”的“醉”,“纸醉金迷”的“醉”。醉了的不仅仅是游人,更是指那些当权者。
(4)思考:南宋权贵们为什么把杭州当作汴州?
这句诗指南宋的权贵们忘记了北宋灭亡的事实,在醉生梦死中,把杭州当作了北宋的都城汴州。
(设计意图:结合资料,有助于学生了解古诗创作背景,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诗人内心的情感,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新的学习方法,为今后自主学习奠定基础。)
4.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歌大意。
5.再次朗读诗歌,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预设:从中我读出了作者浓浓的爱国之情和对当朝者的讽刺。(板书:爱国 讽刺)
五、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小结:陆游叙事抒情,林升写景抒情,都表达了家国情怀。
2.布置作业:认真书写本课生字;背诵《题临安邸》《示儿》,默写《示儿》。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亥、恃、擞”3个字,会写“亥、恃、哀、拘”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己亥杂诗》。
3.能借助题目、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示儿》和《题临安邸》,这节课我们走进清代,看一看诗人龚自珍又对国家有着怎样的期盼,我们来学习《己亥杂诗》。
学生齐读诗题。
二、学习《己亥杂诗》
1.介绍写作背景。
2.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朗读《己亥杂诗》,做到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出示难读的词语,帮助学生正音。
3.解诗意。
(1)前两句: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生气:朝气蓬勃的局面。恃:依靠。喑:沉寂无声。究:终究。哀:悲哀。
诗意:中国大地上朝气蓬勃的局面,依靠的是风雷的激荡。所有的马都沉寂无声终究是一种悲哀。(板书:九州 风雷 万马齐喑 哀)
结合注释想象,“万马齐喑”是一种什么样的局面?
“万马”是一幅非常壮观的画面,气势很大,“万马齐喑”则让人感到有些压抑。那么多马在一起却是沉默的,没有一个发出声音。
思考:作者为什么说这种局面“可哀”?
“风雷”比喻新兴的社会力量及尖锐猛烈的变革。只有狂雷炸响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机,然而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终究是一种悲哀。
学生再次朗读诗句,体会作者的感情。
(设计意图:通过对上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设置核心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过渡:在这样急切、愤懑的心情下,作者有着怎样的呐喊呢?
(2)后两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天公:①自然界的统治者;②暗指当政者。抖擞:振作。不拘一格:不限于一种规格和方式。
诗意:我奉劝上天要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泥一种规格以降下更多的人才。(板书:天公 抖擞 人才 不拘一格)
当时朝代有什么拘束吗?结合相关资料说一说。
诗人期盼着能有杰出人物涌现,来改变社会现状。从中你能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情感?
诗人对清政府腐败的不满,希望社会变革和期待人才辈出的强烈愿望。(板书:希望变革 期待人才)
4.齐读三首诗,感受爱国之情。
三、主题概括,布置作业
1.主题概括。
2.布置作业:认真练习本课生字;背诵《己亥杂诗》。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古诗并不陌生,在此之前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古诗学习基础,所以在本单元的开篇,我以学生最容易理解、接受的三首爱国诗揭开了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同时,本单元强调培养学生结合资料体会情感的能力。在课前,我让学生对三首古诗进行了充分的预习,查找了相关资料,这都为更好地理解古诗、体会情感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