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4课《灯笼》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4课《灯笼》同步练习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6-23 16:43: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4* 灯  笼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句中画线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焚身(fén)   神龛(hé) 犬吠(fèi) 斡旋(wò)
B.皎洁(jiǎo) 施粥(zhōu) 锵然(jiāng) 官衔(xián)
C.争讼(sòng) 领域(yù) 鹦鹉(yīng) 可悯(mǐn)
D.联珑(lǒng) 磷火(lín) 姊妹(zǐ) 褪色(tuì)
2.给下列加点的词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每每想起小时候在村里上灯学,要挑了灯笼走去挑了灯笼走回的事,便深深感到怅惘(  )。
(2)尽管大人们怕火火烛烛的危险,要说“玩火黑夜溺炕”那种迹近恐吓(   )的话,但偷偷还要在神龛里点起烛来。
(3)那种熙熙然庭院的静穆,是一辈子sī mù(    )着的。
(4)母亲给留着的xiāo yè(     )食品便都是在亲手接过了灯笼去后递给自己的。
3.下列对画线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应该数火把,数探海灯,数燎原的一把烈火! [(大火)延烧原野]
B.轿前轿后虽不像《宋史·仪卫志》载,准有打灯笼子亲事官八十人,但辉煌景象已够华贵了。 [(成绩等)显著;卓著]
C.那种熙熙然庭院的静穆,是一辈子思慕着的。(安静庄严)
D.那时自己对人情世故还不懂,好听点说,心还像素丝样纯洁。(为人处世的道理)
4.下列各句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伴着我们的除了李老五的叙家常,就是一把腰刀、一具灯笼。
B.祖父好,在路上轻易不提斡旋着的情事,倒是一路数着牵牛织女星谈些进京赶考的掌故——雪夜驰马,荒郊店宿,每每令人忘路之远近。
C.乡俗还愿,唱戏、挂神袍而外,常在村头高挑一挂红灯。
D.你听:正“萧萧班马鸣”也,我愿就是那灯笼下的马前卒!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部分网络移动支付机构内控薄弱,出现了客户资金被非法挪用。
B.因为只运货,不送人的原因,天舟一号被形象地称为“快递小哥”。
C.我一闻到水仙的芬芳,就联想到春联、年夜饭、鞭炮、红蜡烛、福建橘子、清晨拜年,还有我那件一年只能穿一次的黑缎袍。
D.食品谣言的存在,不仅是民众相关知识的贫乏,而是食品安全焦虑的体现。
6.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作者在行文过程中引用了许多典故,这些典故的运用使得文章优美雅致。
B.文章笔调闲适,情感真挚,意趣优雅,语言活泼。
C.作者在文章最后,通过列举历史上保家卫国的名将,表达了自己做“那灯笼下的马前卒”的誓愿。
D.作者以散文的自由笔法,抒写了他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主要表达了自己对灯笼的喜爱之情。
7.仿照下列语段中画浪纹线的句子写一个有关传统习俗的句子,使前后语意连贯。
传统习俗文化底蕴深厚,寄托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祝愿。   ,    、    ;元宵节游龙灯,寓意人丁兴旺、迎祥纳福;冬至(前夜)搓汤圆,寓意团团圆圆、好运发财……这些代代相传的习俗如香茗般散发着清香,久久缭绕。
二、综合性训练
8.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中国的灯笼,不仅是用以照明,它往往也是一种象征,吴敦厚说,他以前做新娘灯(即宫灯)就代表婚礼喜庆;竹篾灯则告示这是丧葬场合;伞灯(字姓灯),因“灯”与“丁”语音相近,意味着人丁兴旺。所以,过去每家都有字姓灯,悬挂在屋檐下和客厅中。今天迎神赛会上,神明的阵头前仍有两盏大灯笼,就是这种习俗的延续。
不过,灯笼最让人遐思、期盼的恐怕还是元宵节的花灯了。元宵观灯的习俗起源于汉朝初年。唐开元年间,为了庆祝国泰民安,乃扎结花灯,借着闪烁不定的灯光,象征“彩龙兆祥,民阜国强”,花灯风气至此广为流行。
(1)仔细阅读文章,请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灯笼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80字左右)
(2)请你回忆自己观赏过的一次元宵灯展的情景,描绘当时的情景,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100字以上)
(3)【续写对联】请你根据上联,写出对应的下联。
上联:弘扬传统文化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问题。
炊烟是乡村的水墨画
刘世河
①描写故乡的文章,出镜率最高的莫过于“魂牵梦绕”这四个字了,而能体现出这四个字的景象,非家乡的炊烟莫属。
②“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身居都市已久,我曾一度对陶渊明笔下的“归园田居”十分向往。如今人到中年才如梦初醒,其实我的童年和少年时光就是在这样的一个如诗如画的地方度过的。
③我的老家在鲁北平原,村东一条小河蜿蜒渡过。过河不远便是一个高高隆起的沙土岗子,岗子上的白杨树枝繁叶茂,一到夏天使绿树浓荫,成了我们这帮孩子玩耍的天堂。有时候玩累了,我就坐岗顶上静静地望着小村,努力在那些模样都差不多的院落中寻找自己的家。
④起初总是眼花缭乱,后来望着望着就有了经验:看炊烟。父亲患有胃病,医生叮嘱要三分治七分养,吃饭须有规律,还得是热乎饭。不管多忙,一日三餐母亲都会准时生火做饭,所以村里升起的第一缕炊烟多半就是我们家的。
⑤母亲常说:“这炊烟就是咱庄户人家灶台上开出的花,花一开就有饭香,日日有饭香就是好日子。”彼时年幼,对母亲的话一知半解,在意的只是制造炊烟的灶台上母亲又做了什么好吃的饭。正所谓,饥望炊烟眼欲穿,一心只想肚儿圆。
⑥炊烟还是小村的晨钟暮鼓,每天都传递着村人们晨起晚息的信息。
⑦早晨的炊烟风轻云淡,就像天边薄薄的晨曦,清灵疏朗,昭示着庄稼人早饭的简单,熬一锅小米粥或玉米糊糊,几个馒头就着一碟小咸菜就齐活了。吃罢早饭,上学的上学,上班的上班,下田的下田,农家新一天的生活便拉开了序幕。
⑧午间的炊烟是庄稼人匆忙的步履。不同于早饭的是,午饭虽然简单,但一定要吃得硬实扛饿,因此,午间的炊烟往往急速升起,瞬息消逝,一如庄稼人忙秋忙夏时脚不沾地的身影。
⑨傍晚的炊烟是最美的,也最能体现农家生活的细致与温馨。晚饭是全家人的聚餐,也是庄稼人一天当中最悠闲的时候。庄稼人有个小习惯,就是越闲越吃,所以晚饭自然丰盛些。如若恰巧那天家里有喜事,更会杀鸡烧肉以示庆贺。乡下人干活是急性子,但吃饭蛮讲究,尤其懂得“想要肉更香,工夫必须长”的道理,小火慢炖,肉烂汤浓。因此,傍晚的炊烟是细水长流,从黄昏一直摇曳到夜幕降临。
⑩炊烟如此缭绕生动,古诗词中自然少不了它的倩影。“乱云剩带炊烟去,野水闲将白影来”是辛弃疾笔下的炊烟;“渔市孤烟袅寒碧,水村残叶舞愁红”则出自柳永笔端。
写炊烟最多的当属陆游。“岭谷高低明野火,村墟远近起炊烟”和“遥望炊烟疑可愁,试从行路问村名”都是他的。可见放翁对田园袅袅飘逸的炊烟有多喜爱。后来又读到陆游“雾敛芦村落照红,雨余渔舍炊烟湿”的句子,禁不住疑惑,炊烟怎么会是湿的呢?
直到离家多年后,有一回在梦里又见故乡炊烟,醒来后却一枕清泪,才终于有悟。原来炊烟是和思念缠绕在一起的,泪眼看炊烟,又怎么会不是湿的呢!又想起母亲当年对炊烟的比喻,突然觉得母亲就是一个十足的诗人。而在我的眼里,炊烟不但是庄稼人灶台上开出的花,它自由舒展,浓淡随意,更像是一幅黑白交织的水墨画,氤在乡村的上空,画中的奇妙意境只有看懂它的人才能体会得到。
而且这幅画的色调永远都是暖的,因为它的作者是母亲。
(选自《文苑·经典美文》,有删改)
9.请你概括一天中三个不同时段炊烟的特征。
10.阅读下列语句,按要求作答。
(1)炊烟还是小村的晨钟暮鼓,每天都传递着村人们晨起晚息的信息。(从修辞的角度加以赏析)
(2)原来炊烟是和思念缠绕在一起的,泪眼看炊烟,又怎么会不是湿的呢!(赏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11.第⑩ 段中引用关于“炊烟”的诗句有何作用?
12.最后一段内涵丰富,请联系全文加以分析。
参考答案
1.C(解析:A项“龛”应读作“kān”;B项“锵”应读作“qiāng”;D项“珑”应读作“lóng”。)
2(1)chàng wǎng (2)kǒng hè (3)思慕 (4)消夜
3.B 【解析】此处“辉煌”应是光辉灿烂的意思。
4.D
5. C 解析:A句末加“的问题”;B删除“的原因”;D“而是”改为“更是”。
6.D 【解析】此题考查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项中 “主要表达了自己对灯笼的喜爱之情”理解有误,课文的感情比较复杂,借灯笼这个载体,表达了对往昔生活和家国天下所寄寓的复杂感情。
7.示例:春节挂灯笼 寓意红红火火 吉祥如意 【解析】抓住例句“元宵节游龙灯,寓意人丁兴旺、迎祥纳福”,可知句式结构为“……节……寓意……”,内容要与前后相连。
8.(1)示例:灯笼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不同的象征意义,在喜庆日子里挂红灯笼,增添喜气;在丧礼时挂白灯笼,寄托哀思;在平日里家庭院落中挂灯笼,祈求人丁兴旺;大的节日举国挂灯笼,庆祝国泰民安。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阅读文章,可以筛选出以上几条信息,加以概括,组合成段,注意不要漏掉信息。
(2)示例: “正月十五闹元宵,红红火火过大年。”一年一度的元宵节来啦,家家户户都带着满脸的笑意来迎接元宵节。大街上大红西瓜灯笼排成了行,而且还有孔明灯、绢灯、橘灯……各式各样,丰富多彩,把整个村庄照得如同白昼。看礼堂这边更热闹,琳琅满目的花灯使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看那桃灯,粉红的底色,桃尖上涂点红色,桃底有翠绿的大叶子,真是既漂亮又简单。看那金牛灯,制作好框架后,用闪闪发亮的金纸糊住框架,这样一个金牛就立刻展现在了人们眼前。还有……真是眼花缭乱啊! 呵!还有多姿多彩的爆竹在夜空炸裂,仿佛将天空炸开一个洞,满天的星星从天空撒了下来。快看哪!五彩的烟花从天而降,一下子照亮了整个村庄。这情景多么壮观,多么美丽啊! 【解析】此题考查描绘场面的能力。题目要求使用一种修辞手法,常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绘的时候,注意观察的顺序和角度,可以使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来描写。
(3)下联:【示例】传承民族精神
9.早晨的炊烟轻淡 午间的炊烟急速 傍晚的炊烟悠长
10.(1)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晨起晚息的炊烟比作晨钟暮鼓,形象地表现了人们按照炊烟作息的习惯。
(2)“缠绕”本意是用带状物或条状物盘绕其他物体,文中指炊烟和思念交织在一起,炊烟是故乡、是母亲、看到炊烟就会想起母亲,想起故乡,从而激发对母亲、故乡的思念;思念母亲、故乡,自然会想到炊烟。炊烟和思念紧密缠绕在一起,在魂牵梦绕中泪眼看炊烟,眼睛怎能不是湿的呢。
11.引用诗句表现了乡村炊烟的美景,抒发了喜爱之情,为文章增添了文学色彩。
12.文中“这炊烟呀,就是咱庄户人家灶台上开出的花,花一开就有饭香,日日有饭香,就是好日子”表现了炊烟与饭食的联系,“花”是美好的,“灶台上开出花”意味着母亲最美好的心愿就是一家人饱暖无忧。“炊烟不但是庄稼人灶台上开出的花,它更像是一幅黑白交织的水墨画”表现了炊烟与家乡的联系,浓浓的母爱和乡情,所以说母亲是这幅水墨画的作者,这幅水墨画的色调是暖的。(围绕“母爱”“乡情”结合文本内容回答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