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课 题 《人口与民族》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电教设备
教材内容 分 析 本节是粤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和第一章第一节《位置和疆域》为中国地理部分的开章之篇。七年级地球与地图及世界地理知识的学习都为本节以及本学期的学习打下基础。本节侧重从人口和民族等人文地理方面对我国的基本地理概况作进一步的了解。
设计理念 让学生从材料中自主阅读并解决问题,让学生充分发挥能动性,使他们对我国人口现状及人口政策的理解更深入、更透彻,并以此提高学生的材料归纳能力,读图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同时让学生学会思考地理在实际中的运用能力。
学情分析 1.知识:学生已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七年级地球和地图和世界区域地理等基础知识,世界地理尤其是世界人口、人种特点及分布特点的学习,为本节的学习打下基础。) 2.能力:学生基本具有读图提取所需地理信息的能力。 3.现状:对地理充满学习兴趣,但是自主探究、分析综合能力有待提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读我国七次人口普查图表说出我国人口数量并说出我国人口增长趋势。 2.读中国人口分布图,描述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 3.举例说明人口增长过快(慢)、人口过多(少)给社会和环境带来的影响。 4.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简要归纳中国民族分布特点,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5.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的发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相关表格等,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2.通过比较相关数据,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3.发挥小组优势,进行小组讨论和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情感态度价值观:1.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2.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1.人口增长趋势、人口分布特点 2.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简要归纳中国民族分布特点,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难点:1.人口分布特点。2.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的发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一) 师生活动 【展示图片】黄金周旅游景点人满为患 读图,思考每幅图反映了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 【承转】通过图片和大家的讲解,我们看到中国人口具有鲜明的特点。中国人口到底有哪些特点?我们一起来看下面的材料。 阅读材料,请大家思考以下问题: 我国第七次人口普查人口总数是多少? 我国人口占世界人口比例是多少? 我国人口增长存在怎样的趋势? 4. 我国实行了什么人口政策?
教学环节(二) 师生活动 【承转】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分析,2012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数比上年末减少了345万人,这是在多年增长后的首次下降。这说明我国人口形势已发生了转折性的变化,人口总量增长的势头正在减弱,2020年劳动年龄人口数较上年末减少593万人。但人口结构性问题依然突出,如出生人口性别比居高难下、老龄化程度加深等问题。为解决这些人口问题,我们该怎么解决? 小结:人口政策的调整
设计意图 【转承】我们刚刚从人口数量的角度来了解了我国人口总数及人口变化的情况,下面我们从人口空间分布的角度来了解我国人口的分布情况。 阅读材料,思考下面的问题: 复习人口密度的概念。 在“人口密度分布图”找到黑河—腾冲线,对比此线东南和西北地区的土地面积和人口所占比例,说出人口密度的差异。 我国人口产生这种分布特点的原因是什么?
教学环节 (三) 师生活动 1、找出并说出每幅图反映的问题把人口分布特征这个问题细化,让学生结合人口密度分布图,层层深入分析。经过学生自己的思考分析,能够更好的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从而有分析综合问题的成功体验 2、通过分析材料,自己说出人口的数量,占世界人口的比例、分析人口增长趋势、结合人口现状实行理解人口政策。 3、阅读课本,层层深入思考问题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对中国人口形成感性认识 让学生从材料中自主阅读并解决问题,让学生充分发挥能动性,使他们对我国人口现状及人口政策的理解更深入、更透彻。 把人口分布特征这个问题细化,让学生结合人口密度分布图,层层深入分析。经过学生自己的思考分析,能够更好的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从而有分析综合问题的成功体验
板书设计 一、世界人口大国 人口数量庞大(14.12亿) 2. 人口增长趋势(人口增长速度较快,人口增长速度渐缓) 3.人口政策 4.人口分布特征 1)我国人口分布大势:黑河—腾冲线西北的地区人口稀疏,东南地区人口稠密。 2)我国人口地区分布不均
教学反思 整堂课以信息技术助推探究性教学活动,利用技术让每一位同学都能参与到探究学习中,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习得知识,总结经验,并运用经验,素养得以提升。 以学生为中心,不仅关注教得怎么样,更要关注学得怎么样,要以学生原来的知识储备水平和认知水平为基础,来进行知识点的教授,及问题的设计,作业的布置。只有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即学习到了知识,又在生活中学到了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