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美版 五年级下册第18课 给科学插上艺术的翅膀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人美版 五年级下册第18课 给科学插上艺术的翅膀 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3.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4-06-23 14:10: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给科学插上艺术的翅膀》教学设计
基本信息
教师姓名 授课年级 5年级 指导教师 (最多2人)
学科 美术 教材版本 人美版 章节 第18课
课程名称 给科学插上艺术的翅膀 课型 综合探索 授课日期
软硬件环境 本课录制于我校专用录课教室,有可供播放PPT课件和视频的多媒体设备,也为学生准备了可供制作仪器模型的3D打印笔及配套电源、彩泥等教具。
使用资源标记 使用人美版数字教材的片段: 1.4’40’’-10’20’’ 2.12’4’’-13’30’’
教学前期分析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五年级下册第18课内容,已经临近本学期课程的尾声。教材中的这节综合探索课,是立足于培养学生的搜集知识的能力、启发学生思考探索艺术与科学的联系。
学情分析 我校五年级学生具备了一定搜集知识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他们能够很好适应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在动手制作美术作品方面,能力一般。目前正在渗透在课堂中重点培养其动手能力和其他美术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 初步认识科学与艺术的关系;了解人类创造的科学与艺术完美结合的作品;尝试制作与绘制与科学艺术相关的作品。 学会以小组形式进行搜集、探讨科学与艺术间的关系,以动手制作工艺品、绘画、用平板电脑交流信息等方式合作完成一次艺术考察活动。 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综合探索能力,激发对艺术和科学的热爱。
教学重点 启发学生从科学与艺术的不同视角发现美、欣赏美。
教学难点 感受科学与艺术之间产生的相互影响。
教学策略 本节课利用分组合作方法,将 3D打印笔 、彩泥、水果剖面和点彩体验融入四个学习小组,分四个探索方向去探索学习。鼓励学生在分享、交流和制作中挖掘科学与艺术的内在关联。
教学用具 PPT 课件、视频、ipad、3D打印笔、几种水果和塑料刀具、彩泥、彩笔和画纸。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资源使用[footnoteRef:1] [1: ] 设计意图
视频导入 讲授新知 小组交流 汇报成果 知识拓展 播放一段关于编钟的视频(用编钟演奏的东方红)带入课堂情境。 (1)师:同学们,我们来看一段视频,大家猜一猜这段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什么乐曲?(播放PPT视频) (2)师:同学们,这是用编钟演奏的《东方红》,在这里给大家讲一个小知识。我们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叫做“东方红一号卫星”,它在1970年发射升空后放出的音乐就是用编钟演奏的“东方红”。大家看,高科技把中国古代的编钟那庄严神圣的音乐带上了太空,中国人用自己的智慧给科学插上了艺术的翅膀,大家觉得是不是特别神奇呀? (3)师:(PPT出示曾侯乙墓编钟及其放大图)大家来看一看这组两千多年前的曾侯乙墓编钟和其他地区出土的编钟。我想问问大家你们有什么样的感觉呢?学生回答完后普及湖北随州曾侯乙墓的小知识。 (4)师:古代的编钟既有庄严、美观的外形,也结合了与音乐相关的科学原理来铸造。各个编钟音色不同,根据需要要随时调整铜、锡、铅三种金属的比例,这都是要经过无数次的实验才能成功铸造的。所以说,中国编钟是古人们用智慧铸造的科学与艺术的结晶。 那么我们今天就追随着古人的脚步,来给科学插上艺术的翅膀吧。(粘贴课题) 3分钟 1.师:实际上,在世界上还有很多集艺术与科学为一体的优秀作品。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1)出示图片,《下楼梯的女人》《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讲解关于这两幅画的知识(立体主义中模仿相机连拍的创意、点彩派中的光学原理、色彩并列和颜色对比原理) (2)出示图片,唐三彩《骆驼载舞佣》,讲解唐三彩的一些知识,并抛出问题:古人是如何将好几个人佣平稳而结实地放到骆驼背上的?在此留一个小思考题,一会揭晓。 (3)出示图片,天文望远镜看到的星云图案和显微镜下的水果图案,简单讲解关于显微镜和天文望远镜的知识。 (4)出示图片,讲解关于地动仪的小知识。提醒同学们在了解基本原理的同时,也观察地动仪上面的装饰和艺术性,为后面的制作做铺垫。7分钟 1.师:同学们,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不同的研究材料,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要参与的小组。并来老师这领取相应的材料。 2.按兴趣分好四个小组,每组七至八人围坐在课桌前。分别为“平面科学组”、“立体科学组”、“色彩科学组”和“设计科学组”。组的名称即研究方向。每组选有一位组长,负责组织大家课前搜集资料和课上交流时的纪律。 3.PPT出示“ 任务1:组内用ipad交流你掌握的资料,互相补充。任务2:根据每组的研究任务进行合作实践。”要求学生在汇报前讲清:“我们组研究的主题是 --” 让组内自己推选人来汇报,教师不点名字。) 4.教师深入组内参与交流,进行鼓励和指导。 15分钟 1.每组选一位代表谈一谈对本节课艺术与科学的知识的理解,汇报小组内交流的知识。把自己组内的研究成果以图片或视频的方式呈现出来。(用Ipad作为工具投屏到大屏幕上)每组做成的作品也一同呈现。在此提出三个要求:声音洪亮、需补充时要注意礼貌、保持安静注意倾听。 2.在每组汇报结束后,可以邀请其他组进行补充。 3.师生总结评价 10分钟 1.师:同学们,在掌握了本节课这么多的有趣知识和完成了小作品后,你是不是多了很多小体会呢? (PPT出示其他的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产品,如鸟巢体育场等)其实还有很多类似的艺术品(出示宫灯图片),比如汉代中山靖王刘胜的妻子窦绾墓出土的长信宫灯,大家看它第一眼有什么样的感觉?哪里最吸引你呢? 大家仔细看,长信宫灯不仅造型生动有趣,美观大方,而且它的特色之处在于仕女通体是中空的,提灯的右臂起到了烟道的作用,避免了点燃油灯产生的烟尘在室内的弥漫污染。沉淀下的烟尘可从灯座底下排出。而且它的头部和灯体都是可移动拆卸的,可以调节照明的方向。整个作品集科学与艺术为一体。古人是不是很了不起? 再来看一看北京的鸟巢体育场,形态如同孕育生命的“巢”,它更像一个摇篮,寄托着人类对未来的希望。 “鸟巢”以巨大的钢网围合、覆盖着9.1万人的体育场;巧妙地利用力学原理使外部建筑材料均匀受力,使观众置身其中感觉非常奇妙;把阳光滤成漫射状的充气膜,使体育场告别了日照阴影。鸟巢是一个大跨度的曲线结构,有大量的曲线箱形结构,设计和安装均有很大挑战性,在施工过程中处处离不开科技支持。 2.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多多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课下和小伙伴们一起以拍照、绘画等方式考察身边的艺术与科学,找寻它们的魅力!我们可以去塘沽外滩的东方公主号游轮,或者天津科技馆和北京古观象台等等。 5分钟 学生举手回答,可互相补充。(从造型、纹饰、以及悦耳动听的各种音色引导学生观察、回答) 邀请学生谈一谈课前的搜集的相关知识,鼓励学生进行补充。 学生按照组牌迅速换座位 分工: 平面科学组研究显微镜相关知识和果蔬剖面,观察果蔬切片中的图案,并临摹下来。(教学准备:西红柿、黄瓜、橙子、苹果) 立体科学组研究地动仪相关知识,包括历史知识和预测地震的原理。用3D打印笔制作一个地动仪的造型,感受高科技带来的趣味。制作时,在模型上制作出相应的纹饰,提醒学生注意美观大方。 色彩科学组研究油画相关的知识,包括《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和《下楼梯的女人》所蕴含的光学原理以及历史知识。用点彩的画法绘制一个小图案。 设计科学组研究唐三彩相关知识。用超轻黏土制成一个三彩骆驼载舞佣的基本模型。要求在骆驼背上要放三个人以上,锻炼学生们掌握平衡。然后鼓励学生设计一些类似的作品。如马踏飞燕等等需要用变换造型来掌握平衡的作品。 其他同学要对每组汇报的同学认真倾听,可以进行必要补充。 邀请学生谈一谈对于长信宫灯和鸟巢体育场的直观感受。 自制PPT,部分图片和视频来源于网络。资源类型为ABCDE五项。这些资源类型有利于学生直观理解所授内容,同时激发学习兴趣。本资源作用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 资源来源与我与学生共同准备。资源类型为FG两项。这些资源类型有利于 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动手能力。本资源作用为D. E. F. G. H. I. J. 自制PPT,部分图片和视频来源于网络。资源类型为B。这些资源类型有利于学生直观理解所授内容,同时激发学习兴趣。本资源作用为C和L 用视频的方式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快速带入课堂情境;阐述东方红一号卫星的“科学与艺术”并引出本节课主题。 对本节课基础知识进行讲解,并在邀请学生进行知识补充的过程中也检验了课前预习的情况。 学习小组的设定可以锻炼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在对知识的学习和作品的制作中互帮互助,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汇报成果环节是对刚刚小组合作的一个总结和展示,每组推选的代表要对刚刚进行的活动进行阐述,包括对于知识的交流情况和作品的展示。 对Ipad的运用也体现了高科技在现代教学中的地位。信息化可以使教学活动更精彩。 在知识拓展中对本节课内容进行了补充和延伸,能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课下学习的兴趣。
教学评价 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学生们通过用ipad交流知识、分组探究、积极展示成果等形式完成了教学任务。以分组评价的形式增强了学生观察、互相交流学习、取长补短的综合素养。本课力求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挥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这也是我们美术老师应具有的教学理念。
板书设计 给科学插上艺术的翅膀(彩色课题,背面为卡纸) 科学 艺术 雪花 植物细胞 食盐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课前准备的还是比较充分。在授课前孩子们通过互联网资源查阅有关艺术与科学完美结合的事例,教学伊始,依据这个年龄段学生对知识的获取量和好奇性,首先将学生带入神秘的宇宙,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想象的空间,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领孩子们借助科学的手段感受艺术的美;接着回归现实从建筑与绘画作品中认识和感受多元文化同样蕴含着艺术与科学的完美结合,而且是用艺术的形式表现了科学;然后最后通过小测验的反馈中提升和浓缩了本课知识的精髓;最后通过知识的拓展——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想象的空间,激发探索未知领域的欲望,体验探究的愉悦与成就感。 对于分组合作中3D打印笔的运用,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接触高科技产品,打开思维,玩出花样。而彩泥制作兵马俑的环节,可以让学生体验制作的乐趣,在制作中体验古人的物理上智慧,如何将很多个人佣放到马背上的。通过水果切片的观察,是同学们从另一个新奇的角度观察世界;通过用画笔体验点彩画,犹如打开新世界的大门,体验光与色的艺术魅力。 通过本课教学,启发学生善于从科学的不同视角发现美、欣赏美,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汲取美。但是此课的范围较广,需要老师的素质过硬,能够了解多方面的知识,在给学生授课的同时也许教师不断学习,在增强自己专业知识的同时,还需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