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2、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过程与方法: 1、用刻度杯测量橡皮泥排开的水量。 2、用橡皮泥制作成不同的形状,使之能够浮在水面上。 3、根据橡皮泥排开的水量,做出沉浮判断。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认真细致地采集数据的重要。 2、在探求原因的过程中,懂得证据的重要性。
2学情分析
~学生知道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改变物体的重量能够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本课将用学生熟悉的橡皮泥作为研究材料,探索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从而帮助学生理解钢铁制造的轮船为什么能够浮在水面上。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教学难点: 认识到认真细致地采集数据的重要。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观察橡皮泥的沉浮(实心)
师:为什么铁块在水中是沉的,钢铁造的轮船会浮在水面上?生:是不是与船的形状有关。师:形状是否决定物体的沉浮呢?带着问题开始本节课的研究。
活动2【讲授】观察橡皮泥的沉浮:
实验1: 师:把一块橡皮泥分别捏成正方体、长方体放入300ml的水里,观察它的沉浮,记录放入后水面的刻度。 出示概念: 体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 师:实验中,改变什么条件,没改变什么条件? 生:改变橡皮泥的形状,没改变橡皮泥重量。 师:经过测量体积也没有改变,所以,橡皮泥沉浮状况也不会改变。 出示概念: 我们把物体浸入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 师: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排开的水量可以用量杯来进行测量。方法是:放入物体后的刻度减去量杯原有水的刻度就是物体排开的水量。
活动3【活动】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
实验2: 师:把同一块橡皮泥捏成浮的形状,放入水中,记录它们排开的水量。 学生实验并记录。 师:有没有办法能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呢? 前提仍然是改变橡皮泥的形状,不能有其他添加物,方法是做成船形或者空心的。 讨论:同一块橡皮泥,做成不同的形状,有的沉入水中,有的浮在水面上,这是什么原因呢? 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概括:橡皮泥浸入水的体积发生改变,导致在水中排开的水量发生了变化。 三、比较实验数据: 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橡皮泥的 形状 量杯里的水量 (毫升) 放入后 水面刻度 排开的水量 (毫升) 沉浮状况 球体 300 325 25 沉 长方体 300 325 25 沉 浮形 1 300 350 50 浮 浮形 2 300 350 50 浮
活动4【活动】得出结论,知识拓展:
师:从上面的数据中我们发现了什么? 沉的形状:排开的水量小,(浸入水的体积小) 浮的形状:排开的水量大,(浸入水的体积大) 师:可以解释:铁块在水中是沉的,钢铁造的大轮船却能浮在水面上,还能装载货物。 四、知识拓展: 师:现在:我们来造一艘船,看哪位同学造的船装载量最大? 学生实验并记录数据 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船造的越大,在水中排开的水量越大,越容易浮, 装载量就越多。 板书设计: 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沉的形状:排开的水量小,(浸入水的体积小) 浮的形状:排开的水量大,(浸入水的体积大) 船造的越大,在水中排开的水量越大,越容易浮, 装载量就越多。
1教学目标
了解关于天才的话题。
明确天才出现的原因。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2 第二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3 第三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2 页 (共 2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