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杨氏之子
【教学目标】
会认“诣、禽”2个生字,会写“梁、诣、禽”3个字。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的意思,体会杨氏之子的机智与幽默。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的意思,体会杨氏之子的机智与幽默。
【教学过程】
故事导入,明确单元主题。
师:同学们,我们的生活中不乏精妙的语言,它或许是有趣的提示语和广告词,或许是歇后语谚语,又或许是影视剧中的精彩对白。我们每天都要用语言交流,精炼得当的语言能使我们有效地与人沟通,幽默风趣的语言能愉悦我们的身心机智巧妙的语言能帮我们摆脱尴尬的局面。今天老师带来一个小故事:据说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有一位外国记者曾不怀好意地问周恩来周总理:“公路本该是给人走的,可你们中国人为什么要把它叫做‘马路’呢 ”这个问题很刁钻,可周总理却幽默风趣\机智巧妙地回答道:“因为我们中国走的是马克思主义道路,所以简称‘马路’。从他巧妙的回答中我们感受到什么?对,周总理的机智体现在幽默风趣的语言上,这就是语言的魅力,这也是我们本单元所要学习的语文要素之一,感受课文风趣的语言,今天就让我们走进 21课杨氏之子,体会杨氏之子的机智与幽默。
师:同学们,周总理的回答巧妙吗?从这机智巧妙的回答中我们感受到什么?预设:(智慧)师:是啊,周总理的智慧体现在语言的交流上,这就是语言的艺术。这也是我们本单元要掌握的语文要素之一:感受风趣的语言。今天,让我们走进第21课《杨氏之子》,体会杨氏之子的机智与幽默。生齐读课文题目。理解课文题目。(1)理解“氏”和“之”的意思。(2)杨氏之子的意思是什么?(杨家的儿子)师:请用课题的方式介绍你自己。学生根据自己的姓来介绍自己。
初步感知,读出韵味
师:很多人都觉得文言文很难读,很难懂,其实“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是学文言文的诀窍。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课件出示自学提示: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教师:同学们读的很专心、很投入。谁来挑战一下。指名读(2个),相机评价,师生共同正音。
出示词语:造诣、家禽等词语,检查自学情况。指名学生(1个)读,再全班齐读。纠正两个多音字。
指导学生正确书写“梁”字。(学生观察—老师范写—学生练写)
读文言文不但要读正确、读流利,还要读出他的节奏来,这样才有古文的韵味。出示方法,师范读,再指名读。(2个)出示: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古人读书讲究吟咏,读得入情还要摇头晃脑,甚至身子也跟着摇晃,再配上音乐感觉会更美。让我们一起跟着音乐读一遍吧。(你们读的有滋有味,听你们读书真是一种享受)
熟读课文,读懂课文
1.回顾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学习文言文光会读还不行,还要弄懂字里行间的意思才行。还记得我们学习文言文《自相矛盾》的时候,运用了什么方法吗?(借助注释、看插图、联系上下文、查找工具书)
2.学生自学,理解课文的意思。
3.引导学生讲述杨氏之子的故事。(指名学生讲故事)
4.再读课文,读出感情。现在我们带着理解再来读课文,肯定能读得更有滋味。(全班有感情地读课文)
四、体会巧妙,感受机智
1.通过理解课文,你们知道杨氏之子是个怎样的孩子?用文中的句子来说。预设:甚聪慧(板书)
2.小组讨论交流:从哪里可以看出杨氏之子“甚聪惠”?(1)生:应声答曰。师:能具体说说你的理解吗?预设:杨氏之子反应快。师总结:那我们可以看出杨氏之子思维敏捷。老师看看你们反应快不快。师生练习:此是君家果。——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2)这么巧妙的弦外之音杨氏子听出来了吗?预设:听出来了。杨氏之子听出了什么?预设:孔君平拿姓氏做文章。(板书:杨氏之子----杨梅----君家果)(3)杨氏之子不仅听出来了,还答出来了。他是怎么答的?预设:“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杨氏子也拿孔君平的姓来反驳)(板书:孔君平-----孔雀-----夫子家禽)所以我们能看出来杨氏之子不仅会听,而且会说。(4)这一招在兵法上叫以其人之道——(学生接读)还治其人之身。(5)再自由读读最后两句话。想想杨氏子的言下之意是什么呢。可以借助板书来说说。(如果说杨梅是我杨家的果,那么孔雀就是您孔家的鸟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那么杨梅又怎么会是我家的果呢?)
3.对比阅读,体会杨氏之子的机智。
出示:孔雀是夫子家禽。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1)比较这两句话,有什么不一样?(第 1句话是肯定句,第 2句话是否定句)(2)杨氏子的回答妙在什么地方?(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杨氏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最妙的是,杨氏子没有生硬地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否定的方式,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使孔君平无言以对。)(板书:有礼貌)(3)教师小结:杨氏子的回答是如此快速,如此巧妙,如此有礼,怪不得文章一开头就说了——(学生接读)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4.语言训练。(1)如果来访的客人姓李,你觉得他会怎样回答?(未闻李子是夫子家果)(2)如果来访的客人姓柳,你觉得他会怎样回答?(未闻柳树是夫子家柳)(3)如果来访的客人姓梅,你觉得他会怎样回答?(未闻梅花是夫子家花)(指名学生说)
四、发挥想象,熟读成诵
教师引导:古人用了短短 5句话 55个字就讲了一个故事,让我们感受到了杨氏子的聪慧、礼貌,像这样的文章,我们应该把它背诵下来。
五、拓展阅读,好书推荐
1.出示《何氏之庐》,先自由读课文、理解课文,齐读,指名学生讲故事。比较共同点:都是聪慧的孩子。
2.推荐《世说新语》。
3.反面故事,体会语言的艺术。要想了解到更多像杨氏子这样聪慧的人的故事,老师推荐大家阅读《世说新语》,你会发现学习文言文很有意思。
4.教师总结:汉语有着无穷的魅力,这里有口吐金兰的语言香气,有唇枪舌战的语言战争,有妙笔生花的语言表达,有舌战群儒的语言典故,语言的艺术可以给我们的生活增添许多乐趣。希望同学们能在生活中恰当地使用语言,远离粗俗的字眼,唇齿间流露幽默、风趣的智慧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