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配套教学设计(7)

文档属性

名称 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配套教学设计(7)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7.0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5-12-17 13:17:00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
1.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2.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科学核心概念:同一种物体,沉的形状排开的水量小,浮的形状排开的水量大。
(二)过程与方法:
1.用刻度杯测量橡皮泥排开的水量。
2.用橡皮泥制作成不同的形状,使之能够浮在水面上。
3.根据橡皮泥排开的水量,做出沉浮判断。
科学方法:实验探究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认真细致地采集数据的重要。
2.在探求原因的过程中,懂得证据的重要性。
核心价值观:数据是重要的证据。
2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研究了物体沉浮的规律,学生也知道了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改变物体的重量能够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学生对橡皮泥是比较熟悉的,一些学生或许在生活中已经有了类似的经验,能够把橡皮泥做成船的形状,浮在水面上。但是,一般的学生都不会去考虑其中的原因,本课将带领学生用实验数据揭开其中的秘密。
3重点难点
重点: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难点:认识到认真细致地采集数据的重要。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新设计
导入:同学们,想不想听个故事。老师满足你们的要求,请看大屏幕,(ppt演示乌鸦喝水)。故事当中的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生:石子下沉,使得水面升高。师:同学们说的对极了。老师这里有一块橡皮泥,如果把它放入水中,它是沉的还是浮的?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板书课题)
一、观察实心橡皮泥的沉浮,理解排开的水量:
1.同学们首先猜一猜这块橡皮泥在水中有的物体在水中是是沉的还是浮的?生猜测。是不是这样呢?我们要通过实验去证明。
2.师:这里还有一杯400毫升的水,现在,我就把这块橡皮泥放入水里,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你能发现什么? (师做演示实验,学生观察)
【建议】1这项活动只能用一块橡皮泥做实验,所以选择演示实验。
2做这个演示实验,因为没有投影仪等设备,故让学生在量杯上做记号,读出刻度。
3.交流实验现象,引出“排开的水量”。
(1)橡皮泥下沉了,它全部浸入了水中,排开了一部分水的体积,使得水面升高了。
(2)请一个同学在升高的地方划线做上记号。
(3)引出概念: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大屏幕出示,生齐读。)
(4)这个橡皮泥排开的水量是多少呢?(请学生读数计算,了解排开的水量=物体放入水后水面刻度-原来量杯中的水量。)
(5)老师再问同学们一个问题,当橡皮泥全部浸入水中,水面上升的体积更橡皮泥的体积有什么关系?(生考虑后回答是相等的关系,为后面实验学生得出准确的结论埋下伏笔。)
【设计意图】这里把理解概念“排开的水量”提前,而且进行测量计算排开的水量的活动,便于为后面学生理解“排开的水量与沉浮有关系”打下了基础。
4.请四位同学,把4块相同的橡皮泥做成四种不同的实心形状,分别放入装有400ml水的量杯中,它们的沉浮情况又会怎样呢?(请4位同学完成实验,并在水面上升的地方用记号笔做上记号,其他学生观察)
【设计意图】教学这一环节时,让四位同学在讲桌上做实验,并在水面上升的地方做上记号,目的是让其他同学观察到水面上升的高度相同这一实验现象。
5.交流发现:还是沉的,水面上升体积相同,即不同的实心形状,放入量杯后水面上升相同。
6.为什么会是这样? 预设小结:相同的橡皮泥,做成不同的实心形状,重量没有改变,体积没有变,它的沉浮状况不会发生变化。
二、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
1.有没有办法能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呢?
2.发给每组相同的一块橡皮泥,看谁能最先做出浮的形状。
3.交流观察:浮的形状有什么特点?(能浮起的形状都是空心的)
4.讨论:同一块橡皮泥,做成不同的形状,有的沉入水中,有的浮在水面上,这是什么原因呢?(在学生仔细观察量杯后,会发现同一块橡皮泥,浮的形状比沉的形状水面上升的高,上升的水面就是排开的水量。在此基础上概括:橡皮泥浸入水的体积发生改变,可能导致在水中排开的水量发生了变化。)
【设计意图】:仍然以前面的橡皮泥和装400ml水的量杯为实验材料,让同学们分成四小组去尝试,等各小组的橡皮泥都浮在水面上的时候,让小组长把量杯拿到讲桌上,让同学观察浮的橡皮泥的形状,并在水面上升的地方用不同颜色的记号笔做上记号。目的:在当老师问道:“同一块橡皮泥为什么有时沉有时浮”这个问题时,心细的学生就会发现,浮的形状比沉的形状水面上升的高,也就是联想到了排开的水量上面。
三、比较橡皮泥排开的水量:
1.把一块橡皮泥做成不同形状,沉浮情况发生变化,是什么因素造成的?(预设: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与排开的水量有关)
2.我们来测量不同形状的橡皮泥排开的水量,该如何测量?
3.生进行实验设计:取一个量杯,在量杯里倒入400毫升水,把橡皮泥做成沉的形状,放入量杯中,观察它排开的水量,做好记录。再把橡皮泥做成能浮的形状,观察它们排开的水量,也要及时记录。
【建议】1由于各小组学生动手能力有差距,速度快的小组做2组对比试验,速度慢的小组做1组对比试验。
2在实验的过程中,强调及时记录,并加强对数据的思考分析,认识到认真细致地采集数据的重要性。
4.为了更好地完成实验,老师有几个温馨提示:
(1)同桌分工合作:没做一次实验检查刻度杯中的水是否400毫升,不足用滴管从水槽中取水补足。
(2)放入橡皮泥时,要靠近水面缓慢放入,以免水溅出,影响实验数据;
(3)读数后要及时记录,读数要与液面平视;
【设计意图】科学探究不仅要大胆,更要细致谨慎。尤其是这个实验,不仅在材料上下工夫,还应提醒学生仔细实验,以减少误差。
橡皮泥排开的水量
橡皮泥的形状 量杯里的水量(毫升) 放入后水面刻度(毫升) 排开的水量(毫升) 沉浮状况
沉的形状① 400
沉的形状② 400
能浮的形状① 400
能浮的形状② 400
(4)完成后整理好材料,分析数据准备汇报。
5.学生实验后,汇报数据,交流发现。
从上面的数据中我们发现了什么?(预设:1、沉的形状排开的水量小,即浸入水的体积小;浮的形状排开的水量小,即浸入水的体积大。2、浮的形状排开的水量相同。)
6.应用:铁块在水中是沉的,钢铁造的大轮船却能浮在水面上,还能装载货物。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能解释了吗?如果要制造能装载更多货物的超大轮船,你认为应该怎样做呢?
【设计意图】:知道了“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沉浮可能发生变化”这个道理,学生也就能够理解钢铁造的轮船为什么能够浮在水面上了。这里要求学生能够以自己的语言,来解释轮船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四、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外活动:用橡皮泥造一艘小船,比一比,谁的小船能装载更多的货物。这个活动既是对这课知识的巩固应用,又为后面一课做好铺垫,同时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板书设计:
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小 沉
排开的水量
大 浮
【教学反思】
科学课堂是充满活力的课堂,是学生体验成功的课堂,是发明创造的课堂,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有了更深的体会。我觉得一个科学老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实验效果,并不迷信教材,寻找最科学、最适宜教学的手段和材料,最终完成科学目标,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活动
活动1【活动】一块实心橡皮泥沉浮实验
用一块实心的橡皮泥做沉浮实验,引出排开的水量这一科学概念。
活动2【活动】四块相同实心橡皮泥沉浮实验
让学生明白把相同的四块橡皮泥做成各种不同的实心形状之后,它的重量没有变,体积没有变,那么它在水中的沉浮也不会发生改变。这个实验活动涉及到测量橡皮泥的体积,为后面测量排开的水量做好了铺垫。
活动3【活动】学生分组做出浮的形状
把相同的四块橡皮泥分给四个小组,让小组内讨论、尝试做出浮的形状。引导学生产生疑问,同一块橡皮泥为什么有时沉有时浮呢?
活动4【活动】同一块橡皮泥做成沉浮形状,排开水量比较实验
学生通过测量不同形状橡皮泥的排开的水量,并从测量的数据中发现沉的形状排开的水量小,即浸入水中的体积小;浮的排开的水量大,即浸入水中的体积大。从而得出橡皮泥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大。
1教学目标
了解关于天才的话题。
明确天才出现的原因。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2 第二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3 第三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4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