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部分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月考联考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4高二下·云南月考)砖红壤是我国最南端的地带性土壤,主要分布在海南岛、雷州半岛和台湾省最南部少数地区。最新勘察发现,天然林中的砖红壤有机质含量在8%~10%。完成下面小题。
1.砖红壤剖面的特点表现为
A.土层比较薄 B.石砾含量高 C.淋溶层较厚 D.易于盐碱化
2.天然林中砖红壤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原因是
A.生物残体供给量大 B.生物分解反应较慢
C.土壤通气、透水性差 D.地势低平,堆积量大
(2024高二下·云南月考)太原市地处山西省中部太原盆地北端,其气象和环境深受山谷风和城市风影响。下图示意太原市气象站点及海拔分布,其中尖草坪、小店气象站分别位于主城区的西北部和南部,完成下面小题。
3.太原市的地形地貌特点是
A.尖草坪东部有一凹陷洼地 B.区域内高差超过900m
C.地形三面环山,呈簸箕形 D.西坡较东坡坡度略小
4.太原市山谷风主要风向是
A.白天偏北风,夜间偏南风 B.白天偏南风,夜间偏北风
C.白天偏东风,夜间偏西风 D.白天偏西风,夜间偏东风
5.受山谷风和城市风叠加效应影响,早晨、傍晚山谷风转换时间明显延后的站点分别是
A.a、b B.b、a C.a、c D.c、b
(2024高二下·云南月考)土地资源承载力,是指在一定生产条件下土地资源的生产力和一定生活水平下所承载的人口限度。阿富汗属亚热带干旱半干旱气候,全国年平均降雨量仅240mm,水资源较为匮乏。该国耕地面积为7.7万平方千米,占土地总面积的11.8%。下图示意1961—2019年阿富汗膳食营养当量的土地资源承载力变化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图示期间,阿富汗膳食营养当量的土地资源承载力发生转折的年份是
A.1980年 B.1990年 C.2000年 D.2010年
7.影响阿富汗膳食营养当量的土地资源承载力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有
①自然灾害 ②耕地面积
③生活水平 ④人口数量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024高二下·云南月考)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在产业链布局中通过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下图示意新质生产力与既有概念的联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核心驱动力是
A.发展新动能 B.科技创新 C.新型工业化 D.未来产业快
9.我国当前在积极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过程中,产业链布局的主攻方向是
A.培育未来产业 B.加快技术进步
C.优化资源配置 D.战略新兴产业
10.在新质生产力的推进下,我国产业链中
A.工艺环节越来越复杂 B.生产过程越来越长
C.产品越来越低碳环保 D.运输成本越来越高
(2024高二下·云南月考)怒江—萨尔温江发源于青藏高原。该流域南北跨度和海拔差大,横跨多个气候区和生态区,气候多样,地形复杂,不同区域地形、气候、土地利用类型差异大。该流域上游为典型的高原山地气候区,气候变化较为敏感;中游主要为高山峡谷区,狭窄又陡峭,气候垂直差异明显;下游海拔相对北部较低,地势较为平坦,属于热带季风气候。下图示意怒江—萨尔温江流域地理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怒江一萨尔温江流域可开发利用的潜力资源是
A.森林资源 B.水能资源 C.生物资源 D.土地资源
12.为提高怒江一萨尔温江流域的生态环境效益,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①加强流域协作,合理利用水资源
②规划生物游通道,丰富水生物种
③保护热带森林资源,严禁森林开发
④拆除上游大坝,恢复河岸湿地和滩涂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024高二下·云南月考)镍因其高延展性、耐腐蚀性和强磁性,广泛应用于国家基础产业和国防工业中,有“钢铁工业维生素”之称。中国作为镍消费量占全球镍总消费量50%的镍消费大国,自身镍资源禀赋却极低。镍资源产业链的整体结构主要分为上游原矿采选、中游冶炼分离、下游加工和终端应用等环节。下图示意2001—2020年中国镍资源产品进口多元化指数与进口国(地区)数量变化。完成下面小题。
13.影响中国镍矿资源安全的主要外部因素是
A.冶炼技术 B.资源禀赋 C.终端市场 D.贸易规则
14.为降低中国国内镍矿资源安全风险,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①提高国内镍矿生产能力,减少原矿进口总量
②加强废镍回收利用,减少资源浪费
③发展多元合作伙伴,增加镍产品进口渠道
④调整基础工业发展方向,控制终端应用规模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24高二下·云南月考)蓝碳是利用海洋活动及海洋生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储存在海洋中的过程。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具备独特的生态功能,碳汇潜力极高。辽东湾位于渤海北部,地势低平,具有完整的滨海湿地生态系统。随着近年来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发生改变,湿地演替过程受阻导致其碳汇能力降低。下图示意2005年和2020年辽东湾北部蓝碳功能区空间分布,完成下面小题。
15.相比2005年,2020年辽东湾北部蓝碳功能区的变化特点是
A.蓝碳功能较强区斑块化严重 B.蓝碳功能较强区东部恢复快
C.蓝碳功能较弱区分布范围小 D.蓝碳功能较弱区东部变化小
16.2005—2020年辽东湾北部蓝碳功能区空间分布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海平面上升 B.人类开发利用增强
C.盐碱化加剧 D.湿地生态系统恢复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题,共52分。
17.(2024高二下·云南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地球深处尚未凝固的岩浆中含有大量的硫。当岩浆侵入到地壳时,由于压力减小,岩浆内所含的硫会被分离出来,这些硫与铁元素化合就会生成硫铁矿。贵州省D山硫铁矿位于背斜构造变形区,属于丘陵至中山切割地貌。该地硫铁矿品位多在30%以上、矿体厚度超过3.26m,是国内为数不多适合露天开采的优质硫铁矿资源。下图示意贵州省D山硫铁矿地质剖面。
(1)推测贵州省D山露天硫铁矿多形成于背斜构造变形区的主要原因。
(2)贵州省D山硫铁矿是适合露天开采的优质硫铁矿资源,请说明理由。
(3)简述贵州省D山硫铁矿开采过程中强调环境安全的重要性。
18.(2024高二下·云南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数字经济,是指以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黄河流域不仅是实现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区,同时也是中国数字经济的关键支撑区域。2019年黄河流域数字经济企业共计137599家,下游城市数字经济企业共计50672家,占比36.83%;中游共计79745家,占比57.95%;上游共计7182家,占比5.22%。上、中、下游城市的企业数量较2002年都有了显著增长。下图示意2002—2019年黄河流域数字经济发展类型空间分布情况。
(1)简述黄河流域数字经济发展类型的空间分布特征。
(2)说明黄河流域上游数字经济企业增长率低的原因。
(3)针对黄河流域目前数字经济企业分布存在的问题,请提出合理的建议。
19.(2024高二下·云南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是世界上受土地沙漠化威胁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沙漠化问题造成的生态和经济损失高达650亿元,沙漠化严重影响了中国的生态安全和经济发展。中国风沙危害区形成了一条西起塔里木盆地西部,东至松嫩平原西部,横贯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东西长4500km、南北宽600km的断续弧形沙漠带。中国沙漠化防治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我国在沙漠化土地生态修复技术防治(如草方格治沙)的基础上,提出了沙漠化土地的利用,即沙产业。下图示意沙产业在不同行政区的潜在适用范围。
(1)简述我国风沙危害区当前沙漠治理紧迫性强的地带。
(2)简述传统草方格治沙技术的劣势。
(3)分析沙漠带地区发展沙产业治沙的优势。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C
2.A
【知识点】认识土壤;成土因素;土壤的功能与养护
【解析】【点评】影响土壤发育的主要因素有:成土母质(决定了土壤矿物质成分和养分状况)、生物因素(有机质的提供以及土壤中的微生物对有机质的分解速度)、气候因素(湿热地区土壤化学风化作用以及淋溶作用强,冷湿环境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时间因素(影响土壤层的厚度)、地形因素以及人为因素等。
1.A、砖红壤分布于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条件优越,风化成土过程快,土层比较厚,A错误;
B、土壤颗粒细,黏粒含量高,石砾含量低,B错误;
C、土壤的淋溶作用与降水有直接关系,降水越多,淋溶层越厚,故降水丰富的砖红壤区淋溶层较厚,C正确;
D、砖红壤呈酸性,一般不会盐碱化,D错误。
故答案为:C。
2.AB、砖红壤分布地区水热条件优越,生物资源丰富,土壤有机物含量高,虽然生物分解迅速,但在土壤中仍能积累较多的有机质,A正确,B错误;
C、砖红壤虽然通气、透水性差,但由于降水丰富,淋溶作用依然很强,故土壤通气、透水性差不是砖红壤有机质含量高的原因,C错误;
D、目前天然林多存在于山区,地势崎岖,D错误。
故答案为:A。
【答案】3.C
4.B
5.A
【知识点】大气热力环流;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点评】山谷风的形成:山谷风是在天气晴朗的山地区域,风向昼夜间发生反向转变的风。日出后山坡受热,空气增温快,空气密度变小,但山谷上方同高度的空气增温较慢,密度仍较大,因而空气自山谷沿山坡上升,形成谷风;夜间山坡辐射冷却比山谷上方同高度的空气要快,因而气温下降、空气密度增大均较山谷上方同高度空气更快,使空气沿山坡流向山谷,形成山风。
3.A、据地势演变趋势,尖草坪东部有一凸起高地,A错误;
B、该地最高处H高位于西部,1500mC、太原市地处太原盆地北端,东、西、北三面群山合抱,地势整体北高南低,呈开口朝南的簸箕形,C正确;
D、西坡高差更大且等高线更密,坡度大于东坡,D错误。
故答案为:C。
4.据材料可知,北部地势较高,南部平原谷地,故白天吹谷风,夜晚吹山风,故夜间市区夜间应该盛行南下的偏北风,白天为北上的偏南风,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5.太原国家基本气象站远离主城区,热岛环流对其影响较小;尖草坪(a)气象站所在地区的热岛环流方向与山风风向一致,两者叠加的效果使其山风增强,早晨山风向谷风转换的时间较晚;小店(b)气象站所在地区的热岛环流方向与谷风风向一致,两者叠加的效果使其傍晚谷风向山风转换的时间相对较晚,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答案】6.C
7.D
【知识点】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
【解析】【点评】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很多,例如资源丰富程度、科技发展水平、经济发达程度、对外开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及消费水平等,其中资源丰富程度、科技发展水平、经济发达程度、对外开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呈正相关;消费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呈负相关。
6.由图可知,2000年前阿富汗膳食营养当量的土地资源承载力的变化与实际人口数量变化基本保持一致,说明当地生产的食物基本能够满足本国居民营养的需求;2000年后膳食营养当量的土地资源承载力上升速度显著低于实际人口增长速度,人地矛盾突出,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7.由图可知,2000年后阿富汗实际人口数量快速增长,且人们的生活水平提升,对膳食营养的要求提高,导致膳食营养当量的土地资源承载力上升,③④正确;自然灾害频发不利于膳食营养当量的土地资源承载力上升,①错误;耕地面积变化不大,不是膳食营养当量的土地资源承载力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②错误,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答案】8.B
9.D
10.C
【知识点】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工业发展的方向与措施
【解析】【点评】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有:土地、原料、动力、水源、交通运输、劳动力、市场、政府政策、环境因素、区域产业基础和生产协作条件等。一般来说,市场是首先要考虑的因素。不同的工业部门所要考虑的因素是不同的,有原料指向型、市场指向型、动力指向型、劳动力指向型和技术指向型等。
8.根据材料可知,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应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质变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为核心标志。因此发展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是核心驱动力,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9.在构建新发展格局和推动高质量发展中,战略新兴产业和培育未来产业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其中,战略新兴产业是当前构建新发展格局和推动高质量发展中的基础性制造产业,因此战略新兴产业是我国当前积极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过程中,产业链布局的主攻方向和主阵地,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10.A、工艺环节将会随着智能化推进而越来越简单,A错误;
D、运输成本将会随着产品薄、轻、小的发展趋势而越来越低,D错误;
C、产品将会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而越来越低碳环保,C正确;
B、在新质生产力的推动下,由于技术革命性的突破,高科技、高效能和高质量得以推进和实现,我国产业链中的生产过程将会随着技术革新而越来越短,B错误;
故答案为:C。
【答案】11.B
12.A
【知识点】流域的开发与综合治理
【解析】【点评】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根据“资源优势”确定流域开发方向。水能资源开发--发电、养殖、旅游、航运、防洪等,有利于发展高耗能工业。水资源开发--旅游、灌溉、养殖、航运等。生物资源开发--旅游、教育等。土地资源开发--因地制宜,发展农、林、牧、渔等多种农业。矿产资源开发--建立矿产开发基地,建立相应的工业部门(利用廉价电力)。旅游资源开发--做好旅游规划,发展交通,发展旅游业。
11.A、流域上游落差大,过度砍伐森林会造成水土流失,不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A错误;
B、怒江—萨尔温江流域地势起伏大,河流落差大,且河流径流量大,水能资源丰富,B正确;
CD、据材料,该流域上游为典型的高原山地气候区,气候变化较为敏感,中游主要为高山峡谷区,狭窄又陡峭,生物资源和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潜力较小,CD错误。
故答案为:B。
12.怒江—萨尔温江是跨境河流,为提高该流域的生态环境效益,应加强流域协作,合理分配和利用水资源,①正确;同时在开发水力资源过程中应注重对水生物种的保护,如规划水生生物游通道,防止不合理的河流开发利用导致水生物种灭绝,②正确;合理的热带森林资源开发不仅可以促进流域经济发展,还有利于森林资源的保护,如开发热带森林生态旅游,严禁森林开发不利于经济发展,③错误;拆除上游大坝,会增大雨季下游地区的洪水威胁,不利于提高生态环境效益,④错误,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答案】13.D
14.C
【知识点】矿产资源与国家安全
【解析】【点评】资源安全问题的发生是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影响因素主要包括资源禀赋、资源生产与供给能力、资源消费需求,其中资源禀赋是指资源类型、数量、质量、分布等总体状况。
13.ABC、冶炼技术、资源禀赋、终端市场都属于内部因素,ABC错误;
D、由材料“中国作为镍消费量占全球镍总消费量50%的镍消费大国,自身镍资源禀赋却极低”可知,我国镍矿资源对外依存度高,且镍矿资源“广泛应用于国家基础产业和国防工业中”。镍资源产品出口国家限制出口量,采取保护性措施,导致中国镍资源产品国际贸易上易受其他国家(地区)出口管制的影响,加剧了中国镍矿资源的安全风险,D正确;
故答案为:D。
14.由材料可知,中国国内镍矿资源禀赋极低,难以提高镍矿产量,①错误;通过回收利用废镍以及发展多元合作伙伴,增加镍产品的进口渠道,可降低中国镍矿资源安全风险,②③正确;控制终端应用规模不符合中国国家基础工业发展的要求,④错误,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答案】15.A
16.B
【知识点】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
【解析】【点评】海洋是固定碳、储存碳的一座大宝库。海草床、红树林、盐沼被认为是3个重要的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研究表明,大型海藻、贝类乃至微型生物也能高效固定并储存碳。
15.由图可知,相比2005年,2020年辽东湾北部蓝碳功能较弱区分布范围扩大,蓝碳功能较强区斑块化严重,且其东部呈进一步退化趋势,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16.AD、海平面上升湿地面积扩大,湿地生态系统恢复,蓝碳功能较强区面积扩大连片,AD错误;
B、由图可知,辽东湾北部蓝碳功能较弱区分布范围扩大,蓝碳功能较强区呈斑块化,其主要原因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活动对海岸带的开发利用增强,如填海造陆、围垦海岸滩涂湿地,导致蓝碳功能区破碎化,B正确;
C、盐碱化主要是陆地土地的退化,对湿地功能影响小,C错误。
故答案为:B。
17.【答案】(1)背斜构造断层和断裂发育,可为含硫铁元素的岩浆提供运移通道和聚集空间;背斜构造具有良好的地质稳定性,有助于硫铁矿长时间保持完整且不易受破坏。
(2)该地硫铁矿体埋藏浅,浮土薄;硫铁矿品位高,矿体厚度较大;地形条件较好,有利于露天矿坑的布置和排水。
(3)有助于减少自然环境破坏,保护生态系统平衡;有助于合理开采矿产资源,保障资源可持续利用;有助于降低自然灾害风险,确保矿山生产安全。
【知识点】构造地貌的判读;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矿产资源与国家安全
【解析】【分析】(1)结合材料可知,贵州省D山硫铁矿位于背斜构造变形区,有断层和断裂发育,岩石出现裂隙,可为含硫铁元素的岩浆提供运移通道;背斜岩层上拱,为含硫铁元素的岩浆提供聚集空间;背斜为天然拱形,结构稳定,因此该地构造具有良好的地质稳定性,有助于硫铁矿长时间保持完整且不易受破坏。
(2)读图可知,该地浮土薄,硫铁矿体埋藏浅,便于开采;硫铁矿品位多在30%以上,硫铁矿品位高;矿体厚度超过3.26m,矿体厚度较大;是国内为数不多适合露天开采的优质硫铁矿资源,地形条件较好,有利于露天矿坑的布置和排水。
(3)D山硫铁矿开采为露天开采,需要开挖表土,且工矿交通建设也可能破坏植被,强调环境安全的重要性有助于减少自然环境破坏,保护生态系统平衡;硫铁矿为非可再生资源,强调环境安全的重要性有助于合理开采矿产资源,避免应过度开采造成资源的快速枯竭,保障资源可持续利用;植被破坏可能加大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频率,强调环境安全的重要性有助于降低自然灾害风险,确保矿山生产安全。
【点评】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在地貌上常常形成山岭;向斜岩层向下弯曲,在地貌上常常成为谷地或盆地。但是有些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作用,裂隙比较发育,容易遭受侵蚀而成为谷地,而向斜槽部因受挤压,岩层变得紧实,不易遭受侵蚀反而成为山岭。研究地质构造,对于找矿、找水、工程建设等具有指导意义。石油、天然气多储存于背斜构造中,在向斜盆地中往往较易找到地下水;隧道、水库建设,则应尽量避开断层。
18.【答案】(1)黄河流域数字经济发展类型空间分布差异较大;中速推进型和高速推进型在黄河流域中游和下游分布集中;上游以平缓推进型为主。
(2)黄河流域上游经济增长速度慢;数字经济型企业人才储备不足;数字经济市场条件不成熟。
(3)夯实基础,规划布局,优化黄河流域数字经济企业的空间格局;加强上、中、下游地区的协作,建设融合协同的数字黄河;优化数字产业结构,形成数字产业集聚优势。
【知识点】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工业发展的方向与措施
【解析】【分析】(1)黄河流域数字经济发展类型的空间分布特征的描述既要描述差异,包括大小极值分布区,也要描述整体特征和变化趋势。读图文材料信息可知,黄河流域数字经济发展类型中中速推进型和高速推进型集中分布在黄河流域中游和下游,上游以平缓推进型为主,空间分布差异较大。
(2)由材料可知,数字经济是指以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数字经济属于技术导向性企业,对科技水平、经济基础、高素质人才、市场要求高。根据所学可知,黄河流域上游位于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经济增长速度慢,经济基础较差,数字经济市场条件不成熟;科教文化事业滞后于中下游地区,数字经济型企业人才储备不足等。
(3)由第1小题分析可知,黄河流域目前数字经济企业分布存在的问题是空间分布差异大,上下游地区发展不平衡,因此其合理的建议应是针对此问题提出,如夯实上游基础,统一规划布局,优化黄河流域数字经济企业的空间格局;加强上、中、下游地区的协作,建设融合协同的数字黄河;优化数字产业结构,形成数字产业集聚优势。
【点评】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有:土地、原料、动力、水源、交通运输、劳动力、市场、政府政策、环境因素、区域产业基础和生产协作条件等。一般来说,市场是首先要考虑的因素。不同的工业部门所要考虑的因素是不同的,有原料指向型、市场指向型、动力指向型、劳动力指向型和技术指向型等。
19.【答案】(1)城乡、工矿和居民集聚区周边;交通线路沿线;沙漠边缘带和重度沙漠化地带。
(2)施工效率低;生态效益低;使用寿命短。
(3)因地制宜发展不同的沙产业模式,增强治沙效果;既有重要的防风固沙生态功能,又可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有利于沙漠地区生态系统的快速恢复,提高生态环境效益。
【知识点】荒漠化及其综合治理
【解析】【分析】(1)结合所学知识,城乡、工矿和居民集聚区人口数量多,经济发展水平高,是当前沙漠治理紧迫性强的地带;为了保障交通线路的安全运行,减小掩埋的风险,是当前沙漠治理紧迫性强的地带;沙漠边缘带和重度沙漠化地带,生态环境脆弱,容易引发更大范围的生态问题,是当前沙漠治理紧迫性强的地带。
(2)结合所学知识,传统草方格治沙技术需要人工编制草方格,存在草方格不能及时供应等问题,施工效率低;草方格沙障对于较大风沙天气防护效果较差,生态效益较低;人工编制草方格暴露在户外,受外力作用的影响容易损坏,使用寿命短。
(3)结合材料,沙漠化土地的利用,因地制宜发展不同的沙产业模式,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增强治沙效果;因地制宜发展不同的沙产业模式,增加农产品的种类,既有重要的防风固沙生态功能,又可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发展沙产业治沙,增强治沙效果,有利于沙漠地区生态系统的快速恢复,提高生态环境效益。
【点评】造成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主要的原因,是由于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使用,如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当、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环保等;绿洲农业地区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主要依靠高山冰雪融水、山地降水、地下水等发展农业生产,过度利用水资源造成水资源枯竭,使得荒漠化发生发展。
1 / 1云南省部分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月考联考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4高二下·云南月考)砖红壤是我国最南端的地带性土壤,主要分布在海南岛、雷州半岛和台湾省最南部少数地区。最新勘察发现,天然林中的砖红壤有机质含量在8%~10%。完成下面小题。
1.砖红壤剖面的特点表现为
A.土层比较薄 B.石砾含量高 C.淋溶层较厚 D.易于盐碱化
2.天然林中砖红壤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原因是
A.生物残体供给量大 B.生物分解反应较慢
C.土壤通气、透水性差 D.地势低平,堆积量大
【答案】1.C
2.A
【知识点】认识土壤;成土因素;土壤的功能与养护
【解析】【点评】影响土壤发育的主要因素有:成土母质(决定了土壤矿物质成分和养分状况)、生物因素(有机质的提供以及土壤中的微生物对有机质的分解速度)、气候因素(湿热地区土壤化学风化作用以及淋溶作用强,冷湿环境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时间因素(影响土壤层的厚度)、地形因素以及人为因素等。
1.A、砖红壤分布于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条件优越,风化成土过程快,土层比较厚,A错误;
B、土壤颗粒细,黏粒含量高,石砾含量低,B错误;
C、土壤的淋溶作用与降水有直接关系,降水越多,淋溶层越厚,故降水丰富的砖红壤区淋溶层较厚,C正确;
D、砖红壤呈酸性,一般不会盐碱化,D错误。
故答案为:C。
2.AB、砖红壤分布地区水热条件优越,生物资源丰富,土壤有机物含量高,虽然生物分解迅速,但在土壤中仍能积累较多的有机质,A正确,B错误;
C、砖红壤虽然通气、透水性差,但由于降水丰富,淋溶作用依然很强,故土壤通气、透水性差不是砖红壤有机质含量高的原因,C错误;
D、目前天然林多存在于山区,地势崎岖,D错误。
故答案为:A。
(2024高二下·云南月考)太原市地处山西省中部太原盆地北端,其气象和环境深受山谷风和城市风影响。下图示意太原市气象站点及海拔分布,其中尖草坪、小店气象站分别位于主城区的西北部和南部,完成下面小题。
3.太原市的地形地貌特点是
A.尖草坪东部有一凹陷洼地 B.区域内高差超过900m
C.地形三面环山,呈簸箕形 D.西坡较东坡坡度略小
4.太原市山谷风主要风向是
A.白天偏北风,夜间偏南风 B.白天偏南风,夜间偏北风
C.白天偏东风,夜间偏西风 D.白天偏西风,夜间偏东风
5.受山谷风和城市风叠加效应影响,早晨、傍晚山谷风转换时间明显延后的站点分别是
A.a、b B.b、a C.a、c D.c、b
【答案】3.C
4.B
5.A
【知识点】大气热力环流;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点评】山谷风的形成:山谷风是在天气晴朗的山地区域,风向昼夜间发生反向转变的风。日出后山坡受热,空气增温快,空气密度变小,但山谷上方同高度的空气增温较慢,密度仍较大,因而空气自山谷沿山坡上升,形成谷风;夜间山坡辐射冷却比山谷上方同高度的空气要快,因而气温下降、空气密度增大均较山谷上方同高度空气更快,使空气沿山坡流向山谷,形成山风。
3.A、据地势演变趋势,尖草坪东部有一凸起高地,A错误;
B、该地最高处H高位于西部,1500mC、太原市地处太原盆地北端,东、西、北三面群山合抱,地势整体北高南低,呈开口朝南的簸箕形,C正确;
D、西坡高差更大且等高线更密,坡度大于东坡,D错误。
故答案为:C。
4.据材料可知,北部地势较高,南部平原谷地,故白天吹谷风,夜晚吹山风,故夜间市区夜间应该盛行南下的偏北风,白天为北上的偏南风,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5.太原国家基本气象站远离主城区,热岛环流对其影响较小;尖草坪(a)气象站所在地区的热岛环流方向与山风风向一致,两者叠加的效果使其山风增强,早晨山风向谷风转换的时间较晚;小店(b)气象站所在地区的热岛环流方向与谷风风向一致,两者叠加的效果使其傍晚谷风向山风转换的时间相对较晚,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2024高二下·云南月考)土地资源承载力,是指在一定生产条件下土地资源的生产力和一定生活水平下所承载的人口限度。阿富汗属亚热带干旱半干旱气候,全国年平均降雨量仅240mm,水资源较为匮乏。该国耕地面积为7.7万平方千米,占土地总面积的11.8%。下图示意1961—2019年阿富汗膳食营养当量的土地资源承载力变化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图示期间,阿富汗膳食营养当量的土地资源承载力发生转折的年份是
A.1980年 B.1990年 C.2000年 D.2010年
7.影响阿富汗膳食营养当量的土地资源承载力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有
①自然灾害 ②耕地面积
③生活水平 ④人口数量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6.C
7.D
【知识点】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
【解析】【点评】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很多,例如资源丰富程度、科技发展水平、经济发达程度、对外开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及消费水平等,其中资源丰富程度、科技发展水平、经济发达程度、对外开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呈正相关;消费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呈负相关。
6.由图可知,2000年前阿富汗膳食营养当量的土地资源承载力的变化与实际人口数量变化基本保持一致,说明当地生产的食物基本能够满足本国居民营养的需求;2000年后膳食营养当量的土地资源承载力上升速度显著低于实际人口增长速度,人地矛盾突出,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7.由图可知,2000年后阿富汗实际人口数量快速增长,且人们的生活水平提升,对膳食营养的要求提高,导致膳食营养当量的土地资源承载力上升,③④正确;自然灾害频发不利于膳食营养当量的土地资源承载力上升,①错误;耕地面积变化不大,不是膳食营养当量的土地资源承载力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②错误,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2024高二下·云南月考)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在产业链布局中通过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下图示意新质生产力与既有概念的联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核心驱动力是
A.发展新动能 B.科技创新 C.新型工业化 D.未来产业快
9.我国当前在积极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过程中,产业链布局的主攻方向是
A.培育未来产业 B.加快技术进步
C.优化资源配置 D.战略新兴产业
10.在新质生产力的推进下,我国产业链中
A.工艺环节越来越复杂 B.生产过程越来越长
C.产品越来越低碳环保 D.运输成本越来越高
【答案】8.B
9.D
10.C
【知识点】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工业发展的方向与措施
【解析】【点评】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有:土地、原料、动力、水源、交通运输、劳动力、市场、政府政策、环境因素、区域产业基础和生产协作条件等。一般来说,市场是首先要考虑的因素。不同的工业部门所要考虑的因素是不同的,有原料指向型、市场指向型、动力指向型、劳动力指向型和技术指向型等。
8.根据材料可知,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应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质变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为核心标志。因此发展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是核心驱动力,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9.在构建新发展格局和推动高质量发展中,战略新兴产业和培育未来产业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其中,战略新兴产业是当前构建新发展格局和推动高质量发展中的基础性制造产业,因此战略新兴产业是我国当前积极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过程中,产业链布局的主攻方向和主阵地,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10.A、工艺环节将会随着智能化推进而越来越简单,A错误;
D、运输成本将会随着产品薄、轻、小的发展趋势而越来越低,D错误;
C、产品将会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而越来越低碳环保,C正确;
B、在新质生产力的推动下,由于技术革命性的突破,高科技、高效能和高质量得以推进和实现,我国产业链中的生产过程将会随着技术革新而越来越短,B错误;
故答案为:C。
(2024高二下·云南月考)怒江—萨尔温江发源于青藏高原。该流域南北跨度和海拔差大,横跨多个气候区和生态区,气候多样,地形复杂,不同区域地形、气候、土地利用类型差异大。该流域上游为典型的高原山地气候区,气候变化较为敏感;中游主要为高山峡谷区,狭窄又陡峭,气候垂直差异明显;下游海拔相对北部较低,地势较为平坦,属于热带季风气候。下图示意怒江—萨尔温江流域地理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怒江一萨尔温江流域可开发利用的潜力资源是
A.森林资源 B.水能资源 C.生物资源 D.土地资源
12.为提高怒江一萨尔温江流域的生态环境效益,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①加强流域协作,合理利用水资源
②规划生物游通道,丰富水生物种
③保护热带森林资源,严禁森林开发
④拆除上游大坝,恢复河岸湿地和滩涂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11.B
12.A
【知识点】流域的开发与综合治理
【解析】【点评】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根据“资源优势”确定流域开发方向。水能资源开发--发电、养殖、旅游、航运、防洪等,有利于发展高耗能工业。水资源开发--旅游、灌溉、养殖、航运等。生物资源开发--旅游、教育等。土地资源开发--因地制宜,发展农、林、牧、渔等多种农业。矿产资源开发--建立矿产开发基地,建立相应的工业部门(利用廉价电力)。旅游资源开发--做好旅游规划,发展交通,发展旅游业。
11.A、流域上游落差大,过度砍伐森林会造成水土流失,不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A错误;
B、怒江—萨尔温江流域地势起伏大,河流落差大,且河流径流量大,水能资源丰富,B正确;
CD、据材料,该流域上游为典型的高原山地气候区,气候变化较为敏感,中游主要为高山峡谷区,狭窄又陡峭,生物资源和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潜力较小,CD错误。
故答案为:B。
12.怒江—萨尔温江是跨境河流,为提高该流域的生态环境效益,应加强流域协作,合理分配和利用水资源,①正确;同时在开发水力资源过程中应注重对水生物种的保护,如规划水生生物游通道,防止不合理的河流开发利用导致水生物种灭绝,②正确;合理的热带森林资源开发不仅可以促进流域经济发展,还有利于森林资源的保护,如开发热带森林生态旅游,严禁森林开发不利于经济发展,③错误;拆除上游大坝,会增大雨季下游地区的洪水威胁,不利于提高生态环境效益,④错误,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2024高二下·云南月考)镍因其高延展性、耐腐蚀性和强磁性,广泛应用于国家基础产业和国防工业中,有“钢铁工业维生素”之称。中国作为镍消费量占全球镍总消费量50%的镍消费大国,自身镍资源禀赋却极低。镍资源产业链的整体结构主要分为上游原矿采选、中游冶炼分离、下游加工和终端应用等环节。下图示意2001—2020年中国镍资源产品进口多元化指数与进口国(地区)数量变化。完成下面小题。
13.影响中国镍矿资源安全的主要外部因素是
A.冶炼技术 B.资源禀赋 C.终端市场 D.贸易规则
14.为降低中国国内镍矿资源安全风险,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①提高国内镍矿生产能力,减少原矿进口总量
②加强废镍回收利用,减少资源浪费
③发展多元合作伙伴,增加镍产品进口渠道
④调整基础工业发展方向,控制终端应用规模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13.D
14.C
【知识点】矿产资源与国家安全
【解析】【点评】资源安全问题的发生是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影响因素主要包括资源禀赋、资源生产与供给能力、资源消费需求,其中资源禀赋是指资源类型、数量、质量、分布等总体状况。
13.ABC、冶炼技术、资源禀赋、终端市场都属于内部因素,ABC错误;
D、由材料“中国作为镍消费量占全球镍总消费量50%的镍消费大国,自身镍资源禀赋却极低”可知,我国镍矿资源对外依存度高,且镍矿资源“广泛应用于国家基础产业和国防工业中”。镍资源产品出口国家限制出口量,采取保护性措施,导致中国镍资源产品国际贸易上易受其他国家(地区)出口管制的影响,加剧了中国镍矿资源的安全风险,D正确;
故答案为:D。
14.由材料可知,中国国内镍矿资源禀赋极低,难以提高镍矿产量,①错误;通过回收利用废镍以及发展多元合作伙伴,增加镍产品的进口渠道,可降低中国镍矿资源安全风险,②③正确;控制终端应用规模不符合中国国家基础工业发展的要求,④错误,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2024高二下·云南月考)蓝碳是利用海洋活动及海洋生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储存在海洋中的过程。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具备独特的生态功能,碳汇潜力极高。辽东湾位于渤海北部,地势低平,具有完整的滨海湿地生态系统。随着近年来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发生改变,湿地演替过程受阻导致其碳汇能力降低。下图示意2005年和2020年辽东湾北部蓝碳功能区空间分布,完成下面小题。
15.相比2005年,2020年辽东湾北部蓝碳功能区的变化特点是
A.蓝碳功能较强区斑块化严重 B.蓝碳功能较强区东部恢复快
C.蓝碳功能较弱区分布范围小 D.蓝碳功能较弱区东部变化小
16.2005—2020年辽东湾北部蓝碳功能区空间分布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海平面上升 B.人类开发利用增强
C.盐碱化加剧 D.湿地生态系统恢复
【答案】15.A
16.B
【知识点】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
【解析】【点评】海洋是固定碳、储存碳的一座大宝库。海草床、红树林、盐沼被认为是3个重要的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研究表明,大型海藻、贝类乃至微型生物也能高效固定并储存碳。
15.由图可知,相比2005年,2020年辽东湾北部蓝碳功能较弱区分布范围扩大,蓝碳功能较强区斑块化严重,且其东部呈进一步退化趋势,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16.AD、海平面上升湿地面积扩大,湿地生态系统恢复,蓝碳功能较强区面积扩大连片,AD错误;
B、由图可知,辽东湾北部蓝碳功能较弱区分布范围扩大,蓝碳功能较强区呈斑块化,其主要原因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活动对海岸带的开发利用增强,如填海造陆、围垦海岸滩涂湿地,导致蓝碳功能区破碎化,B正确;
C、盐碱化主要是陆地土地的退化,对湿地功能影响小,C错误。
故答案为: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题,共52分。
17.(2024高二下·云南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地球深处尚未凝固的岩浆中含有大量的硫。当岩浆侵入到地壳时,由于压力减小,岩浆内所含的硫会被分离出来,这些硫与铁元素化合就会生成硫铁矿。贵州省D山硫铁矿位于背斜构造变形区,属于丘陵至中山切割地貌。该地硫铁矿品位多在30%以上、矿体厚度超过3.26m,是国内为数不多适合露天开采的优质硫铁矿资源。下图示意贵州省D山硫铁矿地质剖面。
(1)推测贵州省D山露天硫铁矿多形成于背斜构造变形区的主要原因。
(2)贵州省D山硫铁矿是适合露天开采的优质硫铁矿资源,请说明理由。
(3)简述贵州省D山硫铁矿开采过程中强调环境安全的重要性。
【答案】(1)背斜构造断层和断裂发育,可为含硫铁元素的岩浆提供运移通道和聚集空间;背斜构造具有良好的地质稳定性,有助于硫铁矿长时间保持完整且不易受破坏。
(2)该地硫铁矿体埋藏浅,浮土薄;硫铁矿品位高,矿体厚度较大;地形条件较好,有利于露天矿坑的布置和排水。
(3)有助于减少自然环境破坏,保护生态系统平衡;有助于合理开采矿产资源,保障资源可持续利用;有助于降低自然灾害风险,确保矿山生产安全。
【知识点】构造地貌的判读;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矿产资源与国家安全
【解析】【分析】(1)结合材料可知,贵州省D山硫铁矿位于背斜构造变形区,有断层和断裂发育,岩石出现裂隙,可为含硫铁元素的岩浆提供运移通道;背斜岩层上拱,为含硫铁元素的岩浆提供聚集空间;背斜为天然拱形,结构稳定,因此该地构造具有良好的地质稳定性,有助于硫铁矿长时间保持完整且不易受破坏。
(2)读图可知,该地浮土薄,硫铁矿体埋藏浅,便于开采;硫铁矿品位多在30%以上,硫铁矿品位高;矿体厚度超过3.26m,矿体厚度较大;是国内为数不多适合露天开采的优质硫铁矿资源,地形条件较好,有利于露天矿坑的布置和排水。
(3)D山硫铁矿开采为露天开采,需要开挖表土,且工矿交通建设也可能破坏植被,强调环境安全的重要性有助于减少自然环境破坏,保护生态系统平衡;硫铁矿为非可再生资源,强调环境安全的重要性有助于合理开采矿产资源,避免应过度开采造成资源的快速枯竭,保障资源可持续利用;植被破坏可能加大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频率,强调环境安全的重要性有助于降低自然灾害风险,确保矿山生产安全。
【点评】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在地貌上常常形成山岭;向斜岩层向下弯曲,在地貌上常常成为谷地或盆地。但是有些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作用,裂隙比较发育,容易遭受侵蚀而成为谷地,而向斜槽部因受挤压,岩层变得紧实,不易遭受侵蚀反而成为山岭。研究地质构造,对于找矿、找水、工程建设等具有指导意义。石油、天然气多储存于背斜构造中,在向斜盆地中往往较易找到地下水;隧道、水库建设,则应尽量避开断层。
18.(2024高二下·云南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数字经济,是指以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黄河流域不仅是实现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区,同时也是中国数字经济的关键支撑区域。2019年黄河流域数字经济企业共计137599家,下游城市数字经济企业共计50672家,占比36.83%;中游共计79745家,占比57.95%;上游共计7182家,占比5.22%。上、中、下游城市的企业数量较2002年都有了显著增长。下图示意2002—2019年黄河流域数字经济发展类型空间分布情况。
(1)简述黄河流域数字经济发展类型的空间分布特征。
(2)说明黄河流域上游数字经济企业增长率低的原因。
(3)针对黄河流域目前数字经济企业分布存在的问题,请提出合理的建议。
【答案】(1)黄河流域数字经济发展类型空间分布差异较大;中速推进型和高速推进型在黄河流域中游和下游分布集中;上游以平缓推进型为主。
(2)黄河流域上游经济增长速度慢;数字经济型企业人才储备不足;数字经济市场条件不成熟。
(3)夯实基础,规划布局,优化黄河流域数字经济企业的空间格局;加强上、中、下游地区的协作,建设融合协同的数字黄河;优化数字产业结构,形成数字产业集聚优势。
【知识点】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工业发展的方向与措施
【解析】【分析】(1)黄河流域数字经济发展类型的空间分布特征的描述既要描述差异,包括大小极值分布区,也要描述整体特征和变化趋势。读图文材料信息可知,黄河流域数字经济发展类型中中速推进型和高速推进型集中分布在黄河流域中游和下游,上游以平缓推进型为主,空间分布差异较大。
(2)由材料可知,数字经济是指以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数字经济属于技术导向性企业,对科技水平、经济基础、高素质人才、市场要求高。根据所学可知,黄河流域上游位于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经济增长速度慢,经济基础较差,数字经济市场条件不成熟;科教文化事业滞后于中下游地区,数字经济型企业人才储备不足等。
(3)由第1小题分析可知,黄河流域目前数字经济企业分布存在的问题是空间分布差异大,上下游地区发展不平衡,因此其合理的建议应是针对此问题提出,如夯实上游基础,统一规划布局,优化黄河流域数字经济企业的空间格局;加强上、中、下游地区的协作,建设融合协同的数字黄河;优化数字产业结构,形成数字产业集聚优势。
【点评】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有:土地、原料、动力、水源、交通运输、劳动力、市场、政府政策、环境因素、区域产业基础和生产协作条件等。一般来说,市场是首先要考虑的因素。不同的工业部门所要考虑的因素是不同的,有原料指向型、市场指向型、动力指向型、劳动力指向型和技术指向型等。
19.(2024高二下·云南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是世界上受土地沙漠化威胁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沙漠化问题造成的生态和经济损失高达650亿元,沙漠化严重影响了中国的生态安全和经济发展。中国风沙危害区形成了一条西起塔里木盆地西部,东至松嫩平原西部,横贯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东西长4500km、南北宽600km的断续弧形沙漠带。中国沙漠化防治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我国在沙漠化土地生态修复技术防治(如草方格治沙)的基础上,提出了沙漠化土地的利用,即沙产业。下图示意沙产业在不同行政区的潜在适用范围。
(1)简述我国风沙危害区当前沙漠治理紧迫性强的地带。
(2)简述传统草方格治沙技术的劣势。
(3)分析沙漠带地区发展沙产业治沙的优势。
【答案】(1)城乡、工矿和居民集聚区周边;交通线路沿线;沙漠边缘带和重度沙漠化地带。
(2)施工效率低;生态效益低;使用寿命短。
(3)因地制宜发展不同的沙产业模式,增强治沙效果;既有重要的防风固沙生态功能,又可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有利于沙漠地区生态系统的快速恢复,提高生态环境效益。
【知识点】荒漠化及其综合治理
【解析】【分析】(1)结合所学知识,城乡、工矿和居民集聚区人口数量多,经济发展水平高,是当前沙漠治理紧迫性强的地带;为了保障交通线路的安全运行,减小掩埋的风险,是当前沙漠治理紧迫性强的地带;沙漠边缘带和重度沙漠化地带,生态环境脆弱,容易引发更大范围的生态问题,是当前沙漠治理紧迫性强的地带。
(2)结合所学知识,传统草方格治沙技术需要人工编制草方格,存在草方格不能及时供应等问题,施工效率低;草方格沙障对于较大风沙天气防护效果较差,生态效益较低;人工编制草方格暴露在户外,受外力作用的影响容易损坏,使用寿命短。
(3)结合材料,沙漠化土地的利用,因地制宜发展不同的沙产业模式,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增强治沙效果;因地制宜发展不同的沙产业模式,增加农产品的种类,既有重要的防风固沙生态功能,又可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发展沙产业治沙,增强治沙效果,有利于沙漠地区生态系统的快速恢复,提高生态环境效益。
【点评】造成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主要的原因,是由于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使用,如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当、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环保等;绿洲农业地区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主要依靠高山冰雪融水、山地降水、地下水等发展农业生产,过度利用水资源造成水资源枯竭,使得荒漠化发生发展。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