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湖北省宜荆荆随恩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联考地理(B)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湖北省宜荆荆随恩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联考地理(B)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6-23 18:06:14

文档简介

湖北省宜荆荆随恩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联考地理(B)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4高一下·湖北月考)卡塔尔半岛早期主要是由一些游牧部落短期居住,人口容量极低;近几十年来,卡塔尔人口迅速上升,到2023年底,卡塔尔总人口已达297万人,本国国籍人口只占不到15%,其余多为外国劳工。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导致卡塔尔半岛早期人口容量极低的主要限制因素是(  )
A.气温 B.地形 C.水源 D.土壤
2.推测近些年大量流向卡塔尔的人口主要来自(  )
A.西亚 B.北非 C.东亚 D.南亚
3.近几十年来卡塔尔半岛人口容量扩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
①资源开发 ②对外开放程度 ③科技水平 ④消费水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024高一下·湖北月考)马德雷湖位于墨西哥湾沿岸(下图),水体较浅,湖水盐度通常维持在50‰以上。图中南侧河流为两国界河。完成下面小题。
4.从成因角度看,马德雷湖属于(  )
A.构造湖 B.潟湖 C.河迹湖 D.咸水湖
5.下列关于马德雷湖地理位置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北半球,西半球 ②低纬度热带地区
③北美洲南部,墨西哥湾西岸 ④墨西哥东部,北接美国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6.马德雷湖湖水盐度与东侧墨西哥湾盐度的差异及原因是(  )
A.马德雷湖盐度高于墨西哥湾;湖水蒸发量大补给水量少
B.马德雷湖盐度高于墨西哥湾;季节性河流注入输送陆地盐分
C.马德雷湖盐度低于墨西哥湾;墨西哥湾暖流蒸发强导致海水盐度高
D.马德雷湖盐度低于墨西哥湾;陆地径流注入稀释盐分
(2024高一下·湖北月考)真太阳时是以太阳的周日视运动为依据,视太阳位于正南向为正午测得的时间(日晷显示的时刻)。平太阳时是以太阳的周日视运动的平均速度为基础测得的时间,即1个平太阳日分为24个平太阳时(如我国采用的北京时间)。由于地球公转速度的差别,平太阳时可能比真太阳时提前或推迟,至多达十几分钟。下表为我国某地在2023年某月份的日出、日落和日中时刻表(北京时间)以及该日昼长(时:分:秒)。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日期 18日 20日 22日 24日 26日 28日
日出时刻 7:23 7:24 7:25 7:26 7:27 7:28
日落时刻 17:31 17:32 17:33 17:34 17:35 17:37
日中时刻 12:27 12:28 12:29 12:30 12:31 12:32
昼长 10:08:21 10:08:06 10:08:01 10:08:08 10:08:26 10:08:55
7.该月份最可能是(  )
A.1月 B.3月 C.11月 D.12月
8.该地最可能位于(  )
A.松嫩平原 B.成都平原 C.江汉平原 D.南沙群岛
9.关于该地“日中时刻”,说法错误的是(  )
A.太阳高度一天中最大
B.地方时为12点
C.一年内时间不断推迟
D.地方时与北京时间相差约半小时
(2024高一下·湖北月考)多年生植物梭梭是我国固沙造林面积最大的树种之一。为适应自然环境,梭梭的叶子已经退化为鳞片,依靠新生绿色枝条(又叫同化枝)进行光合作用。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防护林中,流沙经常将凋落物掩埋,形成与裸露地表凋落物不同的分解环境。下图示意该沙漠腹地实验区中裸露和沙埋(地下10cm)条件下梭梭凋落物的质量残留率。完成下面小题。
10.推测梭梭凋落物的主要组成部分是(  )
A.叶片 B.根茎 C.老枝 D.同化枝
11.导致裸露梭梭凋落物和沙埋梭梭凋落物分解速度差别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温度 B.降水 C.光照 D.湿度
12.关于图中该试验区梭梭凋落物分解特点,说法错误的是(  )
A.裸露和沙埋梭梭凋落物分解随时间推移逐渐趋于稳定
B.沙埋梭梭凋落物分解速度持续快于裸露凋落物
C.随时间推移,裸露和沙埋梭梭分解残留质量差异整体变大
D.裸露和沙埋梭梭凋落物的整体分解速率都是先快后慢
(2024高一下·湖北月考)西溪河位于我国贵州省,属于乌江水系。1986年为解决附近农村生活用电问题,当地在河上建设小型水电站工程——西河水坝。水坝采用浆砌石工艺筑成(坝体用石料和水泥砂浆砌成),坝体高而薄。2013年西河水坝被爆破拆除,拆坝3年后,河道形态趋于稳定。下左图示意西河水坝位置,右图示意拆坝前、后(3年后)水坝上游河道某断面形态。
13.推测西河水坝当时采用浆砌石筑坝而不是钢筋混凝土坝的主要考虑因素是(  )
A.原料 B.技术 C.资金 D.劳动力
14.水坝运行后期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保留、整改和退出三种方式。西河水坝采取拆除退出的直接原因是(  )
A.坝体老旧危险系数高 B.为恢复河道自然生态
C.供电问题已解决 D.坝上游库区淤积严重
15.判断图中A、B分别为拆坝前或拆坝后的河床剖面,以及引起该变化的原因是(  )
A.A拆前B拆后;流水堆积 B.A拆前B拆后;流水侵蚀
C.A拆后B拆前;流水侵蚀 D.A拆后B拆前;流水堆积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5分)
16.(2024高一下·湖北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99年,国务院对三峡水库移民安置规划进行了调整,即库区环境容量不足地区的移民需要外迁。在试点的基础上,三峡移民外迁采取的是“相对集中到县乡,分散安置到村组”的方式。分散安置难度较低、有助于社会融合与稳定;采取集中安置模式则主要是出于移民在安置地的生产生活便利等方面的考虑。
材料二:一项针对部分从重庆迁往安徽、江苏的三峡移民社会融合状况的调查研究结果(调查于2020、2021间进行)。
表:两种安置模式移民社会融合状况对比
安置模式 经济融合 文化融合 社会关系融合
工作来源 居住环境 经济状况 语言适应 文化习俗适应 与当地人的关系
分散安置 较少,以自己“碰运气”找为主,包括当地人介绍 房屋质量较差,基础设施陈旧落后 收入低于当地平均水平 移民内部讲重庆方言,后辈讲普通话或当地话 初期不理解、贬低当地风俗,后逐渐按照当地风俗办事 相对更亲
集中安置 较多,包括自己找,以及老乡、当地人帮助介绍 新建房屋、新建基础 设施 收入达到或超过当地平均水平 移民内部讲重庆方言,与当地人讲重庆普通话 不了解当地风俗,按照老家风俗办事 相对较疏
(1)从三峡工程建设对库区环境人口容量影响角度,分析库区外迁移民的必要性。
(2)与集中安置相比,分散安置的经济融合程度较低,社会文化融合程度较高。试分析其原因。
(3)水库移民的经济社会融合是国家长治久安、和谐进步的内在要求。请为迁入地政府实现移民的经济社会融合提出可行性建议。
17.(2024高一下·湖北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中国倡导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综合开发,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一带一路”倡议等推动下,该地区经济合作取得很大进步。位于该流域的中老铁路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与老挝“变陆锁国为陆联国”战略对接项目,其中老挝段北起老中边境口岸磨丁,南至老挝首都万象,已于2021年12月3日建成通车,并取得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享有较高的国际声誉。读“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图和景洪、万象气温降水资料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景洪的气候类型,并说出其气候特征。
(2)比较万象与景洪气候特征的差别,并说明原因。
(3)从气候的角度,分析在中老铁路修建过程中,施工人员面临的自然困难。
18.(2024高一下·湖北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张家界地貌是由产状近水平的中、上泥盆统石英砂岩为成景母岩,在多种外力作用下形成的,以棱角平直的高大石柱林为主的地貌景观。在2010年11月“张家界地貌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张家界地貌”获得国际认可,成为该类地貌的统称。
张家界世界地质公园内拔地而起的石柱达3000多根,其中高度超过200米的有1000多根,优美壮观,是世界上极为罕见的地貌形态(下图所示),有着重要的地质与地貌学价值。
(1)分析产状水平石英砂岩对张家界地貌石柱林形成的作用。
(2)一般认为,更新世以来张家界地貌主体的演变经历了方山平台期——石墙期——石柱林期,分析其演变过程。
(3)目前张家界地貌绝大部分景观正处于最为壮观的“壮年期”。推断张家界地貌石柱林未来的演变趋势,并指出导致该变化的主要外力作用。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C
2.D
3.A
【知识点】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人口合理容量
【解析】【点评】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影响因素
因素 与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的关系
资源丰富程度 正相关 资源越丰富,环境人口容量越大
科技发展水平 正相关 科技发展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大
经济发达程度 正相关 经济越发达,环境人口容量越大
人口受教育水平 正相关 人口受教育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大
地区开放程度 正相关 地区开放程度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大
生活消费水平 负相关 消费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1.卡塔尔气候主要为热带沙漠气候,常年炎热干燥,水源短缺,难以满足大量人口生存,是其最主要的限制性因素。其他因素均无水源影响大。C正确。
故答案为:C。
2.卡塔尔大量外来人口主要为附近国家输出的劳工,南亚印度、巴基斯坦等国人口数量众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且人种、宗教、风俗习惯等相似,大量输出劳工到卡塔尔,成为其主要来源。其他地区因为劳工输出数量、地理位置、经济状况等因素,输出到卡塔尔的劳工少于南亚地区。D正确。
故答案为:D。
3.近几十年来卡塔尔半岛人口容量扩大主要是因为开发并出口石油、天然气资源,经济发展水平高,从而可以有资金购买技术设备等解决淡水资源不足的问题,同时对外开放程度高可以购买各种必需资源(如粮食、矿产资源等);消费水平与人口容量呈负相关关系,当地经济发达消费水平高,不利于其人口容量的提高。A①②③正确。
故答案为:A。
【答案】4.B
5.B
6.A
【知识点】湿地的开发与保护;海水的性质及作用;世界的海陆分布与地形
【解析】【点评】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有:
因素 原因 影响
降水量与蒸发量 降水稀释盐分,使海水盐度降低,蒸发使海水浓缩,盐度升高 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时,盐度较低;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时,盐度较高
入海径流 入海径流能稀释海水 有淡水注入的海区,盐度偏低;入海径流少,则盐度相对高;大洋边缘盐度往往比中心低
洋流 暖流增大海水的溶解度且海水蒸发加强,使得盐度升高;寒流降低海水的溶解度且海水蒸发减弱,使得盐度降低 同纬度地带,寒流经过的海区盐度偏低;暖流经过的海区盐度偏高
汇入海水 主要影响内外海水的交换能力和交换量 较封闭的海区,外部高盐度海水注入,盐度高;外部低盐度海水注入,则盐度低
海冰融冻 融冰过程中释放淡水,稀释海水,盐度降低;反之,结冰过程盐度升高 融冰海区盐度降低;结冰海区盐度升高
4.从图中可知,马德雷湖东岸有一狭长的帕德雷岛,岛、湖的走向都与海岸线一致,帕德雷岛实为洋流携带泥沙沉积而成的离岸沙坝,将原本海湾隔开形成马德雷湖,这种湖泊称为潟湖。B正确。
故答案为:B。
5.从经纬度看,马德雷湖位于北半球、西半球,低纬度地区,但不是在热带地区;从海陆位置看,该湖位于北美洲南部,东临墨西哥湾;从国家看,该湖位于美国,南邻墨西哥。B①③正确。
故答案为:B。
6.马德雷湖盐度为50‰以上,世界大洋表层盐度平均约为35‰,所以马德雷湖盐度高于东侧的墨西哥湾。湖泊所在区域河流注入量少,与东侧墨西哥湾海连通的水道狭窄,补给量都有限,并且区域气温高光照强烈,湖水容易蒸发,墨西哥湾海水不断注入蒸发盐分浓缩,故该湖盐度逐渐升高。A正确。
故选答案为:A。
【答案】7.D
8.C
9.C
【知识点】太阳系与地月系;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点评】昼夜长短变化——抓“移动方向”
此处的“移动方向”主要是指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它决定昼长、夜长的变化趋势,纬度高低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太阳直射点向哪个方向(南、北)移动,哪个半球(南、北半球)就昼变长夜变短;且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如下图所示:
7.表格信息为我国某地,根据表格,该月这几天昼长仅为10小时8分钟左右,明显昼短夜长;根据22日昼长最短(10小时8分1秒),是冬至节气(12月22日),D正确。
故答案为:D。
8.根据其“日中时间”在北京时间12:30左右,判断其经度为112.5°E附近,最可能位于江汉平原。松嫩平原位于125°E附近,成都平原位于105°E附近,南沙群岛位于北纬3°36'至11°57'、东经109°26'至117°59'之间,纬度低,昼长时间比10小时8分长。C正确。
故答案为:C。
9.“日中时刻”即太阳位于一天中最高位置的时刻,也就是正午时刻(地方时是12点),北京时间为12:30左右,所以比北京时间晚半小时左右。C项表格中信息只能显示这几天在推迟,但无法判断年内推迟。根据材料,平太阳时可能比真太阳时提前或推迟,所以日中时刻(正午,真太阳时)的北京时间(平太阳时)可能提前或推迟。根据题意要求选择错误的选项,符合要求的是C。
故答案为:C。
【答案】10.D
11.D
12.B
【知识点】成土因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解析】【点评】影响土壤形成的主要因素
(1)成土母质 ①作用: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为土壤的形成提供最基本的矿物质和无机养分。②表现:不同的成土母质会造成土壤性状的差异。
(2)气候 ①作用:是土壤形成的动力因素。②表现:为土壤的形成提供水分和热量,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矿物质风化、物质迁移,以及植物、动物、微生物的活动。
(3)生物 ①作用:是土壤形成的决定性因素。②表现:为土壤提供有机物,改变土壤的结构,形成肥力。在生物因素中,植物起着最重要的作用。
(4)地形 ①作用:高度、坡度、坡向等地形因素影响土壤的发育。②表现:影响光照、热量和水分等条件,同时还影响物质的转换,进而影响土壤的发育。
(5)时间 ①作用:决定土壤的发育进程。②表现:随着时间推移,土壤从无到有,从薄到厚,层次由少到多,逐步发育成熟。
(6)人类活动 ①作用:对土壤的形成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②表现:人类的耕作活动,将自然土壤改造成为各种耕作土壤,改善土壤的结构与性状,提高土壤的生产能力。一些违反自然成土过程的人类活动,会破坏土壤结构,造成土壤退化、肥力下降。
10.据材料,梭梭的叶片已经退化成鳞片,A排除;梭梭为多年生植物,其根茎用以在休眠期维持生命,不凋落,B错;新生的绿色枝条(同化枝)代替叶片进行光合作用,所以在秋冬季节部分同化枝会凋落,另外部分同化枝木质化长成老枝,D正确,C错误。
故答案为:D。
11.结合实验可知,沙埋的分解效率更高,裸露的分解较慢,主要是受湿度影响,沙埋后水分保存较多,分解快,裸露水分易散失,枝条干燥,不易被分解。10cm深度温度相差不大,不论是地表裸露凋落物还是地下被沙埋的凋落物降水都是相同的,光照对分解影响较小。D正确。
故答案为:D。
12.由图可知地表和地下凋落物随时间分解曲线逐渐趋于平缓,达到稳定;在分解6-9月时沙埋分解较慢,裸露分解较快;随着时间推移,两条曲线之间差异整体在变大,说明分解残留质量差别变大;从图中可知两条曲线下降趋势整体上都是先陡后缓,说明分解速度先快后慢。根据题目是要求选错误选项,符合要求的是B。
故答案为:B。
【答案】13.C
14.A
15.B
【知识点】外力作用;流域的开发与综合治理
【解析】【点评】主要外力作用类型的判断技巧
(1)依据地貌形态判断
高山上的破碎岩石显示为风化作用;山谷中的碎石堆积显示为流水的搬运、堆积作用;坡面的沟壑纵横显示为流水的侵蚀作用;峰林和溶洞等显示为流水的侵蚀作用;沙丘显示为风力的搬运、堆积作用;海边的嶙峋沿岸显示为海浪的侵蚀作用等。
(2)依据区域环境判断
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多风力侵蚀和堆积地貌;湿润、半湿润地区以流水作用最为显著,多流水侵蚀和流水堆积地貌;高山地区多冰川作用;沿海地区多海浪侵蚀、堆积作用等。
13.修水坝时间为1986年,当时该地经济发展水平低,交通等基础设施薄弱,缺乏钢筋混凝土等材料,且这些原材料和运输成本以及建设施工成本高昂,所以不选择钢筋混凝土的最主要限制因素是资金的因素。由于当地石材丰富廉价,采用浆砌石筑坝可以大大降低成本,C正确。
故答案为:C。
14.根据材料,该大坝采用浆砌石工艺筑成,坝体高而薄,且到2013年已过了近40年,坝体逐渐老旧,危险系数升高。其他因素均不是主要和直接因素。A正确。
故答案为:A。
15.拆坝前坝上游为水库,水流速度低泥沙淤积,河床高且横截面平缓(A断面)。大坝拆除后坝上游落差加大,水流溯源侵蚀、下切加剧,将以前沉积的A断面侵蚀成B断面。B正确。
故答案为:B。
16.【答案】(1)三峡库区地处山区,人口、城镇、耕地主要集中在河谷低地,水库修建后,水位上涨,淹没大量低地,土地资源减少。
(2)经济融合方面:分散安置,移民居住环境较差,需要资金维修或重建;工作机会较少,收入偏低,低于当地平均水平;分散安置,移民分散孤立,难以互帮互助。
社会融合方面:分散安置,移民与本地居民相比,数量少而分散,难以形成移民文化圈子;移民为了适应新环境,积极学习迁入地风俗文化,并逐渐接受当地风俗习惯,形成新的身份认同。
(3)加强宣传教育,引导移民积极适应并扎根新的家园;开展集体文化交流活动,促进移民和本地人的情感联系与文化交流;财政增加专项投入,加大对移民的关怀和帮扶力度;发展相关特色产业,增加移民收入。
【知识点】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流域的开发与综合治理
【解析】【分析】(1) 库区外迁移民的必要性,注意解题角度要求“从三峡工程建设对库区环境人口容量影响角度”,从这个角度得到的“影响”结论是“库区环境人口容量减小”,再去探寻其原因:三峡库区地处山区,人口、城镇、耕地主要集中在河谷低地,水库修建后,水位上涨,淹没大量低地,土地资源减少。农业上耕地减少、城镇化所需建设用地减少,导致整个区域环境人口容量变小,居民外迁就成为必要。
(2) 与集中安置相比,分散安置的经济融合程度较低,社会文化融合程度较高的原因,需要从题目提供的信息区分析。对比分析材料二表格内容,以“集中安置”作参考,探因“分散安置”,由“结论”探求“原因”。经济融合方面(结论是“分散安置,经济融合程度较低”),据结论寻因,思考方向分别是(经济三个比较项):工作来源看,分散安置,工作机会较少,移民分散孤立,难以互帮互助;居住环境来看,分散安置,移民居住环境较差,需要资金维修或重建;经济状况看,收入偏低,低于当地平均水平。社会文化融合方面(结论是“分散安置,社会文化融合程度较高”),据结论寻因:分散安置,移民与本地居民相比,数量少而分散,难以形成移民文化圈子;移民为了适应新环境,积极学习迁入地风俗文化,并逐渐接受当地风俗习惯,形成新的身份认同。(基本思路是,分散安置的对象更易被当地社会文化同化,这部分人更容易选择融入当地的社会文化氛围与体系之中)。
(3) 迁入地政府实现移民的经济社会融合提出可行性建议,主要从利于社会和谐、经济发展、人们安居乐业等角度采取和硫化的建议。融合才能减少矛盾,形成合力,促进经济社会的平稳发展,需要从“宣传教育形成大情怀主动融入、项目扶持感受地方的温暖与关爱愿意融入、助力增收切实改善生活乐于融入、加强交流与合作增进了解强化融入”等方面作答。具体表述:加强宣传教育,引导移民积极适应并扎根新的家园;开展集体文化交流活动,促进移民和本地人的情感联系与文化交流;财政增加专项投入,加大对移民的关怀和帮扶力度;发展相关特色产业,增加移民收入。
【点评】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 案例
自然
因素 气候 美国本土老年人在退休后由东北部“冷冻地带”向南方“阳光地带”迁移
水源 塔里木盆地中绿洲地区人口向河流上游移动
土壤 农民因耕地不足发生人口迁移
矿产资源 大庆、攀枝花吸引大量工人、技术人员和家属迁入
生态恶化 20世纪非洲干旱造成的环境难民
经济
因素 经济水平 20世纪80年代,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的设立,致大量人口迁入
交通和通讯的发展 近几个世纪的人口迁移高潮
社会
因素 政治 我国六、七十年代知青下乡
战争 波黑战争引起200多万难民逃离家乡
婚姻 军人家属的从军
17.【答案】(1)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或5-9月为雨季,其他月份为旱季)。
(2)(与万象相比,)景洪年均温较低,气温年较差更大;年降水量偏少(雨季降水偏少)。原因:景洪纬度、海拔更高;距海更远,受地形阻挡,海洋水汽影响偏小。
(3)天气炎热;雨季降水多,易受山洪、滑坡、泥石流等危害;(湿热的气候)多蚊虫毒蛇等威胁。
【知识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特征及分布;气候类型的判读;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与区位因素
【解析】【分析】(1)景洪位于东南亚,据其气温降水资料可知,该地5—9月份降水较多,且气温较高,判断该地为热带季风气候。景洪气候特征为: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或5-9月为雨季,其他月份为旱季)。
(2)结合景洪、万象气温降水资料分析,与万象相比,景洪最冷月气温在20℃以下,最高温在25℃附近,年均温较低;据两地最高温、最低温对比可知,景洪气温年较差更大;结合降水柱状图分析,景洪年降水量偏少雨季降水最多的月在200mm附近,雨季降水偏少。原因是景洪纬度、海拔比万象更高。导致年平均温度低;由于景洪距海更远,且受地形阻挡,海洋水汽影响偏小,降水少于万象。
(3)从气候的角度分析,中老铁路经过热带季风气候区,全年高温,结合当地气候资料,中老铁路修建过程中天气炎热;结合当地气候资料,当地雨季降水多,山区地形复杂,易受山洪、滑坡、泥石流等危害;湿热的气候多蚊虫毒蛇等威胁工人施工。
【点评】气候类型的判断方法
(1)根据分布规律判断气候类型
主要从三方面入手,一是从纬度位置确定所在南、北半球和温度带;二是从经度位置确定海陆位置(大陆东、中、西部);三是用地理坐标定位法对照气候分布模式图确定气候类型。
(2)根据气候特征判断气候类型
根据气候的两大要素资料来判断,判断时可遵循以下三个步骤:以形定位、以温定带、以水定型。
步骤 依据 因素变化 结论
以形定位 气温
变化 6、7、8月气温高(气温曲线呈波峰线) 北半球
12、1、2月气温高(气温曲线呈波谷线) 南半球
以温定带 最冷
(热)月
均温 最冷月均温≥15 ℃ 热带气候
最冷月均温在0℃~15 ℃之间 亚热带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最冷月均温在-15 ℃~0 ℃之间 温带气候
最热月均温<15 ℃ 寒带气候
以水定型 降水的
季节分
配(降水
类型) 年雨型(季节分配均匀) 年降水量>2 000 mm 热带雨林气候
年降水量700~1 000 mm 温带海洋性气候
夏雨型(夏季多雨,冬季少雨) 年降水量1 500~2 000 mm 热带季风气候
年降水量750~1 000 mm 热带草原气候
年降水量800~1 500 mm 亚热带季风气候
年降水量500~800 mm 温带季风气候
冬雨型(冬季多雨,夏季干旱) 年降水量300~1 000 mm 地中海气候
少雨型(终年少雨) 年降水量<250 mm 热带沙漠气候、寒带气候
18.【答案】(1)提供了物质基础(成景母岩);水平产状岩层结构稳定不易倾斜滑塌;石英砂岩质地坚硬,相对抗侵蚀,易保留成为高大石柱林。
(2)过程:随着地壳抬升,石英砂岩出露地表形成方山平台;抬升过程中裂隙(垂直节理)大量发育,流水顺裂隙下切侵蚀;裂隙逐渐变宽,平台被切割形成石墙;流水汇聚谷底侵蚀,加上重力崩塌,石墙被分割形成石柱林。
(3)趋势:石柱林变少、变矮。外力:流水侵蚀;重力崩塌;植物根劈作用(生物风化)等。
【知识点】内力作用;构造地貌的判读;外力作用
【解析】【分析】(1)张家界地貌是由产状近水平的中、上泥盆统石英砂岩为成景母岩,在多种外力作用下形成的,以棱角平直的高大石柱林为主的地貌景观。产状水平的石英砂岩为张家界地貌石柱林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成景母岩);水平产状岩层结构稳定不易倾斜滑塌,可以维持地貌长期稳定;石英砂岩质地坚硬,相对抗侵蚀,受外力作用破坏小,易保留成为高大石柱林。
(2)更新世以来张家界地貌主体的演变经历了方山平台期——石墙期——石柱林期,其演变过程是:石英砂岩最初形成于地下,随着地壳抬升,水平的石英砂岩出露地表形成方山平台;岩石抬升过程中裂隙(垂直节理)大量发育,岩石容易被外力侵蚀,流水顺裂隙下切侵蚀;随着侵蚀进行,裂隙逐渐变宽,平台被切割形成石墙;最后流水汇聚谷底侵蚀底部,再加上重力崩塌,石墙被分割形成石柱林。
(3) 张家界地貌石柱林未来的演变趋势,并指出导致该变化的主要外力作用,石柱林“壮年期”之后,逐渐向“老年期”过渡,结合方山平台期——石墙期——石柱林期的演化,推测张家界地貌石柱林未来的演变趋势是在外力作用下,石柱林变少、变矮。其主要的外力作用应该是流水侵蚀,因为外力的侵蚀作用不断是山体变低、变少。
【点评】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的判断
①根据岩层是否连续判断褶皱或断层。
②根据岩层弯曲形状或新老关系判断背斜和向斜。如上图中甲处的地质构造为背斜。
③根据地表起伏状况判断地貌类型,如背斜山(谷)、向斜谷(山)、断块山、断层谷、陡崖等。
(3)地壳运动过程的判断
①根据岩层上下关系。若岩层呈水平状态,并且从下到上依次由老到新连续排列,说明在相应地质年代里,地壳稳定,地理环境没有发生明显变化。
②根据岩层的弯曲。若岩层出现弯曲、倾斜甚至颠倒,说明岩层形成后,因地壳水平运动使岩层发生褶皱运动。如上图中甲处岩层弯曲说明其受到了水平挤压作用。
③根据岩层的缺失。若岩层出现缺失,可能是缺失岩层所代表的时代地壳发生隆起,使当地的地势抬高,终止了沉积过程;或者原沉积物被剥蚀完毕;也可能是当时当地气候变化,没有了沉积物来源。
④根据侵蚀面。若上下两层岩层之间有明显的侵蚀面存在,说明下部岩层形成后,遭受到外力侵蚀。若侵蚀面上覆新的岩层,是因为之后该地又经历了沉积作用。如上图甲处上部岩层的不完整说明经历了侵蚀作用,沉积岩Ⅰ的覆盖说明又经历了沉积作用。
⑤根据侵入岩。若地层中有侵入岩存在,说明围岩形成之后又发生了岩浆活动,岩浆活动晚于围岩形成时代。如上图中花岗岩的存在说明经历了岩浆侵入。
1 / 1湖北省宜荆荆随恩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联考地理(B)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4高一下·湖北月考)卡塔尔半岛早期主要是由一些游牧部落短期居住,人口容量极低;近几十年来,卡塔尔人口迅速上升,到2023年底,卡塔尔总人口已达297万人,本国国籍人口只占不到15%,其余多为外国劳工。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导致卡塔尔半岛早期人口容量极低的主要限制因素是(  )
A.气温 B.地形 C.水源 D.土壤
2.推测近些年大量流向卡塔尔的人口主要来自(  )
A.西亚 B.北非 C.东亚 D.南亚
3.近几十年来卡塔尔半岛人口容量扩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
①资源开发 ②对外开放程度 ③科技水平 ④消费水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1.C
2.D
3.A
【知识点】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人口合理容量
【解析】【点评】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影响因素
因素 与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的关系
资源丰富程度 正相关 资源越丰富,环境人口容量越大
科技发展水平 正相关 科技发展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大
经济发达程度 正相关 经济越发达,环境人口容量越大
人口受教育水平 正相关 人口受教育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大
地区开放程度 正相关 地区开放程度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大
生活消费水平 负相关 消费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1.卡塔尔气候主要为热带沙漠气候,常年炎热干燥,水源短缺,难以满足大量人口生存,是其最主要的限制性因素。其他因素均无水源影响大。C正确。
故答案为:C。
2.卡塔尔大量外来人口主要为附近国家输出的劳工,南亚印度、巴基斯坦等国人口数量众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且人种、宗教、风俗习惯等相似,大量输出劳工到卡塔尔,成为其主要来源。其他地区因为劳工输出数量、地理位置、经济状况等因素,输出到卡塔尔的劳工少于南亚地区。D正确。
故答案为:D。
3.近几十年来卡塔尔半岛人口容量扩大主要是因为开发并出口石油、天然气资源,经济发展水平高,从而可以有资金购买技术设备等解决淡水资源不足的问题,同时对外开放程度高可以购买各种必需资源(如粮食、矿产资源等);消费水平与人口容量呈负相关关系,当地经济发达消费水平高,不利于其人口容量的提高。A①②③正确。
故答案为:A。
(2024高一下·湖北月考)马德雷湖位于墨西哥湾沿岸(下图),水体较浅,湖水盐度通常维持在50‰以上。图中南侧河流为两国界河。完成下面小题。
4.从成因角度看,马德雷湖属于(  )
A.构造湖 B.潟湖 C.河迹湖 D.咸水湖
5.下列关于马德雷湖地理位置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北半球,西半球 ②低纬度热带地区
③北美洲南部,墨西哥湾西岸 ④墨西哥东部,北接美国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6.马德雷湖湖水盐度与东侧墨西哥湾盐度的差异及原因是(  )
A.马德雷湖盐度高于墨西哥湾;湖水蒸发量大补给水量少
B.马德雷湖盐度高于墨西哥湾;季节性河流注入输送陆地盐分
C.马德雷湖盐度低于墨西哥湾;墨西哥湾暖流蒸发强导致海水盐度高
D.马德雷湖盐度低于墨西哥湾;陆地径流注入稀释盐分
【答案】4.B
5.B
6.A
【知识点】湿地的开发与保护;海水的性质及作用;世界的海陆分布与地形
【解析】【点评】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有:
因素 原因 影响
降水量与蒸发量 降水稀释盐分,使海水盐度降低,蒸发使海水浓缩,盐度升高 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时,盐度较低;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时,盐度较高
入海径流 入海径流能稀释海水 有淡水注入的海区,盐度偏低;入海径流少,则盐度相对高;大洋边缘盐度往往比中心低
洋流 暖流增大海水的溶解度且海水蒸发加强,使得盐度升高;寒流降低海水的溶解度且海水蒸发减弱,使得盐度降低 同纬度地带,寒流经过的海区盐度偏低;暖流经过的海区盐度偏高
汇入海水 主要影响内外海水的交换能力和交换量 较封闭的海区,外部高盐度海水注入,盐度高;外部低盐度海水注入,则盐度低
海冰融冻 融冰过程中释放淡水,稀释海水,盐度降低;反之,结冰过程盐度升高 融冰海区盐度降低;结冰海区盐度升高
4.从图中可知,马德雷湖东岸有一狭长的帕德雷岛,岛、湖的走向都与海岸线一致,帕德雷岛实为洋流携带泥沙沉积而成的离岸沙坝,将原本海湾隔开形成马德雷湖,这种湖泊称为潟湖。B正确。
故答案为:B。
5.从经纬度看,马德雷湖位于北半球、西半球,低纬度地区,但不是在热带地区;从海陆位置看,该湖位于北美洲南部,东临墨西哥湾;从国家看,该湖位于美国,南邻墨西哥。B①③正确。
故答案为:B。
6.马德雷湖盐度为50‰以上,世界大洋表层盐度平均约为35‰,所以马德雷湖盐度高于东侧的墨西哥湾。湖泊所在区域河流注入量少,与东侧墨西哥湾海连通的水道狭窄,补给量都有限,并且区域气温高光照强烈,湖水容易蒸发,墨西哥湾海水不断注入蒸发盐分浓缩,故该湖盐度逐渐升高。A正确。
故选答案为:A。
(2024高一下·湖北月考)真太阳时是以太阳的周日视运动为依据,视太阳位于正南向为正午测得的时间(日晷显示的时刻)。平太阳时是以太阳的周日视运动的平均速度为基础测得的时间,即1个平太阳日分为24个平太阳时(如我国采用的北京时间)。由于地球公转速度的差别,平太阳时可能比真太阳时提前或推迟,至多达十几分钟。下表为我国某地在2023年某月份的日出、日落和日中时刻表(北京时间)以及该日昼长(时:分:秒)。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日期 18日 20日 22日 24日 26日 28日
日出时刻 7:23 7:24 7:25 7:26 7:27 7:28
日落时刻 17:31 17:32 17:33 17:34 17:35 17:37
日中时刻 12:27 12:28 12:29 12:30 12:31 12:32
昼长 10:08:21 10:08:06 10:08:01 10:08:08 10:08:26 10:08:55
7.该月份最可能是(  )
A.1月 B.3月 C.11月 D.12月
8.该地最可能位于(  )
A.松嫩平原 B.成都平原 C.江汉平原 D.南沙群岛
9.关于该地“日中时刻”,说法错误的是(  )
A.太阳高度一天中最大
B.地方时为12点
C.一年内时间不断推迟
D.地方时与北京时间相差约半小时
【答案】7.D
8.C
9.C
【知识点】太阳系与地月系;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点评】昼夜长短变化——抓“移动方向”
此处的“移动方向”主要是指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它决定昼长、夜长的变化趋势,纬度高低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太阳直射点向哪个方向(南、北)移动,哪个半球(南、北半球)就昼变长夜变短;且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如下图所示:
7.表格信息为我国某地,根据表格,该月这几天昼长仅为10小时8分钟左右,明显昼短夜长;根据22日昼长最短(10小时8分1秒),是冬至节气(12月22日),D正确。
故答案为:D。
8.根据其“日中时间”在北京时间12:30左右,判断其经度为112.5°E附近,最可能位于江汉平原。松嫩平原位于125°E附近,成都平原位于105°E附近,南沙群岛位于北纬3°36'至11°57'、东经109°26'至117°59'之间,纬度低,昼长时间比10小时8分长。C正确。
故答案为:C。
9.“日中时刻”即太阳位于一天中最高位置的时刻,也就是正午时刻(地方时是12点),北京时间为12:30左右,所以比北京时间晚半小时左右。C项表格中信息只能显示这几天在推迟,但无法判断年内推迟。根据材料,平太阳时可能比真太阳时提前或推迟,所以日中时刻(正午,真太阳时)的北京时间(平太阳时)可能提前或推迟。根据题意要求选择错误的选项,符合要求的是C。
故答案为:C。
(2024高一下·湖北月考)多年生植物梭梭是我国固沙造林面积最大的树种之一。为适应自然环境,梭梭的叶子已经退化为鳞片,依靠新生绿色枝条(又叫同化枝)进行光合作用。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防护林中,流沙经常将凋落物掩埋,形成与裸露地表凋落物不同的分解环境。下图示意该沙漠腹地实验区中裸露和沙埋(地下10cm)条件下梭梭凋落物的质量残留率。完成下面小题。
10.推测梭梭凋落物的主要组成部分是(  )
A.叶片 B.根茎 C.老枝 D.同化枝
11.导致裸露梭梭凋落物和沙埋梭梭凋落物分解速度差别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温度 B.降水 C.光照 D.湿度
12.关于图中该试验区梭梭凋落物分解特点,说法错误的是(  )
A.裸露和沙埋梭梭凋落物分解随时间推移逐渐趋于稳定
B.沙埋梭梭凋落物分解速度持续快于裸露凋落物
C.随时间推移,裸露和沙埋梭梭分解残留质量差异整体变大
D.裸露和沙埋梭梭凋落物的整体分解速率都是先快后慢
【答案】10.D
11.D
12.B
【知识点】成土因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解析】【点评】影响土壤形成的主要因素
(1)成土母质 ①作用: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为土壤的形成提供最基本的矿物质和无机养分。②表现:不同的成土母质会造成土壤性状的差异。
(2)气候 ①作用:是土壤形成的动力因素。②表现:为土壤的形成提供水分和热量,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矿物质风化、物质迁移,以及植物、动物、微生物的活动。
(3)生物 ①作用:是土壤形成的决定性因素。②表现:为土壤提供有机物,改变土壤的结构,形成肥力。在生物因素中,植物起着最重要的作用。
(4)地形 ①作用:高度、坡度、坡向等地形因素影响土壤的发育。②表现:影响光照、热量和水分等条件,同时还影响物质的转换,进而影响土壤的发育。
(5)时间 ①作用:决定土壤的发育进程。②表现:随着时间推移,土壤从无到有,从薄到厚,层次由少到多,逐步发育成熟。
(6)人类活动 ①作用:对土壤的形成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②表现:人类的耕作活动,将自然土壤改造成为各种耕作土壤,改善土壤的结构与性状,提高土壤的生产能力。一些违反自然成土过程的人类活动,会破坏土壤结构,造成土壤退化、肥力下降。
10.据材料,梭梭的叶片已经退化成鳞片,A排除;梭梭为多年生植物,其根茎用以在休眠期维持生命,不凋落,B错;新生的绿色枝条(同化枝)代替叶片进行光合作用,所以在秋冬季节部分同化枝会凋落,另外部分同化枝木质化长成老枝,D正确,C错误。
故答案为:D。
11.结合实验可知,沙埋的分解效率更高,裸露的分解较慢,主要是受湿度影响,沙埋后水分保存较多,分解快,裸露水分易散失,枝条干燥,不易被分解。10cm深度温度相差不大,不论是地表裸露凋落物还是地下被沙埋的凋落物降水都是相同的,光照对分解影响较小。D正确。
故答案为:D。
12.由图可知地表和地下凋落物随时间分解曲线逐渐趋于平缓,达到稳定;在分解6-9月时沙埋分解较慢,裸露分解较快;随着时间推移,两条曲线之间差异整体在变大,说明分解残留质量差别变大;从图中可知两条曲线下降趋势整体上都是先陡后缓,说明分解速度先快后慢。根据题目是要求选错误选项,符合要求的是B。
故答案为:B。
(2024高一下·湖北月考)西溪河位于我国贵州省,属于乌江水系。1986年为解决附近农村生活用电问题,当地在河上建设小型水电站工程——西河水坝。水坝采用浆砌石工艺筑成(坝体用石料和水泥砂浆砌成),坝体高而薄。2013年西河水坝被爆破拆除,拆坝3年后,河道形态趋于稳定。下左图示意西河水坝位置,右图示意拆坝前、后(3年后)水坝上游河道某断面形态。
13.推测西河水坝当时采用浆砌石筑坝而不是钢筋混凝土坝的主要考虑因素是(  )
A.原料 B.技术 C.资金 D.劳动力
14.水坝运行后期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保留、整改和退出三种方式。西河水坝采取拆除退出的直接原因是(  )
A.坝体老旧危险系数高 B.为恢复河道自然生态
C.供电问题已解决 D.坝上游库区淤积严重
15.判断图中A、B分别为拆坝前或拆坝后的河床剖面,以及引起该变化的原因是(  )
A.A拆前B拆后;流水堆积 B.A拆前B拆后;流水侵蚀
C.A拆后B拆前;流水侵蚀 D.A拆后B拆前;流水堆积
【答案】13.C
14.A
15.B
【知识点】外力作用;流域的开发与综合治理
【解析】【点评】主要外力作用类型的判断技巧
(1)依据地貌形态判断
高山上的破碎岩石显示为风化作用;山谷中的碎石堆积显示为流水的搬运、堆积作用;坡面的沟壑纵横显示为流水的侵蚀作用;峰林和溶洞等显示为流水的侵蚀作用;沙丘显示为风力的搬运、堆积作用;海边的嶙峋沿岸显示为海浪的侵蚀作用等。
(2)依据区域环境判断
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多风力侵蚀和堆积地貌;湿润、半湿润地区以流水作用最为显著,多流水侵蚀和流水堆积地貌;高山地区多冰川作用;沿海地区多海浪侵蚀、堆积作用等。
13.修水坝时间为1986年,当时该地经济发展水平低,交通等基础设施薄弱,缺乏钢筋混凝土等材料,且这些原材料和运输成本以及建设施工成本高昂,所以不选择钢筋混凝土的最主要限制因素是资金的因素。由于当地石材丰富廉价,采用浆砌石筑坝可以大大降低成本,C正确。
故答案为:C。
14.根据材料,该大坝采用浆砌石工艺筑成,坝体高而薄,且到2013年已过了近40年,坝体逐渐老旧,危险系数升高。其他因素均不是主要和直接因素。A正确。
故答案为:A。
15.拆坝前坝上游为水库,水流速度低泥沙淤积,河床高且横截面平缓(A断面)。大坝拆除后坝上游落差加大,水流溯源侵蚀、下切加剧,将以前沉积的A断面侵蚀成B断面。B正确。
故答案为: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5分)
16.(2024高一下·湖北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99年,国务院对三峡水库移民安置规划进行了调整,即库区环境容量不足地区的移民需要外迁。在试点的基础上,三峡移民外迁采取的是“相对集中到县乡,分散安置到村组”的方式。分散安置难度较低、有助于社会融合与稳定;采取集中安置模式则主要是出于移民在安置地的生产生活便利等方面的考虑。
材料二:一项针对部分从重庆迁往安徽、江苏的三峡移民社会融合状况的调查研究结果(调查于2020、2021间进行)。
表:两种安置模式移民社会融合状况对比
安置模式 经济融合 文化融合 社会关系融合
工作来源 居住环境 经济状况 语言适应 文化习俗适应 与当地人的关系
分散安置 较少,以自己“碰运气”找为主,包括当地人介绍 房屋质量较差,基础设施陈旧落后 收入低于当地平均水平 移民内部讲重庆方言,后辈讲普通话或当地话 初期不理解、贬低当地风俗,后逐渐按照当地风俗办事 相对更亲
集中安置 较多,包括自己找,以及老乡、当地人帮助介绍 新建房屋、新建基础 设施 收入达到或超过当地平均水平 移民内部讲重庆方言,与当地人讲重庆普通话 不了解当地风俗,按照老家风俗办事 相对较疏
(1)从三峡工程建设对库区环境人口容量影响角度,分析库区外迁移民的必要性。
(2)与集中安置相比,分散安置的经济融合程度较低,社会文化融合程度较高。试分析其原因。
(3)水库移民的经济社会融合是国家长治久安、和谐进步的内在要求。请为迁入地政府实现移民的经济社会融合提出可行性建议。
【答案】(1)三峡库区地处山区,人口、城镇、耕地主要集中在河谷低地,水库修建后,水位上涨,淹没大量低地,土地资源减少。
(2)经济融合方面:分散安置,移民居住环境较差,需要资金维修或重建;工作机会较少,收入偏低,低于当地平均水平;分散安置,移民分散孤立,难以互帮互助。
社会融合方面:分散安置,移民与本地居民相比,数量少而分散,难以形成移民文化圈子;移民为了适应新环境,积极学习迁入地风俗文化,并逐渐接受当地风俗习惯,形成新的身份认同。
(3)加强宣传教育,引导移民积极适应并扎根新的家园;开展集体文化交流活动,促进移民和本地人的情感联系与文化交流;财政增加专项投入,加大对移民的关怀和帮扶力度;发展相关特色产业,增加移民收入。
【知识点】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流域的开发与综合治理
【解析】【分析】(1) 库区外迁移民的必要性,注意解题角度要求“从三峡工程建设对库区环境人口容量影响角度”,从这个角度得到的“影响”结论是“库区环境人口容量减小”,再去探寻其原因:三峡库区地处山区,人口、城镇、耕地主要集中在河谷低地,水库修建后,水位上涨,淹没大量低地,土地资源减少。农业上耕地减少、城镇化所需建设用地减少,导致整个区域环境人口容量变小,居民外迁就成为必要。
(2) 与集中安置相比,分散安置的经济融合程度较低,社会文化融合程度较高的原因,需要从题目提供的信息区分析。对比分析材料二表格内容,以“集中安置”作参考,探因“分散安置”,由“结论”探求“原因”。经济融合方面(结论是“分散安置,经济融合程度较低”),据结论寻因,思考方向分别是(经济三个比较项):工作来源看,分散安置,工作机会较少,移民分散孤立,难以互帮互助;居住环境来看,分散安置,移民居住环境较差,需要资金维修或重建;经济状况看,收入偏低,低于当地平均水平。社会文化融合方面(结论是“分散安置,社会文化融合程度较高”),据结论寻因:分散安置,移民与本地居民相比,数量少而分散,难以形成移民文化圈子;移民为了适应新环境,积极学习迁入地风俗文化,并逐渐接受当地风俗习惯,形成新的身份认同。(基本思路是,分散安置的对象更易被当地社会文化同化,这部分人更容易选择融入当地的社会文化氛围与体系之中)。
(3) 迁入地政府实现移民的经济社会融合提出可行性建议,主要从利于社会和谐、经济发展、人们安居乐业等角度采取和硫化的建议。融合才能减少矛盾,形成合力,促进经济社会的平稳发展,需要从“宣传教育形成大情怀主动融入、项目扶持感受地方的温暖与关爱愿意融入、助力增收切实改善生活乐于融入、加强交流与合作增进了解强化融入”等方面作答。具体表述:加强宣传教育,引导移民积极适应并扎根新的家园;开展集体文化交流活动,促进移民和本地人的情感联系与文化交流;财政增加专项投入,加大对移民的关怀和帮扶力度;发展相关特色产业,增加移民收入。
【点评】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 案例
自然
因素 气候 美国本土老年人在退休后由东北部“冷冻地带”向南方“阳光地带”迁移
水源 塔里木盆地中绿洲地区人口向河流上游移动
土壤 农民因耕地不足发生人口迁移
矿产资源 大庆、攀枝花吸引大量工人、技术人员和家属迁入
生态恶化 20世纪非洲干旱造成的环境难民
经济
因素 经济水平 20世纪80年代,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的设立,致大量人口迁入
交通和通讯的发展 近几个世纪的人口迁移高潮
社会
因素 政治 我国六、七十年代知青下乡
战争 波黑战争引起200多万难民逃离家乡
婚姻 军人家属的从军
17.(2024高一下·湖北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中国倡导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综合开发,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一带一路”倡议等推动下,该地区经济合作取得很大进步。位于该流域的中老铁路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与老挝“变陆锁国为陆联国”战略对接项目,其中老挝段北起老中边境口岸磨丁,南至老挝首都万象,已于2021年12月3日建成通车,并取得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享有较高的国际声誉。读“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图和景洪、万象气温降水资料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景洪的气候类型,并说出其气候特征。
(2)比较万象与景洪气候特征的差别,并说明原因。
(3)从气候的角度,分析在中老铁路修建过程中,施工人员面临的自然困难。
【答案】(1)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或5-9月为雨季,其他月份为旱季)。
(2)(与万象相比,)景洪年均温较低,气温年较差更大;年降水量偏少(雨季降水偏少)。原因:景洪纬度、海拔更高;距海更远,受地形阻挡,海洋水汽影响偏小。
(3)天气炎热;雨季降水多,易受山洪、滑坡、泥石流等危害;(湿热的气候)多蚊虫毒蛇等威胁。
【知识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特征及分布;气候类型的判读;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与区位因素
【解析】【分析】(1)景洪位于东南亚,据其气温降水资料可知,该地5—9月份降水较多,且气温较高,判断该地为热带季风气候。景洪气候特征为: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或5-9月为雨季,其他月份为旱季)。
(2)结合景洪、万象气温降水资料分析,与万象相比,景洪最冷月气温在20℃以下,最高温在25℃附近,年均温较低;据两地最高温、最低温对比可知,景洪气温年较差更大;结合降水柱状图分析,景洪年降水量偏少雨季降水最多的月在200mm附近,雨季降水偏少。原因是景洪纬度、海拔比万象更高。导致年平均温度低;由于景洪距海更远,且受地形阻挡,海洋水汽影响偏小,降水少于万象。
(3)从气候的角度分析,中老铁路经过热带季风气候区,全年高温,结合当地气候资料,中老铁路修建过程中天气炎热;结合当地气候资料,当地雨季降水多,山区地形复杂,易受山洪、滑坡、泥石流等危害;湿热的气候多蚊虫毒蛇等威胁工人施工。
【点评】气候类型的判断方法
(1)根据分布规律判断气候类型
主要从三方面入手,一是从纬度位置确定所在南、北半球和温度带;二是从经度位置确定海陆位置(大陆东、中、西部);三是用地理坐标定位法对照气候分布模式图确定气候类型。
(2)根据气候特征判断气候类型
根据气候的两大要素资料来判断,判断时可遵循以下三个步骤:以形定位、以温定带、以水定型。
步骤 依据 因素变化 结论
以形定位 气温
变化 6、7、8月气温高(气温曲线呈波峰线) 北半球
12、1、2月气温高(气温曲线呈波谷线) 南半球
以温定带 最冷
(热)月
均温 最冷月均温≥15 ℃ 热带气候
最冷月均温在0℃~15 ℃之间 亚热带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最冷月均温在-15 ℃~0 ℃之间 温带气候
最热月均温<15 ℃ 寒带气候
以水定型 降水的
季节分
配(降水
类型) 年雨型(季节分配均匀) 年降水量>2 000 mm 热带雨林气候
年降水量700~1 000 mm 温带海洋性气候
夏雨型(夏季多雨,冬季少雨) 年降水量1 500~2 000 mm 热带季风气候
年降水量750~1 000 mm 热带草原气候
年降水量800~1 500 mm 亚热带季风气候
年降水量500~800 mm 温带季风气候
冬雨型(冬季多雨,夏季干旱) 年降水量300~1 000 mm 地中海气候
少雨型(终年少雨) 年降水量<250 mm 热带沙漠气候、寒带气候
18.(2024高一下·湖北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张家界地貌是由产状近水平的中、上泥盆统石英砂岩为成景母岩,在多种外力作用下形成的,以棱角平直的高大石柱林为主的地貌景观。在2010年11月“张家界地貌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张家界地貌”获得国际认可,成为该类地貌的统称。
张家界世界地质公园内拔地而起的石柱达3000多根,其中高度超过200米的有1000多根,优美壮观,是世界上极为罕见的地貌形态(下图所示),有着重要的地质与地貌学价值。
(1)分析产状水平石英砂岩对张家界地貌石柱林形成的作用。
(2)一般认为,更新世以来张家界地貌主体的演变经历了方山平台期——石墙期——石柱林期,分析其演变过程。
(3)目前张家界地貌绝大部分景观正处于最为壮观的“壮年期”。推断张家界地貌石柱林未来的演变趋势,并指出导致该变化的主要外力作用。
【答案】(1)提供了物质基础(成景母岩);水平产状岩层结构稳定不易倾斜滑塌;石英砂岩质地坚硬,相对抗侵蚀,易保留成为高大石柱林。
(2)过程:随着地壳抬升,石英砂岩出露地表形成方山平台;抬升过程中裂隙(垂直节理)大量发育,流水顺裂隙下切侵蚀;裂隙逐渐变宽,平台被切割形成石墙;流水汇聚谷底侵蚀,加上重力崩塌,石墙被分割形成石柱林。
(3)趋势:石柱林变少、变矮。外力:流水侵蚀;重力崩塌;植物根劈作用(生物风化)等。
【知识点】内力作用;构造地貌的判读;外力作用
【解析】【分析】(1)张家界地貌是由产状近水平的中、上泥盆统石英砂岩为成景母岩,在多种外力作用下形成的,以棱角平直的高大石柱林为主的地貌景观。产状水平的石英砂岩为张家界地貌石柱林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成景母岩);水平产状岩层结构稳定不易倾斜滑塌,可以维持地貌长期稳定;石英砂岩质地坚硬,相对抗侵蚀,受外力作用破坏小,易保留成为高大石柱林。
(2)更新世以来张家界地貌主体的演变经历了方山平台期——石墙期——石柱林期,其演变过程是:石英砂岩最初形成于地下,随着地壳抬升,水平的石英砂岩出露地表形成方山平台;岩石抬升过程中裂隙(垂直节理)大量发育,岩石容易被外力侵蚀,流水顺裂隙下切侵蚀;随着侵蚀进行,裂隙逐渐变宽,平台被切割形成石墙;最后流水汇聚谷底侵蚀底部,再加上重力崩塌,石墙被分割形成石柱林。
(3) 张家界地貌石柱林未来的演变趋势,并指出导致该变化的主要外力作用,石柱林“壮年期”之后,逐渐向“老年期”过渡,结合方山平台期——石墙期——石柱林期的演化,推测张家界地貌石柱林未来的演变趋势是在外力作用下,石柱林变少、变矮。其主要的外力作用应该是流水侵蚀,因为外力的侵蚀作用不断是山体变低、变少。
【点评】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的判断
①根据岩层是否连续判断褶皱或断层。
②根据岩层弯曲形状或新老关系判断背斜和向斜。如上图中甲处的地质构造为背斜。
③根据地表起伏状况判断地貌类型,如背斜山(谷)、向斜谷(山)、断块山、断层谷、陡崖等。
(3)地壳运动过程的判断
①根据岩层上下关系。若岩层呈水平状态,并且从下到上依次由老到新连续排列,说明在相应地质年代里,地壳稳定,地理环境没有发生明显变化。
②根据岩层的弯曲。若岩层出现弯曲、倾斜甚至颠倒,说明岩层形成后,因地壳水平运动使岩层发生褶皱运动。如上图中甲处岩层弯曲说明其受到了水平挤压作用。
③根据岩层的缺失。若岩层出现缺失,可能是缺失岩层所代表的时代地壳发生隆起,使当地的地势抬高,终止了沉积过程;或者原沉积物被剥蚀完毕;也可能是当时当地气候变化,没有了沉积物来源。
④根据侵蚀面。若上下两层岩层之间有明显的侵蚀面存在,说明下部岩层形成后,遭受到外力侵蚀。若侵蚀面上覆新的岩层,是因为之后该地又经历了沉积作用。如上图甲处上部岩层的不完整说明经历了侵蚀作用,沉积岩Ⅰ的覆盖说明又经历了沉积作用。
⑤根据侵入岩。若地层中有侵入岩存在,说明围岩形成之后又发生了岩浆活动,岩浆活动晚于围岩形成时代。如上图中花岗岩的存在说明经历了岩浆侵入。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