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配套教学设计(83)

文档属性

名称 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配套教学设计(83)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4.0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5-12-17 13:18:33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2.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过程与方法:
1.用橡皮泥制成不同的形状,使之能够浮在水面上。
2.用刻度杯测量橡皮泥排开的水量。
3.根据橡皮泥排开的水量,做出沉浮判断。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认真细致地采集数据的重要。
2.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应用科学的探究活动过程。
3.在探求原因的过程中,懂得证据的重要性。
2学情分析
小学五年级学生对于橡皮泥比较感兴趣,美术课上经常用到,但对于橡皮泥在水中时沉还是浮比较模糊。《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教学难点] 认识到认真细致地采集数据的重要。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2.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过程与方法:
1.用橡皮泥制成不同的形状,使之能够浮在水面上。
2.用刻度杯测量橡皮泥排开的水量。
3.根据橡皮泥排开的水量,做出沉浮判断。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认真细致地采集数据的重要。
2.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应用科学的探究活动过程。
3.在探求原因的过程中,懂得证据的重要性。教学重点
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学时难点
认识到认真细致地采集数据的重要。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导入新课
1.师:(出示铁钉和水槽)同学们,老师手里有一个铁钉,猜一猜,如果把它放在量杯中,它会沉还是浮?
师:我们来验证一下,(教师演示)。
2.师:(出示图片)那大巨轮比铁钉要重的多,却为何能浮在水上呢?想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就一起来开始今天的学习。(板书课题)
活动2【活动】二、橡皮泥的沉浮
1.师:(出示一块实心的橡皮泥)同学们都玩过橡皮泥吗?大家猜测一下:如果把这样一块橡皮泥放入水中,它会沉还是浮?(学生猜测) 师:我们来验证一下,(教师演示)。
2.师:现在我改变它的形状,(教师将橡皮泥捏成另一种实心形状),想想,它会沉还是浮?(学生猜测)。我们试一试(教师演示)。
3.师:如果我说,我能改变橡皮泥的形状,让它浮在水面上,你们相信吗?那你们能做到吗? 下面我们就小组合作,自己动手试一试,我有一个要求,仔细观察,在将橡皮泥放入水中前后,水面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小组实验) 师:我们汇报一下,你们做成的是什么形状?水面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水面上升了。
活动3【活动】三、橡皮泥排开的水量的比较
1.师:想一想:为什么水面会上升呢?(学生回答) 讲解:橡皮泥有一定的体积,它浸入水中,占据了一定的空间,就把水给排开了,所以水面上升了。这里就涉及到了物体排开的水量的问题。在科学学习中,我们把物体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
2.比如(教师演示实验,并投影展示)老师这里有一个量杯,里面有250毫升水,将橡皮泥放入水中,水的体积上升为270毫升,你知道这块橡皮泥排开的水量怎么计算吗? 学生回答:放入橡皮泥后的刻度减去原有水的刻度就是它排开的水量,是20毫升。
3.师:知道了这个概念后,同学们思考一下:同一块橡皮泥,沉浮状态不同时,它们排开的水量相同吗?(学生回答) 师:我们需要用实验来验证,请各小组讨论一下,怎样设计这个实验呢? 学生汇报。
4. 师:同学们的实验设计的很科学、很合理。老师要提醒同学们注意一下:每次实验前先观察一下刻度杯中的水是否是250毫升,老师给每组发了个滴管,可以用滴管往量杯中加水。并且每次实验都要做好记录。 学生小组实验,并填写记录表。
5.师:实验做完了,我们来汇报一下自己的实验结果。投影展示结果并汇报。 师:我们将数据记录下来。(老师在大记录表上汇总)。观察一下我们的实验数据,你发现了什么?小组讨论一下。
6.师:我们汇报一下,你都有什么发现? 师:我们总结一下,先来观察前两组数据,我们发现:橡皮泥虽然形状不同,但是重量不变,排开的水量不变,它的沉浮状态不发生改变。 再对比沉、浮不同状态的数据,我们发现:橡皮泥沉的形状排开的水量小,浮的形状排开的水量大。(板书)
7.师:现在同学们能回答刚上课时的问题了吗?铁钉在水中是沉的,钢铁造的大轮船却能浮在水面上? 学生回答:把钢铁做成轮船的形状,会大大增加轮船排开的水量,所以会浮在水面上。
8.最后,我们说一说,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看来,大家对于物体的沉浮,都有了更多的认识。
1教学目标
了解关于天才的话题。
明确天才出现的原因。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2 第二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3 第三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3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