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作文主题训练:喜闻“批评声”
1.阅读下面这则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习近平总书记在一次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强调:“作为年轻干部,唯有学会心平气和看待这些批评声,懂得在‘批评声’中吸纳养分破壳成长,才能不辜负党和国家的期望,不让‘希望’沦为‘失望’。”
总书记的讲话不仅是对青年干部的谆谆教诲,也是对我们每个年轻人的嘱托。请据此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字。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说,人不能没有批评,那样一个人就不能进步。也有人说,板着面孔批评人,不如身体力行教育人。
“批评他人”和“被他人批评”是成长中的青年人绕不开的一个话题,也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对此,引发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毛姆说:当人们请你批评时,其实要的不过是赞扬。
对此,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生活中,有人习惯于点赞,也有人不吝惜批评。
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明确立场观点,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5.有人说:一个人对别人的批评不但不生气,反而很高兴,那就证明这个人很有修养;一个人听到别人批评就不高兴,那就证明这个人还有很长的一段修行路要走。那么,接受别人的批评真的是有修养的证明吗?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某部队制定了这样一个方案:对于出色完成任务的新兵,给予热烈地表杨;对于表现很差的新兵,给予严厉地批评。结果发现,新兵在受到批评后很容易进步,而在受到表扬后往往做得更差。
卡耐基说过:“人生来就是喜欢被人称赞的,用这样的教育方式对待孩子,可以让孩子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健康快乐地成长,能够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表扬与批评,哪种方式更利于人的成长?请根据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认识与评价。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
1.例文:
喜闻“批评声” 方能行稳致远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教导我们青年人面对批评声,要心平气和地看待,又要从中吸纳养分,不让“希望”沦为“失望”。诚如斯言,我们青年人在社会主义的新征程中面临种种挑战时,应当喜闻“批评声”,方能行稳致远。
能够心平气和地接受批评声,积极反观内照,是一个人闻过则喜的品质的最好诠释。卡耐基说:“人的天性之一,就是不会接受别人的批评。”面对批评,我们会产生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一时的不高兴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心平气和地看待批评声,学习古人一炷香省思的格物精神,或许是我们修身察己的最好途径。诚然,我们会面对非善意的批评,它可能伴随扭曲事实、无端指责。这时,需要我们心平气和,不暴跳如雷,而是付诸行动以求见证实力;而面对善意的批评,它伴随的是及时止损、有意点拨。这时,需要我们心平气和,积极自省,以求不断修善。因此,闻过则喜,虚心接受批评声是一个人为人处世的品德修养。
我们不仅要心平气和地对待批评声,还要学会在“批评声”中吸纳养分,破壳成长。纵观古今中外成功的英才都是在善意的“批评声”中提升自我而有所作为的:孔子的弟子接受了孔子的批评,他们为弘扬儒家学说贡献了力量;唐太宗采纳宰相魏征的批评与谏言,君臣共治,开创了贞观之治;林肯接受军务部长的批评,反思自我,受到美国国民的爱戴。反观项羽,故步自封,不听范增“批评”,被陈平使计离间,最后自刎乌江,英雄落幕。这无一不劝告我们,要在批评声中吸纳养分,修正自己,才能实现人生的破壳成长。
揆诸当下,新时代的机遇与挑战让我们青年一代不得不昂扬奋斗而又行稳致远。唯有不断在“垮掉的一代”“摆烂一代”和“丧系一代”的种种“批评声”中悉心学习,才能在新时代的舞台上大展拳脚。感动中国人物杨宁为带领乡村人民脱贫致富,跟村民种竹子、育辣椒,卖葛根,但三次失败让她受到村民的质疑和批评,“一个女孩子家家,能做成什么事情?”但她在批评中不断改进,终于用种植紫黑香糯米项目的成功宣告自己在人生舞台上的出彩,无愧于人民和国家的期望。
罗曼·罗兰说,我们应该感谢那些批评,是他们让我们前进一步。面向未来,我们青年人要在新的历史机遇中,悉心接受批评,在期望的“批评声”中增强本领,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绽放绚丽青春,谱写人生华章。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一句话,指出年轻干部要想得到成长,要能够心平气和看待批评声,学会在批评声中不断成长。任务导引部分将讲话对象“青年干部”,扩展为“每个年轻人”,即每个年轻人要想得到成长,在面对他人的批评时,要心平气和地接受,在批评中吸纳养分,学会在他人的批评中成长。生活中有的人把批评的声音当成“镜子”,从中正视自己身上的错误。有的人把提出批评意见的人当成敌人,总认为别人是在跟他过不去。如何看待批评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的必修课,“学会心平气和看待这些批评声,懂得在‘批评声’中吸纳养分破壳成长”为写作指明了方向。
写作时,结合材料提出观点,我们常常认为,表扬能给人带来成就感,但批评更是助人进步的动力,更易激发人向上的欲望,让我们在面对别人的批评时心平气和地接受,让自己获得成长。主体部分先分析没有批评的危害,会让人狂妄自负、恣意妄为、执迷不悟等。然后分析正确面对批评的收获,批评可以让我们保持适当的痛感,保持必要的警觉,让我们更易成功,最终获得最真实、最深沉、最持久的快乐。在别人的批评中我们能测出自己能量的疆界,会爆发出意想不到的潜力。最后总结全文,纷繁尘世,批评如同清泉,掬一捧,可以洗涤蒙尘的心灵。面对他人诚恳的批评时,我们要有理性的心智、坦然的心态、感激的心情,我们要在“痛并快乐”之中,知耻而后勇,知错而后改,最终登临人生的巅峰!
立意:
1.学会在“批评声”中破壳成长。
2.在批评声中证明自己。
3.善听“批评声”。
2.略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材料只有一句话,其中第一句是说批评的价值,被他人批评可以促使一个人进步。原因很简单,人对自我的认知有时候并不完全准确,这时候他人的批评就是反观自我的一面镜子,可以促使我们更全面准确地认知自我,发现并承认自己的缺点,努力改正,自然就能够进步。当然,有了批评并不就一定使人进步,个体接受批评的态度,对他人批评如何认知,都会影响批评的价值。第二句是就批评者而言的,讲的是批评的方式,说明了批评不能仅仅是“言教”,更应该是“身教”,如此批评才更易为人接受。批评别人的时候讲究方式方法,批评才更有效果。
材料提出了青少年,包括所有人,如何对待“批评他人”和“被他人批评”的话题。这个话题中“我”的身份是变化的,既做“批评者”,又做“被批评者”。身份不同,做法不同。“批评他人”时我们的态度要真诚、谦逊,讲究方式方法,不能居高临下,板着面孔批评人,“说”不如“做”;“被他人批评”时我们应该态度谦虚,虚心接受他人的批评,多反思,多从自己身上找问题,然后努力改正缺点,不断进步。
写作时可以先总述对待“批评他人”和“被他人批评”应有的正确态度;然后分别论述如何做,这部分可以采用举例论证、引证和正反对比论证的方式,充分论述应有的态度和做法。如李世民对待魏征等人的批评和劝谏;曾国藩在《致沅弟·面对指摘宜自修》中指出:面对别人指责和议论,最好的办法就是加强自身修养,有则改之,无则加勉;钱学森用写打油诗的方式批评汪成为;老人为了逼迫青年让座破口大骂,结果双方大打出手等。最后结合青年身份,明确正确对待“被他人批评”可以让自己更进步,而“批评他人”讲究方式让人际关系更和谐。
立意:
1.批评与被批评:生活中的双重挑战。
2.批评要讲方式,被批评要讲态度。
3.正确处理批评,人生处处有进步。
3.例文:
表扬与批评并举
毛姆说:当人们请你批评时,其实要的不过是赞扬。中国也有句谚语: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足见人们对表扬的充分肯定,但爱默生却这样说:“非难比赞美安全。”可见爱默生更看重批评的作用。而我认为,表扬和批评都不可少!
表扬,可以激起人们的信心,使人们看到自己的长处,从而更好地保持自己的优势。但是单纯的表扬,不加批评,则容易使人自以为是,变得骄傲自大,失去判断是非的能力。历史上有此等经历的人不在少数,唐玄宗就是其中的一个。执政前期的唐玄宗知人善任,虚怀纳谏,使唐朝步入“开元盛世”,社会经济、军事、科技、文化都达到中国封建社会的最高水平。于是,大臣们的歌功颂德的奏章如雪片般飞来,坐在龙椅上的玄宗皇帝开始飘飘然起来,再也听不进任何批评意见。他开始不理朝政,任用奸相李林甫,使得忠臣遭到罢黜,小人受到重用,朝纲败坏,终于酿成了“安史之乱”,一个强大的唐王朝走向了衰落。
这也许正如科尔顿所说的,“赞扬,像黄金钻石,只因稀少而有价值”,那么,批评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批评,可以使人们看到自己的不足,激发人们的斗志,使人们勇于向自己挑战。但是如果只是批评,则容易使人信心不足,认为自己一无是处,情绪低落,最终一事无成。从古至今,这样的例子不也是举不胜举么?三毛不正是因为老师对自己的怀疑和批评而失去对数学的兴趣吗?在当今的校园中,又有多少学生因为老师的批评而变得好学上进呢?
由此看来,表扬与批评,谈不上谁比谁更好,两者的结合才是最好的。面对真诚的表扬不骄傲,面对客观的批评不恼火,就像齐威王那样善于听取大臣的意见,闻过则喜,才能最终“战胜于朝廷”;就像唐太宗那样,能够接纳魏征的直谏,并能真诚地褒奖魏征,才有了“贞观之治”。如果他们一味沉迷于大臣的歌功颂德声中,或者永远板着面孔冷对所有的真诚的表扬,他们也不会成为贤明君王。而现代的教育,更需要表扬与批评的完美结合:单纯地夸奖培养不了好孩子,一味地批评,也不能造就人才。只有两者并用,才是最好的选择。
表扬是必需的,它能使人们树立信心,鼓起勇气;批评,也必不可少,它让人们懂得不断完善,不断进取。
不要轻信“表扬总比批评好”,也不要偏听“非难比赞美安全”,只有表扬与批评并举,才能不断拥抱成功,走向辉煌。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则材料作文题。
材料只有一句话,那就是毛姆的名言,意思就是当人们请你批评指正的同时,其实他的内心还有一个渴望需要被看见,那就是赞扬。
这则材料,看似简单,实际上体现着赞扬和批评的关系,却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和生活智慧。从请求批评的人的角度来说,当他请求批评的时候,其实他内心更希望得到别人的赞扬,这是人类一种非常普遍的心理。一个人做事,不是想得到别人的否定和指责,而是更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和赞扬,这样可以让他更有自信,更有动力,能够更加努力地去做完甚至做好一件事情。从被要求批评的人的角度来看,当别人请你批评的时候,你首先应该看到他所做事情中的闪光点和值得认可的地方,并给予及时中肯的赞扬,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他身上的创造力和积极性,也有利于事情的完成和他未来的发展。在赞扬的基础上,再对其不足和错误给予委婉的点评,这样别人更容易接受,于人于事都有益。也就是说,批评也要从赞美和谦卑开始,这是一个人人格魅力的体现,也是一种有效的批评,否则只能适得其反。
从“谈谈你的看法”可知,文体是议论文。考生可以运用层进式结构谈真正的批评应该是先从赞扬开始,这样做的意义和好处是什么,如何将赞扬和批评融合在一起。考生也可以就其中一个方面运用并列式结构来谈。总之,观点要明确,脉络要清晰。
立意:
1.求批评的背面是求赞扬,在认可中更有前进的动力。
2.求批评的潜在需求是求认可,这也是对自信的一种求证。
3.批评,也要从赞美和谦卑开始。
4.一味批评只会适得其反,赞美中的提醒才会事半功倍。
4.例文:
合理点赞,理性批评
生活中,有人习惯于点赞,无论是朋友圈中的随手点赞,还是面对面地夸奖赞扬。也有人不吝惜批评,无论是清醒理性地提点,还是犀利无情地指责。我以为,对于点赞与批评,都应理性对待,实事求是,不可为点赞而点赞,为批评而批评。
“点赞”,指赞同、喜爱,是给予鼓励。他人有进步,自然要给予表扬;他人传播正能量,当然要给予赞同。面对张桂梅“让学生们远方有灯、脚下有路、眼前有光,在山沟沟里也能看到外面精彩的世界,看到美好的未来”的行为,我们必须点赞,因为她的执着信念让人肃然起敬。面对国之院士俞鸿儒在“风洞”试验成功之时,作为主要设计者的他却把自己的名字写在最后的行为,我们必须点赞,因为他的无私无我令人钦佩。面对失聪女孩江梦南通过眼睛学会“听”和“说”,一路勇敢自信地走进清华大学的行为,我们必须点赞,因为她的永不服输令人感动。
面对美好,面对进步,面对成长,发自内心的赞美让人如沐春风,如照暖阳,让人感受到被尊重和被认可,也激励着更多的人见贤思齐,崇德向善。但若是一味吹捧、谄媚逢迎、碍于情面的所谓点赞,却万万要不得,因为言不由衷、心口不一不仅失去了点赞的意义,也让浓浓的真情被冲淡。
“批评”,指评论、评判,是指正提高。他人有缺点,批评可以帮其改正;他人有不足,批评可以助其完美。批评有着巨大的能量。正是哥白尼对“地心说”的批评,才揭开了我们所处星球的真相,勾画出太阳系运行的真实图景,为近代天文学铺平了道路。正是因为鲁迅先生对旧社会的批评,才得以唤醒“铁屋子”中沉睡的国人,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重要推动和引领者。正是在批评中,中国共产党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发展的现代化道路;正是在批评中,网络空间建设才越来越风清气正。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面对错误,面对不足,面对丑恶,面对退步,批评是“手术刀”,是“修偏仪”,是“助推器”,可以推陈以出新,可以迷途而折返,可以拨云来见日。当然,批评不是尖刻的数落,不是粗暴的训斥,更不是恶意的挖苦,它必须坚守一个底线,即真实、善意、有真见解、秉持内心的操守。
点赞如春风十里,温暖怡人;批评似“以人为镜”,清醒理性。作为时代青年,我们当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操守,当赞则赞,当批则批,运用脑髓,合理评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指出人们面对生活中的事物或者现象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映,有的人习惯点赞,有的人会提出批评。“点赞”代表着赞许、支持等,是热情的鼓励,是积极的赞扬;“批评”代表着评判、不满等,是理性的关注,是犀利的批判,是消极负面的回应。“点赞”与“批评”都有其价值和意义,恰当的点赞与批评都能带来进步。
本次材料的核心关键词“点赞”和“批评”是一组相反的概念。“点赞”代表着赞同、鼓励,“批评”代表着反对、批判。从正当的思维来讲,好事、美事、乐事,充满快乐、值得庆贺、充满正能量的事,当然值得点赞;不好的事,让人不满意乃至生恶的人和事,当然需要尖锐的批评。但同时,碍于情面的、虚假的、违心的点赞,对不正常现象的无原则的点赞,会让人忘乎所以,掩盖真实表述,迷失自我;对好现象的故意抹黑、批评,会让人消极对待,产生自卑之心、有挫败感。所以我们在待人遇事时,要有实事求是的原则,当赞则赞,不当赞那就指出问题,加以批评;宣传正能量,反对虚假逢迎;指出问题,抨击假恶丑,激浊扬清。点赞不是好好先生般地恭维逢迎,不是毫无原则的歌功颂德,而是发自内心地真诚祝福,是恰如其分地由衷赞美。批评不是随心所欲的妄加指责,不是为了满足自己利益的无端否认。而是为人指点迷津的谆谆教诲,是令人如沐春风的高瞻远瞩。考生应当在“点赞”与“差评”中做出选择,着重论述其中一个的价值意义,或者批驳另一个的危害;也可以将“点赞”与“差评”结合起来,找到二者的平衡点,辩证思考。
写作时,议论文常常讲究“起承转合”,相比一元话题作文,二元话题作文对“起承转合”结构的运用形式更加灵活,变化更多。比如“起”可以“单起”,也可以“并起”,“起”法不同,“承”“转”也因之不同。论证方法上,二元话题作文经常采用对比论证方法,在“承”“转”的环节,实现由一元到二元的过渡。如文章开头提出自己的观点,在为人处世时,我们既要为他人不吝点赞,也要敢于实事求是地提出批评。主体部分先论述对于他人生活中的小确幸,实现的小目标,我们以举手之劳,随手点赞,仿佛温煦的春风,使人暖意融融,仿佛芬芳的玫瑰,赠人玫瑰,也使自己暗香盈袖。然后论述实事求是的批评,并非与人为敌,并非泼冷水,而是以生活中的诤友,帮助人们照见瑕疵,更好进步。最后总结全文。我们须审慎理性对待,不为廉价泛滥的点赞“捧杀”,不为尖利刺耳的批评“棒杀”,做一名合格的赞美者和批评者,为社会文明的进步做出属于自己的贡献。
立意:
1.对于社会正面现象,要积极肯定、鼓励、赞扬,传达正能量。
2.对于不好的社会现象,要敢于指出、批评,促进社会进步。
3.适当地表达赞许和批评,激浊扬清,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5.例文:
逆耳未必是忠言
俗语有云:“良药苦口,忠言逆耳。”固然,真能治病的药物大多口感奇糟,能指出他人错误、触碰他人逆鳞的话大多不算动听,但是,假如只把“逆耳”来当作衡量“忠言”的标尺,把全盘接受“逆耳”的批评当作是有修养、有心胸的表现,则不免太过苛刻,有失偏颇。
我们欣赏接受批评、虚心求教的谦逊态度,赞美虚怀若谷、从善如流的包容胸怀,但我们不能将所有的批评都视作金玉良言,不加选择、不加挑摘地如数接纳。假如对听到的批评毫不辨别、毫不筛选,将之一味当作人生路上的箴言警句,那我们的人生则会陷入混乱,非但无法更好地提高自己,还将被困在各式各样的意见里,彷徨迷茫,无所适从。
面对他人的批评,首先要明确对方的目的。所谓批评,即是他人从自己的利益角度出发来观察我们的某种属性,当我们的这种属性不符合其利益时,他人就会对我们做出负面的评价。由此可见,批评也是有其立场的,并非完全公正、绝对公平的。批评者的动机究竟是善意地向我们提出意见、指出错误,以期我们能及时改正,还是为着其他的原因,对我们作出了不合常理的苛求?批评者究竟是站在我们的角度,从我们的切身利益出发,坦率而真实地发表自己的看法,还是别有用心,表面的批评只是为了达成自己的目的?先秦时期,诸子林立,老子批评孔子“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庄子批评儒家之“仁”是“毁道德以为仁义,圣人之过也”,孟子骂杨朱和墨子“无君无父”,皆是站在己方学派的立场上批评对方,假如被批评的一方全盘欣然接受,积极改变,恐怕无法形成百家争鸣的文化繁盛,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思想文化必不能发展出最高的成果。
众声喧哗,批评者也未必尽是贤人达士,往往因眼界、学识、职业、生活经历、性格人品的不同,而导致批评的声音亦有高低,难避良莠。父子骑驴的寓言中,不同的路人有不同的意见,父子二人无论如何调整行为,也无法达到无人指责的效果。有些批评,切中要害,一针见血,令人醍醐灌顶,顿开茅塞,是所谓真“忠言”;但有些批评,见识偏狭,观点偏激,批评者本身无甚学识,未知全貌,妄作评价,何其类似于网络上一知半解、头脑发热、断章取义的“键盘侠”?这样的批评,固然无比逆耳,但听来何用?对待此类批评,难道也要虚心接受,方能显出自己的修养?
忠言也许大多逆耳,但逆耳的未必一定是忠言。在这纷嚣的世界里,我们既要兼听以明,善于接纳,又要精于甄别,让那些真正有价值的批评变成鞭策我们成长的力量,付那些有失公允的批评于一笑,如清风过耳,如明月流光,不必接受,亦不必计较。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本题为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乐于听取意见,善于接受批评,不对批评者产生抵触、怨恨,反而感到高兴、心怀感激,无疑是有修养的表现。相反,如果听到批评则感到不愉快,虽然是人之常情,但也的确说明自己的心胸还不够广博,还只能容纳与自己同一立场的观点和意见,无法忍受他人对自己的指摘和挑剔,确实还需要更多的磨练。考生应围绕题目中提出的“接受别人的批评真的是有修养的证明吗”这一问题进行辩证思考,无论是否赞成这一说法,都是成立的。
假如赞同这个说法,可以论说批评的意义所在,从批评带给人的积极作用入手,论证接受批评即是有格局、有雅量、有心胸、有修养的表现。批评是最好的信息反馈,是让自己认识到自身短处的机会。才识学问愈高的人,往往在态度上反而愈谦卑,督促自己能精益求精,更上一层楼,摆脱局限,走向成熟。因此,接受别人的批评确是有修养的表现。
假如反对这个说法,可以从批评的内涵入手来进行论述。所谓批评,即是他人从自己的利益角度出发来观察我们的某种属性,当我们的这种属性不符合其利益时,他人就会对我们做出负面的评价。由此可见,批评也是有其立场的,并非完全公正、绝对公平的。再者,批评也有价值高低之分,不是所有的批评都值得接受,也不是对待任何批评都必须姿态谦卑,是否采纳批评,最终还是要取决于批评者的立场和批评内容是否合理、是否切合实际。不加辨别地一味地接受批评,反而是愚昧软弱的表现。因此,接受批评也并不能证明一个人有修养。
无论赞同与否,都要观点明确、论据清晰地进行论述,不能模棱两可,立意不清。
立意:
1.忠言逆耳,批评使人进步。
2.在批评中自省,在指摘中前进。
3.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4.思而后纳,慎对批评。
6.例文:
批评,让人痛并快乐着
某部队的新兵在受到批评后很容易进步,而在受的表扬后往往做得更差。这种出人意料的结果实在令人疑惑。其实,表扬固然能给人带来成就感,但批评更是助人进步的动力,更易激发人向上的欲望。批评如同漆黑的夜色中,一颗耀眼的星辰,为我们照亮前进的道路。我们在面对别人的批评时也收获了成长,所以批评让人痛并快乐着!
在别人的批评中,我们嗅到了失败的气息,虽心生痛苦却时刻警觉。人非圣贤,总有犯错误的时候。此时,有人毫不留情给我们指出来,我们在虚荣上受损,在面子上尴尬,心中就难免会有苦痛,会有伤痕。但是,如果没有批评,我们又将会怎样?没有批评便如同没有了一面心灵的镜子,我们无法认清自己的不足,便认为自己完美无缺,全知全能,于是狂妄自负,于是恣意妄为,于是执迷不悟,于是我们便生活在一个充斥着虚妄的快乐与可怕的危险的世界里。没有了痛苦,快乐也是虚幻的!
因此,批评可以让我们保持适当的痛感,保持必要的警觉,让我们更易成功,最终获得最真实、最深沉、最持久的快乐。
在别人的批评中,我们能找到自己的不足,迅速纠正完善,更快地找到正确的方向。批评如同我们在黑暗之中迷失方向时,那双温情的援手,带领着我们走向光明。人们痴迷于某件事情之后,一味我行我素,不理会别人的意见,不在意别人的眼光,还以为这是自己个性张扬、超凡卓越的表现,殊不知这样做是很危险的,有如“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这时,旁人的一点善意的批评,实在是最有益的提醒,我们听取了,就可以紧急刹车、及时调整而免蹈覆辙。由此可见,批评有时确实是个转折,引领我们走出云雾沼泽, 走进阳光地带,走向成功之路。得到这种善意的哪怕非常尖锐的批评,难道不是一种幸福吗?有什么理由不心生感激而充满快乐呢?
在别人的批评中,我们能测出自己能量的疆界,会爆发出意想不到的潜力。如果没有魏征的批评,唐太宗会创造出“贞观之治”的盛世吗?如果没有邹忌的讽谏,齐王能恍然大悟、从谏如流吗?批评如同一位诤友,时刻围绕在我们身旁,为我们指瑕,帮我们改过,助我们成长。请不要拒绝这样的好心帮助,不要因为挨批的苦痛而失去了受助、自新与成功的快乐。
在纷繁的尘世中,批评如同清泉,掬一捧洗涤一下蒙尘的心灵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啊!当然,并非所有的批评都于人有益,都必须接受,对于别人的无端指责,大可一笑置之,对于别人的恶言恶语,大可不必过多理会,我们何必因他人的庸俗无聊而乱了自己前进的脚步呢?为此而苦痛并不值得,为此而快乐则属精神错乱。
而当面对他人诚恳的批评、善意的指责时,我们要有理性的心智、坦然的心态、感激的心情,我们要在“痛并快乐”之中,知耻而后勇,知错而后改,最终登临人生的巅峰!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所给两则材料为相反型或互补型。
本次作文包含两则材料,材料的中心话题是表扬、批评这两种不同教育方式与个人成长的关系。材料一用具体事例来展现“表扬”“批评”这两种教育方式所取得的不同成效,挨“批评”“很容易进步”,受“表扬”“做得更差”。材料二是说“赞美”“表扬”的方式取得良好效果的原因,可以让孩子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健康快乐成长,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由此可知,这是思辨性较强的作文题,考生需要从“表扬”和“批评”中选择一个来谈其对成长的作用。可以谈表扬,表扬可以起到激励作用,可以激发人的自信心,可以给人温暖;当然也可以谈过度或者不切实际的表扬可能更是一种“捧杀”,由此来谈“捧杀”的危害,谈目的不纯、言过其实的表扬对成长的妨害。如果谈“批评”,可以肯定“批评”,突出批评的指引作用,它能帮助我们认识到自身的错误和虚妄;也可以谈“批评”的弊端,如有些方式方法错误、情感态度偏激的批评可能就会让人丧失自信、自尊和自爱,讽刺挖苦不是批评,所得结果适得其反。
从“认识与评价”可知,文体是议论文。考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可以结合自身学习、生活的感受来谈自己的看法,可以先引述材料,指出“表扬”“批评”对人成长的影响,并做出自己的选择;然后论证为何这种方式更利于人的成长,联系现实中的具体事例进行证明;最后收束全篇,呼应开头,或者发出呼吁。
立意:
1.成长需要表扬,表扬让人充满信心。
2.成长需要批评,批评让人警醒。
3.成长需要表扬,同样需要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