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歌剧、舞剧、音乐剧选段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知道音乐在这些艺术形式中的作用。
2、通过不同剧目选段的对比欣赏,了解现代新歌剧,特别是音乐剧的基本特征。
2学情分析
戏剧是学生接触较多的一门艺术。然而对于传统歌剧、舞剧知之甚少,且略有抵触。利用音乐剧一些不同类型的流行音乐元素以及热播电影片段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戏剧音乐,是一个行之有效的突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实践的兴趣。
3重点难点
1、重点:综合知识,了解戏剧音乐发展脉络,在欣赏与比较中感受体验戏剧音乐的艺术魅力和价值。
2、难点:如何调动学生积极理解主动参与表现戏剧音乐。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欣赏法国电影《第五元素》中蓝血星外星人歌剧唱段
资料:1997年上映的一部科幻片,此段绝美天籁女声由阿尔巴尼亚女高音歌唱家Inva Mulla Tchako 演唱,不容错过的经典旋律。此曲改编自多尼采蒂的歌剧咏叹调《香烛已燃起》开始部分,演唱到后半部分才穿插了节奏明快的《女神之舞》. 但是那首曲子并不是她一个人就完成的,其中还有男声(低音部分),使用了高科技加工,听起来就像是她一个人所发的音,四个字来形容就是:浑然天成。
大家知道这个外星人歌唱的唱法是什么吗?(美声)她唱的是歌剧的两个(咏叹调)唱段。说实话,在这部电影之前我还不知道歌剧也可以这样演唱,这样配乐。好了,今天我们就由这位蓝血星的外星人引导,聊一聊这古老而不断发展着的戏剧音乐。
什么是戏剧?话剧是戏剧、木偶戏是戏剧,我们的京剧是戏剧,戏剧是一门综合艺术,文学、音乐、语言、舞蹈、服装、化妆……多种艺术形式融为一体,它是一种舞台艺术。那么,音乐与戏剧结合产生了什么?代表:歌剧、戏曲、舞剧、音乐剧……
活动2【活动】声乐练习
了解歌剧中常用的美声唱法的特点,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尝试性发声练习。
活动3【讲授】歌剧
1、欣赏《饮酒歌》,歌剧《茶花女》唱段
剧目介绍:《茶花女》小仲马的同名悲剧改编,威尔第作曲。歌剧描写了十九世纪上半叶巴黎一个上流社交场上的交际花--玛格丽特与青年阿芒的爱情悲剧。《饮酒歌》是歌剧中最著名一段宣叙调,主人公歌唱青春、歌唱爱情、歌唱生活,曲调是轻快的圆舞曲的节奏,也是许多音乐会的保留曲目。
歌剧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的悲剧,现代歌剧产生于16世纪的意大利。歌剧以歌唱为主要方式,以美声唱法为主:男低音、男女中低音、男女中音、男女高音、假声男高音、次女高音。歌剧中的声乐部分包括独唱、重唱与合唱。声乐样式有朗诵调、咏叹调、小咏叹调、宣叙调、重唱、合唱等。讲究共鸣、声音与气息运用,鼻腔、头腔,真假声汇合。(学练声咦、啊、呀)
2、欣赏《绣红旗》,歌剧《江姐》中著名唱段,1964年创作,故事源自小说《红岩》。绣红旗是江姐与狱中难友们的合唱,婉转悠扬的旋律唱出对新中国、新生活的向往与热爱。
资料:中国歌剧有自己的发展历史。可以说,从宋、元以来形成的各种戏曲,以歌舞、宾白并重,亦属于“歌剧”性质,但还不是歌剧。歌剧可以说萌芽于二十世纪二十至三十年代的儿童舞剧《麻雀与小孩》,《小小画家》(黎锦晖作曲),配乐剧《扬子江暴风雨》(聂耳作曲)它们都将歌曲与对白并重。四十年代初的《上海之歌》( 张昊作曲),《大地之歌》(钱仁康作曲),《秋子》(黄源洛作曲)等作品,在如何吸收西洋歌剧特色以探索中国歌剧创作的道路方面,起了先行作用。直到1942年以后,由延安秧歌剧发展而成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歌剧《白毛女》(马可,瞿维等作曲)的诞生,标志着我国歌剧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对后来的歌剧创作有深刻的影响。为了与中国固有传统戏曲相区别,此种歌剧被称为新歌剧。到解放战争期间,又产生了不少新的歌剧创作,如《刘胡兰》(罗宗贤等作曲),赤叶河(梁寒光等作曲),《王秀鸾》(艾实惕等作曲)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新歌剧得到了新的发展,许多作品在继承《白毛女》的传统时,又吸收了地方戏曲的特点和西洋歌剧的一些有益经验,陆续涌现出《小二黑结婚》(马可作曲),《红霞》(张锐作曲),《洪湖赤卫队》(张敬安,欧阳谦叔作曲),《江姐》(羊鸣等作曲),《草原之歌》(罗宗贤作曲),《阿依古丽》(石夫,乌斯满江作曲),《伤逝》(施光南作曲)等优秀作品。
活动4【活动】歌唱练习
民族唱法:在中国传统戏曲唱腔上加以西洋美声唱法的发声、运气。这种唱法既有传统民族唱法的优点,例如咬字吐字清晰,声音甜美,气息灵活;又有美声唱法的声区统一,音域宽广,真假声结合的特点。
1、学唱戏曲甩腔:咦~、呀~
2、学唱歌剧选曲。
活动5【讲授】舞剧
1、欣赏《黑天鹅变奏》,芭蕾舞剧《天鹅湖》选段
以舞蹈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舞台剧就是舞剧,音乐是舞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西方,舞剧就是“芭蕾”。起源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后传入法国、俄国(现两大芭蕾流派)。芭蕾艺术最初只是演出歌剧时的插舞,叫做“芭蕾歌剧”。十八世纪中期产生了“情节芭蕾舞”,芭蕾得以独立,足尖站立的技艺产生并迅速推广,足尖舞功成为芭蕾的一大要素。
天鹅湖:俄国作曲家 柴可夫斯基 剧情略
黑天鹅变奏:挥鞭32转,连续不停地三十二圈单足旋转,圆圈的范围不超过一根皮带围成的圈。特考舞蹈者的足尖技巧。欧洲有身份的贵族女孩必修的科目:芭蕾。
2、欣赏《北风吹》,舞剧《白毛女》选段,1964年根据歌剧改编。
3、欣赏《反弹琵琶》,舞剧《丝路花雨》片段
在可供查证的史书典籍中尚未见有关舞剧艺术起源的记载,不过,具有戏剧因素的乐舞却可追溯至公元前11世纪左右的西周时期,著名的《大武》就是综合了舞、乐、诗等艺术形式,表现武王灭商这一历史事件的情节性大型歌舞。还有《九歌》。但这不是我们今天所共识的严格意义的舞剧。中国舞剧于本世纪30年代才出现。遵循着“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原则,注重融会贯通和群众的喜闻乐见。古典舞剧、民族舞剧等发展迅速。比较代表性的《丝路花雨》。是以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和敦煌壁画为素材创作的大型民族舞剧。非常著名片段《反弹琵琶》、《盘上舞》。
《丝路花雨》剧情略。《丝路花雨》熔合了中国古典舞、敦煌舞、印度舞、黑巾舞、波斯马铃舞、波斯酒舞、土耳其舞、盘上舞、新疆舞等各种艺术形式于一身,它被称为“中国民族舞剧的典范”。
中国的民族古典舞起源于中国古代,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它融合了许多武术、戏曲中的动作和造型,特别注重眼睛在表演中的作用,强调呼吸的配合,富有韵律感和造型感,独有的东方式的刚柔并济的美感,令人陶醉。中国古典舞主要包括身韵、身法和技巧。身韵是中国古典舞的内涵。神韵是中国古典舞的灵魂。
活动6【活动】舞剧片段欣赏及练习
请同学学跳“四小天鹅”舞
活动7【讲授】音乐剧
1、欣赏《回忆》,音乐剧《猫》主题曲
20世纪产生了一种很受大众的欢迎的新剧种,它熔戏剧、音乐、歌舞等于一炉,富于幽默情趣和喜剧色彩。音乐非常通俗易懂,这就是音乐剧。音乐剧经常运用一些不同类型的流行音乐以及流行音乐的乐器编制;在音乐剧里面可以容许出现没有音乐伴奏的对白;唱法多样,美声、通俗、甚至原生态皆有。音乐剧的两大政营:英国伦敦西区、美国百老汇。
《猫》 英国作曲家韦伯1977年创作,剧情略。
和歌剧的区别是,音乐剧经常运用一些不同类型的流行音乐以及流行音乐的乐器编制;在音乐剧里面可以容许出现没有音乐伴奏的对白;而音乐剧里面亦没有运用歌剧的一些传统,例如没有了宣叙调和咏叹调的区分,歌唱的方法也不一定是美声唱法。音乐剧普遍比歌剧有更多舞蹈的成份,早期的音乐剧甚至是没有剧本的歌舞表演。与歌剧相比之下,音乐剧里戏剧、舞蹈的成份更重要。
音乐剧与歌舞片
很多音乐剧后来又被移植为歌舞片,而剧场版本和电影版本并不一定完全相同,因为剧场擅长于场面调度和较为抽象的表达形式,利用观众的想像去幻想故事发生的环境,而电影则择长于实景的拍摄和镜头剪接的运用。好莱坞拍过许多经典的歌舞片,比如《音乐之声》。
2、欣赏电影《雨中曲》片段。
3、下面是中国的音乐剧《雪狼湖》选段《流星许愿》,创作于1997 年。2005年改为国语版,全国巡演103场。
剧情略
音乐剧对演员要求非常高,不仅要唱功,还要表演、舞蹈,很多歌手都以能在音乐剧中扮演角色参加演出为荣。与《猫》比较,我们的音乐剧水平尚有待提高,音乐剧发展还有一条漫长的路要走,关键在于找准音乐剧这种外来的音乐形式和中国地方特色的结合点,创新而不失传承。值得庆幸的是,不少国内音乐院校都设立了音乐剧专业,期待有一天能欣赏到咱们就有民族特色又有国际水平的好剧目。
活动8【活动】歌曲练习
1、 学唱《回忆》。
2、请同学表演音乐剧片段。
活动9【作业】拓展与研究
1、歌剧与音乐剧不同之处:音乐剧经常运用一些不同类型的流行音乐以及流行音乐的乐器编制;在音乐剧里面可以容许出现没有音乐伴奏的对白;而音乐剧里面亦没有运用歌剧的一些传统,例如没有了宣叙调和咏叹调的区分,歌唱的方法也不一定是美声唱法。音乐剧普遍比歌剧有更多舞蹈的成份,早期的音乐剧甚至是没有剧本的歌舞表演。与歌剧相比之下,音乐剧里戏剧、舞蹈的成份更重要。
2、舞剧中音乐的作用:音乐在芭蕾中占有不容忽视的地位。根据舞剧脚本谱写的音乐是舞剧编导赖以进行编创舞蹈和戏剧动作的基础。因此,舞剧音乐既要体现完整的艺术构思、描绘戏剧性的情节进展,又要刻画鲜明的音乐性格、提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与感情变化。而且,舞剧音乐往往都有节奏明确、抒彩浓厚的适于舞蹈的旋律,并体现出作品的时代、地域的风貌。音乐素有“舞蹈的灵魂”之称,难怪我们聆听舞剧音乐时,脑海里就会有形象浮现。
3、请学习小组代表上台根据戏剧配乐表演。(课前布置过最好准备体现民族特点的音乐与表演)
活动10【活动】教学反思
戏剧是学生接触较多的一门艺术,《音乐与戏剧表演》还是高中音乐课选修模块之一,个人觉得这一模块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及实际文化水平,是一项充分体现音乐实践与创造性的活动。当然,在实践之前,有必要了解这一综合艺术的基本特征、发展历史等知识,以音乐为主线,注意音乐文化与其他艺术形式、人文文化的同构关系,有益于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本课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是戏剧场景模拟,教师还应该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中灵活运用所学的戏剧知识,细细领会这一艺术的无穷魅力。只可惜我们的课时有限,实践的环节做得太少。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4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