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2.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过程与方法:
1.用刻度杯测量橡皮泥排开的水量。
2.用橡皮泥制作成不同的形状,使之能够浮在水面上。
3.根据橡皮泥排开的水量,做出沉浮判断。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认真细致地采集数据的重要。
2.在探求原因的过程中,懂得证据的重要性。
2学情分析
学生对橡皮泥是比较熟悉的,一些学生或许在生活中已经有了类似的经验,能够把橡皮泥做成船的形状,浮在水面上。但是,一般的学生都不会去考虑其中的原因,本课将带领学生用实验数据揭开其中的秘密。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教学难点:认识到认真细致地采集数据的重要。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2.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过程与方法:
1.用刻度杯测量橡皮泥排开的水量。
2.用橡皮泥制作成不同的形状,使之能够浮在水面上。
3.根据橡皮泥排开的水量,做出沉浮判断。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认真细致地采集数据的重要。
2.在探求原因的过程中,懂得证据的重要性。教学重点
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学时难点
认识到认真细致地采集数据的重要。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实验导入:
1、现象重现
教师将不同形状的实心橡皮泥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有些沉有些浮。如果没有浮的话,就问学生,怎样橡皮泥就会浮起来。)
2、提问引入
为什么橡皮泥在水中有的沉有的浮?
3、分析:改变橡皮泥形状,橡皮泥的质量有没有发生变化?橡皮泥的体积有没有发生变化?((设计意图:若学生对橡皮泥的体积是否改变无法确定,可出示刻度杯测量。从而得出,改变橡皮泥的形状,质量没有变,体积也没有变,橡皮泥的沉浮状态不会发生改变。)
活动2【讲授】分析原因实验:观察不同状况下橡皮泥排开水的水量。
1、讲授: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排开的水量可以用量杯来进行测量。方法是:放入物体后的刻度减去量杯原有水的刻度就是物体排开的水量。(补充:排开的水量与我们平时说的是排水量是有区别的,前者指的是物体排开水的体积,而后者是物体排开水的重量。另外用量杯测量排开的水量还不是很精确,所以在读数的时候一定要细致,特别是观察刻度时视线要与水凹面持平。)
2、取一个量杯,在量杯里倒入200毫升水,把橡皮泥做成实心团,放入量杯中,观察它排开的水量,做好记录。再把橡皮泥做成能浮在水面的各种形状,观察它们排开的水量,也记录在表格中。
3、小组实验,完成表格。(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测量记录这项活动,为后面的测量船形橡皮泥排开的水量打下了基础。)
给每个小组发一个量杯,一定量的橡皮泥和一张表格。2、观察表格,从上面的数据中我们发现了什么?(沉的形状排开的水量小,即浸入水的体积小,浮的形状排开的水量小,即浸入水的体积大。从上面的数据中我们发现,橡皮泥浮起来的原因在于它的质量不变,而浸入水的体积增大。)
活动3【活动】拓展实验:
1、为什么钢铁造的船能浮在水面上还能载货?(排开水的水量大)
2、造船比赛
给每个小组发同样的橡皮泥,比赛哪个小组的承载量大?
实验结果分析:
从排开水的水量可以明显的看出,沉的物体排开水的水量小,浮的物体排开水的水量大。
结论:物体的沉浮状况与物体的排开水的水量有关。
板书设计
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排开的水量 沉浮情况
实心橡皮泥 小 沉
空心橡皮泥 大 浮
1教学目标
了解关于天才的话题。
明确天才出现的原因。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2 第二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3 第三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3 页 (共 3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