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 习题课件(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七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 习题课件(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6-24 10:05:13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第23课 内战爆发
1.知道重庆谈判,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与民主作出的努力。
2.了解全国内战的爆发、中共中央转战陕北等史事。
西安谈判和重庆谈判的比较
项目 西安谈判 重庆谈判
背景 中日民族矛盾上升,张、杨发动西安事变 抗战胜利,人民渴望和平民主,蒋介石蓄谋发动内战
中共代表 周恩来等 毛泽东等
结果 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等条件 签署“双十协定”
启示 只有民族团结才能维护民族的根本利益,任何党派、团体和个人都应该以国家、民族的利益为重
重庆谈判
1.目的:国民党方面,一方面是为 争取时间,另一方面是想在政治舆论上获得主动,把 的罪名强加到中国共产党身上。共产党方面,尽一切可能 。
2.结果: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 ”。
3.意义:重庆谈判与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为中国实现 、和平建国带来了一线曙光。
发动内战
不愿和平
争取和平
双十协定
民主统一
国民党发动内战
4.概况:1946年6月,蒋介石围攻 ,发动了全面内战。1946年10月,国民党军队占领 ,全面进攻达到最高峰。
中原解放区
张家口
解放区军民的自卫反击
5.背景:面对国民党军队的疯狂进攻和敌强我弱的实际情况,毛泽东提出了“ ”的著名论断。
6.作战原则和方针:以 为主要方式,以 为主要目标, 。
7.重点进攻: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发动对 解放区和 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运动战
歼灭敌人有生力量
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陕北
山东
8.粉碎重点进攻
(1)毛泽东、周恩来等率领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主动撤出延安,转战

(2) 率领的西北野战军先后取得青化砭、沙家店等战役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
(3)华东野战军在山东 消灭国民党王牌主力整编第七十四师,打退了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陕北
彭德怀
孟良崮
1.1945年8月16日,国民党《中央日报》以大字标题刊出“蒋主席电毛泽东,请克日来渝共商国是”的新闻。蒋介石还连发两封电报,邀请毛泽东赴渝“共定大计”,且言“已准备飞机迎接”。国民党的这些举动旨在 ( )
A.顺应人民渴望和平的愿望   B.表明实现国共和谈的决心
C.获得政治舆论上的主动权   D.营造民主建国的和平氛围
C
2.1946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发表的《中共中央对时局的声明》写道:“本党认为蒋介石……没有任何理由推翻自己所签字的神圣协定,只要他们有这种最低限度的诚意,本党一定继续与他们通力合作,以求和平的真正实现,民主的真正开始。”这份声明发表的背景是 ( )
A.抗日战争胜利
B.进行重庆谈判
C.政协会议召开
D.内战全面爆发
D
3.1946年8月,毛泽东在和美国记者安娜的谈话中指出,真正强大的力量属于人民。由此诞生了一个著名的论断 ( )
A.“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B.“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C.“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
4.(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全面内战爆发时国共双方力量对比表。
项目 国民党 共产党
拥有兵力 约430万人 约127万人
武器装备 基本是日式和美式装备 “小米加步枪”
占领地区的面积 国统区的面积约占全国的76% 解放区的面积约占全国的24%
占领地区的人口 约3.39亿 约1.36亿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全面内战爆发时国共双方力量的对比情况。(2分)
对比情况:国民党力量强大,共产党力量相对弱小;共产党处于劣势,国民党占据绝对优势。(2分,合理即可)
材料二 我们不但必须打败蒋介石,而且能够打败他。
——毛泽东
(2)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毛泽东认为其能够打败蒋介石的依据。(3分)
依据: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中国共产党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支持;中国共产党制定了正确的战略战术;国民党发动内战不得人心;等等。(每点1分,共3分)
材料三 国民党军队占领延安后,急于寻找解放军主力决战。解放军采用“蘑菇”战术,牵着敌人的鼻子,忽南忽北,忽东忽西,将敌人拖得精疲力竭,然后,集中兵力围歼敌人。
(3)材料三中的“解放军”是哪支部队?(1分)面对敌人的进攻,解放军采取了怎样的战术?(1分)这一战术取得了怎样的成效?(1分)
部队:西北野战军。(1分)战术:“蘑菇”战术。(1分)成效:粉碎了敌人对陕北的重点进攻。(1分)
5.★[跨美术]1945年9月,著名画家丰子恺先生创作和发表了漫画《炮弹作花瓶,万世乐太平》。这反映了当时我国 ( )
A.对战胜日本法西斯的信心
B.和平成为民心所向
C.媒体积极参与反战运动
D.国共签订和平协定
B
6.★[跨语文]关于下面两首诗描述事件的共同点表述正确的是 ( )
A.都实现了国共两党最终合作
B.主要目的是为抗击日本侵略
C.此时我国都面临着民族危机
D.共产党为人民利益作出努力
D
《访西安办事处志感》
叶剑英
西安捉蒋翻危局,内战吟成抗日诗。
楼屋依然人半逝,小窗风雪立多时。
《七律·忆重庆谈判》
毛泽东
有田有地皆吾主,无法无天是为民。
重庆有官皆墨吏,延安无屎不黄金。
炸桥挖路为团结,夺地争城是斗争。
遍地哀鸿满城血,无非一念救苍生。(共29张PPT)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知道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和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的演变
时期 内容 作用
土地革命时期 打土豪、分田地 巩固了革命根据地
抗日战争时期 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 使根据地成为敌后游击战得以坚持并取得最后胜利的基地
人民解放战争时期 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1.调整:将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改为实行 的土地政策。
2.法律依据:1947年,颁布《 》。
3.总路线: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
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耕者有其田
中国土地法大纲
封建性剥削
4.意义:使农村的 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 、 保障。
阶级关系
人力
物力
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5.战略进攻:1947年夏, 、 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千里跃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到南京、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刘伯承
邓小平
6.三大战役
名称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时间 1948年9月—11月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指挥官 林彪、罗荣桓 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 林彪、罗荣桓、
参战部队 东北野战军 中原野战军与华东野战军 东北野战军和华北人民解放军
聂荣臻
锦州
歼敌地点 、长春、沈阳 以 为中心的广大地区 北平、天津和张家口
结果 解放东北全境 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 使 基本解放
意义 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 军队15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 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徐州
华北全境
国民党
人民解放
7.南京解放
(1)经过: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兵分三路,横渡长江,占领

(2)影响:宣告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 。
南京
台湾
1.1947年10月某次决议中记载: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占乡村人口不到百分之十的地主富农,占有约百分之七十至八十的土地。贫困农民终年劳动,不得温饱。针对此情况,中国共产党采取的土地政策是( )
A.实行耕者有其田
B.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C.打土豪,分田地
D.推行地主减租减息政策
A
2.★金冲及在《二十世纪中国史纲》中写道:“当时,国民党军队向解放区的进攻主要集中在两翼:陕北战场有 21 个旅,共 20 万人;山东战场有 56 个旅,共40 万人。两翼之间的兵力十分薄弱,想依仗黄河天险阻挡住解放军南下。”为此,解放军实施了 ( )
A.全面防御,打退敌人围剿
B.重点防御,粉碎敌人进攻
C.战略反攻,跃进大别山
D.战略决战,发动三大战役
C
3.下面是当时报纸对某大型战役的报道,《新华日报》和《东北日报》分别报道的是我军攻克锦州和辽阳的消息。下列战役与这些报道相关的是 (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百团大战
A
4.★下图是傅作义将军交给人民解放军某城的一些城门钥匙。据此判断,与它有关的是 ( )
A.东北全境解放
B.北平和平解放
C.淮海战役胜利
D.“双十协定”签订
B
5.下面是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军和国民党军队人数变化示意图(单位:万人)。图中M点两军人数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 )
A.百团大战的打击
B.国民党全面进攻受挫
C.三大战役的进行
D.国民党反动统治覆灭
C
6.★[跨美术]20世纪40年代,纪实漫画《小克日记》在《南京晚报》连载。“小克”虽是虚构人物,但代表的是各种身份的真实人物。下图是《小克日记》的最后一幅,它创作的背景是 ( )
A.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B.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结束
C.人民解放战争转入战略进攻
D.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D
7.(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毛泽东指出:“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的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以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灭亡的转折点。”
(1)材料一中的“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指的是什么军事行动?(1分)蒋介石的“二十年”是指从哪年到哪年?(1分)“一百多年以来”是指从哪一年以来?(1分)
军事行动: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1分)蒋介石的“二十年”:从1927年到1947年。(1分)“一百多年以来”: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1分)
材料二 文献纪录片《走近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西柏坡的小院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毛泽东打趣地说:“打了三个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
(2)材料二中的“三个战役”分别指哪些战役?(3分)各取得怎样的战果?(3分)
“三个战役”: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3分)战果:辽沈战役解放东北全境;淮海战役的胜利,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平津战役的胜利,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3分)
材料三 人民解放军强渡长江——促使了“一个城市的解放,一个政权的垮台”。
(3)材料三反映了哪一战役?(1分)“一个城市”“一个政权”分别指什么?(2分)
战役:渡江战役。(1分)“一个城市”:南京;(1分)“一个政权”:南京国民政府。(1分)
8.[新素材·宣传标语]1948年解放战争期间,冬天里一名解放军的宣传干事手里拿着“同志:不要踏麦苗”的宣传标语给行军的大部队做提醒,在他身后就是一片冬小麦。这反映了中国共产党 ( )
A.非常关注生态问题
B.主张实行耕者有其田
C.重视提高粮食产量
D.将人民利益放在首位
D
9.(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所示图片与哪一历史事件相关?(1分)与此事件相关政策在哪一区域实行?(1分)
历史事件: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随后,制定了土地改革总路线。(1分)实行区域:解放区。(1分)
材料二
解放区面积发展数据(1946年7月—1948年6 月)
解放区城市发展数据(1946年7月—1948年6 月)
——摘编自《中国人民解放军四年战绩》
(2)根据材料二,简要叙述1946年7月到1948年6月解放区面积、城市的变化情况,并分析其变化原因。(6分)
变化情况:解放区面积和城市座数1946年7月到1947年6月前均呈现减少趋势,1947年6月到1948年6月又呈现上升趋势。(2分)原因:1946年6月,蒋介石违背“双十协定”,撕毁政协决议,全力围攻中原解放区,国民党军队的疯狂进攻使解放区面积及城市数量减少;1947年夏,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经过连续作战,人民解放军先后歼灭国民党大量精锐,解放区面积及城市数量均出现增加。(4分)
(3)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分析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2分)
原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人民解放军的英勇作战。(2分,任答两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