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习题课件(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习题课件(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6-24 10:02:17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通过了解开办京师大学堂,废除科举制度等近代新式教育发展的主要史事,知道中国走向现代化的曲折过程。
近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带给我们的启示:先进人物能引领教育发展;社会变革和思想解放能推动教育发展;教育要适应时代发展;教育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1.教育的发展: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先后兴办了 、
等一批新式学校;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先后在天津创办 ,在 创办南洋公学。百日维新期间,清政府又决定创办 (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
同文馆
福州船政学堂
北洋西学堂
上海
京师大学堂
2.科举制的废除:1902年,废除 ;1903年,清政府决定逐步废除科举制;1905年,清政府谕令一律停止 ,存在约 1 300年的科举制度正式被废除。
八股文
科举考试
3.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报纸杂志 在上海创办的《 》(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天津的《 》、上海的《 》和延安的《 》;上海的《 》、陈独秀创办的《 》和邹韬奋主办的《生活》周刊
出版机构 在上海创办的 (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创办的 ;中华书局、开明书店、生活书店等
申报
大公报
新闻报
解放日报
东方杂志
新青年
商务印书馆
新华书店
文学艺术的成就
文学 20世纪初期:鲁迅的《 》《阿Q正传》、 的《女神》、 的《子夜》、曹禺的《 》、巴金的《家》、 的《骆驼祥子》
解放区: 的《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丁玲的《 》、周立波的《 》、大型歌剧《白毛女》
绘画 擅绘花鸟草虫; 的《田横五百士》《愚公移山》
狂人日记
郭沫若
茅盾
雷雨
老舍
赵树理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暴风骤雨
齐白石
徐悲鸿
音乐 聂耳创作了《 》(后来被定为国歌)《毕业歌》;
在延安作曲的《黄河大合唱》
电影 中国自己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是1905年拍摄的京剧《 》,第一部有声电影是1931年拍摄的《 》;赵丹、周璇等家喻户晓的电影明星,为人们留下了《 》《马路天使》《渔光曲》等经典影片
义勇军进行曲
冼星海
定军山
歌女红牡丹
十字街头
1.★1897—1900 年,武昌的旧式书院增加了地理、数学、体育等新课程。1902年以后,又增办了小学、中学和外语、理、工、农、医、师范类高等专科学校。这反映了 ( )
A.清政府正式废除科举制
B.新文化运动成果丰硕
C.近代新式教育逐渐发展
D.全国学制得到了统一
C
2.★[历史解释]张之洞提道:“乙未(1895年)后,志士文人,创开报馆,广译洋报,参以博议。始于沪上,流衍于各省,内政、外事、学术皆有焉。”其所述现象表明 ( )
A.新式学堂开始创办
B.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C.国民革命蓬勃开展
D.无产阶级力量壮大
B
3.[教材素材题]下面是对近代中国一部电影的相关介绍,据此可知该影片是 ( )
A.《十字街头》 B.《马路天使》
C.《定军山》 D.《歌女红牡丹》
C
上映时间:1905年相关
人物:北京丰泰照相馆老板任庆泰、
京剧表演艺术家谭鑫培
地位:中国自己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
4.(11分)近代中国社会各个领域的变化见证着时代的发展。根据下面图文信息,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图二是1934年11月26日申报创刊62年的增刊。刊登了头版红蓝牌上等橡皮头香烟的广告;《咬文嚼字》《走茅山》;无线电播音节目预告;电影专刊《跳舞是做电影明星的终南捷径》等。
(1)新闻出版业反映时代变迁。简述图一出版机构的地位和图二报刊的作用。(2分)
图一地位: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1分)图二作用:刊载新闻、评论、广告等内容,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了解社会的主要传媒工具。(1分)
材料二
表一 中国近代第一批留美学生在美选科情况
表二 20世纪30 年代部分高校迁移情况
类别 各学科人数(共计47人)
人文社会科学 8人哲学、教育学、教育行政等
自然科学 39人物理、化学、土木工程等
学校 迁出地 迁入地
中央大学 南京 成都
北平大学、北洋工学院、国立北平师范大学 北平 西安
同济大学 上海 昆明
(2)教育事业的发展折射时代风貌。根据表一、表二教育事业的发展,分别概括近代教育的特点并分析其出现的原因。(4分)
特点:注重科学性与实用性;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2分)原因:中国近代化发展对教育的需求;日本侵略者摧残我国的文化教育事业。(2分)
材料三
(3)文学艺术传递时代呼声。仿照上面文学作品《狂人日记》的示例,完成美术作品《愚公移山》知识卡的制作。(5分)
徐悲鸿
作品:《狂人日记》(1918年)作者:鲁迅作者呼声: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礼教的深刻揭露和反思,对麻木愚昧的国民性的批判;对未来坚定信念和热烈希望。无情地批判了吃人的封建礼教,成为一篇讨伐封建主义的檄文。
作品:《愚公移山》(1940年)
作者: (1分)
作者呼声:__以形象生动的艺术语言,表达抗日民众的决心和毅力,鼓舞人民大众争取最后的胜利;坚信中国人民只要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就一定能取得抗战的最后胜利。(言之有理即可)__(4分)
以形象生动的艺术语言,表达抗日民众的决心和毅力,鼓舞人民大众争取最后的胜利;坚信中国人民只要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就一定能取得抗战的最后胜利。(言之有理即可)(共19张PPT)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1.通过了解张謇兴办实业的典型事例,知道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艰辛历程。
2.通过了解民国以来社会生活的变化,知道中国走向现代化的曲折过程。
民族工业与洋务企业的比较
项目 民族工业 洋务企业
目的 发展民族经济,实业救国 维护清朝封建统治
性质 资本主义性质 封建性质
领域 以轻工业为主的民用企业 军事工业及与之相关的民用企业
影响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
(1)不利因素:①根本原因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②具体原因是先天不足,后天畸形;战争、革命不断,政局动荡;三座大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与摧残。(2)有利因素: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中国政府的政策;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实业企业家们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初步发展: 后,外国人纷纷在华开办工厂、开采矿山,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张謇提倡“ ”,创办大生纱厂。
2.“短暂的春天”: 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 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甲午中日战争
实业救国
辛亥革命
第一次世界大战
3.再度受挫: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和 的摧残。
4.特点:总体比较落后;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差,主要集中在
部门,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地区分布也极不平衡。
官僚资本主义
轻工业
社会生活的变化
5.近代交通事业的发展:西方发明的 、轮船、电车、汽车、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相继传入中国,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促进了 的流通,逐渐改变了人们的 方式和 方式。
火车
商品
生产
生活
6.近代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的变化:(1)原因: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了 的法令。(2)表现:强令男子剪掉辫子,劝禁女子缠足;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简单的 、 礼;取消“老爷”“大人”的称谓,代之以“ ”的称呼;人们的饮食、服饰、婚丧以及休闲娱乐方式日益开放,出现了崇洋逐新的趋向。
7.特点:呈现出 、 的特征。
革除社会陋俗
鞠躬
握手
先生
新旧并呈
多元发展
1.★荣德生在其《乐农自订行年纪事》一九一六年条中写道:“时欧战已起,外贵内贱,余认为可放手做纱、粉,必需品也。”一九一七年条又写道:“时正欧战,粉销不患不畅。”据此判断,他向面粉业和纺织业大量投资的主要原因是 ( )
A.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B.一战提供发展的契机
C.辛亥革命的推动 D.官僚资本主义的扩张
B
2.1921年2月《申报》刊登了出租汽车广告(见下图)和汽车修理广告。这反映出当时 ( )
A.外国人在上海等地创办了外文报刊
B.交通运输的发展便利了人们的出行
C.我国内陆地区的社会生活变化缓慢
D.人们的风俗习惯开始发生深刻变化
B
3.下图是清末画作《火车站》。据此可知,当时该地区 ( )
A.民族工业体系完整
B.空中航线飞速发展
C.高速铁路开通运营
D.交通出行方式多样
D
4.下表中近代北京餐饮业数据,整理自1923年出版的《增订实用北京指南》。下表说明近代北京餐饮业 ( )
A.中式餐饮已被取代 B.具有新旧并呈特征
C.体现自由平等思想 D.影响其他行业发展
B
饭庄 饭馆 饭铺 西餐厅 咖啡馆 老式酒馆 洋酒馆 新式饭店
22家 176家 55家 55家 22家 2家 4家 23家
5.(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通州之设纱厂,为通州民生计,亦即为中国利源计。通(通州)产之棉,力耕丝长,冠绝亚洲,为日厂之所必需,……今厂(大生纱厂)工已毕,纱机已开,凡我共事之人,既各任一事以专责成。
——摘自《大生纱厂厂约》
(1)材料一中“大生纱厂”的创办者是谁?(1分)依据材料一,说明该实业家创办“大生纱厂”的主要目的。(1分)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大生纱厂”当时会面临哪些压迫。(2分)
创办者:张謇。(1分)目的:实业救国。(1分)压迫: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2分)
材料二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何时?(1分)图2中工业水平发展最高峰被称之为什么?(1分)概括我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2分)
时期:19世纪六七十年代(洋务运动)。(1分)称为:“短暂的春天”。(1分)特点:曲折艰难;总的来说比较落后;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差,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沿海沿江的大城市。(答出两点即可得2分)
(3)探究上述材料,谈谈你从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中得到的启示。(2分)
启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道路曲折;国家统一,民族独立,国家工业才能发展壮大等。(2分,言之有理即可)
6.[跨数学]如下图,比较了两个年份力织机(以电力或其他动力驱动的织布机)和手织机纱线消费量。据此可知,相比于1913年,1930年中国纺织行业 ( )
A.力织机纱线消费量下降
B.力织机纱线消费量占比上升
C.手织机纱线消费量下降
D.手织机纱线消费量占比上升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