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末测评
(满分:
160
分
时间
:
120
分钟)
) (
天的月相接近
A.
新月
B.
上弦月
C.
满月
) (
D.
下弦月
) (
一
、
选择题
(每小题
2
分
,
共
40
分)
1.
球场上的篮球架相对
下列哪个物体是运动的
) (
(
)
) (
第
7
题
) (
第
6
题
7.
下列选项中
,不符合如图所示关系的是
) (
A.
地面
B.
树木
C.
行人
D.
教学楼
2.
如图所示
为玉米种子的纵切面
,
下列与
之相关的叙述
,正确的是
(
)
) (
选
项
甲
乙
丙
A
果 实
种
子
胚
B
反
射
镜面反射
漫反射
C
力
弹 力
压
力
D
银河系
太阳系
地月系
) (
第
2
题
A.
在玉米种子纵剖面上滴加碘液
,
变蓝的部分
是胚
B.
①占体积最大
,
是种子的主要组成部分
C.
根据②的数目判断
,玉米属于单子叶植物
D.
③在种子萌发时最先突破种皮
3.
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为
365. 242
2天
,
月球绕地
球公转的周期
为
27. 3
天
。根据表中数据
,下列说法中
,最符合事实的是 (
)
) (
地
球
月
球
年
龄
45
亿年
45
亿年
自转周期
24
小时
27.
3
天
表面积
5. 1×10
8
平方千米
3. 8×10
7
平方千米
周
长
40075
千米
10927
千米
) (
A.
地球的一月是月球的一年
B.
月球的自转周期与绕地球的公转周期相等
C.
月球绕轴自转的周期与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周
期相等
D.
地球和月球白天的长度相等
4.
下列现象中
,与月食的形成原因相同的是
( )
A.
手影
B.
平面镜中的像
C.
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
D.
雨后彩虹
5.
为了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
,要求人们
( )
A.
乘车时系好安全带
B
.
候车时站在安全线外
C.
市区行车禁鸣喇叭
D.
夜间行车车内不开灯
6.
2022年
4
月
2
4
日
(农历三月二十四)
清晨
,
木星
、
)
(
金星、火星和土星与月亮相伴
,上演“四星连珠伴月”天象
。这一
) (
(
)
) (
(
)
) (
8.
下列现象由光的反射产生的是
( )
A.
海市蜃楼
B.
小孔成像
C.
平面镜成像
D.
凸透镜成像
9.
湖城街头的共享单车给市民出行带来很多的方便
。
下列说法
中
,错误的是
(
)
A.
共享单车的速度逐渐减小
,运动状态发生 了
变化
,
受到
了
非
平衡力的作用
B.
共享单车的车座做得扁而平
,来增大受力面积
,
以减小它对身
体的压强
C.
骑共享单车下坡时
,
需要注意减速
,
以免惯性太大
,
难以控制
D.
共享单车车把上的花纹
,
是为了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
度
,
从
而增大摩擦力
10.
某小组同学为探究牛奶腐败的原因
,利用三个规格相同经过消
毒的锥形瓶进行下表所示的实验操作
,在室温(24℃)
条件下放
置一段时间后观察实验结果
。下列分析中
,正确的是
( )
) (
编
号
甲
乙
丙
加入的物质
50
毫升灭菌鲜牛奶
50
毫升鲜牛奶
50
毫升灭菌鲜牛奶
瓶口的处理
不做处理
用消毒瓶塞密封
用消毒瓶塞密封
) (
A.
本实验的变量是瓶内空气的有无
B.
乙瓶和丙瓶内牛奶不会腐败变质
C.
上述实验操作应该在无菌条件下进行
D.
其他条件相同时
,
与室温相比
,
5
℃条件下牛奶会
先腐败
11.
电动自行车驾驶人应佩戴安全头盔并扣好安全
带
,如图所示
,系带设计得比较宽是为了
( )
)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 第 11题 A. 增大压力 B. 减小压力 C. 增大压强 D. 减小压强 12. P、Q是同一直线上相距 10m的两点 , 甲、乙两小 车分别经过 P 点向Q点做直线运动 。它们从 P 点到Q点的 s- t图像分别如图(a)(b)所示 , 甲比乙早 3s通过 Q点 ,则 ( ) 第 12题 A. 甲比乙早 1s经过 P 点 B. 乙比甲早 1s经过 P 点 C. 甲比乙早 2s经过 P 点 D. 乙比甲早 2s经过 P 点 13. 生活中有许多现象都蕴含科学知识 。下列说法中 ,正确的是 ( ) A. 一块海绵被压扁后 ,体积变小 ,质量变小 B. 人在双脚站立和行走时 ,脚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 C. 乘坐地铁时抓紧扶手 ,是为了减小惯性 D. 被踢飞的足球 ,在空中仍受到重力的作用 14. 下列现象中 , 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 A. 雨后天空出现彩虹 B. 物体在阳光下有影子 C. 玻璃幕墙造成光污染 D. 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弯折” 15. 木星质量比地球大得多 ,木星对地球的引力大小为 F1,地球对 木星的引力大小为 F2,则 F1 与 F2 的大小关系为 ( ) A. F1F2 (
16.
如
图所示
,
小明用水平推力推静止在平
直公路上的汽车
,没有推动
。下列说法中
,正确的是
(
)
)C. F1 =F2 D. 无法确定 第 16题
(
A.
汽车未被推动
,是因为推力小于汽车所受的阻力
B.
汽车未被推动
,是因为推力与阻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C.
汽车未被推动
,是因为车的惯性太大
D.
汽车未被推动
,是因为推力等于汽车所受的
阻力
17.
如图所示
,
A
、
B
两物体叠放在水平桌面上
,
在两个水平力
F
1
、
F
2
的共同作用下以相同速度
v
匀速向右运动
,
已知
F
1
=5
牛
,
) (
第
20
题
) (
F
2
=
3牛
,
那么物体
B
受到物体
A
和水平桌面的摩擦力大
小应
) (
分别为
(
)
A.
5
牛、
3
牛
B.
5
牛、
8
牛
C.
3
牛、
8
牛
D.
8
牛、
8
牛
) (
第
17
题
第
18
题
18.
为了督促司机遵守限速规定
,交管部门在公路上设置了固定测
速仪
。如图所示
,
汽车向放置在路中的测速仪匀速驶来
,测速
仪向汽车发出两次超声波信号
,从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接收到反
射回来的信号用时
0.
5秒
,从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接收到反射回来
的信号用时0
.
4秒
。
若测速仪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0
.
9秒
,
超声波的速度是 340米/秒
,则下列说法中
,正确的
是 ( )
A.
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
,
距测速仪
170
米
B.
汽车两次接收到信号时位置相距
34
米
C.
在该测速区内
,
汽车的速度是
18.
9
米/秒
D.
在该测速区内
,汽车的速度是
20
米/秒
19.
如图所示
,小明自制了一个简易投影仪
,在暗室中将印有奥运
五环(红、黄、蓝、绿、黑五色环)
标志的透明胶片
,贴在发白光的
手电筒上
,并正对着焦距为
10
cm
的凸透镜
,调整手电筒、凸透
镜、白色墙壁之间的位置
,在墙上得到了一个清晰、正立、放大
的像
。下列说法中
,错误的是 ( )
) (
。
) (
第
19
题
A.
手电筒与凸透镜的距离应小于
10
cm
,
胶片应正立放置
B.
手电筒与凸透镜的距离应大于
10
cm
且小于
20
cm
,
胶片应
倒过来贴
C.
能从不同角度看到墙上五环标志的像
,
是因为光在墙面上
发生的是漫反射
D.
将白色墙上蒙一层红布
,
可以看到像中五环的颜色只有红
)
(
色和黑色
20.
某科技小组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物
体处于平衡状态时支持力跟拉力的关系
。他们将调
好的电子秤放置在水平桌面上
,
把一个棱长为
1
0
cm
、
质量为
1.
6
kg
的正方体合金块放置在电子秤托盘
中央
,合金块系有细线
,用数字测力计沿竖直方向向
上拉合金块
,
g
取 10N/
kg
。
下列判断中
,
正
确的是
( )
A.
合金块对电子秤的压力和电子秤对合金块的支持力是一对
平衡力
B.
当数字测力计拉力为
4N
时
,合金块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平衡
C.
当数字测力计拉力为
4N
时
,合金块受到电子秤的支持力为
20N
D.
当数字测力计拉力为
14. 5N
时
,
合金块对电子秤产生的压
强为
1.
5×10
2
Pa
二
、
填空题
(每空
2
分
,
共
42
分)
21.
如图所示
,
在教室里
,
小明敲响乙音叉
时
,与甲音叉的叉股接触的乒乓球会被多次弹开。
) (
第
21
题
(1)
乒乓球在实验中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
,便于观察
。这种
思维方法
叫做
(填
“控制变量法”“转换法”或
“
类
比法”)
。请再写出一种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的方法
:
) (
(2)
若在月球表面上进行此实验
,则
(填
“还能”或
“不
能”)观察到上述现象
,这是因为
。
22.
让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射到一个白
屏上
,屏上会形成一条彩色光带
,这种现象叫光的
,在
屏上标出了三个区域
①②③
,
区域
的光可以使钞票的
荧光物质发光
,从而识别钞票的真伪。
) (
第
22
题
23.
(1)
如图甲所示
,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同时
发生反射和折射(图中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方向
)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 均未标出) ,折射角是 度。 第 23题 (2) 如图乙所示 ,小明利用一块平面镜使此时的太阳光水平射 入隧道内 。那么 ,反射角是 度。 24. “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日看尽长安花。”当诗人孟郊骑马看到百 花纷纷向后退去 ,是以 为参照物的 。西安到洛阳路程 约为360千米 ,若骑马走完此路段 ,平均速度为5米/秒 ,则大约 需要 小时。 25. 网球已成为我国青少年喜欢的体育运动项目之一 。如图甲所 示为快速飞行的网球遇到迎面而来的球拍时的三个瞬间 ,如图 乙所示为用频闪相机拍摄的网球离开球拍后在空中飞行过程 的照片。 第 25题 (1) 网球遇到球拍时 ,球和球拍都变形了 ,这说明 。 (写两点) (2) 球遇到球拍后的某一瞬间 , 网球的速度刚好变为零 ,则该瞬 间网球所受的力是否平衡 。 26. 如图所示 ,有三块同样的砖 ,分为两组 ,A组一块 ,B组两块。每块 砖平放时的长、宽、高之比为 4 ∶2 ∶ 1。A 组砖对地面的压力和压 强分别为FA 和pA,B组砖对地面的压力和压强分别为FB 和pB , 则 FA (填“>”“<”或“=”,下同)FB,pA pB。 (
第
27
题
)A B 第 26题 27. 如图所示 ,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中 ,装有不同的两种液体甲、 乙 ,在两容器中 ,距离容器底同一高度分别有 A、B 两点 。若两 种液体的质量相等 ,则 A、B 两点的压强关系是 pA (填“>”“< ”或“=”,下同)pB;若 A、B 两点的压强相等 ,则两 种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关系是 p甲 p乙 。
(
28.
如图所示
,一氢气球用细绳系在
玩具车上
,静置于
广场的光滑水平地面上
,
当有匀速的风沿水平方向
向右吹来时
,
气球和玩具车在风力作用下向前运
动
,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
;
玩具车在向右
运动的过程中
(填
“可能”或
“不可能”)被
) (
第
28
题
) (
。
) (
风吹离地面
;一段时间后玩具车匀速前进
,此时细绳
(填“向左倾斜”“向右倾斜”或
“保持竖直”)。
29.
许多交通事故造成的原因与物体具有惯性有关
。
为了减少此
类事故的发生
,在公路交通管理中有许多要求和措施
。据你所
知
,写出任意两条。
①
;
②
。
三
、
实验探究题
(共
63
分)
30.
细菌的抗药性是困
扰医药界的难题
。
细
菌的抗药性是原已存在的
,还是抗生素使用
后诱导出来的
为
此研究人员开展了“青霉素对细菌抗药性选择的研究”。
【实验方案】
Ⅰ.
菌落培养
:将金黄色葡萄球菌培养在普通培养
基 A上
,
如图甲所示
。
) (
。
) (
32.
(12
分)如图所示
,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
) (
第
30
题
Ⅱ.
原位接种
:将灭菌绒布在培养基 A上按一下
,
使绒布面沾
上菌落
,
然后再按到含有青霉素的系列培养基 B(B
1
~B
3
)上
,
完
成菌落的接种(使细菌在培养基 B上的位置和菌落在培养
基
A
上的位置一一对应)
,如图乙所示。
(1)
实验所用绒布需要灭菌
,其目的是
。
(2)
实验所用培养基 A和 B的成分差别是
。
【预期结果】一段时间后
,如果 B系列培养基上没有细菌长出
,
说明接种的这些菌落都没有抗药性
。如果
B系列培养基上都
有部分菌落长出
,且它们的数目和位置都是一样的(如图丙所
示)
,则说明这些菌落对青霉素已具有
。
)
(
【验证推理】根据 B系列培养基上长出的这些菌落的位置
,找到
培养基 A上的原对应位置
,然后取这些菌落转接种
到含青霉素
的培养基
C上
。若这些菌落都能生长
,则说明
“这
些菌落的抗
药性是原已存在的
,而不是青霉素诱导出来的”,其理由是
) (
31.
(12
分)
为了验证光的反射定律
,小
红同学准备了一块平面镜、
一块画有法线
ON
的平整硬纸板、直尺、量角器及铅笔。
(1)
这个实验还需要的一个重要器材是
。
(2)
小红按如图甲所示方式开始实验
,纸板上显示出了两条光
线
,她想把这两条光线的传播路径保留在纸板上以便研究
,请
你为她设计一个简便的方法
:
。
) (
第
31
题
(3)
如果纸板与平面镜不垂直
,那么入射光沿纸板照射后将会
出现的现象是
。
(4)
小红将一缺角的纸板按如图乙所示方式放置
,让光沿直线
AO
入射
,
接着她以
ON
为轴旋转缺角纸板
,
发现
无论缺角纸板
旋转到哪个角度
,反射光都只出现在入射光所
在的纸板上
,在
缺角纸板上没有显示出反射光
。这一现象说明
) (
第
32
题
(1)
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
,点燃蜡烛
,调
整它们的高度使烛焰中心、透镜光心和光屏中心在
。
(2)
如图甲所示
,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
由光路可逆可以推断
,保
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
,
只移动透镜到
cm
刻度线
处
,光屏上可再次成清晰的实像。
(3)
实验一段时间后
,原来在光屏中心的像“跑”到光屏上方
,如
图乙
所
示
位
置
。
能
让
像
重
新 回
到
光
屏 中
心 的
合
理
操
作
是
。
(填序号)
)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 ① 蜡烛上调 ② 透镜下调 ③ 光屏下调 (4) 实验中 ,光屏上成模糊的像 ,如果蜡烛和透镜位置不变 ,将 光屏远离凸透镜到适当位置 ,那么光屏上能成清晰的像 ;如果 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位置不变 ,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放上一个 合适的凸透镜 ,那么光屏上也能成清晰的像 , 视眼的 矫正与上述成像过程类似。 33. (9分)思与行是学习科学的核心素养 。在一次科学课上 ,老师 演示了如图甲所示的一个科学现象 ,小孙由此思考 ,水的落地 点到瓶子的水平距离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接着他在脑海中构 建了这个问题的实验模型 ,如图乙所示 , 即实际上问题就是被 水平抛出的小球 ,它的落地点到初始点的水平距离可能与哪些 因素有关 经过观察思考并结合课上所学的内容 ,小孙做了如 下猜想 : 第 33题 猜想一 :小球落地点到初始点的水平距离 s可能与小球被抛出 时的高度 H 有关。 猜想二 :小球落地点到初始点的水平距离 s可能与小球被抛出 时的初速度 v有关。 然后 ,小孙选取了一个小球 ,利用高度可调的桌子与比较光滑 的斜面组成图丙所示的装置 ,并进行了实验和相关测量 ,得到 了部分数据如表所示 : 同一小球,H=1. 0米实验次序小球高度h/米落地点到初始点的水平距离 s/米10. 10. 6320. 21. 8930. 31. 09
(1) 在实验中让小球从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静止滚下 ,其目的是 。 (填字母) A. 使小球到达桌面时的速度不同 B. 使小球到达桌面时的速度相同 (2) 这里用到的实验方法是 (填 “等效替代法”或 “控制变量法”)。 (3)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猜想 是正确的。
15
(
34.
小华使用图甲装置来探究影响滑动摩擦
力大小的因素。
) (
37.
(6分)质量为
1
kg
的平底水桶底面积为
800
cm
2
。
水桶内装有
30
cm
深的水
,放在水平地面上
,如图甲所示
,水桶对地面的压
强为4000
Pa
,
当小明用竖直向上的力
F
提水桶
,
但没有提起来
时
,如图乙所示
,此时水桶对地面的压强刚好等于水对水桶的
压强
。
g
取 10N/
kg
。
求
:
)
36. (6分)距离传感器发出的超声波遇到物体后会被反射回传感 器 ,传感器收到信号后自动计算出物体与传感器的距离 ,并显 示物体到传感器的 s-t 图像 ; 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340m/s。
(1) 若传感器发出信号后 0. 01s收到物体反射回来的信号 ,则 物体距离传感器 m。
(2) 若显示物体的 s-t图像如图甲所示 ,则物体在 0~15s的运 动情况是 。
第 37题
(
(1)
水桶内水的质量。
(2)
小明对水桶的拉力
F
的大小。
)第 34题
(1) 实验中 ,应沿 方向拉动弹簧测力计 ,使木块在水平 木板上做 运动。
(2) 某次正确实验中 ,弹簧测力计的指针位置如图乙所示 ,木块 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 N,方向为 。
(
第
36
题
(3)
如图乙所示
,一物体在恒定的水平拉力
F
的作用下沿水平
地面做直线运动
,传感器显示物体运动的
s
-
t
图像如图丙所示。
求物体在
0~15s
内的平均速度
。
)(3) 小华利用图丙中场景①和②来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的关 系 ,请指出她在实验中明显的不当之处 : 。
(4) 在某次实验中 ,小华拉动木块在木板上运动 ,木块运动的 s-t图像如图丁所示 。若用 F1 和 F2 分别表示 0~t1 和 t1 ~t2
时间内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则可判断 F1 (填“> ”“< ”
或“=”)F2。
四、解答题(共 15分)
35. (3分)一座水面浮桥 ,最大能承受 1160N 的压力 。一个质量为 80kg的人提着两桶质量都是 20kg的水欲从桥上通过 ,则这个 人能否提着这两桶水从桥上走过去 (g取 10N/kg)期末检测答案
一、1. C
2. C [解析]胚乳中含有大量淀粉 ,故在玉米种子纵剖 面上滴加碘液 ,变蓝的部分是胚乳 ,A错误 ; ①为胚乳 , 是储存营养物质的结构 ,胚是种子的主要组成部分 ,B 错误 ;②是子叶 ,玉米种子的子叶只有一片 ,故玉米属于 单子叶植物 ,C正确 ; ⑤胚根在种子萌发时最先突破种 皮 ,D错误。
3. B 4. A 5. A 6. D 7. B 8. C 9. C
10. C [解析]本实验的变量是瓶内细菌的有无 ,A错 误 ;乙瓶内的牛奶会提前腐败 ,丙瓶内的牛奶会较长时 间地保存 ,B错误 ;实验操作应该在无菌条件下进行 ,C 正确 ;其他条件相同时 ,温度低可抑制微生物的繁殖 ,与 室温相比 ,5 ℃条件下牛奶会晚些腐败 ,D错误。
11. D
12. A [解析] 因为 P、Q 是同一直线上相距 10m 的两点 ,P 点是起点 ,Q 点是终点 。 由图可知 , 当两车的 纵坐标都是 10m 时 , 甲车对应的时间是 3 s,而乙车对 应的时间是 5s,已知甲比乙早 3s通过 Q点 ,如果两车 同时从 P 点出发 ,那么甲比乙早 2 s通过 Q 点 ,所以 , 甲比乙早 1s经过 P 点 , A正确。
13. D 14. B
15. C [解析] 当木星对地球产生引力的同时 ,地球也 对木星产生引力 ,这两个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其大小 相等 ,故 C正确。
16. D [解析] 由于汽车未推动 ,那么静止的汽车受平 衡力作用 ,所以推力等于阻力 ,两者是一对平衡力 ,D正 确 ,A、B错误 ;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 与物 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C错误。
17. B
18. D [解析] 由 v得 ,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 ,
汽车距测速仪 s1 =v声t1 = 340米/秒 ×0. 秒 = 85米 ;
汽车接收到第二次信号时 ,汽车距测速仪 s2 =v声 t2 =
340米/秒 ×0. 秒 =68米 。 因此汽车在两次信号的间
隔过程中 ,行驶的路程为 s'=s1 -s2 = 85米 -68米= 17米 ,行驶这 17米共用时 t'= Δt-t1 +t2 = 0. 9秒 -
0. 秒 + 0. 秒 = 0. 85秒 ,所以汽车的车速 v'''=
01=20米/秒。
19. A [解析] 因为凸透镜的焦距 f=10cm,所以胶片
到凸透镜的距离应满足 10 cm20. D [解析]合金块对电子秤的压力和电子秤对合金 块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A错误 ; 当数字测力计
拉力为 4N时 ,合金块受到电子秤的支持力 F支 =G- F拉 =mg-F拉 = 1. 6kg×10N/kg-4N= 12N,合金块在三个力的作用下平衡 ,B、C错误 ; 当数字测力计拉
力为 14. 5 N 时 , 合金块对电子秤产生的压力 F压 = F支 '=G-F拉 '=16N-14. 5N= 1. 5N,接触面积 S= 10cm×10 cm = 100 cm2 = 0. 01 m2 , 压强 p= =
1. 5×102 Pa,D正确。
二、21. (1) 转换法 音叉激起水花 (2) 不能 声音 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解析] (1) 物体的振动有时用眼 睛无法清晰看到 ,可以将微小振动放大 ,通过乒乓球是 否被弹起判断物体是否在振动 ,通过被弹起的高度来判 断物体振动幅度的大小 ,这种思维方法叫做转换法 ,音 叉激起水花也可以将微小振动放大 。 (2) 声音的传播 需要介质 ,若在月球表面上进行此实验 , 由于月球没有 空气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则看不到题述现象。
22. 色散 ③ [解析] 白光经三棱镜后 ,光屏上会出现 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 ,这个现象叫光的色散 ; 红光之外是红外线 , 即 ①区是红外线 ,红外线能遥控电 视机 ;紫光之外是紫外线 ,即③区为紫外线 ,紫外线能使 荧光物质发光 ,可以识别钞票的真伪。
23. (1) 45° (2) 65° [解 析] (1) 由 图 甲 可 知 , ∠BOE= 60°, 所 以 ∠COE = 90° - 60° = 30°, 而 ∠COF=30°,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所以 EO、OF两
条光线一定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 ,CD 为法线 ,AB为 界面 ,而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 , 则
OG一定为折射光线 , 由图甲可知 , 折射角 ∠GOD=
45°。 (2) 根据光的反射定律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作反 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夹角的角平分线就是法线的位置 ,如 图所示 , 由图知 ,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夹角为 180°-
50°=130°,则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 65°。24. 马(或自己) 20
25. (1) 力 使 物 体 发 生 形 变 ; 力 的 作 用 是 相 互 的 (2) 否
26. < = 27. < >
28. 运动状态 不可能 保持竖直29. ① 不能超载 ② 保持车距
三、30. 【实验方案】 (1) 避免杂菌对实验的干扰
(2) A无青霉素 ,B有青霉素 【预期结果】抗药性
【验证推理】这些取自培养基 A上的菌落之前没有接触 过青霉素
31. (1) 光源(或激光笔) (2) 沿光路用铅笔相隔一定 距离在纸板上各打两个点 ,再过两点用直尺、铅笔将光 的路径画在纸板上 (3) 在纸板上看不到反射光线
(4) 反 射 光 线、入 射 光 线、法 线 在 同 一 平 面 上
[解析](1) 这个实验还需要的一个重要器材是光源(或 激光笔等) 。 (2) 方法 :沿光路用铅笔相隔一定距离时 在纸板上各打两个点 ,再过两点用直尺、铅笔将光的路 径画在纸板上(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 (3) 如果纸板与 平面镜不垂直 ,那么入射光沿纸板照射后将会出现的现 象是在纸板上看不到反射光线 。 (4) 这一现象说明 :反 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32. (1) 同一高度 (2) 55 (3) ① ② (4) 远
[解析](1) 点燃蜡烛后 ,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 在同一高度 ,这样才能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 (2) 由图
甲知 , 当蜡 烛 在 25 cm 刻 度 线 处 , 物 距 u= 40 cm - 25cm=15cm,像距 v= 70 cm-40 cm= 30 cm,2f>
u>f,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若保持蜡烛和光屏
位置不 变 , 根 据 折 射 现 象 的 可 逆 性 , 物 距 u'= v =
30cm,即移动透镜至 55cm 刻度线处 ,光屏上能再次呈 现倒立、缩小的实像 。 (3) 实验一段时间后 ,蜡烛变短 , 像移动到光屏的上方 ,根据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 变 ,可将蜡烛向上移动或将光屏向上移动或将凸透镜向 下移动 。 (4) 光屏上成模糊的像 ,如果蜡烛和透镜位置 不变 ,将光屏远离凸透镜到适当位置 ,光屏上能成清晰 的像 ,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放上一个合适的凸透镜 ,光 屏上也能成清晰的像 ,说明此过程模拟的是远视眼的成 像与矫正。
33. (1) A (2) 控制变量法 (3) 二
34. (1) 水 平 匀 速 直 线 (2) 3. 4 水 平 向 左
(3) 没有 控 制 接 触 面 的 粗 糙 程 度 相 同 (4) = [解析](1) 当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动木块 ,使其在长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 ,木块处于平衡状态 ,根 据二力平衡可知 ,此时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的 示数 。 (2) 由图乙可知 ,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 0. 2N, 其示数大小为 3. 4 N,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 3. 4N,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 。 (3) 由图丙可知 , ①和 ② 两实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同 ,压力不同 , 由于没有控 制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 ,无法探究摩擦力与压力之间的 关系 。 (4) 由图可知 ,木块在 0~tl 和 t1 ~t2 时间内运 动的路程和时间均成正比 ,说明木块在 0~tl 和 t1 ~t2 时间内均做匀速直线运动 , 同一木块在粗糙程度相同的 水平面上运动 ,压力不变 ,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 ,则木 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相同 ,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 ,拉力
等于滑动摩擦力 ,所以拉力也相等 ,即 F1=F2。四、35. 人和两桶水的总质量 m = (80kg+20kg× 2)=120kg,所受总重力 G=mg= 120kg×10N/kg= 1200N,根据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桥所受压力 F=G=
1200N, 因为 1200N>1160N,所以这个人不能提着 这两桶水从桥上走过去
36. (1) 1. 7 (2) 静止 =2m/s
37. (1) 根据 可得 , 水桶对地面的压力 F地 =
p地S=4000Pa×8× 10-2 m2 = 320N, 空水桶的重力 G桶 =m桶g=1kg×10N/kg=10N,水桶放在水平地面
上 ,水桶对地面的压力等于水桶和水的重力之和 , 即
F地 =G总,所以 , 水的重力 G水 = F地 -G桶 = 320N-
10N=310N,则水的质量=31kg
(2) 水对水桶的压强 p水 = ρ水 gh= 1× 103 kg/m3 × 10N/kg×0. 3m=3×103 Pa,由题知 ,此时水桶对地面 的压强 p桶 = p水 = 3× 103 Pa,则水桶对地面的压力 F桶 =p桶S=3×103 Pa×8×10-2 m2 =240N,对水桶进
行受力分析可知 ,此时水桶受到重力、地面对水桶的支
持力和拉力的作用 ,且 G总 =F支 +F,地面对水桶的支 持力和水桶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 F支 = F桶 =240N,所以拉力 F=G总 -F支 =320N-240N=
80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