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小升初分班考专题:05平面图形问题-2023-2024学年数学六年级下册北师大版
一、选择题
1.用一根铁丝围成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它的边长是15.7厘米,如果用这根铁丝围成一个最大的圆,它的半径是( )厘米。
A.6.28 B.10 C.12.56 D.20
2.如果小圆与大圆的直径之比是1∶2,已知小圆的面积是314平方厘米,那么大圆的面积应是( )平方厘米。
A.314 B.628 C.942 D.1256
3.学校有一个圆形蓄水池,半径是5m,现准备扩建,半径增加1m,这个蓄水池的面积增加了( )m2。
A.3.14 B.11 C.34.54 D.6.28
4.一个小圆的半径是一个大圆半径的,那么这个小圆的周长是这个大圆周长的( )。
A.2倍 B. C. D.4倍
5.如果一个等腰三角形的边长都是自然数,其中两边的长度比是2∶5,那么它周长不可能是( )厘米。
A.12 B.9 C.24 D.36
6.从一张长为3厘米,宽为2厘米的长方形纸中剪去一个直径为1厘米的圆(如下图)。下面( )最接近阴影部分的面积。
A.5平方厘米 B.4平方厘米 C.3平方厘米 D.2平方厘米
二、填空题
7.我国《国旗法》规定,国旗的长和宽的比是3∶2,一面国旗的周长是800cm,它的长是( )cm,宽是( )cm。
8.大圆半径为5dm,小圆半径为2dm,它们的周长比为( ),面积比是( )。
9.在一张边长为12cm的正方形纸上剪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面积是( )。
10.如图,半圆的面积是39.25平方厘米,圆的面积是28.26平方厘米,那么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
11.如图所示,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部分重叠,已知梯形甲的面积是35cm2。则梯形乙的面积是( )cm2。
12.一幅图的比例尺是。在这幅图上量得一个圆形水池的直径是2厘米,这个水池实际的占地面积是( )平方米。
三、判断题
13.(如图),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空白部分的面积。( )
14.一个三角形3个内角的度数比是1∶2∶1,这个三角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
15.一个面积为14平方厘米的长方形,把它的各边都放大到原来的2倍,放大后的长方形面积是30平方厘米。( )
16.边长是4厘米的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相等。( )
17.圆的半径扩大,面积也扩大,半径缩小,面积缩小,所以圆面积和半径成正比例。( )
四、计算题
18.求下面图形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厘米)
19.图形计算。
如图:求图形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厘米)
五、解答题
20.如下图:圆从A点开始,沿着直尺(单位:厘米)向右滚动二周,到达了B点。
(1)圆沿着直尺滚动了多少厘米?
(2)B点大约在哪里?在图中的直尺上用“●”表示出来,标出B点。
21.李勇家的扫地机器人,它的底面是个圆形,直径是40厘米,将这个扫地机器人平放在地面上,它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22.钟表的时针长5厘米,分针长6厘米。
(1)从11时到12时,分针扫过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2)从上午6时到下午6时,时针针尖走过了多少厘米?
23.如图,在一个梯形内有两个三角形的面积分别为10平方厘米和12平方厘米,已知梯形上、下底的比是2∶3,那么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24.“围树座椅”是一种个保卫树的休闲改施,可以给市民提供休闲和娱乐的场所。白浪河公园有一种“围树座椅”,形状如图:
(1)这种“围树座椅”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如果游人沿座椅外沿落座,每人约占50厘米,这个座椅大约能坐几人?(结果保留整数)
参考答案:
1.B
【分析】根据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求出这根铁丝的周长也就是圆的周长,然后圆的周长公式C=2πr,求出圆的半径即可。
【详解】15.7×4=62.8(平方厘米)
62.8÷3.14÷2
=20÷2
=10(厘米)
它的半径是10厘米。
故答案为:B
2.D
【分析】根据题意,可设小圆的直径为“1”,则半径为“”;大圆的直径为“2”,则半径为“1”。根据圆的面积=,小圆和大圆的面积之比为[π×()2]∶(π×12)=1∶4,即大圆面积是小圆面积的4倍。已知小圆的面积是314平方厘米,用314×4即可解答。
【详解】设小圆的直径为“1”,则半径为“”;大圆的直径为“2”,则半径为“1”。
小圆面积∶大圆面积
=[π×()2]∶(π×12)
=π∶π
=1∶4
314×4=1256(平方厘米)
故答案为:D
3.C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半径为5m的圆形蓄水池扩建后的半径是(5+1)m,求这个蓄水池增加的面积,就是求圆环的面积;根据圆环的面积公式S环=π(R2-r2),代入数据计算即可求解。
【详解】5+1=6(m)
3.14×(62-52)
=3.14×(36-25)
=3.14×11
=34.54(m2)
这个蓄水池的面积增加了34.54m2。
故答案为:C
4.B
【分析】设大圆半径是2,则小圆半径是2×=1。根据圆的周长=2πr,分别求出大圆和小圆的周长,再根据“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除法计算”,用小圆周长除以大圆周长即可解答。
【详解】设大圆半径是2。
小圆半径:2×=1
(1×2×π)÷(2×2×π)
=2π÷4π
=
则这个小圆的周长是这个大圆周长的。
故答案为:B
5.B
【分析】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是相等的,已知其中两条边的长度比是2∶5,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可知三条边的比为2∶5∶5,分别看作2份,5份和5份,周长一共有(2+5+5)份,所以周长一定是12的倍数。据此解答。
【详解】2+2<5
5+5>2
可知三条边的比为2∶5∶5
2+5+5
=7+5
=12
A.12÷12=1(厘米);它的周长可能是12厘米;
B.9÷12=0.75(厘米);它的周长不可能是9厘米;
C.24÷12=2(厘米);它的周长可能是24厘米;
D.36÷12=3(厘米);它的周长可能是36厘米。
如果一个等腰三角形的边长都是自然数,其中两边的长度比是2∶5,那么它周长不可能是9厘米。
故答案为:B
6.A
【分析】通过观察可知,一个直径为1厘米的圆面积接近一个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根据正方形的面积公式,用1×1即可求出接近正方形的面积,然后根据长方形的面积=长×宽,用3×2即可求出长方形的面积,再用3×2-1×1即可求出接近阴影部分的面积。
【详解】3×2-1×1
=6-1
=5(平方厘米)
5平方厘米最接近阴影部分的面积。
故答案为:A
7. 240 160
【分析】因为长方形的周长是两条长和两条宽的和,所以周长除以2,求出长和宽的和,根据国旗的长和宽的比是3∶2,可知长占长和宽和的,宽占长和宽和的,再用乘法计算,求出长和宽。
【详解】800÷2=400(cm)
400×
=400×
=240(cm)
400×
=400×
=160(cm)
它的长是240cm,宽是160cm。
8. 5∶2 25∶4
【分析】
已知两个圆的半径分别为5dm、2dm,根据圆的周长公式C=2πr,圆的面积公式S=πr2,分别求出两个圆的周长和面积,再根据比的意义,写出它们的周长比、面积比,并化简。
【详解】周长比:
(2π×5)∶(2π×2)=5∶2
面积比:
(π×52)∶(π×22)=25π∶4π=25∶4
它们的周长比为5∶2,面积比是25∶4。
9.113.04cm2/113.04平方厘米
【分析】
根据题意,在正方形纸上剪一个最大的圆,那么这个圆的直径等于正方形的边长;根据圆的面积公式S=πr2,代入数据计算即可求出这个圆的面积。
【详解】3.14×(12÷2)2
=3.14×62
=3.14×36
=113.04(cm2)
这个圆的面积是113.04cm2。
10.24平方厘米/24cm2
【分析】半圆面积为39.25平方厘米,则半圆所在的圆面积就是(39.25×2)平方厘米,根据圆面积计算公式“S=πr2”,r2=39.25×2÷3.14=25,由于52=25,由此得出半圆的半径是5厘米,进而求出半圆的直径为5×2=10(厘米)。圆的面积为28.26平方厘米,同理可求出圆的半径,进而求出圆的直径。圆直径是阴影长方形的长,半圆直径减圆直径是阴影长的宽,根据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S=ab”即可求出阴影部分面积。
【详解】39.25×2÷3.14
=78.5÷3.14
=25
25=52
即半圆的半径是5厘米,
5×2=10(厘米)
28.26÷3.14=9(厘米)
9=32
所以圆的半径为3厘米,
3×2=6(厘米)
6×(10-6)
=6×4
=24(平方厘米)
那么阴影部分的面积是24平方厘米。
【点睛】阴影部分是一个长方形,求出这个长方形的长、宽是关键,也难点.长方形的长为圆的直径,宽为半圆直径与圆直径之差,根据圆面积计算公式即可求出半圆、圆的半径,进而求出直径。
11.35
【分析】根据图示可知,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等底等高,所以长方形的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S甲=S长方形-S空白,S乙=S平行四边形-S空白,所以梯形乙的面积和梯形甲的面积相等,是35cm2。
【详解】根据分析,梯形乙的面积和梯形甲的面积相等,是35cm2。
12.7850
【分析】
从线段比例尺可以看出,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50米,化成数值比例尺,再根据“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求出这个圆形水池的实际直径,再根据圆的面积公式:S=πr2,求出水池的占地面积。
【详解】1厘米∶50米
=1厘米∶5000厘米
=1∶5000
2÷
=2×5000
=10000(厘米)
10000厘米=100米
3.14×(100÷2)2
=3.14×502
=3.14×2500
=7850(平方米)
即这个水池实际的占地面积是7850平方米。
13.√
【分析】观察图形可知,阴影部分是一个三角形,该三角形的底相当于长方形的长,高相当于长方形的宽,则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长方形的面积的一半,即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空白部分的面积。据此判断即可。
【详解】由分析可知:
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空白部分的面积。原题干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和长方形的面积,明确三角形和长方形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14.√
【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按比例分配分别求出三角形的各角的度数,再判断是否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即可。
【详解】
=45(度)
=90(度)
三角形的三个角的度数分别为:45度、90度、45度,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比的应用及三角形的分类;熟练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和三角形的分类,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5.×
【分析】根据长方形的面积=长×宽,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几倍或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一(0除外),积也扩大到原来几倍或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一;所以如果把长方形的长和宽都放大到原来的2倍,则面积放大到原来的(2×2)倍,据此解答。
【详解】14×2×2=56(平方厘米)
一个面积为14平方厘米的长方形,把它的各边都放大到原来的2倍,放大后的长方形面积是56平方厘米。原题干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图形的放大,明确长方形面积公式以及积的变化规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6.×
【分析】根据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求出正方形的周长是16厘米,面积是16平方厘米。周长和面积的单位不同,二者不能互相比较,据此判断。
【详解】4×4=16(厘米)
4×4=16(平方厘米)
正方形的周长是16厘米,面积是16平方厘米。16厘米和16平方厘米的单位不同,不能比较大小,题干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正方形周长和面积公式的应用,关键是明确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不能互相比较。
17.×
【分析】判断圆的半径和面积是否成正比例,就看这两种量是否是对应的比值一定,如果是比值一定,就成正比例,如果是比值不一定,就不成正比例。
【详解】圆的面积÷半径=圆周率×半径(不一定),是比值不一定,圆的半径和面积不成正比例。
故答案为:×
【点睛】此题属于辨识成正比例的量,就看这两种量是否是对应的比值一定,再做出判断。
18.3.44平方厘米
【分析】观察图形可知,阴影部分的面积=正方形的面积-圆的面积,根据正方形的面积公式S=a2,圆的面积公式S=πr2,代入数据计算求解。
【详解】4×4-3.14×42×
=16-3.14×16×
=16-12.56
=3.44(平方厘米)
阴影部分的面积是3.44平方厘米。
19.16平方厘米
【分析】阴影部分面积=长是(4×2)厘米,宽是4厘米的长方形面积-半径是4厘米圆的面积的一半+半径是4厘米圆的面积一半-底是(4×2)厘米,高是4厘米的三角形面积;由此可知,阴影部分面积=长是(4×2)厘米,宽是4厘米的长方形面积-底是(4×2)厘米,高是4厘米的三角形面积;根据长方形面积公式:面积=长×宽,三角形面积公式:面积=底×高÷2,代入数据,即可解答。
【详解】(4×2)×4-(4×2)×4÷2
=8×4-8×4÷2
=32-32÷2
=32-16
=16(平方厘米)
阴影部分面积是16平方厘米。
20.(1)12.56厘米
(2)18.56厘米;见详解
【分析】(1)从图中可知,这个圆的直径是(7-5)厘米;根据圆的周长公式C=πd,求出圆滚动一周的长度,再乘2,即是圆滚动二周的长度。
(2)图中点A对应的直尺上的刻度是6,用圆滚动二周的长度加上6,即是点B对应的直尺上的刻度,在图中标出点B的位置即可。
【详解】(1)圆的直径:7-5=2(厘米)
3.14×2×2=12.56(厘米)
答:圆沿着直尺滚动了12.56厘米。
(2)12.56+6=18.56(厘米)
答:B点大约在18.56厘米处。
如图:
21.1256平方厘米
【分析】根据圆面积公式:S=πr2,用3.14×(40÷2)2即可求出扫地机器人的占地面积。
【详解】3.14×(40÷2)2
=3.14×202
=3.14×400
=1256(平方厘米)
答:占地面积是1256平方厘米。
22.(1)113.04平方厘米;
(2)31.4厘米
【分析】(1)从11时到12时是1小时,分针转动一圈,则分针扫过的面积是半径为6厘米的圆的面积,将数据代入圆的面积公式:S=πr2计算即可。
(2)从上午6时到下午6时共12小时,时针转动一圈,针尖走过的路程是半径为5厘米的圆的周长,将数据代入圆的周长公式:C=2πr计算即可。
【详解】(1)3.14×62
=3.14×36
=113.04(平方厘米)
答:从11时到12时,分针扫过的面积是113.04平方厘米。
(2)2×3.14×5
=6.25×5
=31.4(厘米)
答:从上午6时到下午6时,时针针尖走过了31.4厘米。
23.23平方厘米
【分析】已知梯形上、下底的比是2∶3,根据比的意义,可假设上底为2厘米,下底为3厘米,又已知两个空白的三角形面积分别为10平方厘米和12平方厘米,根据三角形的面积×2÷底=高,用10×2÷2即可求出上面空白三角形的高,也就是10厘米,用12×2÷3即可求出下面空白三角形的高,也就是8厘米;进而可知梯形的高是(10+8)厘米,根据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用(2+3)×(10+8)÷2即可求出梯形的面积;再用梯形的面积减去两个空白三角形的面积,即可求出阴影部分的面积。
【详解】假设上底为2厘米,下底为3厘米,
10×2÷2=10(厘米)
12×2÷3=8(厘米)
(2+3)×(10+8)÷2
=5×18÷2
=45(平方厘米)
45-10-12=23(平方厘米)
答:阴影部分面积是23平方厘米。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比的应用以及三角形、梯形面积公式的灵活应用,可用假设法解决问题。
24.(1)9.42平方米
(2)25人
【分析】(1)这种“围树座椅”的面积是直径4米的大圆面积减去直径2米的小圆的面积,根据环形面积公式:S=π(R2-r2),据此解答。
(2)用直径4米的大圆的周长除以每人占用的长度即可算出这个座椅能坐几人,根据实际情况,结果采用去尾法,保留整数,注意计算前先统一单位。
【详解】(1)大圆的半径:4÷2=2(米)
小圆的半径:2÷2=1(米)
“围树座椅”的面积:
3.14×(22-12)
=3.14×3
=9.42(平方米)
答:这种“围树座椅”的面积是9.42平方米。
(2)50厘米=0.5米
3.14×4÷0.5
=12.56÷0.5
≈25(人)
答:这个座椅大约能坐25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