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课标要求] 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 http: / / www.21cnjy.com )
一、内战的爆发
1.重庆谈判
(1)原因
①蒋介石为争取部署内战的时间,采取“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
②中共力图争取和平,制止内战。
(2)成果: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署了《双十协定》。
规定:坚决避免内战,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共商和平建国,实现政治民主化。
[概念解读]
“重庆谈判”: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避免内战、争取和平,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政府在重庆进行了为期43天的和平谈判,史称重庆谈判。整个事件过程从1945年8月29日开始,至10月10日结束,国共双方签订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2.内战爆发
1946年6月底,国民党军队围攻中原解放区,发动了全国规模的内战。
深化探究
材料
( http: / / www.21cnjy.com )
图一 图二
思考
(1)图一中的磨刀者是谁?该图片反映了什么实质问题?
(2)图二反映的历史事件结果如何?
答案 (1)蒋介石。实质问题:抗战胜利后,蒋介石玩弄“假和平、真内战”的反革命策略。
(2)签订了《双十协定》,促成了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政治协议,但很快被国民党撕毁。
二、人民解放战争的过程
1.初期战况
(1)8个月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计划。
(2)1947年春,粉碎国民党军队对陕北和山东解放区发动的重点进攻。
[知识点拨]
“重点进攻”:是解放战争中国民党军队于19 ( http: / / www.21cnjy.com )47年采取的战略,指重点进攻中国共产党控制的山东和陕北解放区,以取代1946年采用的全面进攻战略。重点进攻最终遭到失败,被迫转入重点防御。
2.战略反攻
1947年夏,向国统区发起战略反攻,解放军转入外线作战。
3.战略决战
(1)辽沈战役:1948年9月,东北野战军首先攻占锦州,围困长春,攻下沈阳,解放东北全境。
(2)淮海战役:1948年11月~1949年1月,华东和中原野战军,解放长江以北中原地区。
(3)平津战役:1949年1月,东北、华北野战军,解放平津等华北地区,北平和平解放。
(4)意义:为中国革命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基础。
[易混易错]
三大战役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而不是推翻了国民政府的统治。南京国民政府覆灭的标志是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深化探究
材料 见下图
( http: / / www.21cnjy.com )
思考
(1)人民解放军为什么首先发起辽沈战役?
(2)概述图片所反映的重大事件的背景和重大历史意义。
答案 (1)东北战场兵力对比解放军占优势; ( http: / / www.21cnjy.com )东北敌军孤立分散,补给困难;可以粉碎敌人战略收缩企图;东北决战结束后,可支持华北、华东作战;可用东北地区工业支援全国的解放战争。
(2)背景:1947年,刘 ( http: / / www.21cnjy.com )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经过一年的作战,敌我力量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意义:三大战役共歼灭或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1.战争胜利
(1)渡江战役,解放南京。
(2)进军全国,解放中南、西北、西南等地区,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守台湾。
(3)七届二中全会召开,筹备新政协会议和建国(胜利标志)。
[易混易错]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标志着统治中国长达2 ( http: / / www.21cnjy.com )2年的南京国民政府覆灭,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但并不是完全胜利,因为国民党的残余势力依然占领西南、西北以及台湾等地,人民解放军还在追剿、肃清残敌。
2.胜利的意义
(1)国内
①中国人民结束受奴役的历史,从此成为国家、社会的主人。
②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向社会主义过渡提供了前提。
(2)国际
①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②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归纳总结]
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有哪些?
(1)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2)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指导,走经过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
(3)有一支人民的革命军队,坚持武装斗争。
(4)组成一个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奋斗;并得到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
深化探究
材料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 ( http: / / www.21cnjy.com )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思考
(1)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诗句中所涉及的城市在近代曾定都于此的政权有哪些?
(2)材料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答案 (1)事件:渡江战役,占领南京。政权:太平天国、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南京国民政府。
(2)渡江战役的胜利,标志着南京国民党政府在大陆的统治结束,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http: / / www.21cnjy.com )
1.国民党首先提出重庆谈判和北平谈判,主要是为了( )
A.把内战的责任推给共产党
B.以和谈换取部署作战时间
C.在国共两党的斗争中由被动变主动
D.需要共同商讨国内和平问题
答案 B
解析 回答此题可用排除法。A项是重庆谈判的目的,C项与史实不符,D项对国民党来说是不可能的,因为其代表的阶级利益与中共不同。
2.国民党《中央日报》就国共关系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某一事件的影响评论道:“这一结果固然还有不能尽如人意的地方,但内战之不致发生,却已有确实的保障。”这指的是( )
A.国民党一大召开 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C.《双十协定》的签订 D.达成《国内和平协定》
答案 C
解析 注意题中的信息“内战之不致发生,却已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确实的保障”指的是抗战胜利后,在争取和平民主阶段,国共两党举行重庆谈判,签署《双十协定》,确定了和平建国的方针。A项国民党一大于1924年初召开,B项是在1936年,D项中的《国内和平协定》最终由于国民党代表团拒绝签字而未达成。
3.
( http: / / www.21cnjy.com )
右图漫画题为《三把沉重的铁锤连续地打在蒋介石的脊骨上》,该图所反映事件的意义在于( )
A.彻底消灭蒋介石,解放全中国
B.粉碎了蒋介石消灭共产党的阴谋
C.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序幕
D.鼓舞解放区军民团结抗敌的斗志
答案 C
解析 从图中可看出,铁锤应该是刘邓千里挺进大别山,同时陈赓、谢富治、陈毅、粟裕等的配合,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序幕。
4.1948年底,著名的建 ( http: / / www.21cnjy.com )筑学大师梁思成先生曾写信给中共中央,提出要尽可能地保护中华民族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如故宫、颐和园、雍和宫等。据所学知识判断,这与当时正在进行的哪一战役有直接关系( )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答案 B
解析 从时间“1948年底”可断定属于三大战役之一,而故宫等古迹,说明在北京,所以为平津战役。
5.1949年4月,陈毅欣然写道:“旌旗南指大江边,不尽洪流涌上天。直下金陵澄六合,万方争颂换人间。”该诗描写的历史事件是( )
A.强渡长江,推翻国民政府
B.民众支前,淮海战役胜利
C.瓦解敌军,和平解放北平
D.挥师南下,基本歼灭残敌
答案 A
解析 “金陵”是南京的别称,因此材料是指渡江战役,占领南京,国民党政权覆灭。
( http: / / www.21cnjy.com )
探究思考
1.提示 人心向背决定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战争的胜负。国民党发动反人民的内战,丧失了民心;人民解放军进行的解放战争是正义的,是为了广大人民翻身求解放,因此得到人民支持。导致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原因很多,但最重要的是人民的支持。上述材料反映了人民群众积极支前的壮观场面,也是对解放战争取得胜利原因的形象总结。
2.(略)
( http: / / www.21cnjy.com )
[基础达标]
1.20世纪40年代朱自清总结了人们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普遍心情:“胜利到来的当时,我们喘一口气,情不自禁地在心头描画着三五年后可能实现的一个小康时代……但是胜利的欢呼闪电似的过去了,接着是一阵阵闷雷响着。这个变化太快了,幻灭得太快了。”当时人们的普遍愿望是( )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要和平,争民主”
C.“还我河山,守土抗战”
D.“打倒列强,除军阀”
答案 B
解析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企图建立一党独裁专制,遭到反对,当时人们的迫切愿望是和平、民主。
2.1946年10月10日,梁漱溟(著 ( http: / / www.21cnjy.com )名爱国民主人士)到上海去见周恩来,促其回南京继续和谈。次日,梁返回南京,下车后见报纸上登载消息“国军已攻下张家口”,不禁惊叹,他对记者说:“一觉醒来,和平已经死了!”“和平已经死了”是因为( )
A.国民党发动内战,撕毁政协协议
B.国人和平建国的要求脱离实际
C.中共抵制国民党的和谈请求
D.国民党拒绝在和平协议上签字
答案 A
解析 注意时间信息:“1946年”。这一时期,国民党撕毁政协协议,发动内战,要消灭人民民主力量。
3.毛泽东给山东战区的一份电报上指 ( http: / / www.21cnjy.com )出:“……敌军密集不好打,忍耐待机……让敌占领莱芜、沂水、莒县,陷入极大困境,然后歼敌,并不为迟。”这是为了( )
A.贯彻“工农武装割据”的方针
B.统一部署百团大战
C.粉碎国民党的重点进攻
D.组织实施战略反攻
答案 C
解析 从材料中“敌人密集……”可知此时敌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集中力量进攻山东地区,由此可判断这是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其余三项在地域范围上与此不符。
4.图示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下图描述了解放战争期间某一阶段的战略态势,图中的尖刀表示的是( )
( http: / / www.21cnjy.com )
A.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
B.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C.人民解放军发起淮海战役
D.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
答案 B
解析 从漫画来看,蒋介石的两个拳头打人,露出了胸膛的空隙,这把尖刀直插其心脏,因此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5.《建国大业》中,1949年3月5 ( http: / / www.21cnjy.com )日至13日,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河北省西柏坡召开。唐国强饰演的毛泽东调侃由立平饰演的林彪,“林彪啊,你吃了蒋介石一百多万的军队,怎么还这么瘦啊!”下列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是称赞林彪参加了三大战役中的所有战役,并消灭敌人一百多万
B.是称赞林彪自参加革命以来一共歼灭敌人一百多万
C.是称赞林彪在辽沈、平津战役中指挥有方,歼敌很多
D.是警告林彪不要叛国投敌
答案 C
解析 联系当时的史实可以判断,辽沈战役、平津战役中林彪率领的东北解放军均参加,歼敌达100多万。C项正确。
[能力提升]
6.1948年秋,山东农民唐和恩率领他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支前小车队,冒风雪,忍饥寒,跋山涉水,日夜奔行。他还用心地在随身携带的竹棍上刻下了他支前经过的每一个地方(见下图)。据其行程路线判断,他支援了( )
( http: / / www.21cnjy.com )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答案 C
解析 注意时间是“1948年秋”,从竹棍上的地点可见,地点主要在山东、江苏,可知此战役是淮海战役。
7.右图是南京总统府办公桌上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台历,它用黄铜铸成,透过历史的尘埃还能看到上面写着“中华民国三十八年四月小,23,星期六”。作为历史它在此定格成为永恒。它的寓意是( )
A.清政府统治结束
B.国民党政府在大陆统治结束
C.日军占领南京并进行大屠杀
D.南京光复,抗日战争胜利
答案 B
解析 中华民国三十八年4月23日,即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国民党政府在中国大陆的统治结束。
8.1949年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在给杜鲁 ( http: / / www.21cnjy.com )门的信中说:“中国内战不祥的结局超出美国政府控制的能力,这是不幸的事,却也是无可避免的。”最能验证这段话的史实是( )
A.解放军战略反攻取得了重大战果
B.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
C.三大战役已在辽沈地区率先打响
D.国民党政府反动统治被推翻
答案 D
解析 本题要求将材料的观点与选项反映的历史 ( http: / / www.21cnjy.com )事件的发展过程准确联系起来。中国内战的最后结局是国民党反动统治被推翻。学生可能会误认为是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但这是三大战役的结局。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示意图
( http: / / www.21cnjy.com )
材料二 毛泽东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1)人民解放军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开始渡江作战的?
(2)结合材料一、二分析这一现象应该发生于什么时间?结合材料一分析,材料二中毛泽东的七律反映了什么事件?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有什么历史意义?
答案 (1)人民解放军取得了三大战役的胜利,国民党主力基本上被消灭。
(2)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占领了南京,国民党反动统治宣告结束。
(3)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 http: / / www.21cnjy.com ),标志着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奴役中国人民历史的结束,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由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实现国家繁荣和人民共同富裕,创造了必要的前提;③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和识记 ( http: / / www.21cnjy.com )能力。回答第(1)(3)问时要注意将所学知识正确迁移;回答第(2)问时要看清材料的文字说明,然后再结合材料二中的题目及所学知识组织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