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课标要求]
1.通过了解这一时期的生产力水平和社会关系的变化,初步理解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局面的形成。
周厉王与民争利,引起“国人暴动”
公元前841年
公元前771年
周幽王时,朝政腐败,社会矛盾激化
西周被犬戎所灭
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
公元前770年
◎西周的灭亡
约公元前
2070年
约公元前
1600年
公元前
1046年
公元前
770年
公元前
221年
夏
商
西周
东周
公元前
476年
战国
春秋
“春秋”:因孔子编订的史书《春秋》而得名。
“战国”:因西汉刘向整理校订《战国策》一书而得名。
一、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一)农业发展的表现
◎北京人使用的石器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
◎春秋时期的铁制农具
◎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的铜铲
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
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用于祭祀的牲口,现在用在田间劳作)
——《国语·晋语》
春秋牛尊
(现藏上海博物馆)
驯服牛的有力例证
(二)手工业发展的表现
纺织业和漆器
冶铁业
青铜业
精美的漆器
先进的冶铁业
春秋莲鹤方壶
湖北荆州“丝绸宝库”马山一号楚墓
规模不断扩大,技术革新。
铸铁柔化处理技术,比欧洲早两千年以上
(三)商业发展的表现
商品交换市场出现、金属货币使用。
春秋时的金属货币
城市市场交易
钱币分布图
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有何意义?
春秋时期,由于农具的进步,各诸侯国都开始了垦荒的高潮。垦荒使当时黄河流域凡是具备条件的土地全部开垦。
铁制工具和牛耕出现
开垦荒地,扩大耕地
井田制遭到破坏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公田,又叫井田制,分封制存在的基础)
生产力提升,原有经济结构被破坏
分封制逐步瓦解
启示:经济变革会引起政治变革。
北京人、山顶洞人
打制石器
河姆渡人、半坡人
磨制石器
石器时代
夏商西周时期
青铜器
青铜时代
从石器工具、石器时代过渡到青铜工具、青铜时代,是人类跨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
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是春秋时期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东周春秋时期
铁制农具和牛耕
铁器时代
政治制度:原始社会
政治制度:奴隶社会
政治制度:封建社会
二、王室衰微
(一)分封制瓦解
按照分封制的规定,诸侯需要将土地继续向下分封,然而春秋时期出现的情况是一些诸侯国不再分封土地,而是设置县、郡,委派官员管理,职位也不再世袭。
这样会带来什么问题?
◎西周分封制等级示意图
西周 春秋
朝聘制度 诸侯需要每5年朝聘周天子 据《春秋》一书242年的记载,鲁国仅向周天子朝贡7次,鲁君亲自去的只有3次
土地情况 千里王畿 春秋中期以后,周天子实际拥有的土地方圆不超过二百里,只相当于一个中小诸侯国的地盘
王室收入 土地财富; 诸侯缴纳贡赋 平王死,桓王派人到鲁国乞要丧葬费。三年后发生灾荒,又去鲁国“告饥”。以后又向鲁国乞求贡车
军队情况 周天子至少拥有十四师(军);诸侯只能有一、二军,最多不超过三军 桓王即位,与郑国关系交恶,公元前707年,桓王统帅周、陈、蔡、卫四国的军队讨伐郑国,惨遭失败
政治地位下降
经济实力下滑
军事战斗力减弱
王室衰微
(二)春秋时期周天子的地位
西周—实行分封制
东周—分封制逐步瓦解
周天子
有权
有地
有臣
有钱
没权
没地
没臣
没钱
授民授疆土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诸侯定期纳贡
设置县、郡,委派官员管理
周天子仅管辖洛邑一带
不听从王命,各自为政
不再定期向天子纳贡
周王室统治力大减,诸侯势力崛起。
西周:“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春秋:“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总结
春秋时期诸侯取代周王室操纵了国家政治,使得整个国家处于怎样的状态?
(三)诸侯崛起,竞相争霸
诸侯各自为政、相互攻伐,国家分裂割据。
与此同时,中原的“诸华”“诸夏”在同周边的戎、狄、蛮、夷等民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材料研读 平王之时(平王统治时期),周室衰微(周天子势力衰弱),诸侯强并弱(诸侯变强,兼并弱小国家),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政权在诸侯手中)。
——《史记·周本纪》
三、诸侯争霸
2.主要霸主: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等
①王室衰微;
②各诸侯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③各诸侯国争夺人口、财产、土地和政治上对别国的支配权。
1.争霸原因:
实质:奴隶主的掠夺战争
春秋无义战—孟子
谁是第一个霸主?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矣。”
——《论语·宪问》
1.利用齐国地理条件的优势,盛产鱼盐,顺应人民的意愿,促进齐国富国强兵。
2.制定“尊王攘夷”策略,收到显著效果。
3.任用管仲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
◎春秋争霸形势图
齐桓公为什么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尊王攘夷:名义上仍然尊重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霸主以天子的旗号领导各诸侯国驱除夷狄对华夏族的侵略。
(三)春秋争霸的影响
春秋初,大小诸侯国有一百四十余,经过三百年的兼并和战争,到春秋末只剩下了秦、楚、齐、燕等十几个大国、强国。
——摘编自中国国家博物馆编《文物春秋战国史》
诸侯国在争霸战争的过程中不断地扩展自己的辖地,吞灭了周围的戎狄部族。这些地区的戎夷部族,迅速与华夏文化融合,成为华夏族的一员,对华夏文明的稳定、发展作出贡献。
——摘编自李玉洁《简明春秋史》
春秋时期的大国争霸,使得战事不断,中原地区的诸侯几乎都卷入了战争。一些小国备受战争之害,如郑国遭受战祸70多次,宋国也有40多次。
1.积极:诸侯国数量逐步减少,客观上加速了中国统一的步伐;
各民族在长期交往与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2.消极:战争给人们带来巨大灾难,造成社会的动荡。
评价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时要一分为二、全面客观公正。
动荡的春秋时期
经济发展
农业:铁制农具、牛耕
手工业
商业
王室衰微
制度变化 分封制逐步瓦解
周王室势力大减
诸侯崛起,竞相称霸
诸侯争霸
原因:王室控制力减弱,各国发展不平衡
口号:“尊王攘夷”
霸主: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吴王阖闾、
越王勾践
影响:利于局部地区统一;促进民族交融
1.根据规定,诸侯国国君每五年就要朝见周天子一次。据鲁史《春秋》记载,二百四十二年间,鲁国国君朝见周天子只有三次,朝见晋国国君多达二十次。这反映了春秋时期
A. 中央集权加强 B. 周王室衰微
C. 社会和平稳定 D. 儒学居主导地位
2.东周时期,王朝软弱无力,封建主相互混战不休,表面上是个多事的时期。不过,这也是一个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从而明确地、永久地决定中国发展进程的时期。”引发这一时期“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的主要原因是
A. 各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 B. 都江堰的修建
C. 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并进一步推广 D. 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习题演练
√
√
3.据史书记载,春秋初年有一百多个诸侯国,到战国时期只剩下十几个了,这个材料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A. 诸侯割据混战扩大 B. 人民遭受的灾难更重
C. 封建制度逐步瓦解 D. 逐步走向统一
4.《史记》记载:“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霸主)。”该材料说明东周时期( )
①周天子威望下降;②诸侯不再听从周天子命令;③强大的诸侯竞相争当霸主;④最终秦国完成国家统一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