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浮力 配套教学设计(1)

文档属性

名称 1.5浮力 配套教学设计(1)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3.5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5-12-17 14:08:31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学情分析
从第三课《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开始,我们将关注点放到了“排开的水量”。学生知道了排开的水量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但同时又产生了对“排开的水量”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学生有进一步探究的意愿和能力,所以,我们将物体受到的浮力与它排开的水的重力之间的关系做了进一步的研究。这对帮助学生建立密度的前概念,揭示沉浮的奥秘更有帮助。
2教学过程
2.1 第二学时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静止浮在水面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重力的大小,方向相反。
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即排开的水量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漂浮物体受到的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水的重力。
过程与方法:
小组合作设计实验,并完成实验。
通过实验获得数据,并从中发现规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谨慎操作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学习利用数据分析解释现象,懂得数据的重要性。
认识到生活中很多现象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和原理,我们要善于发现、勇于探究。学时重点
设计实验,并通过实验发现漂浮物体受到的浮力与此物体排开水的重力的关系。学时难点
测量排开的水的重力。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
1、回顾:上一节课我们研究了《浮力》,请问你知道了什么?
2、(出示阿基米德图片)同学们,这张图片讲的是谁?
(视频展示阿基米德的故事)阿基米德有一个著名的故事,相信大家都听过,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3、问:阿基米德发现了什么?
4、提出问题:我们这节课研究漂浮物体受到的浮力和它排开的水的重力之间的关系。
活动2【练习】制定实验方案
1.老师给大家准备了这些材料,(出示材料:带盖塑料瓶、食盐、烧杯、水、盘子、台秤、纸巾等)我们要利用这些材料做实验。请小组讨论如何做实验,将你们的方法记录下来(可用文字或图画的方式记录)。
讨论时老师有几个小提示给大家。(出示小提示)
⑴漂浮物体受到的浮力、排开的水的重力怎样得出?
⑵为了使数据更能体现规律,实验时应该怎样处理漂浮物体?
为了减小误差,同一情况(漂浮物体重力不变)下应该怎么样?
⑶如何用台秤得到力的数据?
全班交流上述问题怎么解决。
2.学生小组合作设计实验。
3.学生投影展示,交流实验方法,汇总成较完善的实验方法。教师PPT出示较完善的实验方法。
实验步骤:
⑴在塑料瓶中倒入大概三分之一食盐,用电子称称出瓶子(含盖子)和食盐的质量(克)。这个数值乘以0.01,就知道了重力(牛)。记录数据。
⑵称出空盘子的质量,数值乘以0.01,就是空盘子重力(牛)。记录数据。
⑶将200毫升的烧杯放在盘子中间,小心的往里面注满水。
⑷将装好食盐的塑料瓶慢慢放到烧杯里,等水不再外溢后,取出塑料瓶和烧杯,放在一边。称出盘子、水的总质量,乘以0.01,就是盘子和溢出的水的重力(牛),记录数据。
⑸倒掉盘子里的水,擦干。将盘子和溢出的水的重力减去空盘子重力,就是排出的水的重力,记录数据。
⑹重复步骤2-5若干次,算出排出水的重力的平均值(牛),记录数据。
⑺改变瓶中食盐的量,重复上述步骤,记录数据。
活动3【练习】交流实验注意事项
4.那么,在实验中我们要注意些什么呢?讨论实验注意事项。
⑴烧杯中的水要尽量的满,但不能溢出来。(可现在烧杯中装好较多的水,再将它放到盘子里,继续加水到满。)
⑵装好食盐的塑料瓶要慢慢放到烧杯里,不能一下子松手。等水不再外溢后,取出塑料瓶。
⑶每加一次盐,塑料瓶排开的水的重力要测量多次(起码三次),然后取平均值。
⑷用台秤测得的数据乘上0.01,就是力的大小。
活动4【练习】小组实验
5.学生小组实验,记录数据。师巡视指导。
活动5【练习】结论和分析
6.数据汇总、分析,得出结论。(学生将数据汇总与教师的EXCEL表格中,师插入折线图)
分析和结论:
⑴关于物体受到的浮力与其排开的水的重力之间的关系,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⑵每次实验时瓶子的重力都不同,这对它的漂浮状态有什么影响?
⑶指出实验过程中哪些地方会产生误差,并提出一些改进方法。
7.小结:阿基米德的发现和同学们今天的发现一样。他进行了大量的实验,最后总结出了闻名于世的阿基米德原理:放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其大小等于物体所排开的液体重量。正是阿基米德在洗澡时的不经意发现,使得人们对物体的沉浮有了科学的认识。同学们,老师希望同学们能注意观察生活中的细节,如果有了疑惑,也要勇于探究,说不定你也会有惊人的发现!
活动6【练习】课后拓展
1.如果你在瓶中放的食盐太多,瓶子沉下去了。这种情况下,该如何计算瓶子受到的浮力?如何计算下沉物体受到的浮力?
2.要是把实验中用的水换成食用油、浓盐水、酒精、糖水等,实验结果会有什么变化?设计一个新的实验来验证你的猜测。
1教学目标
了解关于天才的话题。
明确天才出现的原因。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2 第二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3 第三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3 页 (共 3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