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饮酒(其五)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晚年更名潜,别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杰出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田园诗派之鼻祖”。陶渊明诗文感情真挚,朴素自然,清高耿介,洒脱恬淡,影响了很多文人的思想和创作。
陶渊明的一生
少时家贫儒道兼修 本性闲静 陶渊明曾祖或为陶侃,外祖父孟嘉,晋代名士,但是八岁时丧父,家境逐渐没落,家评,自幼修习儒家经典,也深受到道家思想的熏陶,喜爱闲静。
仕途不顺几度辗转 矛盾挣扎 20岁时,开启游宦生涯,以谋生路。
29岁任江州祭酒,不久辞职,后州里又召他做主簿,他辞却了此事,依旧在家闲居。
33岁到江陵入荆州刺史兼江州刺史桓玄幕,产生归隐想法。
36岁冬,母卒;回寻阳居丧。
39岁,出任镇军将军刘裕参军。
40岁,为建威将军刘敬宣参军,这年8月改任彭泽县令,在官八十余日,11月辞官归隐。
解印辞官归隐山林 40岁,陶渊明解印辞官,正式开始了他的归隐生活,直至生命结束。
43岁,陶渊明家中火灾,宅院尽毁,被迫迁居。
50岁,朝廷诏征他为著作佐郎,陶渊明称病没有应征。
62岁,陶渊明卒于浔阳。
这首诗大约作于诗人归田后的第十二年,即公元四一七年,正值东晋灭亡前夕。作者感慨甚多,借饮酒来抒情写志。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注释】
结庐:建造住宅,这里指居住的意思。
车马喧:指世俗交往的喧扰。
何能尔:为什么能这样。尔:如此、这样。
悠然:自得的样子。
见:看见(读jiàn),动词。
南山:泛指山峰,一说指庐山。
日夕:傍晚。相与:相交,结伴。
相与还:结伴而归。
【译文】
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赏析】
诗句 赏析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表达方式 叙事
内容理解 重点理解“车马喧”的意思,这里的“车马喧”并非指平时老百姓来来往往干活的车马发出的喧闹声,而应指“上层人士之间的交往,世俗往来的名利纷扰”。 “而无车马喧”意指作者疏远了奔逐于俗世的车马客,看淡了权L、地位、财富、荣誉之类。
抒发情感 表现了诗人虽居闹市,却内心静。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表达方式 议论
内容理解 作者的心灵和思想远离了那争名夺利的社会官场,超脱了世俗,疏远了奔波于世俗的车马客,因而作者感觉自己的所居之处也变得僻静了。
手法 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自问自答,表现了诗人超凡脱俗,淡泊名利。
抒发情感 道出人生哲理,只要人心恬淡静谧,即使身处闹市,也像住在偏僻幽静的地方一样。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表达方式 描写
内容理解 描写自己在东篱下采菊时不经意间看见美丽的南山,其中“悠然”表现了诗人远离世俗恬淡闲适,对生活无所求的心境。创造了浑然天成、物我相融的最高诗境。
炼字 “见”是采菊时无意中偶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的欣喜之情,符合作者“悠然”的情趣。既有田园之美,又有隐逸之乐。
抒发情感 表达了诗人悠然淡泊的心境。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表达方式 描写
修辞 比喻,以云、鸟自喻,所谓云无心而出釉,鸟倦飞而知还,说明自己无心仕途,找到自我的归隐乐趣,
内容理解 描写傍晚山间云气缭绕,景色十分美好,飞鸟结伴还巢,诗人从南山美景中联想到自己的归隐,从中悟出返璞归真的哲理。
抒发情感 表达了作者闲适恬静的心情。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表达方式 抒情
内容理解 本句写出诗人认为人生不应该为功名利禄所累,不应该在的现实前迷失自我,而应回归自然,坚守住心灵的净土。
抒发情感 表达了诗人陶醉其中,悠然忘我的境界。反映了诗人厌弃官场、追求安闲自由的田园生活的愿望。
【中心思想】
《饮酒》(其五)通过对隐居生活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安贫乐道、不慕名利的高尚节操,表现了诗人从自然景物中寻得乐趣之后的恬淡心情。
1.解释下列词语。
(1)结庐: (2)喧:
(3)君: (4)心远地自偏:
(5)悠然: (6)辨:
(7)忘言: (8)相与还:
2.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悠然”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后 的心境。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中“结庐”的意思是建造屋舍,作者选择了一个人间仙境来建造房屋,当然不会有车马的喧闹声。
B.“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是诗人的自问自答,用朴实的语言道出了生活的真谛。
C.“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两句,描写了傍晚时分山上的气象愈发美好,在这从容而浑然的暮色里,飞鸟一群群地结伴而还,诗人从中悟出了返璞归真的人生真谛。
D.结尾两句抒发感情,是对全诗的总结。“真”即人的自然本性,“忘言”是指本想说明白,却又不知怎样表达。
4.朱光潜说:“情趣不同则景象虽似而实不同。”《饮酒(其五)》与《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两诗都写到了菊,但诗人借菊表达的思想感情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吴均寄情山水,忘却尘俗。下面我们来看看陶渊明是如何抒发隐士情怀的。
【甲】
饮酒(其五)
东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乙】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唐·刘长卿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①。
白云依静渚②,春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注释】①履痕:一作“展痕”,木展的印迹,此处指足迹。②渚:水中的小洲。
5.下面对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诗是作者借“饮酒”的话题,写出隐居避世的情怀。
B.【乙】诗围绕题目中的“寻”字展开,语言浅淡质朴。
C.两首诗都做到了情景交融,结构严密紧凑,层层扣紧主题,风格豪放洒脱。
D.“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运用拟人的修辞,写出了常山道人居住环境的清幽宁静,衬托了道士的超尘雅洁。
6.两诗中都有“忘言”一词,请你分别说说这个词在两首诗中表达的不同含意。
7.草木缘情,花果寄意,请在下面二个选项中任意选择一种古诗中的植物,模仿示例,写一则“植物的自语”,注意语意的准确和表达的生动。
《十五从军征》中的“旅葵” 《饮酒(其五)》中的“菊”
示例:《蒹葭》中的“蒹葭”:我“苍苍”的模样,可否化解你的相思和惆怅?
选择
植物的自语:
8.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
【甲】饮酒(其五) 【乙】饮酒(其七)
晋·陶渊明 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秋菊有佳色,裛①露掇②其英。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泛③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④。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一觞虽独尽,杯尽壶自倾。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日入群动⑤息,归鸟趋林鸣。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啸傲⑥东轩⑦下,聊复⑧得此生。
【注释】①裛yì古同“浥”,沾湿。②掇:采摘。③泛:浮。意即以菊花泡酒中。④遗世情:遗弃世俗的情怀,即隐居。⑤群动:各类活动的生物。⑥啸傲:逍遥自在,无拘无束。⑦轩:宙。⑧聊复:姑且算是。
下面对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两首诗都有象征高洁的秋菊意象,表现了诗人对未经世俗污染的自然之物及人生志趣的追求。
B.【甲】诗中的“心远地自偏”一句,以极为精练的语言回答了上句的疑问:心情闲适,心志高远,“结庐”自然僻静。
C.【乙】诗中七、八两句运用以动写静、以声写寂的手法,表现环境的优美宁静,衬托出诗人闲适之情。
D.两首诗结尾都意蕴深厚,【甲】诗表现面对良辰美景神往又迷惘的情状;【乙】诗表现归隐后悠然自得、毫无感伤憾恨的情态。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 建造房屋。庐:简陋的房屋。 吵闹的声音。 对对方的敬称,相当于您,文中指陶渊明。这句是假设有人问陶渊明。 自己的心灵已经远离了尘俗的牵缠,所住的地方自然也就好像显得清静起来了。 闲适的样子。 说明。 想不到用什么语言来表达。 结伴而归。
【详解】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解释。要结合上下文解释,特别要注意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本题要注意“忘言”的解释,是“想不到用什么语言来表达”。
2.(1)恬淡闲适
(2)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对官场生活的厌倦,超脱世俗的高雅追求。
【详解】(1)本题考查句子赏析及作者的情感态度。
《饮酒·其五》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四句叙写诗人归隐之后精神世界和自然景物浑然契合的那种悠然自得的神态。东篱边随便采菊,偶然间抬头见到南山。傍晚时分南山景致甚佳,雾气峰间缭绕,飞鸟结伴而还。诗人从南山美景中联想到自己的归隐,从中悟出了返朴归真的哲理。飞鸟朝去夕回,山林乃其归宿;自己屡次离家出仕,最后还得回归田园,田园也为己之归宿。写出了诗人弃官归隐田园后的悠然自得心态,体现出陶渊明决心摒弃浑浊的世俗功名后回归自然,陶醉在自然界中,乃至步入“得意忘言”境界的人生态度和生命体验。
(2)本题考查思想感情。
此诗首四句写身居“人境”而精神超脱世俗的虚静忘世态。中四句写静观周围景物而沉浸自然韵致的物化忘我心态。最后两句又深进一层,写“心”在物我浑化中体验到了难以言传的生命真谛此诗意境从虚静忘世,到物化忘我,再到得意忘言,层层推进,表达了诗人弃官归隐田园后的悠然自得心态,体现出陶渊明决心摒弃浑浊的世俗功名后回归自然,陶醉在自然界中,乃至步入“得意忘言”境界的人生态度和生命体验。
3.A 4.《饮酒》中写菊,诗人在自家的菊园里采菊以佐酒,悠闲地抬起头来欣赏南山美丽的景色,展示出诗人悠闲自得、热爱自然的情感。《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写菊,写诗人在远方思念长安故园中的菊花,想象它们此时可能寂寞地盛开在战场的旁边。反映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对战乱中人民疾苦的关切,以及对和平的渴望。
【解析】3.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A.“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这两句诗,实际上描述的是诗人在人世间建造了他的住所,却远离了尘嚣和车马的喧嚣。这里的“人境”指的是人们居住的地方,而不是什么“人间仙境”。
故选A。
4.本题考查诗人情感。理解诗歌中的感情,要结合诗中的景物描写和创作的背景来分析。
陶渊明的《饮酒》(其五)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菊花开在环境优美的篱笆旁,与诗人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形成了和谐的画面。这里的菊花不仅是自然美景的一部分,更是陶渊明心中理想生活的象征。通过描绘菊花,陶渊明表达了他对恬静闲适的田园生活的深深喜爱。这种生活远离了世俗的纷扰和争斗,充满了宁静与和谐,是诗人心中理想的归宿。
相比之下,岑参的《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写菊花则盛开在战火纷飞的家乡。这里的菊花不再是恬静生活的象征,而是承载着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对战争的无奈与厌恶。菊花的盛开,反衬出战乱的残酷和无情,使得诗人对故乡的思念更加深切。同时,通过菊花这一意象,诗人也表达了他对和平的渴望,希望战争早日结束,人们能够过上平静安宁的生活。
因此,虽然两首诗都以菊花为意象,但其所蕴含的情感和象征意义却大相径庭。陶渊明诗中的菊花代表了恬静闲适的田园生活,而岑参诗中的菊花则寓意着战乱中的思乡之情和对和平的渴望。
5.C 6.陶诗忘言: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用语言表达。刘诗忘言:拈花微笑,悟出禅意。寻友人不遇,乘兴而来兴尽而归。自在惬意的心境和清幽宁静的物象合一的精神境界。
【解析】5.本题考查古诗的理解和赏析。
C.有误。陶渊明的《饮酒(其五)》更多地展现了淡泊、宁静和超然的情怀,而非豪放洒脱;而刘长卿的《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虽然描绘的是寻访隐者的过程,但同样没有表现出豪放洒脱的风格。
故选C。
6.本题考查古诗词句的理解和赏析。
在陶渊明的《饮酒(其五)》中,“忘言”一词出现在“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两句诗中。这里的“忘言”指的是当诗人深深领悟到自然和人生的真谛时,他试图用言语去表达这种感受,却发现言语无法完全捕捉和传达出内心的深刻体验。因此,“忘言”表达了一种超越言语的、无法用语言完全表达的深刻体悟。
而在刘长卿的《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中,“忘言”一词出现在“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这两句诗中。这里的“忘言”描绘了诗人在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中,感受到了禅意和宁静,达到了一种物我两忘、悠然自得的精神境界。在这种状态下,诗人忘记了言语,只是沉浸在与自然和禅意的精神交流中,享受着这种宁静和美好。
因此,“忘言”在这里体现了一种超然物外、悠然自得的精神状态。
7. 《饮酒(其五)》中的“菊” 我“悠然”地盛开在篱笆之下,金黄的花瓣是否点亮了你心中的那份宁静与淡泊?我随风轻舞,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流转与人生的哲理。在这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我愿成为你心中的一片净土,让你在忙碌之余,能够找到那份属于自己的宁静与恬淡。
【详解】本题考查古诗鉴赏与创意写作能力。
首先,解析题目中提到的“植物的自语”意味着我们需要以植物的口吻,通过拟人化的方式,表达其情感或心境。这需要理解所选植物的象征意义及其在原诗中的情感背景。
以《十五从军征》中的“旅葵”为例:“旅葵”在诗中通常象征着荒芜、凄凉和孤独。诗中描述的家园因长期战乱而荒废,主人从军归来,面对的是满目疮痍的景象,而“旅葵”便是这荒凉景象中的一部分。因此,在写“旅葵”的自语时,应该围绕其孤独、凄凉的特点,同时结合原诗的情感基调。在解析示例中,“旅葵”的自语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表达了其独自生长在荒凉院落中的情景,通过“我的叶片虽然翠绿,但心中却充满了无尽的哀愁和寂寥”这样的句子,将“旅葵”拟人化,赋予了它情感和心境。同时,通过“我见证了主人的离去和岁月的沧桑,也见证了家园的衰败和时光的流转”这样的叙述,将“旅葵”与诗中的主题和情感紧密联系起来,形成了完整的情感表达。这样的解析有助于我们理解题目的要求,把握写作的方向,并创作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作品。同时,通过对古典诗词的深入理解和创意写作的训练,可以提升我们的文学素养和创作能力。
《饮酒(其五)》是东晋诗人陶渊明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官场腐败的厌倦,以及对归隐田园、追求超然人生境界的向往。诗中的“菊”作为一种意象,常常与陶渊明的隐士形象相联系,象征着高洁、淡泊和超脱世俗的品质。在解析“菊”的自语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菊作为一种秋季的植物,它在萧瑟的季节中依然能绽放出金黄的花朵,这本身就象征着坚韧和不屈。因此,我们可以从菊的坚韧不拔出发,写出其自语中的自我肯定和顽强。其次,菊在传统文化中常与隐士相联系,它代表了那种远离尘嚣、追求心灵自由的生活态度。因此,我们可以将菊的自语设定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淡漠。最后,结合陶渊明的哲学思想,我们可以将菊的自语深化为对自然与生命和谐统一的追求,以及对简单、朴素生活方式的赞美。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写出如下“菊”的自语:“我‘菊’在篱笆下悠然绽放,金黄的花瓣在秋风中轻轻摇曳。我见证了诗人的淡泊与超脱,也见证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我虽身处世俗,却心向自然,与风共舞,与月同眠。我无需华丽的装饰,只需一片净土,便能绽放出最美的光彩。我是陶渊明的知己,也是他对自由生活的向往的寄托。”这样的解析和创作,既符合题目要求,又深入挖掘了诗中的意象和情感,展现了对古典诗词的深刻理解和文学创意的巧妙运用。
示例一:我选择《十五从军征》中的“旅葵”来模仿示例,写一则“植物的自语”: 我“旅葵”独自生长在这荒芜的院落,昔日繁华的家园如今已是一片荒凉。我的叶片虽然翠绿,但心中却充满了无尽的哀愁和寂寥。我见证了主人的离去和岁月的沧桑,也见证了家园的衰败和时光的流转。我静静地生长,默默地守望着这片土地,期待着有一天能够重见往日的繁荣和温馨。
示例二:我选择《饮酒(其五)》中的“菊”来模仿示例,写一则“植物的自语”: 我“悠然”地盛开在篱笆之下,金黄的花瓣是否点亮了你心中的那份宁静与淡泊?我随风轻舞,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流转与人生的哲理。在这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我愿成为你心中的一片净土,让你在忙碌之余,能够找到那份属于自己的宁静与恬淡。
8.D
【详解】本题考查诗文内容理解和辨析。
D.有误,根据甲诗“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可知,诗人面对自然美景时,内心深处领悟到生命的真谛。这种领悟难以用言语表达,体现了诗人与自然合一、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因此,“【甲】诗表现面对良辰美景神往又迷惘的情状”表述不正确;
故选D。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