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渡荆门送别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李白的漫游人生
第一次漫游·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公元725-公元742)
路线概述 浮洞庭,历襄汉,上庐山,东至金陵、扬州,复折回湖北,以安陆为中心,又先后北游洛阳、龙门、嵩山、太原,东游齐鲁,登泰山,南游安徽、江苏、浙江等地,游踪所及,几半中国。(游国恩《中国文学史》)
725年 主要路线:出三峡,过宜昌,后游九江庐
代表诗作:慨叹壮丽山河之作《望庐山瀑布》
726年 主要路线:游江南南京,扬州一带,客居于扬州旅舍
代表诗作:望月思乡之作《静夜思》
730年 主要路线:东游归来,至湖北安陆,寓居安陆十年
代表诗作:赠友(孟浩然)南下之作《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731年 主要路线:东游归来,至湖北安陆,寓居安陆十年
代表诗作:赠友(王炎)入蜀之作《蜀道难》
第二次漫游·仕途失意,赐金放还(公元725-公元742)
744年 主要路线:从长安到洛阳,遇杜甫,李杜二人结伴到河南商丘,又遇高适,三人一同漫游。
代表诗作:剑客侠气之作《侠客行》
752年 主要路线:漫游梁、宋,与友人岑勋、元丹丘相会
代表诗作:醉酒狂放之作《将进酒》
主要路线:从秋浦到泾县漫游,结识汪伦
代表诗作:真挚友谊之作《赠汪伦》
这首诗是李白青年时期出蜀至荆门时赠别家乡而作。李白这次出蜀,由水路乘船远行,经巴渝,出三峡,直向荆门山之外驶去,目的是到楚国故地游览。此时舟出荆门山,意味着他已离开家乡的土地,踏上了人生的新起点。正是在这一具有特殊意义的旅程上,李白写成了这首诗。
渡荆门送别
[唐]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注释】
1.从:往。
2.楚国:楚地。这里指今湖北一带。
3.大荒:辽远无际的原野。
4.月下飞天镜:月亮倒映在水中,犹如从天上飞来一面明镜。
5.海楼:海市蜃楼。这里形容江上云霞多变形成的美丽景象。
6怜:喜爱。
7.故乡水:指从四川流来的长江水。李白从小生活在蜀地,故称蜀地为故乡。
【译文】
(我乘船)远渡到荆门山之外,来到古老的楚地漫游。
山已经到尽头,江水就在这大荒野地上奔流。
皎洁的明月在空中流转,如同飞在空中的明镜。
云气勃郁,在大江面上变幻莫测,如同海市蜃楼一般。
我仍然依恋着故乡的水水山山,不远万里,一直伴着我这位游子。
【内容结构】
【赏析】
诗句 赏析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表达方式 叙事
内容理解 这一联叙事,点明此行目的为“游楚国”。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表达方式 写景
内容理解 选取高山、平野、江流等景物,描绘出山跟随着低平原野的出现而逐渐消失,江水进入一望无际的原野中尽情奔流的画面,写出景物雄浑开阔、气势磅礴的特点。
炼字 一个“入”字,写出了江水流入辽远无际的荒原的开阔境界。一个“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平原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的情形真切地表现出来,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
手法 俯仰结合:高山为仰视,平野为俯视。远近结合:写山由近及远,写江由近及远,写出动态感。
抒发情感 抒发出诗人的豪迈气概。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表达方式 写景
内容理解 诗人在此展开想象,将水中的月影比作明镜,用海市蜃楼形容云霞之美,想象大胆奇特。
修辞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把月亮比作明镜,把云雾弥漫比作海市蜃楼。
抒发情感 描摹江上的美景,展现出诗人喜悦开朗的心境。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表达方式 抒情
修辞 “送”字表达巧妙,拟人,本来是“我”依恋故乡水,却变换角度说是故乡水恋恋不舍地“送”“我”,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依依不舍之情。
内容理解 借故乡水对诗人的“依依不舍”。
抒发情感 含蓄抒发诗人对故乡的惜别之情。
【中心思想】
《渡荆门送别》 这首五言律诗通过对出蜀至荆门沿途所见景物的描写,展现了一幅由高山、大江、原野、明月、彩云构成的雄奇壮丽的画卷,抒发了诗人对未来的憧憬、外出游历的喜悦及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各小题。
【甲】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乙】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下面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甲诗“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一联是诗人劝慰朋友的话,意思是说诗人即将“宦游”远行,离别是常事,不必感伤。
B.甲诗“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一联中,“无为”的意思是“不必、无须”,诗人不想像热恋中的男女一样离别时泪眼涔涔,表达了对友人的真挚情谊。
C.乙诗开篇点题,交代地点和事由,用语简洁,以叙事为主。
D.乙诗是作者青年时期出蜀至荆门时所作,写出了诗人心境的变化。
2.甲、乙两首诗中划线处都是作者情感的体现,请任选一处进行赏析。
3.《渡荆门送别》的作者是 ,字太白,号 ,又号“谪仙人”,是 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 ”,与 并称为“李杜”。有《李太白集》传世。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4.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五言律诗是李白赠别家乡之作,诗题点明内容“送别”,并交代了家人送别的地点。
B.首联侧重叙事,写自己从遥远的蜀地乘船来到荆门,这里属于古代的“楚国”。
C.颔联从舟行者的角度写沿岸及江面景色的变化,境界开阔,给人以豁然开朗之感。
D.颈联,上联写夜景,以水中月影如镜侧面表现江面的平静,下联写白天的景象,云彩变幻,想象奇特。
5.这首诗的尾联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
渡荆门送别
(唐)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乙】
度荆门望楚①
(唐)陈子昂
遥遥去巫峡,望望下章台②。
巴国山川尽,荆门烟雾开。
城分苍野外,树断白云隈③。
今日狂歌客④,谁知入楚来。
【注释】①陈子昂,四川人,这首诗是他在唐高宗年间初次出川赴长安应试途经荆门时所作,此时的作者意气风发,即将走向人生的新天地。②章台:章华台,春秋时楚国离宫。③隈(wēi):山水尽头或曲深处。“白云隈”,即天尽头。④“狂歌客”是指春秋时期楚国隐士陆通,此人性格狂傲不羁。
6.请对【甲】诗“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的画面加以描绘。
7.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两首诗尾联在手法运用和情感表达上的不同。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8.简要分析颈联是如何体现“诗中有画”这一特点的。
9.诗题“渡荆门送别”中的“送别”,历来看法不一,有人认为多余,主张删去;有人认为有新意,主张保留。对此请说说你的看法。
10.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 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 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 万里送行舟。
A.“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写李白出蜀壮游,由水路乘船远行,坐船上沿途纵情观赏巫山两岸高耸云霄峻岭,船过荆门,景色变化为平原旷野,视域顿然开阔,别是一番景色。
B.“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著一“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后句著一“入”字,写出了气势的博大,充分表达了诗人的万丈豪情,充满了喜悦和昂扬的激情,力透纸背,用语贴切。
C.“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一联以水中月明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艺术效果十分强烈。
D.“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诗人说自己思念故乡,对故乡之水恋恋不舍,一路深情目送,尽显自己思乡深情。诗以浓重的怀念惜别之情结尾,言有尽而情无穷。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2.示例1,我选择(1)句,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真正的友情可以克服空间的阻隔,消除孤独的苦恼,表达了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示例2,我选择(2)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由欣赏美景转入深沉的思乡之叹,表现家乡之水情深意重恋恋不舍,含蓄地抒发了思乡之情。
【解析】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A.“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意思是:和你离别心中怀着无限情意,因为我们同是在宦海中浮沉。此句文情跌宕,是诗人劝慰友人之辞,两人处境相同、感情一致,藉以减轻他的悲凉和孤独之感。结合“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可知,是杜少府远行,而非诗人“宦游”远行。故选A。
2.本题考查比较阅读。
甲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意为:四海之内若有交心的知己,即使远在天边也如近在比邻。此句情调豪迈,表现出友谊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它是永恒的,无所不在的,展现出诗人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后人在与挚友分别之时,常用此句作为宽慰,作为友情长存的誓言。
乙诗:“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意为:我依然喜爱这来自故乡之水,不远万里来送我东行的小舟。此句意境高远,风格雄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故乡水拟人化,借写故乡之水恋恋不舍,表达了诗人离开故乡时依依不舍,思念故乡的感情。
3. 李白 青莲居士 唐 诗仙 杜甫
【详解】《渡荆门送别》的作者是李白。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4.A 5.尾联诗人不说自己思念家乡,而说家乡之水情深意重,恋恋不舍,含蓄地抒发了对故乡的热爱与不舍之情。
【解析】4.本题考查诗文鉴赏。
A.这首诗是李白青年时期出蜀至荆门时赠别家乡而作,联系尾联“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可知,将“故乡水”拟人化,写“故乡水”来送别,表达诗人和故乡彼此的情意,抒发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并交代了家人送别的地点”有误;
故选A。
5.本题考查诗句赏析、作者情感。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意思是:故乡之水恋恋不舍,不远万里送我行舟。“怜”的意思是怜爱,是人所有的情感,所以此处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江水拟人化,“怜”和“送”赋予江水以人的浓厚感情,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怀着深情厚意,万里送行舟,从对面写来,越发显出自己思乡深情。故乡水有情,不远万里,依恋不舍送我远别故乡,表达了诗人离开故乡时依依不舍,思念故乡的感情。
6.示例:诗人舟过荆门,眼前,月亮映入清澈的江水中,像飞下的天镜,皎洁明亮;天边,云霞飘飞,如海市蜃楼般变幻多姿,让人陶醉! 7.(1)李诗 不直写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万里送行舟”,这是拟人(移情于物)。表达了诗人对故乡惜别眷恋、依依不舍的深情。(2)陈诗 借春秋时期楚国人陆通(狂歌客)自比,这是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建功立业的志趣(向往新世界、开拓新生活的思想\乐观自信、豪爽奔放、激昂慷慨\入楚时的惊奇、激动、兴奋、愉快、热烈的心情。)
【解析】6.本题考查描绘画面。
颈联“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意思是:江面月影好似天上飞来的明镜,云层缔构城外幻出海市蜃楼。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晚上,江面平静时,俯视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像天上飞来一面明镜似的;日间,仰望天空,云彩兴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般变幻多姿的奇景。
示例:长江流过荆门以下,河道迂曲,流速减缓。晚上,江面平静时,俯视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像天上飞来一面明镜似的;仰望天空,云彩兴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般的奇景。
7.本题考查对诗句运用手法和情感表达的比较。
甲诗尾联“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意思是:我依然怜爱这来自故乡之水,不远万里来送我东行的小舟。这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故乡水拟人化,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借写故乡水有情,不远万里,依恋不舍送我远别故乡,表达了诗人离开故乡时依依不舍,思念故乡的感情。
乙诗尾联“今日狂歌客,谁知入楚来”意思是:今天我狂傲高歌的行客,谁知竟会走进楚天中来。狂歌客:春秋时期楚国人陆通,字接舆,是位隐士,平时“躬耕以食”,佯狂避世不仕。孔子来到楚国,他唱着“凤兮”之歌讥讽孔子,所以被人们称为楚狂接舆。后常用为典,亦用为狂士的通称。诗人极目纵览,楚天辽阔,气象开阔舒展。因此诗人兴奋地、情不自禁地要歌唱起来:“今日狂歌客,谁知入楚来”这里,作者以楚狂接舆自比,运用典故,直抒胸臆,充分表达了他傲世的激昂之气。古有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今有狂歌入楚之客,歌而过荆门。但“今日狂歌客”却显非昔日对现实不满的楚狂,而是对前途充满了美好憧憬的“狂歌”之“客”。“狂”字是对初次离乡“入楚”,走向人生广阔新天地的诗人欣喜欲“狂”的感情的集中揭示。据此概括作答即可。
8.颈联描绘了两幅图画:第一幅是水中映月图,第二幅是天边云霞图。颈联以水中月明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清澈,以天边云霞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艺术效果十分强烈。 9.[示例一]应该删去。如果“送别”是指“赠送给送别的友人”或“友人送别诗人”的话,那么,诗中确实没有相应的字眼,也没有友人间的送别意,“送别”确实多余,应该删去。
[示例二]不应删去。如果“送别”是指“故乡水送别自己”或“自己作别故乡”的话,那么,诗中首联写诗人远离家乡,来到荆门外,尾联写故乡水万里送行,前后呼应,“送别”之意蕴含诗中,也翻出新意,确实应该保留。
【解析】8.本题考查诗句赏析。
结合“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可知,晚上,江面平静时,俯视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象天上飞来一面明镜似的;日间,仰望天空,云彩兴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般的奇景。这里描绘了两幅图画,从不同角度描绘长江的近景与远景:第一幅是水中映月图,第二幅是天边云霞图。颈联以水中月明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艺术效果十分强烈,颈联两句反衬江水平静,展现江岸辽阔,天空高远,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9.考查对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根据对诗歌内容的理解,选取一种观点,结合诗歌内容进行分析叙述即可。
示例一:不能删去。从全诗来看,首联写诗人远离家乡,来到荆门外,尾联写故乡水万里送行,前后呼应,“送别”之意蕴含诗中。“送别”指故乡水送别自己,实际指的是自己辞别故乡。常见的送别诗多以人送人为题材,而这首诗别具一格地写出了故乡山水送别诗人的动人情景,构思巧妙,曲折含蓄,形象奇伟,想象瑰丽,的确是送别诗中的佳作。
示例二:应该删去。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怀着深情厚意,万里送行舟,从对面写来,越发显出自己思乡深情。诗以浓重的怀念惜别之情结尾,言有尽而情无穷。诗题中的“送别”应是告别故乡而不是送别朋友,诗中并无送别朋友的离情别绪。
10.D
【详解】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D.选项有误。“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意思是还是怜爱这故乡的水啊,它不远万里送我的行舟。诗人在这里不说自己对故乡的思念,而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自己远行,通过拟人的手法和对写法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不舍之情。选项中“诗人说自己思念故乡,对故乡之水恋恋不舍,一路深情目送”说法不正确;
故选D。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