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诗歌精讲精练册】八年级上册 赤壁 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暑假诗歌精讲精练册】八年级上册 赤壁 学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81.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6-24 12:11: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赤 壁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晚唐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杜牧的一生
出身名门才华早露 关心国事 803年出生,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
822年,杜牧20岁时,博通经史,尤其专注于治乱与军事。
825年,23岁作出《阿房宫赋》
进士及第步入仕途 828年,26岁,进士及第。同年考中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被授弘文馆校书郎、试左武卫兵曹参军。
833年,被牛僧孺授予推官一职,后转为掌书记,负责节度使府的公文往来。
835年,被朝廷征为监察御史,赴长安任职,分司东都。八月在东都洛阳上任。
838年,被召为宣州团练判官。
839年,离开宣州,去长安任左补阙、史馆修撰。
840年,升官为膳部员外郎。
陷入党争仕途坎坷 841年,调任比部员外郎。
842年,在牛李党争中,杜牧与牛僧孺私交甚好,被李德裕排挤,外放为黄州刺史。
844年,杜牧迁池州刺史。
848年,得宰柏周墀的帮助,入为司勋员外郎、史馆修撰,转吏部员外郎。
人生暮年请求外调 重修樊川别墅 849年,请求外放杭州刺史,未被批准。
850年,他被升为吏部员外郎,多次请求外放湖州刺史,连上三启,获批准。
851年,内升为考功郎中、知制诰。
852年,迁中书舍人,重修祖上的樊川别墅。
852年,冬天病重逝世。
《赤壁》是杜牧在唐武宗会昌二年(842)至四年间出任黄州刺史时游赤壁矶作。赤壁,其地有很多处,杜牧诗中的赤壁,并非赤壁大战的赤壁,而是在湖北黄冈市,屹立长江滨,土石皆带血色,名赤壁山,又名赤壁矶或赤鼻矶,借黄州赤壁矶以咏赤壁之战的史事。
赤 壁
[唐]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注释】
折戟:折断的戟。戟,古代兵器。
销:销蚀。
将:拿起。
磨洗:磨光洗净。
认前朝:认出戟是东吴破曹时的遗物。
东风:指火烧赤壁事。
【译文】
一支折断了的铁戟(古代兵器)沉没在水底的沙中还没有销蚀掉,经过自己又磨又洗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留之物。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
【理解默写】
1、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感慨: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2、作者用形象思维,用假设语气提出的议论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3、诗中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且隐含着诗人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慨叹之情的诗句的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4、借古讽今,告诫统治者不要寄希望于侥幸的句子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5、本诗中用典的语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内容结构】
【赏析】
诗句 赏析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表达方式 叙事
内容理解 写诗人从前朝旧物睹物兴感,不禁“发古思之幽情”,浮想联翩。
抒发情感 表现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表达方式 议论
内容理解 由叙事引发议论,诗人就赤壁之战发表个人议论,他认为赤壁之功出于侥幸,若非东风之便,则国破家亡。借“铜雀春深锁二乔”说来,便觉风华蕴藏,增人百感,此正诗人巧于立言处。
手法 以小见大,以二乔的命运形象代表东吴的命运,以小见大更能体现诗句的形象性。
抒发情感 告诫统治者不要有侥幸心理,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且隐含着诗人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慨叹之情。
【中心】
这首诗体裁是七言绝句,从内容(题材)上看是咏史诗。诗人即物感兴,托物咏史,点明赤壁之战关系到国家存亡,社稷安危;同时暗指自己胸怀大志不被重用,以小见大,表现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拓展链接】
古诗里的赤壁
人文小知识:
赤壁,位于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部,赤壁之战的古战场。赤壁之战东汉末年曹操南攻荆州战役,汉末三国时期最著名战役,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争之一。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基本控制北方的曹操率大军南下荆州,占据荆州的刘琮投降。曹操追击刘备,刘备派遣诸葛亮出使江东协议结盟,孙权派遣都督周瑜、程普率军与刘备组成联军,在长江赤壁以黄盖诈降火攻,大破曹军的连环船,曹操落荒北回。此战后,曹军退守襄阳,曹孙刘三分荆州,奠定三国鼎立之势。
历代文人,每每登临此地 欣赏壮阔风景的同时,往往也会缅怀英雄豪杰,因此写过不少关于赤壁的咏史怀古诗。
【赞美英雄形象】
二龙争战决雌雄 , 赤壁楼船扫地空。 烈火张天照云海, 周瑜于此破曹公。 ——李白《赤 壁歌送别》
解析:描写赤壁之战的场面,赞美周瑜的英雄形象。
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解析:以小乔的美丽来衬托周瑜的年华方盛,风流倜傥。
【表达归隐之心】
千秋人物三分国 ,一片山河百战场。今日经过已陈迹 ,月明渔父唱沦浪 。—— 赵翼《赤壁》
解析:前两句缅怀历史,点明赤壁之战的历史地位,并道出此地曾经是经历百场战争的地方,而如今已经都是陈迹。给人以物是人非之感,最后一句引用《孟子》里头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灌我足”的意思,表达自己弃官归隐的志向。
【道尽历史沧桑】
水军东下本雄困,千里长江隘触胪。诸葛心中空有汉,曹瞒眼里已无吴。兵销炬影东风猛,梦断箫声夜月孤。过此不堪回首处,荒矶鸥鸟满烟芜。——明·杜庠《赤壁》
解析:本首诗既写出曹操的骄兵必败,诸葛亮虽在赤壁之战中胜利了,但是最终为汉室鞠躬尽瘁依旧无力回天,同时又联想到大苏泛赤壁的遗事,怅惘而凄清。尾联以景结情,诗人的百般感触尽在不言中,给全诗笼上了一层由历史的沧桑感和宇宙的苍凉感交织而成的凄怆意绪。
1.理解性默写填空 杜牧《赤壁》
(1)诗中起铺垫作用,将历史遗迹带到现实之中的诗句是“ , ”。
(2)杜牧在《赤壁》中强调天时重于人谋的句子是: , 。
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什么意思?从中可以看出诗人的什么观点?
(2)体会诗人借历史故事所抒发的感情。
(3)这首诗是一首咏史绝句,立意新奇,意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甲】
题乌江亭
杜 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乙】
赤壁
杜 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3.两首诗都是怀古诗,前诗涉及的历史人物是 ,后诗中的铜雀台为 所建。
4.两首诗议论战争成败之理,诗人分别提出了怎样的假设性推想?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甲】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乙】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5.选出对这两首诗词理解有误的一项。( )
A.【甲】是一首绝句,是晚唐诗人杜牧的代表作之一,【乙】是张养浩在赴任途中写的一首元曲。
B.【甲】由“折戟”这一小物引发思古之幽情,用“二乔”的命运来折射东吴命运,体现了“大中取小,小中见大”的写法。
C.【乙】诗中“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两句,写作者看到宫阙残破,倍感可惜。
D.【乙】这首散曲抒发了作者对统治阶级残暴贪欲的痛恨和对劳动大众所受苦难的同情。
6.任选角度赏析划线句子。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赤壁
[唐]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本诗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两句中“东风”指什么?简要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8.【书法意】三名同学根据自己对《赤壁》一诗的理解,写了以下三幅书法作品。你认为哪幅书法作品更能体现诗歌精髓?请说明理由。(提示:可从书体特点、诗歌的内容与思想情感的角度入手)
我会选 号书法作品,因为
9.【东风情】“东风”不仅是自然现象,更是文人托物言志的重要意象。你准备从诗句中探究“东风”这一意象中寄托的诗人情感,请写出你的探究结果。(任选两空)
从诗句中“识得东风面”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①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高鼎《村居》) ②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 ③
10.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赤壁
[唐]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借物起兴”是《赤壁》中的主要写法。请你结合这首诗的首句说明这一特点?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自身才华、命运的哪些认识?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1.“铜雀春深锁二乔”中“锁”字用得好,请简要分析。
12.请简析前两句诗在全诗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
1.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详解】默写题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注意“戟、销、铜雀”等字词的正确书写。
2.(1)意思: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可能会被重写。观点:周瑜的胜利是由于他的运气,而曹操才是真正值得歌颂的对象。
(2)这首诗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3)意在说明要想建立一番事业,得有一定的条件。如果条件不具备,即使英雄人物也一样无能为力。
【详解】(1)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意思是倘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诗人观赏了古战场的遗物,对赤壁之战发表了独特的看法。诗人评论这次战争失败的原因,只选择当时的胜利者——周郎和他倚以致胜的因素——东风来写,而且因为这次胜利的关键,最后不能不归到东风,所以又将东风放在更主要的地位上。但他并不从正面来描摹东风如何帮助周郎取得了胜利,却从反面落笔:假使这次东风不给周郎以方便,那么,胜败就要易位,历史形势将完全改观。诗人不以成败论英雄,对战争的一方——曹操提出了有异于史家的评价。他认为周瑜胜利于侥幸,曹操的才是真正的英雄。
(2)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情感的把握。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此诗过分强调东风的作用,又不从正面歌颂周瑜的胜利,却从反面假想其失败。杜牧通晓政治军事,对当时中央与藩镇、汉族与吐蕃的斗争形势,有相当清楚的了解,并曾经向朝廷提出过一些有益的建议。如果说,孟轲在战国时代就已经知道“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原则,而杜牧却还把周瑜在赤壁战役中的巨大胜利,完全归之于偶然的东风,这是很难想象的。他之所以这样地写,恐怕用意还在于自负知兵,借史事以吐其胸中抑郁不平之气。由此可知,诗人即物感兴,托物咏史,表达了自身感慨: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同时也抒发了自己胸怀大志而不被重用的抑郁不平之气。
(3)考查对诗歌内容和主旨的理解。
诗歌大意:赤壁的泥沙中,埋着一枚未锈尽的断戟。自己磨洗后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留之物。倘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
本诗前两句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期人物和事件的慨叹,后二句议论:赤壁大战,周瑜火攻,倘无东风,东吴早灭,二乔将被虏去,历史就要改观。揭示了机遇造就人才的道理,意在说明要想成就一番事业,离不开机遇这一重要条件。
3. 项羽 曹操 4.如果项羽回到江东重整旗鼓,说不定就可以卷土重来;如果不是偶然因素帮助了周瑜,结果恐怕是曹操取胜。
【解析】3.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乌江亭是楚汉相争时西楚霸王项羽兵败自尽的地方,乌江亭由此闻名。所以,《题乌江亭》涉及的历史人物是项羽。“铜雀春深锁二乔”中的“铜雀”即铜雀台,是曹操在今河北省临漳西建造的一座楼台,因楼顶铸有大铜雀而得名。
4.本题考查比较阅读的能力。《题乌江亭》中的“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的意思是“西楚霸王啊,江东子弟人才济济,若能重整旗鼓卷土杀回,楚汉相争,谁输谁赢还很难说”。这两句是作者设想项羽假如回江东重整旗鼓,说不定就可以卷土重来。《赤壁》后两句的意思是“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作者认为如果不是偶然因素帮助了周瑜,结果恐怕是曹操取胜。
【点睛】《题乌江亭》杜牧于会昌中官池州刺史时,过乌江亭,写了《题乌江亭》这首咏史诗。“乌江亭”即现在安徽和县东北的乌江浦,旧传是项羽自刎之处。项羽溃围来到乌江,亭长建议渡江,他愧对江东父兄,羞愤自杀。在这最后关头,如果项羽能面对现实,“包羞忍耻”,采纳忠言,重返江东,再整旗鼓,则胜负之数,或未易量。这首诗针对项羽兵败身亡的史实批评他不能总结失败的教训,惋惜他的“英雄事业归于覆灭,同时暗寓讽刺之意。
5.C 6.“聚”写出了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怒”形容黄河之水奔腾澎湃,这句话从视觉和听觉写出了潼关的险要,暗示这里是兵家必争之地。
【解析】5.本题考查诗词理解。
C.乙诗中“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意思是“途经秦汉旧地,引出伤感无数,万间宫殿早已化作了尘土”,描写了秦汉两代,都已成为历史的陈迹。秦皇汉武曾苦心营造的无数殿堂楼阁,万千水榭庭台,而今都已灰飞烟灭,化为尘土。表现出作者对朝代的更替、百姓的疾苦所发出的感叹之情,而不是“可惜”;
故选C。
6.本题考查诗词的赏析。
“峰峦如聚”从视觉角度写重重叠叠的峰峦,潼关在重重山峦包围之中,一“聚”字让读者眼前呈现出华山飞奔而来之势、群山攒立之状;因地势险要,为古来兵家必争之地。山本是静止的,“如聚”化静为动,一个“聚”字表现了峰峦的众多和动感。“波涛如怒”从听觉角度写怒涛汹涌的黄河,潼关外黄河之水奔腾澎湃,一“怒”字让读者耳边回响千古不绝的滔滔水声。黄河水是无生命的,而“如怒”则赋予河水以人的情感和意志,一个“怒”字,写出了波涛的汹涌澎湃。“怒”字还把河水人格化,也注入了诗人吊古伤今而产生的满腔悲愤之情。
7.(1)借史实抒情。
(2)“东风”指火烧赤壁一事。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就会改写。这两句曲折地反映了诗人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也会大有作为。
【详解】【分析】⑴ 结合全诗内容及题目赤壁、前朝、周郎、二乔,可以判断本诗是吟咏赤壁之战,属咏史诗。本诗借吟咏历史,抒发自己对历史、现实的情感体验及认知。
⑵ 《赤壁》一诗围绕着周瑜火烧赤壁的历史来写,所以“东风”应指火烧赤壁一事; 意为倘若当年东风不帮助周瑜的话,那么铜雀台就会深深地锁住东吴二乔了。抒发了作者感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而自己却生不逢时,空有才能而得不到施展的思想感情。
故答案为:⑴ 借史实抒情
⑵ “东风”指火烧赤壁一事。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就会改写。这两句曲折地反映了诗人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也会大有作为。
【点评】⑴ 本题考查诗歌类别及其特点的理解分析 。注意本篇是一首咏史之作,诗人借古战场遗物——沉沙的“折戟”,咏叹历史,抒发现实情怀,感慨曹操兵败赤壁实则天不作美。
⑵ 此题考查学生对重要诗句含义及写法的理解。注意整体感知诗歌的大意,掌握诗歌常见的写作手法,结合写作背景及作者的经历分析诗句的含义。“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运用了以小见大的手法,以二乔的命运代表东吴的命运,曲折地表现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8. 示例:①号书法作品 ①作品使用草书,肆意挥洒,行笔奔放,符合诗歌中表现出的诗人对周瑜的不屑和嘲讽,以及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示例:②号书法作品示例:②作品使用隶书,笔势沉着,笔力遒劲浑厚,符合诗歌中表现的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9.示例:①“东风”暗指成功机遇,流露出诗人怀才不遇的抑郁不平之气
②“东风”代表新生和希望(春天的生机),流露出饱览明媚春景的喜悦之情
③“东风”原指春天的生机,这里的“东风无力”则暗示了春天即将过去,表达了诗人与亲友的离别之痛、相思之苦(或“无法相守的无奈与痛苦”)
【解析】8.本题考查书法特点和诗歌内容与情感的理解分析。解答时,首先,要深入分析给出的诗歌《赤壁》,理解其表面意思及深层含义。《赤壁》借古战场的遗物“折戟”引发对历史的回顾,通过假设“东风不与周郎便”来探讨历史的偶然性,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英雄命运的感慨。接着,要了解并对比不同书法体的特点。草书自由灵动,适宜表达激情与个性;隶书稳重浑厚,适合展现古朴与庄重;楷书规整清晰,常用于表现正式与严谨。然后,将诗歌内容、情感与不同书法风格的特点相对照,分析哪种书法风格最能与诗歌的核心情感和艺术氛围相匹配。比如,如果诗歌情感激昂、思绪飞扬,草书的自由形态可能更适合作品精髓的体现;如果诗歌传达的是沉稳的历史感或深沉的思考,则隶书或楷书可能更为合适。最后,基于以上分析,选定一个书法作品,并详细阐述为什么这种书法风格能更好地体现诗歌的精髓。理由应结合诗歌的具体内容、情感色彩以及书法风格的视觉效果和文化内涵进行论述。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③号书法作品 作品采用楷书,其工整结构与《赤壁》内敛的理性思考相吻合。尽管诗述历史风云与英雄成败,楷书的规范严谨却巧妙反映了诗人冷静的视角——以微小折戟洞悉宏大的历史偶然。通过严谨的字体,传递出诗人对历史事件的客观评价及对世事无常的精细讽刺,使读者在每一笔一划间感受到深邃的历史洞察与独特见解。
9.本题考查古诗意象和情感分析。
①根据杜牧《赤壁》“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诗句,可知“东风”在此处象征着影响战局的关键因素,即机遇或外力的帮助。诗中表达了如果周瑜没有得到东风的助力,历史可能改写的设想,流露出诗人对历史偶然性的深刻反思以及个人才华未得施展的抑郁不平之气。
②根据高鼎《村居》“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一句,可知“东风”在这里象征着温暖和煦的春风,代表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诗句描绘了孩童们利用放学后的闲暇时间,在春风的吹拂下快乐地放风筝的情景,流露出诗人对春天美景的喜爱以及对童真乐趣的向往,饱含着对新生和希望的喜悦之情。
③根据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可知,此处的“东风无力”借指春天即将消逝,花朵因之凋零,象征美好时光的短暂与易逝。“东风”原是春天生命力的象征,而这里却形容其“无力”,进一步强化了与爱人相见无期、离别伤感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离别之痛、相思之苦以及对无法长相厮守的无奈与哀愁。
10.(1)(1)前两句由折戟引出“认前朝”——“三国赤壁”,借物起兴来对前朝人物和事迹作慨叹,为后两句作铺垫。
(2)杜牧借对三国史事的遐想,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空有才华抱负却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无奈。
【详解】(1)本题考查写作手法。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的意思是:赤壁的泥沙中,埋着一枚未锈尽的断戟。自己磨洗后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留之物。诗歌使用的“借物兴叹”的手法,借“折戟”叹指当年的赤壁之战。借“沉沙”叹指英雄无用武之地,暗讽当朝昏庸。借“铁未销”叹指英雄壮心不已,期望大展身手。锈迹斑斑的“折戟”,使得诗人思绪万千,因此他要磨洗干净出来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赤壁之战遗留下来的兵器。这样前朝的遗物又进一步引发作者浮想联翩的思绪,为后文抒怀作了很好的铺垫,这一把折戟与古代战争有联系,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
(2)本题考查诗人的情感。
这是诗人凭吊赤壁古战场所写的咏史诗。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意思是:倘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在赤壁战役中,周瑜主要是用火战胜了数量上远远超过己方的敌人,而其能用火攻则是因为在决战的时刻,恰好刮起了强劲的东风,所以诗人评论这次战争取胜的原因,只选择当时的胜利者——周郎和他致胜的因素东风来写,作者过分强调东风的作用,又不从正面歌颂周瑜的胜利,却从反面假想其失败。诗人之所以这样地写,恐怕用意还在于自负知兵,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借史事以吐其胸中抑郁不平之气,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空有才华抱负却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无奈。
11.“锁”字写出了重台密阁,更加重了曹操金屋藏娇之意,也进一步把硝烟弥漫的战争的胜负写得更加含蓄。 12.诗的前两句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件的慨叹,暗含对岁月流逝而物存人非的感慨,为下文的议论作铺垫。
【解析】11.本题考查词语赏析。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意思是:假使当年东风不给周瑜的火攻计方便,大乔小乔就要被曹操锁闭在铜雀台中。“锁”字凸显了曹操金屋藏娇之意,诗人评论这次战争成败的原因非常含蓄,以“二乔”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二乔"的命运形象地代表东吴的命运,以小见大,耐人寻味。
12.此题考查对诗歌重点诗句的作用的理解。
解答此题,需要反复诵读诗歌,初步感知诗意,根据诗中意象,体会诗人的情感,在此基础上,按照题目要求,仔细品味诗句,准确理解诗句的意思,结合整首诗歌,分析诗句在全诗中的表达作用。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这两句意为:折断的战戟沉在泥沙中并未被销蚀,自己将它磨洗后认出是前朝遗物。在这里,这两句描写看似平淡实为不平。沙里沉埋着断戟,点出了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战载折断沉沙却未被销蚀,暗含着岁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正是由于发现了这一件沉埋江底六百多年、锈迹斑斑的“折戟”,使得诗人思绪万千,因此他要磨洗干净出来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赤壁之战遗留下来的兵器。这样前朝的遗物又进一步引发引发后文对历史的咏叹,为后文咏史抒怀作了铺垫。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