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野望
王绩(585—644),字无功,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通之弟。常居东皋,号东皋子。仕隋为秘书省正字,唐初以原官待诏门下省。后弃官还乡。放诞纵酒,其诗多以酒为题材,赞美嵇康、阮籍和陶潜,嘲讽周、孔礼教,流露出颓放消极思想,表现对现实不满。原有集,已散佚,后人辑有《东皋子集》(一名《王无功集》)。
王绩一生(三仕三隐)
一仕一隐 少年得志:15岁客游长安,被重臣杨素称为“神仙童子”。嗜酒弃官:隋朝大业年间,应孝廉举,授秘书正字,不久托病去官,后求为扬州六合丞,任上嗜酒遭弹劾而弃官。
二仕二隐 斗酒学士:622年,唐朝新立第五年,被征为门下省待诏,享有“斗酒学士”之名。称病辞官:贞观初年,称病辞职,恐与其兄王凝弹劾侯君集获罪有关。
三仕三隐 家贫赴选:637年,因家贫赴选,听闻太乐署史焦革擅长酿酒,求为太乐丞。挂冠归田:焦革夫妇相继去世,无佳酿可饮,又一次挂冠归田。
王绩入唐后以秘书省正字待诏门下省,不久辞官还乡。贞观中出为太乐丞,旋又告归。此诗当作于诗人辞官隐居东皋(在今山西河津)之时。
秋天傍晚时分,诗人遥望山野,看到一派秋意颇浓的山野景色,放牧和打猎的人各自随愿而归,不禁怀念起古代采薇而食的隐士。全诗于萧瑟恬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词句注释】
1.《野望》选自《东皋子集》卷中。王绩(约589—644),字无功,绛州龙门(现在山西河津)人,唐代诗人。
2.东皋(gāo):诗人隐居的地方。
3.薄暮:傍晚。
4.徙倚(xǐyǐ):徘徊,来回的走。
5.依:归依。
6.落晖:落日。
7.犊:小牛,这里指牛群。
8.禽:鸟兽,这里指猎物。
9.采薇:薇,是一种植物。相传周武王灭商后,伯夷、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古时“采薇”代指隐居生活。
【译文】
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带着猎物驰过我的身旁。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
【赏析】
诗句 赏析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表达方式 叙事
内容理解 “东皋”点明赏景地点,“薄暮”点明赏景时间。
炼字 徙倚:徘徊,写出了诗人彷徨的情态,表达出百无聊赖的情感。
抒发情感 表达诗人的怅惘、孤寂之情。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表达方式 写景
内容理解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描写出夕阳余晖的晕染下,每一棵树,每一座山,都呈现着浓浓的秋意。“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描写出放牛的牧童唱着山歌,欢快的赶着牛儿返回家中,猎人骑着骏马,大声吆喝着,带着猎物满意而归。
手法 动静结合:“树树”和“山山”为静景,“牧人”和“猎马”为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描绘出一幅山林晚秋萧瑟恬静的画面。
视角转换:“树树”和“山山”为近景,牧人”和“猎马”为远景,远近视角转换,描绘出一幅静逸安闲、自然和谐的乡村美景图。
抒发情感 以乐衬哀,反衬出诗人的郁闷孤寂的心境。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表达方式 抒情
内容理解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林中。
手法 使用典故。引用“采薇”中伯夷、叔齐采薇而食的典故,“采薇”比喻隐居不仕。
抒发情感 抒发作者放声高歌,追怀古人之情。
【中心思想】
《野望》是一首写景抒情诗。全诗于萧瑟恰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和自己避世退隐的愿望。
【拓展链接】
律诗章法·起承转合
“起承转合”为律诗章法之一,《辞海》解释:起、承、转、合四字,起者,起下也,连合亦起在内;合者,合上也,连起亦合在内; 中间用承用转,皆兼顾起、合也。此章法体现出律诗的结构工整之美。需要注意的是,王夫之早就指出:“起承转收,一法也。”也就是说“起承转合”只是律诗的一种章法,并非所有律诗都符合此章法。
【首联-起】
破题,点明时间地点、事件起因等,具有总领全诗、奠定基调、铺垫渲染等作用。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解析:“东皋望”破题,点明赏景地点,“薄暮”点明赏景时间,总领全诗,渲染秋季傍晚萧瑟恰静的氛围。
【颔联-承】
紧承起句,接着起句进一步描写、叙事等。可以对景物进行细致描摹,对事件进行详细记叙。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解析:紧承起句,接着起句进一步描写“东皋野外”的景色,抓住典型景物“山”和“树”,夕阳余晖的晕染下,每一棵树,每一座山,都呈现着浓浓的秋意。
【颈联-转】
在结构和内容上进行转换,由物及人、由景及情、由情及景、由事及理、由理及事等。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解析:在内容上由景及人进行转折,由写山景转为写人,由静景到动静。
【尾联-合】
总结全诗,收束,点明主旨,抒发情感。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解析:使用典故,收束全诗,抒发作者放声高歌,追怀古人之情。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野望(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该诗是现存较早的五言律诗,格律严整,开唐代律诗风气之先。
B.首联的“徙倚欲何依”化用了曹操的诗句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C.颈联中的“返”与“归”,重在暗示诗人找到了内心的归宿。
D.尾联诗人放声高歌,怀念伯夷和叔齐,希望与他们为伍。
2.赏析“山山唯落晖”中“唯”字运用的妙处。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3.用生动的语言描绘“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所展现的画面。
4.结合全诗内容说说尾联“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引用典故是诗歌创作常用的手法,结合知识卡片,回答问题。
知识卡片
第七版《现代汉语词典》对“典故”的解释为:诗文等所引用的古书中的故事或词句。“典故”往往语言精练,含义深厚隽永,表达情感丰富。
请你说说王绩《野望》中“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两句所引用的典故及表达效果。
6.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甲】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乙】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在小组合作中,大家就这两首诗进行交流,请你参与其中。
小平:《野望》的颔联和颈联写得真好,可是背诵时,我总是背了上句忘了下句。
你:我有好办法,根据律诗颔联、颈联 的特点来记忆,用上句推导下句。
小山:我默写时总把“晖”写成“辉”,你们有什么好办法避免出错吗?
你:“辉”是“闪耀的光彩”的意思,汉乐府《 》中“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用的就是这个字。而本诗中“晖”是“ ”的意思,又与首联中的“ ”呼应。
小平:我认为《野望》中的“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与《秋思》中的“小桥流水人家”的作用一样。
你:我同意。它们都用了 手法。
小山:它们都描写了恬淡自然的田园风光,抒发的感情也一样。
你:我不同意。《野望》抒发了 ,而《秋思》抒发了羁旅的凄苦之情。
二、填空题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2.唯,“只,只有”的意思,突出了作者所望见的群山都染上暮光的萧瑟,衬托出作者的怅惘、孤寂之情。
【解析】1.本题考查诗意理解。
C.有误,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放牛的牧童唱着山歌,欢快地赶着牛儿返回家中,猎人骑着骏马,大声吆喝着,带着猎物满意而归,描绘出一幅静逸安闲、自然和谐的乡村美景图。结合尾联“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可知,诗人在现实中是没有知音的,是孤寂的,颈联以乐景写哀请,从反面衬托出诗人的郁闷孤寂的心境;
故选C。
2.本题考查诗歌炼字赏析。
山山唯落晖:到处是一片秋色,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唯”是“只,只有”的意思,突出了群山都染上暮光的萧瑟,衬托出作者在观景时的怅惘、孤寂之情。
3.每一棵树都顶着一抹金黄的秋色,起伏的山脉重峦叠嶂,披上了落日的余晖。树叶黄了,落到地上,山后的太阳余晖落在山上。举目四望,树林和山峦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整个画面萧瑟恬静。 4.尾联中诗人借商末伯夷、叔齐在商亡之后“不食周粟”的典故,表现了现实中的自己无相识的熟人或朋友,孤独无依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孤独抑郁的心情和隐逸山林的愿望。
【解析】3.本题考查诗句画面的描绘。本题要求考生用生动的语言描绘“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这句诗所展现的画面。这要求考生不仅要理解诗句的表面意思,更要能够深入挖掘诗句背后的意境和情感,通过描绘细节和场景,使画面更加鲜活、立体。在描绘时,考生需要注意运用生动的语言,包括形象的比喻、细腻的描绘等手法,以展现诗句所蕴含的美感和情感。
示例:每棵树都缀满金黄的秋意,层峦叠嶂的山脉沐浴在落日的柔光中。黄叶纷纷,悠然飘落,铺就一地金黄。夕阳斜照,山巅洒满余晖,秋意更浓。远望四周,林木与山峦共绘秋色画卷,在夕阳的映照下更显萧瑟之美。整幅画面静谧而深远,充满秋日的韵味。
4.本题考查情感主旨。
首先,“相顾无相识”一句,诗人描述了自己环顾四周,却找不到一个相识之人。这里的“无相识”不仅仅是字面上的无人相识,更深层地表达了诗人在隐居生活中感受到的孤独和寂寞。他远离了尘世的喧嚣,与世无争,但同时也失去了与人的交流和沟通,这种孤独感深深地困扰着他。接着,“长歌怀采薇”一句,诗人借用了商末伯夷、叔齐在商亡之后“不食周粟”的典故,以表达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伯夷、叔齐的故事代表了坚守气节、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精神,这正是诗人所追求的。他通过“长歌”来抒发内心的情感,怀念那种隐逸山林、与世无争的生活。
综合来看,尾联“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表达了诗人在隐居生活中的孤独抑郁心情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他渴望找到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同时也希望能够过上那种与世无争、自在逍遥的生活。这种情感深深地体现在了诗人的诗句之中,使整首诗充满了浓郁的情感色彩。
5.作者借伯夷叔齐在商灭之后不食周粟,采薇而食,最终饿死的典故,表达自己苦闷、孤独、惆怅之情。
【详解】本题考查诗句赏析。“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的意思是: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只能咏一曲长歌来怀念古代采薇而食的隐士。薇,是一种植物。相传周武王灭商后,伯夷、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古时“采薇”代指隐居生活。“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运用典故,意在表明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身边没有一个相识的熟人和朋友,没有人能够分担这份寂寥,只能向先贤那里寻找慰藉,怀念古时的隐者伯夷和叔齐。诗人唱着《采薇》之歌,抒发自己隐逸山林之志。
6. 对仗工整 长歌行 阳光 薄暮 乐景衬哀情(反衬/对比) 忧郁/彷徨/孤独/苦闷之情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诗文内容理解和情感主旨对比分析。
① 根据甲诗颔联“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和颈联“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可知,它们对仗工整。在律诗中,颔联和颈联通常要求对仗,即上下两句的词语要相对,如“树树”对“山山”,“秋色”对“落晖”,“牧人”对“猎马”,“驱犊返”对“带禽归”。因此,可以根据这一特点来记忆。
② 根据“辉是‘闪耀的光彩’的意思”以及记忆中的汉乐府诗句“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可知,“辉”字出自汉乐府的《长歌行》。
③ 根据《野望》中的诗句“山山唯落晖”可知,“晖”在这里的意思是“阳光”。因为“落晖”指的是落日的余晖,即阳光。
④ 根据《野望》的首联“东皋薄暮望”可知,“晖”(阳光)与“薄暮”(傍晚时分)相呼应。因为“落晖”出现在傍晚时分,所以与“薄暮”形成了时间上的呼应关系。
⑤ 根据《野望》“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和《秋思》“小桥流水人家”可知,它们都用了乐景衬哀情的手法。这些诗句都描写了美好的自然景色或生活场景,但与此同时也反衬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苦闷或凄苦之情。
⑥ 根据《野望》中的诗句“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可知,《野望》抒发了诗人的忧郁、彷徨、孤独、苦闷之情。因为诗人在诗中表达了自己在茫茫人海中无人相识的孤独感,以及通过长歌来怀念过去的苦闷心情。而与此相比,《秋思》则主要抒发了羁旅的凄苦之情,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并不相同。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