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三专题:《雨霖铃》教案+课件+检测(6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三专题:《雨霖铃》教案+课件+检测(6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12-17 15:10:45

文档简介

《雨霖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人论世,了解词人生平。
2、指导学生反复诵读,感悟作品的情感基调。
3、抓住意象,品味情感,体会情景交融艺术特色。
教学重点
通过分析诗词意象,体会作者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情景交融艺术特色。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步骤
导入
课前播放李叔同写的《送别》歌曲(幻灯片1),然后由歌曲导入,同学们刚才听了播放的《送别》有什么感受?能用几个词来说明一下吗?(生:伤感、痛苦、难分难舍、担忧、牵挂......)我也有同感,这让我想起江淹在《别赋》说的:“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送别是生活中常见的场景,古人在诗词中有许多描写送别的诗句,同学们还记得吗?(生:“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今天我们再学一篇送别词——柳永的《雨霖铃》,(幻灯片2)看看作者是怎样表达这种送别之情的。
二、展示教学目标(学生齐读明确目标)(幻灯片3)
三、走进作者(幻灯片4)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之一。原名三变,字耆卿,排行第七,世称柳七;因曾任屯田员外郎,又称“柳屯田”。他精通音律,创作了大量适合于歌唱的慢词。他的词风行一时,当时流传着“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的说法。作品集《乐章集》。
柳永虽然才情卓著,但仕途坎坷,这首词写的就是他仕途失意,决定离开京城到外地去,与自己心爱的人不得不离别的情景。
(老师强调柳永的重点情况)
四、美文感知
1、学生个读
师:读得不错,同学们觉着还有不足吗?
生:情感上没有起伏,太平淡
2、录音范读(幻灯片6)
师:那我们一起来听录音,注意把握词的韵律、节奏,体悟本词的情感基调
(Flash动画朗诵《雨霖铃》,声音与画面的有机结合,学生更容易产生情感共鸣)
3、学生齐读(幻灯片7)(展示送别图片,整体感知送别情感)
师:在把握情感的基础上,注意诵读要求 ,停顿准确,节奏舒缓。
4、整体感知情感基调
师:请同学们参考课下注释理解词的内容
师:请同学们找出体现文章主旨的句子
生: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师:为什么是这一句?
生:因为这一句中的“伤离别”体现出惜别之意
师: 非常正确。这也是文章的词眼,这一句透露出什么样的情感基调?
生:有的说“悲伤”,有的说“凄婉”,有的说“悲痛”、、、、、、
师:同学们的理解基本到位,这一句体现出哀婉、凄凉、伤感的情感基调。有些句子直接体现了这种情感,有些句子是通过景物体现这种情感的。请你们找出直接抒发作者情感的句子。
生: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师:具体体现出一种什么情感呢?
生:依依不舍,难分难舍
师:从哪里看出来的呢?
生:“留恋”、“催发”体现了词人想留又不得不走的情状。“相看泪眼”、“ 无语凝噎”体现了两个人都很悲痛,难舍难分的情感。
师:分析地非常到位。观察细致,注重细节描写,此时正体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相对无言,惟有泪千行”的境界。还有吗?
生: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师:这又体现了作者什么情感呢?
生:悲伤孤独之感
师:自古多情之人在离别时本来就悲痛万分,更何况在萧条冷落的清秋时节呢。离开之后,即使是良辰美景也如同虚设,无人所说。是何等地孤寂伤感啊!
师:在文章中有写景的句子,请同学们快速找出来。
生: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师:我们来共同探究这些写景的句子,请同学们按照设计的要求思考,把答案写在讲义上,然后分组讨论,我找四个组到黑板上写出来。
问题要求
1、“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描写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体现了作者什么情感?
2、(明)贺裳《皱水轩词筌》:“柳屯田‘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自是古今俊句。”看似平常的一句诗为什么能得到这么高的评价呢?
这两个句子运用了哪些意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同学们在积极地思考,然后小组讨论,总结出最后的答案。)
师:我找四个组上黑板,一组三组分析第一道题,二组六组做第二道题。
(四个组把答案写到了黑板上)
(师生共同研讨答案的对错。先看第一问,两个组回答的大同小异,答案基本正确,一组的同学在归纳意境的时候用了“孤寂”这个词,从景物中看不出来。)
师:明确答案
意象:寒蝉 长亭 骤雨
意境:凄楚 悲凉
情感:伤感 哀愁
这就是情景交融
师:从这些意象中为什么能看出这些情感呢?因为这些意象古人赋予它特殊的情感。
补充:
寒蝉 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折旦夕.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虹收残雨,蝉嘶败柳长堤暮。”
元 卢挚《沉醉东风》:“冷清清暮秋时候,衰柳寒蝉一片愁。”结论:寒蝉是“悲凉”的象征。
长亭 古代大道上每五里设一短亭,十里设一长亭。后被当作别离地点的通称。成为表现离愁别绪的常用意象之一。“望行旅,长亭送故人。”(王褒《送别裴仪同》)“长亭更短亭,何处是归程?”(李白《菩萨蛮》) 结论:长亭是“离愁”的象征。
骤雨 “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温庭筠《更漏子》)
诗人往往用这些特殊的意象来表自己的情怀。
师;我们再来分析第二题。第六组的同学没有把意象写全,而是用“等”代替,这样行吗?
生:不行。不全容易丢分。
师:对,一定要写全。两个同学都答出了伤感惆怅,但缺少分析。那位同学来分析一下这几个意象,看看这些意象包含着什么样的情感。
生:酒是愁的意思,杨柳不知道,晓风有寒冷之意,残月不全,表示人不能团圆。
师:意思基本正确,思考问题还是很有深度的,值得表扬。
“酒”对离别的人来说,确实是愁的意思,“举杯消愁愁更愁”,“柳”是“留”的谐音,古人有折柳送行的风俗。折柳赠人是希望对方留下来。离别的人一见杨柳,就会想起离别时依依不舍的场面,心中就会涌起一缕缕离愁。“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
 晓风 古语有云:自古逢秋悲寂寥。秋天是特别让人伤感的季节。晓风轻拂,带来的并不是快意,而是凉意,凄凉的感觉。 “风急天高猿啸哀”
残月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月是离合的象征,何况是残缺不全的月,最易引起词人的愁思。
明确答案
词人选取古代最能触动离愁的四个意象:酒、杨柳、晓风、月影。
采用意象叠加的手法组成了一幅意境和谐的凄美画面。用酒的愁苦、柳的离愁、晓风的清冷、残月的破碎来烘托离人孤独惆怅的心境
  词人寓情于景,借景传情,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手法,情景交融或融情于景。
师:学以致用,我们学习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那我们来练习一下,看看同学们掌握了没有。
五、拓展练习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听流人水调子①
王昌龄
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
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
注①:这首诗大约作于王昌龄晚年赴龙标(今湖南黔阳)贬所途中。水调子,即水调歌,属乐府商调曲。
分析首句中三个意象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生:用孤舟、微月、枫林表达出一种孤独伤感的情绪。
师:分析一下吧
生:从“孤舟”能看出这个人很孤单,“微月”说明月光朦胧,说明人很惆怅,“枫林”说明秋天的凉意,人的内也会产生伤感之情。
师:分析地相当全面,已经掌握了用分析意象来把握情感的方法了。
孤舟、微月、枫林这三个意象营造了一种凄清的氛围,烘托出“流人"的一腔愁情,“孤舟”写出孤寂之情,“微月”借传统意象月光点染羁旅之愁, “枫林”借深秋之景渲染凄凉之情。
师:我们再回头看整首词,情语在写情,景语也并非只写景,每句中都包含无限情思。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诵读时注意体会词融情入景的特点。
我们再来简单的总结一下“如何准确把握诗词的情感,鉴赏古典诗词?”
师生共同总结:
1、走进作者,知人论世。
2、寻找词眼,整体把握。
3、捕捉意象,体悟情感。
4、明确技巧,品味效果。
师:今天我们学了婉约词的代表作《雨霖铃》,重点让大家把握词融情入景,的特点。另外还让大家品位词中意象,体会作者感情。在此基础上了解婉约词的风格。
六、作业
1、背诵《雨霖铃》。
2、根据《雨霖铃》的送别场景写一段描写性的文字。
板书
情 难舍难分 孤独伤感
伤离别 景 寒蝉 长亭 骤雨 伤感哀愁

酒 杨柳 晓风 残月 孤独惆怅
情景交融
《雨霖铃》评测练习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凄切(qiè)执拗(niù) 良辰美景(chén)
B.凝噎(yè)吮吸(yǔn) 遂心如意(suì)
C.辑录(jí) 恪守(kè) 数见不鲜(xiān)
D.血液(xuè)脑髓(suǐ) 兰舟催发 (fà)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今宵 矍铄
再所不惜 人情世故
B.寒蝉 好像
金碧辉煌 细水常流
C.梳妆 暮蔼
人才辈出 破涕为笑
D.坐落 针砭
山清水秀 各行其是
3.下面是对词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都门帐饮无绪 无绪:没有心绪,没有好心情。
B.竟无语凝噎 凝噎:因为激动,嗓子被气憋住了,说不出话。
C.此去经年 经年:经过一年。
D.多情自古伤离别 多情:多情的人。
4.下面是对本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词的上阕写一对恋人饯行时难分难舍的别情,但词人并没有纯客观地铺叙自然景物,而是通过景物的描写、氛围的渲染,融情于景,暗寓别意。
B.“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两句,语言通俗真挚,形象逼真,如在目前,寥寥十一个字,真是力敌千钧。
C.“念去去”二句中的“念”用得很好,后面用“去去”叠用,更显示出激越的声情,读时一字一顿,于是觉得路途茫茫,去路修远。
D.“此去经年”四句,构成另一种情境。“此去”二字,呼应上阕的“念去去”;“经年”呼应“今宵”,在时间和思绪上步步推进,结构疏散有致。
5.下面的诗(词)句与“杨柳岸、晓风残月”所用的表现手法不同的是( )
A.杏花春雨江南
B.楼船夜雪瓜舟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C.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D.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探究提高
阅读《雨霖铃》(节选),完成6~8题。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6.“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渲染了什么样的气氛?
答:
7.“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表现了人物何种心态?
答:
8.“念”字在全词中起何作用?
答:
比较阅读
  读下面的甲乙二词,完成1~5题。
  甲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别离,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初?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柳永《雨霖铃》)
  乙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拦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欧阳修《踏莎行》)
  1.甲乙两首宋词长短不同,前者是
  ;后者为
  2.两首词都是写离情的,可是离别的氛围不同,甲是
  乙是
  3.甲乙都写到恋人对自己男友依恋时的泪眼,此外甲突出了: ;乙强化的是:
  4.甲乙写离愁别绪时不同点在于——甲是
  乙是:
  5.下面是对甲乙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甲乙的开头都有景物描写,这些景物还起了衬托的作用,前者是正面衬托,后者是反衬。
  B.甲的下片是设想的情景,足见作者的想象是何等丰富;乙的下片是对恋人的叮嘱,可见“行人”的细腻与真挚。
  C.甲中的抒情主人公感情丰富,他的“女友”只是配角,而乙中的“行人”则处于从属位置。
  D.甲乙均为婉约词作,甲用铺叙衍情法,即事言情,情由事生,抒情中有叙事铺陈;乙用意象烘托传情法,借景言情,情由景生。
课件23张PPT。铃雨霖1、知人论世,了解词人生平。
2、指导学生反复诵读,感悟作品的情感基调。
3、抓住意象,品味情感,体会情景交融艺术特色。(重难点)
学习目标: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之一。原名三变,字耆卿,排行第七,世称柳七;因曾任屯田员外郎,又称“柳屯田”。他精通音律,创作了大量适合于歌唱的慢词。他的词风行一时,当时流传着“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的说法。作品集《乐章集》。
柳永虽然才情卓著,但仕途坎坷,这首词写的就是他仕途失意,决定离开京城到外地去,与自己心爱的人不得不离别的情景。
走近作者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
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
留恋处
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
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
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
更与何人说雨霖铃柳永美读感知请听录音范读,把握韵律、节奏,体悟本词的情感基调诵读要求

停顿准确

节奏舒缓 雨霖铃整体感知情感基调:(词眼)请大家找出词中直接抒发作者情感的句子。上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难舍难分)
下片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伤感孤寂)
直接抒情找出词中写景的句子抓意象 品感情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间接抒情“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描写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体现了作者什么情感?明确
意象:寒蝉 长亭 骤雨
意境:凄楚 悲凉
情感:伤感 哀愁一切景语皆情语情景交融合作探究典型意象的特殊情感 寒蝉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折旦夕.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虹收残雨,蝉嘶败柳长堤暮。 元 卢挚《沉醉东风》:“冷清清暮秋时候,衰柳寒蝉一片愁。”寒蝉结论:寒蝉是“悲凉”的象征长亭结论:长亭是“离愁”的象征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声声慢》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温庭筠《更漏子》骤雨结论:雨是“凄凉、愁苦”的象征(明)贺裳《皱水轩词筌》:“柳屯田‘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自是古今俊句。”
看似平常的一句诗为什么能得到这么高的评价呢?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名句赏析合作探究古人有折柳送行的风俗。折柳赠人是希望对方留下来。离别的人一见杨柳,就会想起离别时依依不舍的场面,心中就会涌起一缕缕离愁。柳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留谐音 古语有云:自古逢秋悲寂寥。秋天是特别让人伤感的季节。晓风轻拂,带来的并不是快意,而是凉意,凄凉的感觉。
风寓意悲凉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月是离合的象征,何况是残缺不全的月,最易引起词人的愁思。
月离愁象征这两个句子运用了哪些意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词人选取古代最能触动离愁的四个意象:酒、杨柳、晓风、月影。
采用意象叠加的手法组成了一幅意境和谐的凄美画面。
用酒的愁苦、柳的离愁、晓风的清冷、残月的破碎来烘托离人孤独惆怅的心境。情景交融或融情于景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听流人水调子①???
王昌龄
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
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
注①:这首诗大约作于王昌龄晚年赴龙标(今湖南黔阳)贬所途中。水调子,即水调歌,属乐府商调曲。
分析首句中三个意象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明确:孤舟、微月、枫林这三个意象营造了一种凄清的氛围,表达了一种寂寞惆怅的心情。拓展练习如何准确把握诗词的情感,鉴赏古典诗词?1、走进作者,知人论世。
2、寻找词眼,整体把握。
3、捕捉意象,体悟情感。
4、明确技巧,品味效果。1、背诵《雨霖铃》。
2、根据《雨霖铃》的送别场景写一段描写性的文字。谢谢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