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粽》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端、粽”等14个生字和“立字旁”“米字旁”2个新偏旁,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正确书写“午”、“豆”、“节”三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读好长句子。
3.感受传统节日端午节的氛围和浓浓的亲情。
【教学重难点】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能按笔顺正确书写“午”、“豆”、“节”三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
【教学过程】
一、猜传统节日,导入新课
1.做个小游戏:看美食,猜节日。
出示课件:小小汤圆,圆又圆——元宵节!吃月饼、赏明月——中秋节!再过些日子就是端午节了!反过来考考你们,端午节吃什么 (粽子)它有个好听的名字端午粽。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这篇课文。
2.出示课件,齐读课题:端午粽。
认识新偏旁:立字旁,米字旁。
提问:“粽”为什么是米字旁?
3.看老师书写课题
立做偏旁横变提,“午”是生字,伸出小手一块儿写,米字旁,捺变点,空出位置写右边。
设计意图:
通过小游戏,创设“节日与美食”的情境,不仅为课文的学习做了铺垫,而且在语境中学习了生字“午”,认识本课两个新偏旁。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出示试学要求: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长句子就多读几遍。
2.生自由朗读课文。
3.指名读生字,相机正音
出示本课中的会认字(带拼音),认读。
去掉拼音,读一读。
开火车读。
出示课件:抢粽子巩固识字。
4.学写生字“豆”。
(1)你知道哪些豆 老师也带来几种豆,认识吗
出示课件:蚕豆 红豆 毛豆 豇豆
(2)出示课件:小豆子大变身,变成了什么
“豆”字
(3)读儿歌,记住“豆”。
出示课件:毛豆短,蚕豆扁,
红豆圆圆像两点,
豇豆长长托上面。
出示课件,学生熟悉“豆”的笔顺。
(5)师边说儿歌边范写“豆”,学生书空。
设计意图:
读好书、写好字是第一学段的主要任务,本课三个生字“午”“豆”“节”有一个共同的笔画“长横”,寻找汉字书写的规律,从而习得写好字的要领,贯彻落实课标的写字要求。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课文朗读视频,一起走进端午节。
2.生自由朗读课文。
3.指名朗读。
4.说一说:读了课文之后,你知道了什么
5.读了课文后,你的脑海里留下了哪些温馨的画面。
出示课件: 一到端午节,外婆总会(煮好一锅粽子),盼着我们回去,粽子煮熟了,我剥开粽,(咬一口粽子),又黏又甜,临走时外婆还会(装一小篮粽子),让我们带回去。
设计意图:
统编教材对一年级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提出:能找出课文的信息。针对这条建议设计此环节,帮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整体感知。
四、品读课文,读好长句子
1.端午节到了,外婆包粽子的食材有哪些 指名回答。
出示词语:箬竹叶 糯米 枣
(1)指名读,读准“箬、糯、枣”的读音。
(2)加上颜色读,出示短语:青青的箬竹叶 白白的糯米 红红的枣。
(3)短语放到句子里读。
出示句子: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2.粽子包好了,也煮熟了,味道怎么样呢
出示句子:“外婆一掀开锅盖,煮熟的粽子就飘出一股清香来。剥开粽叶,咬一口粽子,真是又黏又甜。”
指名读
齐读
3.小小的粽子里包着外婆浓浓的情,深深的爱,老师也想读一读。
出示课件:
(1)师范读(配乐)
让我们带着对端午节的美好回忆,把第二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
(2)生齐读(配乐)
设计意图:
读好长句子是本课的重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重难点,设计了由词到短语,再送到句子里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自读慢慢学会长句子的停顿,掌握读好长句的方法。
五、拓展延伸,交流表达
生思考:第二自然段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端午粽的
按照从外到里的方法介绍一种自己喜欢的食物。
同桌之间交流。
指名全班分享。
六、指导书写,练写生字
1、出示课件:午 豆 节,相同的笔画:长横。
2、观察长横的位置。
节字长横盖下方,午字长横摆稳当,豆字长横托上方。
3、生练写。
4、书写展示、评价。
设计意图:
读好书、写好字是第一学段的主要任务,本课三个生字“午”“豆”“节”有一个共同的笔画“长横”,寻找汉字书写的规律,从而习得写好字的要领,贯彻落实课标的写字要求。
七、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用自己的话给爸爸、妈妈说一说粽子的样子和味道。
板书设计:
9 端午粽
好看 豆 节
好香
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