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是故乡明》
一、教材分析
《月是故乡明》是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单元主题是以“童年趣事”为主题,本单元课文引导学生走进不同年代、不同人物的童年生活,品味他们对童年的深刻记忆,体会其中浓浓的情意,并关注自己正在经历的童年生活。《月是故乡明》是季羡林先生在耄耋之年写下的文章。老先生以“月”作为抒情线索,通过对故乡和自己童年生活的回忆,特别是对故乡月色的动人描写,抒发了自己对故乡永远的思念与牵挂。作者巧妙设题,用唐代诗人杜甫的诗句“月是故乡明”作为文章的题目,统领全文,揭示主旨,奠定文章的情感基调;增强文章的文化内涵。由于杜甫这句诗是千古名句,特别能引发读者的共鸣,被广为传诵。用它来做题目,更能表达作者的乡思之情。
二、设计思路
作者巧妙安排文章结构。开篇点题,总结全文,引起下文,为下文做铺垫,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接着由月过渡到山,到水,进而过渡到家乡的水,过渡到作者的童年生活,并通过他乡月亮与故乡月亮的对比,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思念。结尾处短短几句话,把全文的情感推向了高潮。本文的主旨是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文章中对于景和事的描述都是为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服务的。在文中,作者通过对故乡的月亮的具体描述,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捉知了、看月亮、看月亮、梦月亮这些童年趣事都跟月亮有关,写这些事也是围绕着月亮来写的,这样更能表达出对故乡的思念;通过在济南、北京和世界其它地方见到的月亮与故乡的月亮的对比,表达对故乡的深情;作者拿赏月胜地朗润园与故乡的小月亮对比,表达浓浓的思乡之情,正如作者所说,“然而,每逢这样的良辰美景,我想到的却仍然是故乡苇坑里的那个平凡的小月亮”;最后作者直抒胸臆“月是故乡明,我什么时候能够再看到故乡的月亮啊!”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三、教学目标
1.认识“徘、徊、渺、篝”等 1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燕”。理解课本里的重点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故乡深深的思念之情。
3.学习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句。
4.基本读懂课文,感受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与牵挂之情。
四、教学重点
学习和感悟反复的写作方法。
五、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一)接下来让我们走进作者的童年,默读第 3、4自然段,作者都回忆了哪些童年往事?又抒发了内心怎样的感受? 1.至于水,我的故乡小村却大大地有。几个大苇坑占了小村面积一多半。在我这个小孩子眼中,虽不能像洞庭湖“八月湖水平”那样有气派,但也颇有一点烟波浩渺之势。到了夏天,黄昏以后,我在坑边的场院里躺在地上,数天上的星星。有时候在古柳下面点起篝火,然后上树一摇,成群的知了飞落下来,比白天用嚼烂的麦粒去粘要容易得多。我天天晚上乐此不疲,天天盼望黄昏早早来临。明确:往事:回忆故乡的月亮-数星星、捉知了内心感受:美好、有趣。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用生动形象的画面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课内探究 2.到了更晚的时候,我走到坑边,抬头看到晴空一轮明月,清光四溢,与水里的那个月亮相映成趣。我当时虽然还不懂什么叫诗兴,可觉得心中油然有什么东西在萌动。有时候在坑边玩很久,才回家睡觉。在梦中见到两个月亮叠在一起,清光更加晶莹澄澈。明确:往事:回忆故乡的月亮-看月亮内心感受:诗兴萌动 3.在梦中见到两个月亮叠在一起,清光更加晶莹澄澈。明确:由童年的趣事自然写到童年对月亮的深刻印象,自然表现出对“故乡的月”的深刻记忆与思念。 (二)1.但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作者六岁那年,作者离开故乡,去往济南生活学习。济南可以说是作者的第二故乡,请同学们读一读这段话。思考:你从中了解到了什么?我在故乡呆了六年,以后就离乡背井,漂泊天涯。在济南住了十多年,在北京度过四年,又回到济南呆了一年,然后在欧洲住了近十一年,重又回到北京,到现在已经四十多年了。 在这期间,我曾到过将近三十个国家,看到过许许多多的月亮。明确:作者写从济南到北京是为下文到世界上三十多个国家做铺垫。经历:看世界其他地方的月亮 2.那作者在这漂泊天涯的时光里,都有哪些赏月经历呢?内心又是怎样的感受呢?请同学们默读五-七段,找到相关的语句。思考作者写到了哪些经历,抒发了哪些感受。请找到相关语句,在旁边写下自己的阅读体会,再和同学交流。 (1).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蒙湖上,在无边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美妙绝伦的,我都非常喜欢。明确:异国之月内心感受:美妙绝伦 (2).......每逢望夜,一轮当空,月光闪耀于碧波之上,上下空蒙,一碧数顷,而且荷香远溢,宿鸟幽鸣,真不能不说是赏月胜地。荷塘月色的奇景,就在我的窗外。明确:经历:看朗润园的月亮内心感受:比不上故乡平凡的小月亮 (3).作者把异国他乡之月写的美轮美奂,请同学们有感情的朗读。(指名读,男生、女生分组读) (4).作者看到这么美妙绝伦的月亮,内心的感受是怎样的呢?(找同学汇报)但是,看到它们,我立刻就会想到故乡苇坑上面和水中的那个小月亮。对比之下,我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无论如何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不管我离开我的故乡多远,我的心立刻就飞回去了。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 明确:内心感受:别处的月亮再美也比不上家乡的月亮。对比。突出对故乡的眷念,越是对平凡的小月亮念念不忘,思乡越是深切。然而,每逢这样的良辰美景,我想到的却仍然是故乡苇坑里的那个平凡的小月亮。明确:经历:看朗润园的月亮内心感受:比不上故乡平凡的小月亮突出对故乡的眷念,越是对平凡的小月亮念念不忘,思乡越是深切。 月是故乡明,我什么时候能够再看到故乡的月亮啊!这段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明确:作者渴望回到故乡的迫切心情和通过月亮寄托的思念之情。 立足于孩子的求知心理,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
分组讨论 拓展延伸: 作者辗转一生,六岁那年就离开故乡去往济南生活学习,为什么还对故乡念念不忘呢?对故乡的月亮无限眷恋呢?老师为同学们带来了一段视频看完它,也许你就找到答案了。(播放视频) 1.看完视频同学们说说自己的感受。 2.文章读到这里同学们是否真正理解“月是故乡明”含义呢?明确:月亮是游子的故乡,作者以“月”为线索,回忆了故乡的童年生活以及成年的经历,抒发了离乡后的思念之情。 3. 就让我们饱含深情地读出作者的心声吧。(齐读)每个人都有个故乡,每个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人人都爱自己故乡的月亮。 4.一个“爱”字,胜过千言万语。从古至今,在这绵延不绝的乡愁中,人们写下了多少感人肺腑的动人诗篇。我想同学们课下一定也积累过很多子乡的诗句。请谁来分享一下呢? 教给学生一种归纳总结知识的学习方法。
思维延伸 课堂小结:《月是故乡明》以其特有的清新、自然的笔调向我们展现了故乡那温馨的夜晚,那恬淡的明月,童话般美妙的童年,给人一种亲切的感受,使我们感受到了作者那深切的思乡之情。 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打开。
课堂小结 学生讨论小结,互相补充回忆巩固本节课知识,进一步夯实基础提升能力。
七、教学反思
《月是故乡明》效果分析《月是故乡明》是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单元主题是以“童年趣事”为主题,本单元课文引导学生走进不同年代、不同人物的童年生活,品味他们对童年的深刻记忆,体会其中浓浓的情意,并关注自己正在经历的童年生活。《月是故乡明》是季羡林先生在耄耋之年写下的文章。老先生以“月”作为抒情线索,通过对故乡和自己童年生活的回忆,特别是对故乡月色的动人描写,抒发了自己对故乡永远的思念与牵挂。作者巧妙设题,用唐代诗人杜甫的诗句“月是故乡明”作为文章的题目,统领全文,揭示主旨,奠定文章的情感基调;增强文章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