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走月亮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 走月亮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6-24 15:28: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
2《走月亮》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会写“淘、牵”等5个生字。
2.边读边想象课文中描写的画面,和同学交流印象最深刻的。积累优美生动的句子,背诵第4自然段。
3.结合学生的生活和情感体验,在读中感受月下美景,体会作者和阿妈浓浓的亲情。
二、教学重难点
边读边想象画面,在读中感受月下美景,体会作者和阿妈浓浓亲情。
教学过程
(一)千古月夜
师:孩子们,自古以来,月是文人墨客吟咏的对象。“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是李白笔下童真的月。“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是苏轼望月思亲。“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是杜甫在月夜忆舍弟。这一轮明月寄托着多少人的思念和希望!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走月亮》。(板书:走月亮)
(二)初识月夜
师:在作者的记忆里,他和阿妈走月亮的场景让人难以忘怀。他们在月夜都走过哪些地方?
(出示第八段,齐读)他们一起走过月光闪闪的溪岸,走过石拱桥,走过月影团团的果园,走过庄稼地和菜地……
师:溶溶秋月下,作者和阿妈牵手走过很多地方。回顾一下,课文描绘了哪些场景?(一 月亮升起图,二 月下溪边图,三 月下田园图)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文中哪些画面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月亮初升图
(大家读的真认真)
生交流。第1、2自然段。(出示:1、2自然段)
师:是啊,秋天的夜晚,月亮升起来了,从洱海那边升起来了。瞧,这就是洱海,它是淡水湖,是云南的标志性景点,也是作者的故乡。
从洱海升起来的这轮明月,寄托着作者对故乡和亲人多少的思念啊。(齐读:秋天的夜晚,月亮升起来了,从洱海那边升起来了。)
师:从洱海升起来的这一轮明月有什么特点呢?
生;月盘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样柔和,就像在洱海里淘洗过。
师:月亮越升越高,这柔和,明亮的月光都照到了什么地方?
生1: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
生2: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
生3:也照亮了,也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
师:月光离我们越来越近,它还照亮了什么
生:还照亮了小溪。(会想象 有诗意)
师:还照亮了我和阿妈,也照亮了我和阿妈的内心。
师:是啊,月光下的家乡是多么美丽、宁静呀!你发现了什么?
生:连用了四个照亮了(描红:照亮了)
(生:用了四个照亮了,是排比句。)
师:排比句读起来朗朗上口,很有气势。让我们跟随月光,一起再读。
师:这时候,阿妈喜欢牵着我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走着走着……啊,我和阿妈走月亮!(师评:声音婉转悠扬)
师:大家来看描红的牵,牵字是本课的生字,请跟随老师一起书空。(大字头,秃宝盖,下边藏着一头牛。)
中国汉字源远流长,每个字都有一段有趣的演变过程。例如这个“牵”字:甲骨文时的“牵”字是农夫用手牵着牛鼻子上的环圈。这是篆文的牵,从甲骨文演变到现在,“牵”字也慢慢有了温度,今天我们可以用它组词:
生:牵手、牵挂、牵肠挂肚、魂牵梦绕)
生,这些词语,让我们感觉很温暖。
师:对啊,牵字牵出多少温暖和亲情,把牵字送进文中。(这时候,啊,我和阿妈走月亮!)
2. 月下溪边图
师:初升的月亮,照亮整个夜晚。那月下的景色呢?还有哪些画面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回到三个标题)
生:我喜欢月下溪边。(课件出示整段))
生读第四自然段
师:聆听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能力。从他的朗读声中,你看到了什么画面?
生:我看到了溪水流香的画面,小溪里有山草、野花,还有月光。(真会想象,你来读这句。)
师:青青山草,点点野花,都流到了小溪里。
生再读。
师:山草的清香,野花的芳香,也流到了小溪里。
师:两个“流”字就把溪水、花草、月光完全融合在一起。这是多么美丽和谐的自然美景啊!(齐读:手势)。
师:边朗读边想象画面,感受景色的美好,朗读的魅力就在于此。孩子们,这段还有你们喜欢的句子吗?
生读:(课件出示:灰白色的鹅卵石布满河床。哟,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
师:这句描写的是什么画面,谁还想读?
师:从这句中,你读出了什么?
生:从布满一词我读出灰白色鹅卵石很多,从多少一词读出小水塘很多。
师,卵石和卵石间的空隙所存的水就是一个小水塘, 也许这么大, 也许这么大……( 教师用手比划着) 所以这里有水塘,这里有水塘,那里也有水塘……( 师用手指点着) “每个小水塘, 都抱着一个月亮”, 你现在看到什么情景
生: 我看到了很多很多的月亮。
师:把你看到的景象送到句子里读。
(师适时指导:哟,多么奇特的美景,一定很惊喜吧。再读)(老师听到你把抱字加重了,感觉更温暖。)
师:天上有一轮圆月, 小水塘有无数轮明月!一起美美地读。
师:这个“抱”字让你感受到什么?(温暖)就像阿妈抱着我一样。师:那小水塘为什么要抱着月亮呢?(做动作)
生:如此美妙的月亮当然要紧紧抱着了,生怕它跑掉了。多么温暖、有趣的画面呀,大家来朗读。
师:阿妈牵着我的手,一路走,我一路回忆,我想到了怎样的情景?
生:阿妈洗衣我做船的情景。
(生读:哦,阿妈,白天你在溪里洗衣裳,而我,用树叶做小船,运载许多新鲜的花瓣……)
师:阿妈洗衣,我做船,瞧!月下溪边,有多少作者美好的童年回忆呀!那你和妈妈都做过哪些快乐的事情?
(生1—2个回答:陪我去游乐场、去公园散步等。)
师:和妈妈的回忆总是温馨而又甜蜜。这小溪,这小船,不光运载着家乡的美景,也运载着我和阿妈浓浓的爱呀!大家一起朗读。
师:这段话中,老师发现了一个小秘密,你发现了吗?(句末字描红)
(生:这些字韵母都是ang。)
师:擅于观察,把掌声送给他。
师:有韵脚的语言,读起来像诗歌一样,也便于记忆,让我们再来美美地读一读。(音乐起)
师:熟读成诵,谁来完成补充?很准确,请坐!积累文中优美的语句是学语文有效的方法,会背的看着大屏幕,不会背的看书读。大家一起来试着补充这段美景!
师:溪水流香,水塘抱月,洗衣做船,多么奇妙的夜晚,啊,我和阿妈走月亮……
3.月下田园图
师:走着,走着,我和阿妈牵手来到月下田园。我们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修补过的村道。
村道已经修补过,坑坑洼洼的地方已经填上碎石和新土。就要收庄稼了,收庄稼前,要把道路修一修,补一补,这是村里的风俗。多么淳朴的民风呀!
师:听!你又听到了什么?
生,虫唱鱼跃鸟拍翅膀。
女读:秋虫唱着,夜鸟拍打着翅膀,鱼儿跃出水面,泼辣声里银光一闪……
师:你还听到了什么?有没有听到不同的声音?
(生:1青蛙叫声。2蛐蛐声响。)
师:多么热闹的画面呀!
看,在坡头那边月光下的果园里,好吃的果子挂满枝头。你闻到了什么?(生:果子的甜香)是雪梨,是火把梨,还是紫葡萄?都有。)
师,这时候,作者是多么的愉悦和兴奋呀!就连沟水也汩汩,很满意地响着。
生齐读:是啊,它旁边,是它浇灌过的稻田。哦,阿妈,这不就是我们家的地吗?春天,我们种的油菜花开花了,我在田地里找兔草,我把蒲公英吹得飞啊飞……收了油菜,栽上水稻。
师:田园的乐趣全藏在这省略号里了,我还在能在田园玩些什么?田野里的我又是怎样的呢?
看,(指名读)你看到了什么画面?是啊,稻田即将成熟,一派丰收的景象。它饱含着人们对丰收的(希望、喜悦)。
师:这样的月下美景,(出示:秋虫——银毯)作者吴然把和阿妈走月亮的所见、所闻、所想记录下来,为他的童年留下了美好的回忆,让我们再次来读一读,感受这些画面的美好。
师:月下经历的美好,是那么令人难忘:(女读音乐1起:)(课件出示:哦,阿妈,我们到田埂上去吧,你不是说学校放假了,阿爸就要回来了吗?我们采哪一塘新谷招待阿爸呢?啊,我和阿妈走月亮……。
师:(音乐2)多么幸福的期盼,(师画外音)我们用最大,最好的那塘新谷招待阿爸。
合:啊,我和阿妈走月亮……多么美丽的思念啊!
师:作者一次次吟唱,唱出自己的快乐,唱出了和阿妈牵手的温馨,唱出了家人期盼的幸福。(板书:快乐 温馨 幸福)
生读:啊,我和阿妈走月亮……
师:有时,阿妈给我讲月亮的故事,一个古老的传说;有时,却什么也不讲,只是静静地走着,走着。
生读:走过--走过--走过---走过---
师:(指名女生读:啊,当我仰起头……)你看到什么画面?月亮牵着他的星星,就是阿妈牵着我。
师:作者吴然为他十几年没有相见的阿妈提笔,谱写这首夜曲——《走月亮》,他和阿妈走月亮,不仅走出月光下的美景,还走出对阿妈浓浓的思念。(板书:思念)齐读,带着对阿妈浓浓的思念来读。
生齐读:多么奇妙的夜晚啊,我和阿妈走月亮!
师:多么奇妙的夜晚啊,我和阿妈牵手走月亮!一起牵挂阿爸,那快乐、温暖、幸福的场景至今让我魂牵梦绕!
四、回归月夜,阅读延伸
吴然对故乡的月亮有着深厚的感情,这段话节选他的散文《玩月亮》,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多么美丽,有趣的语言啊,课下我们可以把吴然的散文集《走月亮 玩月亮》找来读一读。
五、仿写练习
同学们,你还记的月下的某个场景吗?根据自己的所见所想,试着写几句话吧。
板书
2 走月亮
快乐 温馨 幸福
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