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黔东南州从江县东朗中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6月质量监测生物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贵州省黔东南州从江县东朗中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6月质量监测生物试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7.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6-24 16:18:27

文档简介

从江县东朗中学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6月质量监测
八年级 生物试卷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第Ⅰ卷 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关于生命的起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始大气中存在氧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 B.现在地球上不能再形成原始生命
C.米勒实验表明,原始地球上能形成构成生物体的蛋白质等有机物 D.生命起源于原始陆地
2.化石是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其原因不包括( )
A.记录了一定的生物信息 B.在地层中按一定顺序出现
C.证明了所有生物间的关系 D.反映了生物进化的总趋势
3.某同学学习了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后,绘制了动物“进化树”(如图),则鱼类在该“进化树”上的位置最可能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4.依据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作出的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核心是自然选择学说 B.狼和鹿能迅速奔跑是两者相互选择的结果
C.恐龙的灭绝可能是因为不适应生存环境的改变
D.在暗洞中生活的盲鼠因为长期不用眼睛而逐渐失去了视觉
5.如图表示长期使用一种农药后,害虫种群密度的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a点种群中存在很多种变异类型,这是变异不定向的体现
B.a→b的变化是生物与非生物环境斗争的结果
C.b→c是抗药性逐代积累的结果
D.农药对害虫的抗药性变异进行定向选择,使害虫产生定向抗药性 变异
6.下表是某同学对8种动物做出的简单分类,他的分类依据是( )
类型一 蚯蚓、蝗虫、河蚌、蜘蛛
类型二 家鸽、牛蛙、家兔、蜥蜴
A.水生还是陆生 B.体内有无脊椎骨 C.体温是否恒定 D.胎生还是卵生
7.在分类单位中,狼与虎同目不同科,与兔同纲不同目,与狐同科不同属,与郊狼同属不同种。四种动物中,与狼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
A.虎 B.兔 C.狐 D.郊狼
8.下列有关人类起源和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类起源于生理特征与现代人最接近的类人猿
B.环境决定了森林古猿的进化方向
C.现代人是由能够直立行走的早期人类演化而来的
D.人类不同种族的差异是在不同地域内经过自然选择逐渐形成的
9.某同学在校园内发现了一种不认识的植物,观察后记录如下:①植株高大;②叶针形;③有球花和球果,没有真正的花和果实。该植物与下列哪种生物同属一类( )
A.向日葵 B.葫芦藓 C.银杏 D.肾蕨
10.动物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河蚌的贝壳,可以保护柔软的身体 B.鲤鱼的鳃,利于在水中呼吸
C.蜥蜴体表的鳞片,可减少水分散失 D.蜜蜂的外骨骼,适于飞行生活
11.下列有关动物类群对应的代表动物,不正确的是( )
A.腔肠动物——水螅 B.扁形动物——蛔虫
C.节肢动物——蝗虫 D.哺乳动物——野兔
12.许多成语或谚语中蕴含着一定的生物学道理,以下成语或谚语与非生物因素对应合理的是( )
A.春兰秋菊——光照 B.北雁南飞——水分
C.五九六九,沿河看柳——土壤 D.春雨贵如油,一滴莫白流——温度
13.如图为某个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A、B、C、D、E分别表示不同生物成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A、E为生产者,图中有4条食物链 B.B、C可表示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竞争关系
C.该食物网中还缺少非生物部分及分解者 D.B、C、D、E是消费者,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
14.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成分可划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B.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
C.没有消费者,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不能进行
D.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温度、空气、水和土壤等
15.下列能正确表示“水稻→蝗虫→蛙”这个食物链中生物相对数量关系的是( )
16.下列各项能依次体现温度、水分、光照、生物等因素对生物生活产生影响的顺序是( )
①沙漠中仙人掌叶片退化为刺 ②草原中的狼捕食牧民的牛羊 ③春江水暖鸭先知 ④蟑螂喜欢在夜间活动
A.①③②④ B.①③④② C.③①②④ D.③①④②
17.保护生态环境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下列行为对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没有帮助的是( )
A.积极参加植树种草活动 B.及时清理垃圾维护环境卫生
C.规劝他人的毁林踏草行为 D.倡导节能减排,多步行少开车
18.下图表示碳循环的部分过程,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生物成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化石燃料
A.参与①过程的生物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B.②过程增强后①过程随之增强,故不能通过增强②过程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C.生物群落内部碳循环的物质形式是含碳的有机物
D.人类减少对③的依赖是当前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重要措施
19.在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总量关系是( )
A.草食动物>肉食动物>植物 B.植物=草食动物=肉食动物
C.植物>草食动物>肉食动物 D.都不一定
20.下列观点科学的是( )
A.家庭装修越豪华对人体健康越有利 B.大气污染物对人体无害
C.儿童和家中宠物玩耍,对孩子健康有利 D.节约用电从平时做起
21.依依同学在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制作下列食品时,利用的主要微生物正确的是( )
A.葡萄酒——酵母菌,有氧条件 B.酸奶——乳酸菌,无氧条件
C.甲烷——醋酸杆菌,无氧条件 D.泡菜——霉菌,无氧条件
22.下列对“制作酸奶”和“制作米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制作酸奶需要密封而制作米酒不需要密封 B.制作酸奶和米酒都需要“接种”
C.制作酸奶要接种两种微生物 D.制作米酒不需要保温
23.人类对微生物的利用非常普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酿酒时要常开盖,以保证酵母菌的活性,有利于酒精的形成
B.利用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发酵形成醋酸来制作醋
C.青贮饲料是利用酵母菌发酵作用加工而成的
D.家里自制米酒时要加入“酒药”,主要原因是“酒药”中有酵母菌
24.荧光小鼠体内含有可合成绿色荧光蛋白质的水母基因,在紫外线的照射下,荧光小鼠的一些部位会发出荧光,这是利用了下列哪项生物技术( )
A.组织培养技术 B.克隆技术 C.发酵技术 D.转基因技术
25.下列关于现代生物技术在生活中应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利用转基因技术可以生产转基因药物 B.转基因技术可用于遗传病的诊治
C.利用克隆技术快速培育生物新品种 D.克隆技术在医疗上的器官移植中具有重要意义
26.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目前人们普遍接受的是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以下关键词能正确概述自然选择学说内容的一组是( )
①自然发生 ②物种不变 ③过度繁殖 ④环境污染 ⑤生存竞争 ⑥遗传、变异 ⑦适者生存
A.①②③⑦ B.④⑤⑥⑦ C.①③④⑤ D.③⑤⑥⑦
27.某兴趣小组在调查某公园中的生物种类时,发现了一种生物并将其归类为苔藓植物,他们的理由最可能是( )
A.具有假根 B.用孢子繁殖 C.具有叶绿体 D.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28.下列有关城市生态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系统的主体是人 B.人们随时可以调节该系统的平衡
C.和其他生态系统相比,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最大 D.它是一个人工的生态系统
29.科学家想把萤火虫的发光基因转入某种植物的基因组中,使该植物能在晚上发光,设想中采用的关键技术与下列技术原理相同的是( )
A.利用细菌生产胰岛素 B.太空椒的培育 C.酿酒 D.杂交水稻的培育
30.下列各项中,应用了转基因技术的是(B)
A.通过多代选择、繁育,培育出高产奶牛
B.将大鼠生长激素基因注入普通小鼠的受精卵中,获得超级鼠
C.普通甜椒的种子经太空漫游后播种,培育出太空椒
D.借助三只母羊培育出克隆羊多莉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40分)
二、简答题(共40分)
31.(8分)某种农业害虫在不同季节数量有很大差异。春季繁殖,夏季数量增加到最多;到了冬季,由于寒冷、缺少食物等原因而大量死亡。第二年春季,由残存的少量个体大量繁殖,形成一个如图所示的瓶颈模式(图中“”为抗药性个体,“”表示敏感性个体),其中瓶颈部分表示动物数量减少的时期。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自然界中的任何生物的个体都不可能无限增加。根据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这是因为生物繁殖产生的大量后代会为获得足够的食物和空间而进行   。
(2)在使用杀虫剂防治害虫时,敏感性个体大多被杀死了,保留下来的大都是抗药性个体,这是由于杀虫剂的   作用,其实质是增加了   (填“抗药性”或“敏感性”)基因的频率;而在自然越冬不使用杀虫剂时,敏感性个体反而被选择,导致下一代害虫中敏感性基因频率升高,这说明抗药性个体抗寒冷能力较弱,出现这种现象说明变异的有利或有害取决于   的变化。
32.(10分)我国许多文人墨客留下了很多颂扬万物的诗句,如A.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B.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C.古道西风瘦马;D.两个黄鹂鸣翠柳;E.春蚕到死丝方尽;F.海阔凭鱼跃。这些诗句分别对应一种或一类生物,它们的分类情况如图所示。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分类图中①②③生物对应的诗句代号依次是   。 
(2)A、B诗句中的植物的共同特点是都能产生   。
(3)根据②体内无脊柱这一特征,它属于   动物。
(4)“植物”和“动物”在生物分类中的等级是   。在生物分类等级中,等级越小,生物彼此的共同特征越多,亲缘关系越   。
33.(12分)图(一)为某湿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示意图,图(二)所示为该食物网中某条食物链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量,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一)中生产者是   ,若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除了非生物环境外,图中还少了   。
(2)该食物网中共有   条食物链,请写出与螺有关的食物链:  ,图(二)中的甲对应该条食物链中的生物是   。
(3)调查发现,该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说明它具有一定的   能力。
34.(10分)中国自古有“酒文化”之说,酿酒原理家喻户晓。小明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制作米酒,该过程有如下工序:
①将酒药与糯米饭拌匀;②将糯米饭压实后,在中间挖个凹坑,淋上一些凉开水;③用凉开水将糯米饭冲淋一次,冷却到40 ℃以下,装入清洁的容器中;④用水将糯米浸泡一昼夜,淘洗干净;⑤将容器盖好,用毛巾包裹起来放在温暖的地方;⑥将糯米倒入蒸锅中蒸熟(以上容器、毛巾等均要消毒)。
(1)该制作工序的先后顺序是   。
(2)将糯米饭冷却到40 ℃以下的目的是  。
(3)步骤⑤中用毛巾包裹起来放在温暖的地方的目的是给酒药的生活提供 适宜的温度 。
(4)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存,所以整个过程中会出现“先来水后来酒”这一现象。请联系酵母菌的呼吸特点说明原因: 。
(5)有一名同学也按着此工序制作米酒,几天后却发现糯米饭发霉了,米酒没制成功,原因可能是   (写出2条)。答案:
1.(B)
2.(C)
3.(B)
4.(D)
5.(D)
6.(B)
7.(D)
8.(A)
9.(C)
10.(D)
11.(B)
12.(A)
13.(A)
14.(C)
15.(B)
16.(D)
17.(B)
18.(B)
19.(C)
20.(D)
21.(B)
22.(B)
23.(D)
24.(D)
25.(C)
26.(D)
27.(A)
28.(B)
29.(A)
30.(B)
31.
(1) 生存竞争 。
(2) 选择 , 抗药性 , 环境 。
32. (1) B、E、C 。 
(2) 种子 。
(3) 无脊椎 动物。
(4) 界 。 近 。
33.
(1) 植物A、植物B , 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
(2) 4 , 植物A→螺→鱼B→白鹭 , 鱼B 。
(3) 自我调节 能力。
34.
(1) ④⑥③①②⑤ 。
(2) 40 ℃以下是酵母菌生活的适宜温度,防止温度过高杀死酵母菌 。
(3) 适宜的温度 。
(4)酵母菌先进行有氧呼吸,分解葡萄糖产生水,后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
(5) 经常打开容器,杂菌进入;器皿消毒不干净(或者酒药中有杂菌) (写出2条)。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