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3中考诗词专题训练
【古诗赏析老泥33字诀】
(一)手法技巧
标题音韵,意象情境。
(标题的含义题材。主要意象及典故内涵,流动发展的情境感。)
修辞炼字,时空远近。
(有修辞找修辞,没修辞抠字眼。时间空间中诗人的位置及感慨。)
动静正侧,虚实对衬。
(动静结合、化静为动、以动衬静。侧面描写。虚实结合,对比衬托。 )
综合感官,色嗅触闻味。
(视觉、嗅觉、触觉、听觉等的综合。)
(二)内容主题
田园山水,悲秋伤春。(安适愉快,悠闲自在)(爱春赏春、惜春、伤春。)
托物言志,怀古讽今。(以物自喻,象征比兴)(登临感慨,今昔沧桑)
怀才不遇,功业豪情。(年华虚度,报国无门)(征战之苦,报国之志。)
羁旅离愁,思乡怀人。(孤独寂寞,睹物伤神)(送别思亲,宫怨闺情
【浓缩招式】
抓题目
诗歌的题目很重要,往往揭示诗歌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是解读诗作的重要切入点。
读题目,可以帮助读者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对所抒情感的把握,所以关注题目,能助我们快速准确地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
2.抓作者
历年考试古诗鉴赏题,都会附上作者的姓名,从这些诗人的姓名,我们能获得很多有价值的信息。诗人所选择的题材,所要表现的思想,所要抒发的情感,都是由他生活的时代背景、他的修养、他的学识、他的遭遇、他的思想,甚至是他的诗风所决定的。我们在鉴赏作品时,可以调动我们已有的知识积累,把诗歌作者所孕育的暗示功效充分地挖掘出来。因此,鉴赏时不妨从作者所处的时代环境及其生活经历来突破。
3.抓注释
古诗鉴赏题后,往往会有一些注释,命题人给出的“注释”,常常提供了解题的相关信息,是人们鉴赏古诗词的一把钥匙。
4.抓意象
意象,就是诗歌中倾注了诗人的思想与诗人主观情感的生动鲜明的形象,是诗作中作者所写之景、所示之物,是名词。这客观的“象”与作者借景抒情的“情”、咏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结合,是作者寄情山水、抒怀言志的凭借与依据。因此,领会诗歌意境必须从把握诗歌的意象入手,展开联想,进而理解作品的内容及思想感情。
5.抓诗眼
诗眼是体现全诗主旨的精妙的字或精彩句,而这一字句,往往在全诗的节骨眼处,是全诗的传神之笔。对诗歌鉴赏来说,抓住了诗眼就可以说抓住了全诗的灵魂和精髓。
6.抓想象
诗歌鉴赏是一种再创造,再创造的主要方式是联想、想象。如王驾的《雨晴》,作者没有描写邻家院子景色,但写了“蜂蝶纷纷过墙去”这一实景。如果我们紧紧依傍这一诗句,透过言在此而意在彼的重重迷雾,能联想到邻家春色美不胜收,如此景致,连路人都会驻足观望,更何况是喜花的蜂蝶呢!这样一联想,我们对诗就很容易理解了。
7.抓尾句(联)
中国古诗有一大特色就是常常在前文叙事写景的基础上,最后抒情议论,画龙点睛,因此,尾句(联)通常担负着表情达意的作用,抓住尾句(联),就抓住了理解全诗的关键。如李商隐的《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最后一联,明显地透露出了作者对贾生的同情和对孝文帝的讽刺。
8.抓表达技巧
古诗常用一些表现手法和修辞方法来表达情感、体现思想,如寓情于景、寓理于景、借景抒情、烘托、象征、托物言志、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等表现手法,比喻、夸张、拟人、对偶、借代、衬托、反衬等修辞方法,因此鉴赏古诗要从分析诗中所用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着手。
【诗歌鉴赏通用答题技巧】
分析意境型
第一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注意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绘时一定要忠实于原诗,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第二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规范的表达为两个双音节形容词。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第三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伤感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伤感。
【典型例题】绝句二 首(其一)杜 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作者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杜甫草堂时。
问: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魅力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光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营造了一种明净绚丽的春景;(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二、分析技巧型
表现手法分为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
抒情手法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托物寓理、用典抒情等)两种,侧重考查间接抒情手法。
描写手法有:衬托、虚实、对比、白描、动静等。
修辞手法有:比兴、比喻、拟人、夸张、双关、用典,另外也考查设问、反问、反语等。
【答题步骤】
第一步:用了何种手法。第二步:结合诗句阐释说明做主是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的。(这一步即是第一步的论证,必须结合原诗)第三步:此手法如何有效地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即回归主题,回答技巧对主题的作用)
【典型例题】 早 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巧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问:此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答: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反衬的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抒写了诗人心中由漂泊引起的孤独寂寞之情。(步骤三)
三、分析语言特色型
语言风格有:(两个双音节形容词)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委婉、简练生动……
【答题步骤】
第一步: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第二步: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第三步: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典型例题】 春怨 盖嘉运
托起黄莺儿,莫叫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问: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特色。
答:此诗语言清新自然,多用口语。(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四、炼字型
【答题步骤】
第一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第二步: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第三步:点明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典型例题】 木兰花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邹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问: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答:作者用一“闹”字,不仅使人觉得杏花绽放得热烈,甚至还摄人联想到花丛中蜂蝶飞舞,春鸟和鸣,把一派春意盎然,生气蓬勃的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自是很妙。
五、“一词领全诗”型
【答题步骤】
第一步:写了什么。第二步:所起的作用。
【典型例题】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若为化为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登崖州城作 李德裕
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青山似欲留人住,百砸千遭绕郡城。
问:两诗都着一“望”字。李诗之“望”在首句,实写登楼,引领全篇,既表达了对君国的眷念与向往,又蕴含了对帝京遥不可及的感伤。柳诗之“望”——————。
答:在末句,虚写置身峰头,收束全篇,既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更表达出对“京华亲故”一为援 手的急切期待。
六、观点不同型
【答题步骤】解答分析
解答这类题,思考的方向主要是手法、表情达意方面的效果。首先,要确定一种观点,然后依据原诗词的内容分析找到关键的几点理由,分条作答。
【典型例题】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塌,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问:“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好,为什么?
答:“雁引愁心去”一句更好。因为该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仿佛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为映衬。“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彩。(回答“雁别秋江去”,言之成理也可以)
七、对比鉴赏型
1、提问方式
(1)两首诗或词出现进行内容与主题、手法等方面的对比,也有与学过的课文诗句的对比。
(2)说出相同点或不同点。有的指氛围、情感,有的指风格、方法的对比。
【答题步骤】
先对诗词相关原句作一解释,抓住题眼;再列出几条作答。关键是抓住其不同点,让原句中的词语说话。
【典型例题】夜游记 记梦寄师伯浑 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问: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与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和异同?
答:相同点,词句和诗句都表现了诗人抗金报国、建功立业的爱国之志和壮志未酬、理想落空的伤感之情。
不同点,词句抒发了自己不被理解的感慨,突出了烈士墓年,壮心不已的心境;诗句着重表达诗人壮志未酬却已年老鬓衰的悲愤情怀。
【中考真题】
1.阅读下面古诗词,完成小题。
浣溪沙 苏轼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①渐漫漫。
雪沫乳花②浮午盏③,蓼茸④蒿笋试春盘⑤。人间有味是清欢。
【注释】①洛:洛河,源出安徽定远西北,北至怀远入淮河。②雪沫乳花:形容煎茶时上浮的白泡。③午盏:午茶。④蓼(liǎo)茸:蓼菜嫩芽。⑤春盘:旧俗,立春时用蔬菜水果、糕饼等装盘馈赠亲友。
(1)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词的上片写早春景象,下片写作者与同游者游山时煎茶野餐的趣味。
B.“细雨斜风作晓寒”一句写出了斜风细雨、瑟瑟寒侵的难耐。
C.上片淡烟和疏柳两种景物增添了晴天河滩的妩媚。
D.下片抓住乳白色的香茶和翡翠般的春蔬这两种有特色的事物进行描写。
(2)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
夜别韦司士① 高适
高馆张灯酒复清,夜钟残月雁归声。只言啼鸟堪求侣②,无那③春风欲送行。
黄河曲④沙里为岸,白马津边柳向城。莫怨他乡暂离别,知君到处有逢迎。
【注】①司士:官名。唐代州县设司士参军及司土,掌管工役事务。②啼鸟堪求侣:《诗经 小雅 伐术》中有“嘤其鸣矣,求其友声”的句子,意思是:鸟儿嘤嘤地叫,欢快地呼唤同伴。③无那:无奈。④黄河曲:黄河湾。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送别诗,既表达了与友人离别的不舍,也表达了对友人才名的赞颂。
B.这是盛唐高适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颔联“只言”“无那”两个虚词相勾连,突出渲染了结识才士为新交的喜悦和乍会旋别的无奈。
C.虚实结合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啼鸟”为实,“春风”为虚,首联高馆夜宴饯别为实,颈联“黄河曲”“白马津”行程所经为想象,相生相应,摇曳生姿。
D.尾联反结“别”字,将伤别化解为对友人诚挚的安慰和祝愿,充满了乐观的情调。
(2)试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首联“高馆张灯酒复清,夜钟残月雁归声”。
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山馆① 余靖
野馆萧条晚,凭轩对竹扉。树藏秋色老,禽带夕阳归。
远岫②穿云翠,畲③田得雨肥。渊明谁送酒?残菊绕墙飞。
【注释】①本诗写于诗人因支持范仲淹改革被贬期间,大约是他晚年所作。②岫 (xiù):峰峦。③畲 (shē)田:开垦过三年的田。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萧条”一词 写出了山馆的寂寥冷清,烘托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凄凉。
B.颔联写诗人所见傍晚之景:树因秋色更显苍老,倦鸟在暮色中低回归巢。
C.尾联诗人自比陶潜,陶潜有亲友送酒,而自己只有残菊相伴,内心惆怅不已。
D.全诗采用由远及近的顺序,生动再现了山馆秋景,意蕴悠长,回味无穷。
(2)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颈联“远岫穿云翠,畲田得雨肥”两句的妙处。
4.古诗词鉴赏。
江上 董颖①
万顷沧江②万顷秋,镜天飞雪一双鸥。摩挲③数尺沙边柳,待汝成阴系钓舟④。
【注】①董颖:北宋诗人,作者是一个穷愁潦倒的诗人,一生为生计常年奔走异乡。②沧江:因江水呈青色苍色故称“沧江”。③摩挲:用手抚摸。④钓舟:行舟。
(1)下面对诗句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董颖的这首七言诗,构思新颖别致,以双鸥相伴来衬托诗人的孤寂。
B.此诗思路严谨,总体上由近观到远望,由所见到所思。
C.第一、二句分别写静景与动景,动静结合,既表现出境界的开阔,又表现出画面的生机活力。
D.用“万顷”“一双”数量上的对比,写出了秋景的辽阔澄明,也使形象鲜明突出。
(2)请从修辞角度赏析诗的三、四句。
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山中问答【唐】李白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注】窅(yǎo)然:指幽深遥远的样子。
(1)“笑而不答心自闲”中的“笑”字含蕴丰富,请作简要赏析。
(2)从“别有天地非人间”看全诗,诗人陶醉的碧山是怎样的境界?从中看出诗人崇尚的是什么?
6.阅读古诗,回答小题。
幽居初夏① 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②已过头番笋,木笔③犹开第一花。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释】①此诗为南宋诗人陆游晚年居山阴时所作。②箨(tuò)龙:竹笋的异名。③木笔:木名,又名辛夷花,是初夏常见之物。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点题。以“湖山”二字,突出环境、居处的“幽”;槐柳成荫,则暗点“初夏”。
B.颔联先用“观”字写所见静景,再用“蛙鸣”写所闻之声。以动写静,正面突出环境之清幽。
C.颈联“箨龙”“木笔”,表面描写静止的竹和花,实际内含时时在生长变化之中的动态的画面。
D.全诗前三联写景,最后一联结情,围绕诗题“幽居初夏”四字展开,又着重写一个“幽”字。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参考答案】
【点评】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人、事、景、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
1、(1)B有误,“瑟瑟寒侵的难耐”理解有误,“细雨斜风作晓寒”一句用“作晓寒”三字表现作者时寒冷不在乎的态度。
(2)此词充满春天的气息,洋溢着生命的活力,在色彩清丽而境界开阔的生动画面中,寄寓着作者清旷、闲雅的审美趣味和生活态度,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无尽的遐思。
译文:细雨斜风天气微寒。淡淡的烟雾和稀疏的杨柳使初晴后的沙滩更妩媚。清澈的洛涧汇入淮河,水势浩大,茫茫一片。泡上一杯浮着雪沫乳花似的清茶,品尝山间嫩绿的蓼芽蒿笋的春盘素菜。人间真正有滋味的还是清淡的欢愉。
【分析】《浣溪沙 细雨斜风作晓寒》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此词上片写早春游山时的沿途景观,下片写作者与同游者以清茶野餐的风味。全词充满春天的气息,洋溢着生命的活力,在色彩清丽而境界开阔的生动画面中,寄寓着作者清旷、闲雅的审美趣味和生活态度,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无尽的遐思。
2、(1)C有误,“啼鸟”为虚,“春风”为实。故此项不正确。
(2)此句写夜中饯行场面,用客馆内的热烈气氛与客馆外的凄凉夜色烘托出话别时间之久、友情之深。
译文:高大的客馆里灯火通明酒也清,直饮至夜钟响归雁鸣的月落时分。只说是啼鸟要求友朋,无奈那春风里要为您送行。黄河曲里沙为黄河岸,白马津边柳向白马城。不要为他乡离别而难过,知道您到处会有人逢迎。
【分析】《夜别韦司士》是盛唐高适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的开头写夜中饯行场面,用客馆内的热烈气氛与客馆外的凄凉夜色烘托出话别时间之久、友情之深。次写预想中的沿途景物,以渲染朋友的旅途劳顿。最后以朋友声名在外,会处处有人接待这点来加以安慰。全诗感情浓烈,景象开阔,而又一气贯注,别具风致。
3、(1)D有误,首联“野馆萧条晚,凭轩对竹扉”意思是:野外的客舍傍晚时更加冷清,我倚窗面对竹门。先由近景写起,展现夜晚客舍周边的景色凄清;颈联“远岫穿云翠,畲田得雨肥”意思是;远处的山峰从云中穿出更显葱翠,烧过草木的田野雨后更加肥沃。后写写远处的山景;可见本诗是按照由近及远的顺序写景的;而非采用由远及近的顺序。
(2)示例一:运用了反衬(衬托、以乐景衬哀情)的手法,远处的烟云缭绕的山上依然翠绿,畲田里的庄稼因为刚刚得到雨水的滋润长势旺盛,诗人用美丽生动丰足的景象来反衬因穷困潦倒而产生的孤独惆怅之情。
译文:夜晚荒野野馆内十分萧条站在窗前对着竹门。老树萧条一副深秋景色,家禽带着夕阳回来了。远处的烟云缭绕的山上依然翠绿,畲田因为刚刚得到雨水的滋润长势旺盛。谁给陶渊明送酒呢?残菊绕着墙乱飞。
【分析】这是一首田园诗,写于作者乡居曲江的末期。这时,经过几年的冷静思索,余靖对田园生活渐能适应,心情也已大大平和下来。该诗描写秋日傍晚的山村景色,塑造出一个悠闲自得的作者形象,在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中带着孤独惆怅之情。一开头,诗人就把读者带进了一幅凄清孤寂的图画里,不仅点明了时间地点,还点明了诗人所处的环境。“萧条”,不仅渲染了田园的冷落,也表现了诗人此时心情的黯淡、孤寂。诗人凭轩远眺,摄入眼底的是“树藏秋色老,禽带夕阳归”的景象,树因秋色而更显苍老,倦鸟在暮色中低回寻巢,映衬了他内心的悲哀。这是以景显情、情景交融的写法。五六两句,“穿云翠”是美丽而生动的景象,“得雨肥”意味着丰足,这是用美好的景物来反衬诗人穷困潦倒和黯然神伤的心情。中间这两联,颔联以哀景写哀情,是衬托的写法;而颈联以乐景写哀情,是反衬的写法。诗中生动地再现了山馆山园老而不衰的秋景,平淡而精工,深得陶潜、谢朓及王维、孟浩然诗派的旨趣。诗人以闲旷之目,托高远之思,一切深沉的思考,都蕴藏于无言的远眺之中。尾联抒写诗人的孤独之情。陶潜隐居田园,贫无酒钱,尚有亲朋好友送酒上门,可诗人在寂寞凄清的山馆,却没有人来嘘寒问暖,只有残菊陪伴着他。诗人自比陶潜,而境况更差,也更孤寂。
4、(1)B有误,这首诗先写江水和天空,再写白鸥和岸边的柳树,总体上是由远望到近观;
(2)运用拟人修辞,用“摩挲”与“汝”将柳树拟人化。用手抚摸着数尺的柳树,希望它快快长大,等你枝条成阴时能系住我漂泊的扁舟。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对柳树长大的期盼和等待,同时又表达了自己对安定生活的向往。
译文:秋天青色的江水碧波万顷,澄澈明净的天空如同一面镜子,两只白鸥如飞雪般忽高忽低地飞舞。我用手抚摸着沙滩上那数尺高的纤细的柳树,期待你长得茂密成荫,好用纤绳系上我的行舟。
【分析】《江上》是宋代诗人董颖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由江上景写到心中情,虽然传递了诗人一缕轻愁,表达了羁旅孤客的离情别绪或对羁旅漂泊的愁绪。但景象开阔,格调明快,不仅抒写出了自己惜别的心情,而且切合柳枝修长的特点,造语堪称天然而含蓄,新颖而贴切。
5、(1)首先表现出诗人喜悦而矜持的神态,造成了轻松而愉快的气氛。其次,“笑而不答”,带有几分神秘色彩,造成悬念,引人深思。
(2)山上有桃花流水问答,可见李白陶醉于一个有山有水有美景的人间仙境。一方面他热爱自然。另一方面他又愤世嫉俗,远离喧嚣,向往自由、高尚优雅的生活。
译文:有人问我为什么隐居在碧山。我微笑不答,心境自在悠闲。桃花盛开,流水杳然远去。这里别有一番天地,岂是人间。
【分析】《山中问答》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作品。这是一首古绝,以问答形式抒发作者隐居生活的自在天然的情趣,也反映了诗人的矛盾心理。全诗语言朴素,转接轻灵,活泼流利,浑然天成;用笔有虚有实,实处形象可感,虚处一触即止,虚实对比,意蕴幽邃;诗境似近而实远,诗情似淡而实浓。
6、(1)B“‘观’字写所见静景”错,“观下”写观看白鹭不时自蓝天缓缓下落水中,是动景。
(2)诗歌前六句借写清幽之景表现作者身居幽静之地的怡然自得之乐;尾联“老来”二字体现了作者在万物欣然中对自己年华老去的失落感伤;“交旧尽”写出作者晚年故交零落殆尽、无人共品茗谈心的寂寞、怅然。
白话译文:
湖光山色之地是我的家,槐柳树阴下小径幽幽。
湖水满溢时白鹭翩翩飞舞,湖畔草长鸣蛙处处。
新茬的竹笋早已成熟,木笔花却刚刚开始绽放。
当年相识不见,午时梦回茶前,谁人共话当年?
【分析】南宋诗人陆游的一首七言律诗。是陆游晚年后居山阴时所作,描述了闲居时的闲适心境。这诗是陆游晚年后居山阴时所作。八句诗前六写景,后二结情;全诗紧紧围绕“幽居初夏”四字展开,四字中又着重写一个“幽”字。景是幽景,情亦幽情,但幽情中自有暗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