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上海大学市北附中高一(上)期中物理试卷(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5-2016学年上海大学市北附中高一(上)期中物理试卷(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5.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5-12-17 22:52: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5-2016学年上海大学市北附中高一(上)期中物理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
1.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物理模型,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要是体积很小的物体都可看作质点
B.质量很小的物体有时不能看作质点
C.质量很大或体积很大的物体都一定不能看作质点
D.被看做质点的物体可以忽略体积和质量
2.下列物理量中是矢量的是( )
A.平均速率 B.力 C.时间 D.路程
3.下列所描述的运动中,不可能的是( )
A.速度不为零,加速度为零
B.速度为零,加速度不为零
C.速度变化很大,加速度很小
D.速度变化越来越快,加速度越来越小
4.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有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才有可能有力的作用
B.力可以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
C.只施力而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D.只要力的大小、方向相同,力的作用效果就相同
5.运动员把足球踢出后,足球在空中运动时,所受到的力有( )
A.重力、踢球的力和空气阻力
B.重力、使球向前飞行的力和空气阻力
C.重力、踢球的力、使球向前飞行的力和空气阻力
D.只有重力和空气阻力
6.下列图象一定是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是( )
A. ( http: / / www.21cnjy.com ) B. ( http: / / www.21cnjy.com ) C. ( http: / / www.21cnjy.com ) D. ( http: / / www.21cnjy.com )
7.书放在水平桌面上,桌面会受到弹力的作用,产生这个弹力的直接原因是( )
A.书的形变 B.桌面的形变
C.书和桌面的形变 D.书受到的重力
8.半径为R、质量均匀分布的圆形薄板,若在其正中央挖掉一个半径为r的小圆(r<R),则薄板的余下部分( )
A.重力减小,重心位置没有改变
B.重力减小,重心移至剩余圆环上
C.重力减小,重心不存在了
D.重力和重心均无变化
9.从某高处释放一石子,经过时间t从同一地点再释放一石子.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落地前,两石子的间距始终保持不变
B.落地前,两石子的速度差将越来越大
C.两石子落地的时间差为t
D.由于石子质量未知,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10.如图所示,两人同时从圆上A点出发, ( http: / / www.21cnjy.com )分别沿圆弧ABC和直径AC行走,最后在C点相遇,则两人从出发到相遇的过程中相同的物理量是( )
( http: / / www.21cnjy.com )
A.路程 B.相遇时瞬时速度
C.平均速率 D.平均速度
11.如图所示的v﹣t图象分别代表a、b两物体沿同一直线、同一地点、同向运动时的图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http: / / www.21cnjy.com )
A.b的加速度大于a的加速度
B.t1秒末a、b两物体相遇
C.在0~t1秒内,b的位移比a的位移大
D.从t1秒起,a、b两物体的间距将先增大,后减小,直至相遇
12.如图所示,小球从光滑斜面AC的顶端A处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B为AC的中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http: / / www.21cnjy.com )
A.小球通过AB段与BC段所用时间之比为1:1
B.小球在AB段与BC段的平均速度之比为
C.小球在B点与C点的瞬时速度之比为
D.小球在B点的瞬时速度与AC段的平均速度相等
二.填空题(每格3分,共24分)
13.小球以v=4m/s的速度沿光滑水平面 ( http: / / www.21cnjy.com )向右运动,与竖直墙面发生碰撞后水平弹回,速度大小变为3m/s.若碰撞时间为0.2s,则此过程中,小球速度变化量的大小为__________ m/s,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m/s2.
14.两辆作直线运动的汽车A、B,在前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20米/秒,后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24米/秒,则汽车A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 m/s;若汽车B在前路程的平均速度是20米/秒,后路程的平均速度是10米/秒,则汽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 m/s.
15.小球从光滑斜面上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 ( http: / / www.21cnjy.com )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2s到达底端B,接着在光滑水平面上又运动3s到C点.若5s内小球运动的总路程为16m,则小球在光滑水平面上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m/s,在斜面上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m/s2.
16.某质点由静止从A点自由下落,依次通过B、C两点,已知质点在B点的速度是在C点的速度的,并且B、C两点相距8m,则A、B两点间的距离为__________m,质点通过C点的瞬时速度为__________m/s.
三.作图题(每题3分,共6分)
17.某质点运动的v﹣t图象如图1所示,根据其运动情况在图2中画出对应的s﹣t图象.
( http: / / www.21cnjy.com )
18.如图所示,小球被垂直固定在光滑斜面上的木板挡住处于静止状态,用力的示意图画出小球所受到的力. ( http: / / www.21cnjy.com )
四.实验题(每格3分,共15分)
19.“DIS”是“数字化信息系统”的简称,其主要组成部分是:传感器、__________、计算机.
20.在“用DIS测加速度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实验中使用的传感器是__________传感器.如图所示,移动光标键后,在图象上取了相距较远的A(t1,v1)与B(t2,v2),求出它们连线的斜率,即可求得加速度a=__________.
( http: / / www.21cnjy.com )
21.在“用DIS测变速直线运动的瞬时 ( http: / / www.21cnjy.com )速度”的实验中使用的传感器是__________传感器.如图所示,小明同学在小车上固定挡光片,使挡光片的前端与车头齐平,垫高轨道后使小车从该端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获得了如下几组实验数据.
实验次数 不同的挡光片 通过光电门的时间/s 速度m s﹣1
第1次 I 0.23044 0.347
第2次 Ⅱ 0.17464 0.344
第3次 Ⅲ 0.11662 0.343
第4次 Ⅳ 0.05850 0.342
则以下表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
①四个挡光片中,挡光片I的宽度最小
②四个挡光片中,挡光片Ⅳ的宽度最小
③四次实验中,第1次实验测得的速度最接近小车车头到达光电门时的瞬时速度
④四次实验中,第4次实验测得的速度最接近小车车头到达光电门时的瞬时速度.
( http: / / www.21cnjy.com )
五.计算题(第22题10分,第23题9分,共19分)
22.一辆肇事汽车以16m/s的速度匀速沿笔直的公路逃逸,经过警察岗亭时,警察骑摩托车以4m/s2的加速度由静止开始追击,求:
(1)第2s内警察的摩托车的位移.
(2)警察的摩托车在追上肇事汽车之前与汽车的最大距离.
(2)当警察的摩托车追上肇事汽车时,摩托车的速度大小.
23.如图所示,屋檐上每隔相同的时 ( http: / / www.21cnjy.com )间间隔滴下一滴水,当第5滴开始滴下时,第1滴恰好到达地面,而第3滴与第2滴分别位于高为1m的窗户的上、下沿,求:
(1)窗户上沿离屋檐的高度;
(2)滴水的时间间隔;
(3)屋檐的离地高度.
( http: / / www.21cnjy.com )
2015-2016学年上海大学市北附中高一(上)期中物理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
1.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物理模型,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要是体积很小的物体都可看作质点
B.质量很小的物体有时不能看作质点
C.质量很大或体积很大的物体都一定不能看作质点
D.被看做质点的物体可以忽略体积和质量
【考点】质点的认识.
【专题】定性思想;推理法;直线运动规律专题.
【分析】只要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研究问题没有影响或者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时物体就可以当作质点,与物体的质量、体积的大小无关.
【解答】解:A、B、只要物体的形状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大小对研究问题没有影响或者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时物体就可以当作质点,故质量小、体积小的物体有时却不能当作质点,如原子核很小,但在研究原子核内部的结构等的时候是不能看成质点的,故A错误,B正确;
C.能否看成质点与物体的质量、体积的大小无关.例如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地球可以看成是质点,故C错误;
D.被看做质点的物体可以忽略体积,但是不能忽略质量,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只要掌握了质点的概念解决此类问题就不在话下,此题是帮助我们掌握质点的概念的不可多得的一道好题.
2.下列物理量中是矢量的是( )
A.平均速率 B.力 C.时间 D.路程
【考点】矢量和标量.
【专题】定性思想;归纳法;平行四边形法则图解法专题.
【分析】矢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而标量是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
【解答】解:矢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 ( http: / / www.21cnjy.com ),力是矢量.标量是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平均速率、时间和路程都是标量,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点评】矢量与标量有两大区别:一是矢量有方向,标量没有方向;二是运算法则不同,矢量运算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而标量运算遵守代数加减法则.
3.下列所描述的运动中,不可能的是( )
A.速度不为零,加速度为零
B.速度为零,加速度不为零
C.速度变化很大,加速度很小
D.速度变化越来越快,加速度越来越小
【考点】加速度;速度.
【专题】定性思想;归谬反证法;直线运动规律专题.
【分析】加速度等于单位时间内的速度变化量,反映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加速度与速度无直接联系.
【解答】解:A、速度不为零,加速度可以为零,如匀速直线运动,故A可能.
B、速度为零时,加速度不一定为零,如自由落体运动初位置,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故B可能.
C、速度变化很大,速度变化率可能很小,即加速度可能很小,故C可能.
D、加速度等于速度的变化率,速度变化越来越快,加速度越来越大,故D不可能.
本题选不可能的,故选:D.
【点评】加速度是运动学中最重要的物理量,对它的理解首先抓住物理意义,其次是定义式,以及与其他物理量的关系.
4.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有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才有可能有力的作用
B.力可以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
C.只施力而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D.只要力的大小、方向相同,力的作用效果就相同
【考点】力的概念及其矢量性.
【分析】力有接触力和不接触力两类;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力的作用效果取决于三要素: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解答】解:
A、不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也可能有力的作用,比如两个电荷之间的库仑力,故A错误;
B、C因为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所以力不可以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只有施力而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故B错误,C正确;
D、力的大小、方向相同,力的作用效果不一定就相同,还与力的作用点有关,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力的概念、物质性,知道力有接触力和不接触力两类等等基本知识.
5.运动员把足球踢出后,足球在空中运动时,所受到的力有( )
A.重力、踢球的力和空气阻力
B.重力、使球向前飞行的力和空气阻力
C.重力、踢球的力、使球向前飞行的力和空气阻力
D.只有重力和空气阻力
【考点】物体的弹性和弹力.
【专题】定性思想;推理法;弹力的存在及方向的判定专题.
【分析】在地球附近,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同时还存在空气阻力,依据弹力产生条件,及惯性与力的区别,即可求解.
【解答】解:踢出去的足球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空中飞行时,只受空气阻力与重力作用,由于离开脚,因此不存在踢球的力,能向前飞行是由于惯性,并没有向前的飞行力,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重力的了解,及掌握惯性与力的区别,同时注意弹力产生的条件,属于基础题目.
6.下列图象一定是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是( )
A. ( http: / / www.21cnjy.com ) B. ( http: / / www.21cnjy.com ) C. ( http: / / www.21cnjy.com ) D. ( http: / / www.21cnjy.com )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专题】运动学中的图像专题.
【分析】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是倾斜的直线,位移﹣时间图象是抛物线
【解答】解:A、位移随时间均匀增大,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B、s﹣t图象是斜率越来越大,速度也越来越大,但加速度不一定不变,故B错误.
C、速度随时间不变,做匀速直线运动.
D、v﹣t图象是倾斜的直线,速度均匀变化,加速度不变,表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识别和理解物理图象的能力,首先要分清什么图象;其次根据形状分析物体的运动的情况,不能搞混淆.
7.书放在水平桌面上,桌面会受到弹力的作用,产生这个弹力的直接原因是( )
A.书的形变 B.桌面的形变
C.书和桌面的形变 D.书受到的重力
【考点】物体的弹性和弹力.
【分析】力是成对出现的,这两个力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产生这两个力的形变是不同物体的形变,要注意对应关系.
【解答】解:
A、书的形变产生的力是书本对桌面的压力,施力物体是书,受力物体是桌面.选项A正确.
B、桌面的形变产生的力是桌面对书的支持力,施力物体是桌面,受力物体是书.选项B错误.
C、书和桌面的形变分别产生了书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选项C错误.
D、书受到的重力致使书压紧了桌面,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受力物体是书.选项D错误.
故选A.
【点评】成对出现的弹力,一定要分清各自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这点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8.半径为R、质量均匀分布的圆形薄板,若在其正中央挖掉一个半径为r的小圆(r<R),则薄板的余下部分( )
A.重力减小,重心位置没有改变
B.重力减小,重心移至剩余圆环上
C.重力减小,重心不存在了
D.重力和重心均无变化
【考点】重力;重心.
【专题】定性思想;推理法;弹力的存在及方向的判定专题.
【分析】物体受到的重力与其质量成正比;
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
【解答】解:质量均匀分布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圆形薄板,若将其中央挖掉一个小圆,组成薄板的物质总量减小,所以质量减小,而重力与质量成正比,所以重力减小;因为薄板原来的质量分布是均匀的,又知道在中央挖掉了一个小圆,所以剩余部分的重心位置没有变化,故A正确.
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了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和重心的概念,需要知道的是,有的物体的重心在物体上,有的物体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9.从某高处释放一石子,经过时间t从同一地点再释放一石子.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落地前,两石子的间距始终保持不变
B.落地前,两石子的速度差将越来越大
C.两石子落地的时间差为t
D.由于石子质量未知,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考点】自由落体运动.
【专题】定量思想;推理法;自由落体运动专题.
【分析】从某高处释放一粒小石子,小石子做自由落体运动,根据位移时间公式求解位移差即可,都做自由落体运动,加速度为g
【解答】解:A、设落地前第一个小石子运动的时间为Ts,则第二个小石子运动的时间为(T﹣t)s,根据位移时间公式得:
h1=gT2
h2=g(T﹣t)2
△h=h1﹣h2=
所以随着时间的增大,两粒石子间的距离将增大.故A错误
B、根据速度公式:v=gt得:△v=v2﹣v1=gT﹣g(T﹣t)=gt速度之差保持不变.故B错误
C、两石子均做自由落体运动,根据h=可知下落时间相同,故两石子落地的时间差为t,故C正确
D、由ABC可知,D错误
故选:C
【点评】该题主要考查了自由落体运动位移时间的关系,和速度时间公式,代入公式即可.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
10.如图所示,两人同时从圆上A点出发 ( http: / / www.21cnjy.com ),分别沿圆弧ABC和直径AC行走,最后在C点相遇,则两人从出发到相遇的过程中相同的物理量是( )
( http: / / www.21cnjy.com )
A.路程 B.相遇时瞬时速度
C.平均速率 D.平均速度
【考点】平均速度;位移与路程.
【专题】定性思想;推理法;直线运动规律专题.
【分析】位移的大小等于首末位置的距离, ( http: / / www.21cnjy.com )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路程的大小等于运动轨迹的长度.速度的方向沿轨迹的切线方向,平均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的比值.
【解答】解:两个人以恒定的相同速率 ( http: / / www.21cnjy.com )同时从圆形轨道的A点出发,分别沿弧ABC和 直径AC行走,在C点相遇,此过程中,首末位置的距离相等,方向相同,则位移相等,运动的轨迹长度不相同,则路程不相同,所用时间相等,则平均速度相同,而平均速率不相同.相遇时由于速度的方向不同,则速度不同.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路程和位移的区别,知道路程是标量,位移是矢量,速度、平均速度都是矢量.
11.如图所示的v﹣t图象分别代表a、b两物体沿同一直线、同一地点、同向运动时的图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http: / / www.21cnjy.com )
A.b的加速度大于a的加速度
B.t1秒末a、b两物体相遇
C.在0~t1秒内,b的位移比a的位移大
D.从t1秒起,a、b两物体的间距将先增大,后减小,直至相遇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专题】定性思想;图析法;运动学中的图像专题.
【分析】速度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等于物体在该段时间内通过的位移;速度图象的斜率等于物体的加速度.
【解答】解:A、速度图象的斜率等于物体的加速度,由图可知A的斜率大于B的斜率,故A的加速度大于B的加速度,故A错误.
BC、速度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等于物体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该段时间内通过的位移,由图可知,在t1时,AB两物体速度大小相等,B的位移大于A的位移,之后B的速度小于A的速度,二者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故在t1时,AB相距最远,故B错误,C正确;
D、由图可知,A的加速度大于B的加速度,且在10s后,A的速度大于B的速度,故两物体不可能再相遇,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把握速度图象的特点①速度图象的斜率等于物体的加速度;②速度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等于物体通过的位移,这样即可顺利解决此类题目.
12.如图所示,小球从光滑斜面AC的顶端A处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B为AC的中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http: / / www.21cnjy.com )
A.小球通过AB段与BC段所用时间之比为1:1
B.小球在AB段与BC段的平均速度之比为
C.小球在B点与C点的瞬时速度之比为
D.小球在B点的瞬时速度与AC段的平均速度相等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综合运用;平均速度.
【专题】定量思想;推理法;直线运动规律专题.
【分析】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v2=2ax求出滑块到达B、C两点的速度之比.在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在连续通过相等位移内的时间之比为:.根据平均速度公式可明确平均速度关系.
【解答】解:A、设AB段、BC段的长度为x,所经历的时间分别为t1,t2,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公式有:,,则,所以.故A错误;
B、由平均速度公式可知,平均速度之比为:1:+1;故B错误;
C、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v2=2ax得,v=,所经过的位移比为1:2,则通过B、C两点的速度之比为1:.故C正确;
D、因B点不是中间时刻,故B点的速度不等于全程的平均速度;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v2=2ax,以及位移时间公式.
二.填空题(每格3分,共24分)
13.小球以v=4m/s的速度沿光滑 ( http: / / www.21cnjy.com )水平面向右运动,与竖直墙面发生碰撞后水平弹回,速度大小变为3m/s.若碰撞时间为0.2s,则此过程中,小球速度变化量的大小为7 m/s,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35m/s2.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专题】定性思想;推理法;直线运动规律专题.
【分析】本题根据△v=v﹣v0求速度变化量,由加速度定义式即可求解,注意该公式为矢量式,v、v0包含大小和方向
【解答】解:设小球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则初速度v0=4m/s,末速度v=﹣3m/s,则△v=v﹣v0=﹣3﹣4=﹣7m/s
时间t=0.2s.由加速度公式,有a===﹣35m/s2
故答案为:7;35
【点评】加速度是高中物理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要明确其是采用比值法定义的,要充分理解公式中各个物理量的含义
14.两辆作直线运动的汽车A、B,在前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20米/秒,后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24米/秒,则汽车A全程的平均速度是23 m/s;若汽车B在前路程的平均速度是20米/秒,后路程的平均速度是10米/秒,则汽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11.1 m/s.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平均速度.
【专题】定量思想;推理法;直线运动规律专题.
【分析】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式,结合总位移和总时间,求出汽车在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大小.
【解答】解:对于汽车A,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
对于汽车B,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11.1m/s.
故答案为:23,11.1.
【点评】本题考查了平均速度定义式的基本运用,结合总位移和总时间进行求解,基础题.
15.小球从光滑斜面上的A点由静止开始 ( http: / / www.21cnjy.com )下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2s到达底端B,接着在光滑水平面上又运动3s到C点.若5s内小球运动的总路程为16m,则小球在光滑水平面上的速度大小为4m/s,在斜面上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为2m/s2.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专题】定量思想;推理法;直线运动规律专题.
【分析】根据匀加速运动和匀速运 ( http: / / www.21cnjy.com )动的位移大小之和等于16m,结合平均速度推论求出在水平面上的速度大小,再根据速度时间公式求出在斜面上运动的加速度大小.
【解答】解:设小球在光滑水平面上的速度大小为v,则有:,
代入数据解得v=4m/s,
则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加速度大小a=.
故答案为:4,2.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运动学公式和推论,并能灵活运用,有时运用推论求解会使问题更加简捷.
16.某质点由静止从A点自由下落,依次通过B、C两点,已知质点在B点的速度是在C点的速度的,并且B、C两点相距8m,则A、B两点间的距离为1m,质点通过C点的瞬时速度为6m/s.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综合运用.
【专题】定性思想;推理法;直线运动规律专题.
【分析】分别对BC和AB过程根据速度和位移关系列式,联立可求得AB间的距离;再对AC过程列式可求得C点的速度.
【解答】解:设B点的速度为v,则C点速度为3v,则有:(3v)2﹣v2=2gx2;
对AB过程有:
v2=2gx1
联立解得:x1=1m;
C点的速度vC===6m/s;
故答案为:1;6
【点评】本题考查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要注意正确选择研究过程,明确运动学公式的正确应用.
三.作图题(每题3分,共6分)
17.某质点运动的v﹣t图象如图1所示,根据其运动情况在图2中画出对应的s﹣t图象.
( http: / / www.21cnjy.com )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专题】定量思想;图析法;运动学中的图像专题.
【分析】由图看出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由位移时间公式s=vt求解位移,s﹣t图象的斜率等于速度,分段作出s﹣t图象
【解答】解:汽车在0﹣2s内以v1=2m/s做匀速直线运动,通过的位移为:
s1=v1t1=2×2m=4m;
汽车在2s﹣4s内以v2=﹣2m/s做匀速直线运动,通过的位移为:
s2=﹣v2t2=2×2m=﹣4m;
汽车在4s﹣5s内以v2=1m/s做匀速直线运动,通过的位移为:
s3=v3t3=1×1m=1m
故汽车在5s内的位移为:
s=s1+s2+s3=4m﹣4m+1m=1m
s﹣t图象的斜率等于速度,分段作出s﹣t图象如图所示.
答:在图2中画出对应的s﹣t图象如图所示.
( http: / / www.21cnjy.com )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掌握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公式和位移时间图象的斜率等于速度两个知识点,分段研究即可.
18.如图所示,小球被垂直固定在光滑斜面上的木板挡住处于静止状态,用力的示意图画出小球所受到的力. ( http: / / www.21cnjy.com )
【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物体的弹性和弹力.
【专题】作图题;定性思想;图析法;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专题.
【分析】对小球受力分析,明确与小球相接触的各部分是否有弹力,并在图中作出力的示意图即可.
【解答】解:小球受重力、斜面的支持力及档板的弹力作用;
示意图如图所示:
( http: / / www.21cnjy.com )
答:小球所受到的力的示意图如图所示.
【点评】本题考查受力分析及示意图的画法,要注意在受力分析时不能添力也不能漏力.
四.实验题(每格3分,共15分)
19.“DIS”是“数字化信息系统”的简称,其主要组成部分是:传感器、数据采集器、计算机.
【考点】实验中常用仪器及其正确操作方法.
【专题】定性思想;推理法;直线运动规律专题.
【分析】DIS是我们对数字化信息系统的简称.计算机辅助实验系统是由传感器、数据采集器和计算构成的;计算机虽容量大,图象清,但携带不便
【解答】解:数字化信息系统的简称是 DIS.
计算机辅助实验系统是由传感器、数据采集器和计算机构成的,其特点是:数据容量较大、像素多、屏幕大、图形清晰,但太大,携带不便.
故答案为:数据采集器
【点评】本题考查两种教学、实验系统的组成,及其特点,要明胸膜两种系统各有各的优缺点,同时体现技术不断的更新.
20.在“用DIS测加速度”的实验中使 ( http: / / www.21cnjy.com )用的传感器是速度传感器.如图所示,移动光标键后,在图象上取了相距较远的A(t1,v1)与B(t2,v2),求出它们连线的斜率,即可求得加速度a=1.6m/s2.
( http: / / www.21cnjy.com )
【考点】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专题】定量思想;方程法;直线运动规律专题.
【分析】在物体的v﹣t图象中,斜率大小表示 ( http: / / www.21cnjy.com )物体的加速度,斜率不变表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图象和横坐标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明确图象的斜率、面积等含义即可正确解答.
【解答】解:本实验中使用的传感器是速度传感器;
由图可知图象AB部分为倾斜的直线,因此物体在AB部分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图象的斜率的大小等于物体的加速度,因此加速度大小为:a===1.6m/s2.
故答案为:速度,1.6m/s2.
【点评】本题考查了对v﹣t图象的物理意义的理解与应用,对v﹣t图象要明确斜率的含义,知道在v﹣t图象中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的含义等.
21.在“用DIS测变速直线 ( http: / / www.21cnjy.com )运动的瞬时速度”的实验中使用的传感器是光电传感器.如图所示,小明同学在小车上固定挡光片,使挡光片的前端与车头齐平,垫高轨道后使小车从该端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获得了如下几组实验数据.
实验次数 不同的挡光片 通过光电门的时间/s 速度m s﹣1
第1次 I 0.23044 0.347
第2次 Ⅱ 0.17464 0.344
第3次 Ⅲ 0.11662 0.343
第4次 Ⅳ 0.05850 0.342
则以下表述正确的是②④(填序号)
①四个挡光片中,挡光片I的宽度最小
②四个挡光片中,挡光片Ⅳ的宽度最小
③四次实验中,第1次实验测得的速度最接近小车车头到达光电门时的瞬时速度
④四次实验中,第4次实验测得的速度最接近小车车头到达光电门时的瞬时速度.
( http: / / www.21cnjy.com )
【考点】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专题】实验题;定量思想;方程法;直线运动规律专题.
【分析】根据v2=2ax可得v=,而遮光板通过光电门的时间t=,可见遮光板通过光电门的时间越长代表遮光板越宽;遮光板越小,遮光板的平均速度越趋近越趋近于车头的速度.
【解答】解:本实验中使用的传感器是光电传感器;
根据v2=2ax可得v= 由于小车每次从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下滑,故每次到光电门的速度相同.
而遮光板通过光电门的时间t=,可见遮光板通过光电门的时间越长代表遮光板越宽.故①错误,②正确.
显然遮光板越小,遮光板的平均速度越趋近于遮光板前端的速度即越趋近于车头的速度.故③错误,④正确.
故答案为:光电,②④.
【点评】把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和本实验的实验原理是解决此题的前提,理解传感器的原理与作用,掌握平均速度等于瞬时速度的条件.
五.计算题(第22题10分,第23题9分,共19分)
22.一辆肇事汽车以16m/s的速度匀速沿笔直的公路逃逸,经过警察岗亭时,警察骑摩托车以4m/s2的加速度由静止开始追击,求:
(1)第2s内警察的摩托车的位移.
(2)警察的摩托车在追上肇事汽车之前与汽车的最大距离.
(2)当警察的摩托车追上肇事汽车时,摩托车的速度大小.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专题】计算题;定量思想;方程法;直线运动规律专题.
【分析】(1)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公式求出第2s内摩托车的位移.
(2)当两车速度相等时,相距最远,结合速度时间公式求出速度相等经历的时间,根据位移公式求出相距的最大距离.
(3)根据位移关系,结合运动学公式求出追及的时间,根据速度时间公式求出摩托车的速度大小.
【解答】解:(1)摩托车在第2s内的位移=.
(2)当两车速度相等时,经历的时间,
相距的最大距离=32m.
(3)设经过t′时间,摩托车追上汽车,
则有:,解得,
此时摩托车的速度大小v=at′=4×8m/s=32m/s.
答:(1)第2s内警察的摩托车的位移为6m.
(2)警察的摩托车在追上肇事汽车之前与汽车的最大距离为32m.
(3)当警察的摩托车追上肇事汽车时,摩托车的速度大小为32m/s.
【点评】本题考查了运动学中的追及问题,关键抓住位移关系,结合运动学公式进行求解,知道速度相等时相距最远.
23.如图所示,屋檐上每隔相同的时间间 ( http: / / www.21cnjy.com )隔滴下一滴水,当第5滴开始滴下时,第1滴恰好到达地面,而第3滴与第2滴分别位于高为1m的窗户的上、下沿,求:
(1)窗户上沿离屋檐的高度;
(2)滴水的时间间隔;
(3)屋檐的离地高度.
( http: / / www.21cnjy.com )
【考点】自由落体运动.
【专题】定量思想;方程法;自由落体运动专题.
【分析】(1)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 ( http: / / www.21cnjy.com )动,在连续相等时间间隔内的位移比为1:3:5:7.已知第3滴与第2滴水的间隔距离,根据比例关系求出窗户上沿离屋檐的高度和总高度.
(2)由H=,得出水从屋檐到地面的时间,从而得出相等的时间间隔
【解答】解:(1)根据比例关系,从上到下相邻水滴间距离之比为1:3:5:7,
而2、3两滴间距离为1米,故35间的距离为:
所以总高度为:
(2)根据H=,代入数据得:t=
滴水时间间隔为:
答:(1)窗户上沿离屋檐的高度为0.8m;
(2)滴水的时间间隔0.2s;
(3)屋檐的离地高度为3.2m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连续相等时间间隔内的位移比为1:3:5:7.以及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位移时间公式H=.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