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1.古诗三首 教案(表格式,共两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1.古诗三首 教案(表格式,共两课时)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6-24 20:14: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六册 第一单元 课题:1、古诗三首 日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会认“鸳、鸯”等6个字,会写“融、燕”等12个字。 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这三首古诗。根据注释理解诗意,结合诗意,想象画面,体会作者心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感受作者的心情,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韵律美,意境美。 教学重难点 会认“鸳、鸯”等6个字,会写“融、燕”等12个字。 教学目标设计依据 1.教材分析 这三首诗以描绘景物为主。《绝句》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美丽的景色,动静结合,表现出春天的生机勃勃,万物自然和谐的气氛。《三衢道中》则记录了诗人游三衢山时对旅途风物的新鲜感受。全诗清新明快,富有生活韵味。《惠崇春江晚景》是题画诗。诗中既依画面所绘,又融进作者的想象,描绘了一幅江南春天的美景。因此,从教材内容考虑,第一课时教《绝句》和《三衢道中》,即同为现实中的美景;第二课时再教题画诗。 2、学生分析 三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望强,乐于表达,但他们的生活经验有限,对古诗文中描绘的景象,仅凭想象难以深刻感受,需要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去欣赏那不同寻常的美。
教 学 过 程
第一课时
时间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交流预设
一、导入新课 二、初读《绝句》找感觉 三、再读《绝句》想画面 四、自学《三衢道中》 五、走向诗与想象 1.出示:本课三首古诗,从题目看,有什么不一样。 师小结:通常情况下,古诗里,四句一首,就是绝句。七个字的叫七言绝句,五个字的叫五言绝句。 1.今天,我们学习其中的一首《绝句》,迟日江山丽。一起读一读,这首诗里写了哪些景物? 2.说说看,你眼前仿佛看到了哪些景物?【板书:景物】 3.带着这样的画面齐读这首诗。读后评价:这首诗描写了什么季节的画面?春天像小姑娘,她轻轻的,花枝招展地向我们走来,揣摩一下,再读一遍。 1.读古诗的感觉有了,诗的意思清楚吗?结合书上所给注释,谁来说一说。 2.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1)迟日:春天的太阳。春天,白天越来越长了,天气也越来越暖和了。 (2)“丽”是什么意思? 江山丽是什么意思? 如果用颜色来描述它们的美丽,你打算用什么颜色。 春光明媚,万紫千红是你的春天,千山一碧是你的春天,每个人心中的春天是不一样的。 春天的颜色你看得到,春天的清风你能看见吗?(我能看得见,你们能像老师一样看见它吗?) 【春风从哪里来,你不知道,我不知道,树叶轻轻摇动,春风已从这里走过。……】(你们就是小花儿小草儿,春风来了,身体摇动) 花草香又怎么能让人感觉到呢? 评价:你们真是太有想象力了,读这样的诗,就是要带着想象去读呢。这两句再读一遍。 3.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1)春天不仅给人带来了美好的感觉,鸟儿们似乎也很享受春天的气息。你看,哪些鸟儿来了? “燕”“鸳鸯”教写法。还有一个字“融”的写法。最要注意哪一点?泥融是什么意思?猜一猜,泥土原来什么样? 评价:能让冬天融化的,必然是春天的温柔。 泥土湿润了,燕子就飞来了,这句我没看懂,谁来说一说。燕子怎么飞?我们来看看,燕子是怎么飞来的。 出示:小燕子带了它的双剪似的尾巴,在阳光满地时,斜飞于旷亮无比的天空,叽的一声,已由这里的稻田上,飞到那边的高柳下了。——郑振铎《燕子》 可让孩子模拟张开翅膀。画横线的句子我们可以感受到燕子飞得很快。 鸳鸯在干嘛?追问:一动一静,一快一慢, 这两句怎么来读? 春天的时候,有没有躺在草地上睡觉晒太阳的经历,什么感觉? (4)读了这首诗,同学们有没有发现,有些美是用眼睛可以感受到的,有些美光用眼睛还不够,你发现了没有?(香,融,暖) (5)刚刚是在欣赏诗中的画面。诗毕竟是文字组成的,如果让你品一品这首诗中的文字,你觉得哪个字最好,最妙?【板书:文字】 4.感受这样美好的景色,带着美好的心情,再来品读这美好的文字。齐读。 1.当你感受到世界美好的时候,你的眼里处处都是诗歌。不信,我们看下一首, 三衢道中 宋·曾几 梅子/黄时/日日/晴, 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 添得/黄鹂/四五声。 指名读,注意一二两句的节奏。正音:曾zeng 笔画:衢 绿阴(没有艹字头) 2.出示自学单: (1)诗中的美,哪些是可以浮现在眼前的? 评价:读诗的时候想象画面。 文字变成了画面。 “来时路”是什么意思?作者在“来时路”上发现到了什么,猜测一下作者的心情。 评价:你看到了诗中的“来时路”,关注到了诗中的文字。并且,你还听到了声音。听到黄鹂的叫声,诗人心情怎么样?读诗的时候想象诗人的心情。 (3)诗中哪一句与“路转溪头忽见”,“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很相似。 评价:船到了小溪的尽头,我们以为到头了,不,诗人还要继续走一走山路,是不是很惊喜?你看,你们还关注到了诗的情绪。 3.一起齐读《三衢道中》,读着文字,想象画面,体会诗的情绪。 1.出示几首古诗,小组合作,想一想画面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唐·贺知章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宋·苏轼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唐·杜牧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唐·刘长卿 (1)按春夏秋冬排列,说说你的理由 (2)你能吟诵一首让我们感觉到画面的古诗吗? (点评:诗中的景物让你联想到了画面,判断出是哪个季节,厉害。) 2.在想象中诵读 《绝句》《惠崇春江晚景》《三衢道中》《咏柳》《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山行》《江雪》 学生看题目,找出不同 学生齐读这首诗 揣摩再读古诗。 学生结合书上所给注释,说意思。 学生带着想象读诗句 学生读一读这两句诗,读出暖暖的感觉。 指生读古诗,正音 师:本课三首古诗,从题目看,有什么不一样。 生:第一首诗每句五个字,第二首第三首诗每句7个字。 师:通常情况下,古诗里,四句一首,就是绝句。七个字的叫七言绝句,五个字的叫五言绝句。 师:说说看,你眼前仿佛看到了哪些景物? 生:迟日、江山、春风、花草、燕子、鸳鸯。 师:带着这样的画面齐读这首诗。 师:“迟日”是什么意思? 生:春天的太阳。春天,白天越来越长了,天气也越来越暖和了。 师:“丽”是什么意思? 生:秀美壮丽的意思。 师:如果用颜色来描述它们的美丽,你打算用什么颜色。 生:万紫千红、千山一碧。 师:春光明媚,万紫千红是你的春天,千山一碧是你的春天,每个人心中的春天是不一样的。春天的颜色你看得到,春天的清风你能看见吗? 生:看不到。 师:我能看得见,你们能像老师一样看见它吗?春风从哪里来,你不知道,我不知道,树叶轻轻摇动,春风已从这里走过。你们就是小花儿小草儿,春风来了,身体摇动。 师:花草香又怎么能让人感觉到呢? 生:春风把花草的香味吹到我们身边。 师:你们真是太有想象力了,读这样的诗,就是要带着想象去读呢。这两句再读一遍。 师:鸳鸯在干嘛? 生:鸳鸯在沙地上睡觉。 师:一动一静,一快一慢, 这两句怎么来读? 生:读的快和慢。 师:春天的时候,有没有躺在草地上睡觉晒太阳的经历,什么感觉? 生:非常惬意、慵懒、舒服。 师:诗中的美,哪些是可以浮现在眼前的? 生:小溪、山、绿荫、黄鹂。 师:“来时路”是什么意思? 生:来三衢山时候的路。 作者在“来时路”上发现到了什么,猜测一下作者的心情。 生:绿荫,心情很愉快。 师:诗中哪一句与“路转溪头忽见”,“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很相似。 生:小溪泛尽却山行。 师:诗中描写的是什么季节? 生:初夏时节,梅子黄时。
板书设计: 古诗三首 画面 燕 鸳鸯 融 文字
第二课时
时间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交流预设
一、认识两人,激趣导入。 二、多种方式,熟读诗句。 三、多角度品读,感悟意境。 四、总结方法,尝试背诵。 1.在北宋,有位能诗善画的名僧叫惠崇,通过自己的画作《春江晚景》图描绘了他眼中的春天。后来诗人苏轼被这幅画深深吸引,为这幅画写了一首诗---《惠崇春江晚景》。 2.课题中的惠崇两个都是这一课的生字。笔画多,怎么记住它们? 看老师写。讲解生字:惠,上下结构,心字底,写的时候上半部分相对紧凑,关键一点要写好。下面的心要托起上半部分。崇,上下结构,山字头,写的时候山要写的扁一些,下面的宗要写的稍微宽一点托起上面的山。学生描红。 3.想要学好苏轼的诗,首先要了解他。谁来给大家分享一下你对苏轼了解。 评价语:苏轼是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他是宋代的大才子。) 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是的,苏轼的文学造诣非常高。)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这是他的名和字。以后听到有人说苏子瞻我们就知道他说的是——,苏东坡说的也是——) 苏轼生性放达,为人率真,好交友,好美食,创造许多饮食精品(是的,到现在东坡肉和东坡肘子还是常见的佳肴)。 4.一个是名传千古的大才子,一个是能诗善画的僧人(出示二人出生年代)看看两个人的生卒年份,你发现了什么? 5.素未谋面的两个人,却在诗画中相遇了,妙不可言。苏轼本身也擅长作画,却为另一个人的画作题诗,可见他对这幅画的——喜爱。很遗憾,这幅图在历史长河中已经失传,但诗却流传至今。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首诗,去读,去感受。 1.打开书,读一读这首诗。 2.很多同学早就能流利背诵这首诗,我来听一听,你们的字音读得准不准。 3.谁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展示一下自己的朗读? (你的节奏与其他人不同。情感特别充沛。听你读,被你打动了) 4.诗要多读,读着读着就能得其神韵。举起书,我们一齐读。 过渡:苏轼曾自称“苏子作诗如见画”,惠崇的春江晚景图虽然遗失,幸运的是苏轼留下了描绘这幅图的诗。让我们一起借助诗来想象惠崇的春江晚景图。 (一)感悟画面之美。 1.春江晚景图徐徐展开,诗中哪些景物是可以在画面上看到的? 看着这些景物,你发现了什么?有的是植物,有的是动物。 或者说——有静有动,一下子让画面活起来了! 2.我们这么一说,好像给春江晚景图勾勒了一些线条。再读读,能想象这幅画面的色彩吗?试着边读边在脑中想象。试着用“我从诗中看到了……”来说说。 3.见过蒌蒿、芦芽吗?谁来给大家说一说。 它们是江南人桌上的应季美味。你们看——(出示ppt)蒌蒿和芦芽都是野菜,它们生长速度一样吗?哪里可以看出来? 4.这时的蒌蒿遍地都是,想象一下它应该是什么颜色?(深绿)那小小的、刚探出头的芦芽呢?(嫩黄)再加上前面提到的这些景物,你的眼前似乎出现了江南春天什么样的画面? 5.勾勒了流畅的线条,涂上清新的色彩,美极了!带着想象,我们一起读! 读着读着,这春江晚景图似乎出现在我们眼前,正如苏轼自己所说——“苏子作诗如见画”。 (二)揣摩文字之妙。 1.请大家静下心来,再次细品这四句诗,想想:哪些内容,画面无法展现? 2.和你的组内伙伴们说说你的发现,注意:认真倾听,小声讨论。 预设A: “春江水暖鸭先知” a.这儿的“暖”真的是说水变得很暖和吗?联系上一句“桃花三两枝”,咱们就知道这是春天的什么时候?江水的温度不可能变化太大…… b.画中有竹子,桃花,春天的江水,这都是我们眼前所见,而苏轼却联系生活经验,写出了内心所感。 c.春江水中,鸭儿在嬉戏;江水回暖的讯息,它们首先感知到了。鸭知水暖,画是体现不出来的,诗却表达出来了。 谁来读一读这绝妙的句子?(指名2-3人) d.自然界的万物,都有这样的灵性,会敏锐地感受到微妙的变化。一齐再读这两句。 预设B:“正是河豚欲上时” a.见过河豚吗? (出示河豚图片)河豚:味道鲜美但肝脏等部位有剧毒的鱼。在近海,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b.惠崇的画作上是没有河豚的,更无法画出河豚逆江而上的景象。那苏轼为什么写到河豚了呢?我们看看资料,也许你就明白了。 屏幕出示有关河豚应时的资料:欧阳修《六一诗话》说:“河豚常出于春暮,群游水上,食柳絮而肥,南人多与荻芽为羹,云最美。”苏轼的学生张耒在《明道杂志》中也记载长江一带土人食河豚,“但用蒌蒿、芦芽、菘菜三物”烹煮,认为这三样与河豚最适宜搭配。 (这一段用小组合作,注意操作方式) c.和组内的伙伴们探讨一下,为何苏轼写了画面上没有的河豚? d.关于这河豚,还有一个故事呢!在苏东坡被贬常州时,当地有一家人做河豚非常有名,他们精心准备了一顿河豚大餐后,请苏大学士来品尝。苏东坡吃得头都不抬,吃完一言不发。主人问如何?他慢悠悠答了一句“值得一死”。 结合刚才的资料和老师讲的故事,你对苏轼这个人有没有新的认识?(是个好吃的美食家,太有意思了)难怪苏轼自然而然就想到了心心念的美食。 3.所以你看,这首诗不仅写了眼前所见,还用想象补充了画面。我们跟着他一齐在美好的想象中领会春的神韵,失传的名画从字里行间得以一见,真好! 4.其实,这首诗就是为了这幅画而诞生的。苏轼把诗题写在了惠崇的春江晚景图上,像这样的诗,我们就叫做——题画诗。有的题画诗是画家画完以后,由他人所作;有时候绘画的人也会自己题诗。一齐再读这首题画诗。 1.诗读到这儿,我们细细琢磨,不禁感慨——苏轼,不愧是苏轼。相信同学们也和苏轼一样,被这春江晚景的美深深吸引了。就让我们怀着和他一样的心情,试试一起背诵这首《惠崇春江晚景》。节奏明朗,声音动听,你们好像唱起一段早春小调。 2.总结:这节课,我们学古诗——根据注释说意思、品字句,边读边想象画面,把诗看作一幅画,一曲歌,这样就不那么无趣啦! 齐读课题 开火车读诗句,正音 师:课题中的惠崇两个都是这一课的生字。笔画多,怎么记住它们? 生:惠,上下结构,心字底,写的时候上半部分相对紧凑,关键一点要写好。下面的心要托起上半部分。崇,上下结构,山字头,写的时候山要写的扁一些,下面的宗要写的稍微宽一点托起上面的山。 师:想要学好苏轼的诗,首先要了解他。谁来给大家分享一下你对苏轼了解。 生:苏轼是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苏轼生性放达,为人率真,好交友,好美食,创造许多饮食精品。 师:春江晚景图徐徐展开,诗中哪些景物是可以在画面上看到的? 生:竹子、桃花、春江水、鸭子、蒌蒿、芦芽。 师:看着这些景物,你发现了什么?有的是植物,有的是动物。 或者说——有静有动,一下子让画面活起来了! 师:时的蒌蒿遍地都是,想象一下它应该是什么颜色? 生:深绿 师:那小小的、刚探出头的芦芽呢? 生:嫩黄 师:请大家静下心来,再次细品这四句诗,想想:哪些内容,画面无法展现? 生:“春江水暖鸭先知”。 a.这儿的“暖”真的是说水变得很暖和吗?联系上一句“桃花三两枝”,咱们就知道这是春天的什么时候?江水的温度不可能变化太大…… b.画中有竹子,桃花,春天的江水,这都是我们眼前所见,而苏轼却联系生活经验,写出了内心所感。 c.春江水中,鸭儿在嬉戏;江水回暖的讯息,它们首先感知到了。鸭知水暖,画是体现不出来的,诗却表达出来了。 师:苏轼为什么写到河豚了呢?我们看看资料,也许你就明白了。 生:欧阳修《六一诗话》说:“河豚常出于春暮,群游水上,食柳絮而肥,南人多与荻芽为羹,云最美。”苏轼的学生张耒在《明道杂志》中也记载长江一带土人食河豚,“但用蒌蒿、芦芽、菘菜三物”烹煮,认为这三样与河豚最适宜搭配。
板书设计: 古诗三首 惠崇春江晚景 题 画 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