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培优】浙教版科学九上 1.3 常见的酸

文档属性

名称 【课时培优】浙教版科学九上 1.3 常见的酸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70.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6-24 16:43: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九年级上册科学第1章 物质及其变化
第3节 常见的酸
一、基础达标
1.下列药品敞口放置一段时间,质量会明显减小的是(  )
A.浓硫酸 B.浓盐酸 C.硫酸铜粉末 D.氯化钠固体
2.下列物质敞口露置在空气中,质量会增加的是(  )
A.浓盐酸 B.浓硫酸 C.食盐水 D.硫酸铜溶液
3.一瓶浓硫酸,在实验室中敞口放置一定时间如图所示的四个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B.
C. D.
4.小科通过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观看了《浓硫酸的稀释》科学视频,掌握了稀释浓硫酸的方法。那么稀释浓硫酸时,正确操作是(  )
A.将水缓缓倒入盛有浓硫酸的烧杯中,边倒边搅拌
B.将浓硫酸缓缓倒入盛有水的量筒中,边倒边搅拌
C.将浓硫酸缓缓和水一起倒入烧杯中,边倒边搅拌
D.将浓硫酸缓缓倒入盛有水的烧杯中,边倒边搅拌
5.厨房蕴含着很多科学知识。下列物质与醋相遇会产生气泡的可能是(  )
A.食盐 B.木筷子 C.玻璃杯 D.大理石
6.实验室存放石灰水的试剂瓶内壁,常附着一层白色固体,能除去它的最佳试剂是 (  )
A.水 B.稀盐酸
C.食盐水 D.75%的酒精溶液
7.下列各组中的物质(酸过量),依次加入水中并不断搅拌,最终能得到无色溶液的是(  )
A.氧化铜、碳酸钠、稀盐酸 B.氯化镁、氢氧化钠、稀盐酸
C.硝酸银、氯化钠、稀硝酸 D.硫酸钠、氯化钡、稀硝酸
8.盐酸和硫酸是两种重要的酸。
(1)浓硫酸使木棒或棉花变黑,体现了浓硫酸的   (选填“吸水性”、“脱水性”或“腐蚀性”)。
(2)如图为实验室稀释浓硫酸的操作示意图,其中烧杯中的液体A是   。(选填“浓硫酸”或“水”)
(3)打开浓盐酸试剂瓶的瓶盖,瓶口出现白雾,这是因为浓盐酸具有   性。
9.打开盛有浓盐酸的瓶口会看见瓶口有   ,这是因为浓盐酸具有   性;浓硫酸具有   性,所以可以做某些气体的干燥剂。因此,浓盐酸和浓硫酸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溶质的质量分数都会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0.小科通过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了解了万能瓶,如图是小科设计的一种有洗气、检验、贮气等用途的装置。当除去氧气中混有的水蒸气时,混合气体应从   (填“A”或“B”)处导管进入,瓶中盛有的液体可能是   ,这位同学不小心被这种液体滴到,他应该立即   。
11.对知识的及时整理与归纳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小科通过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学习了硫酸的化学性质后,初步归纳出稀硫酸与其他物质相互反应的关系,如图所示(“一”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五个圈中的物质属于不同的类别)。
(1)已知X是金属单质,则X可以是   (填一种即可)。
(2)请写出稀硫酸与Y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
12.浓盐酸和浓硫酸的特性
(1)浓盐酸的特性
盐酸是   气体的水溶液,无色,学名氢氯酸。盐酸属于混合物,工业盐酸因含有杂质(Fe3+)而显黄色。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口会出现   ,这是因为浓盐酸易挥发,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形成盐酸小液滴。因此浓盐酸暴露在空气中会使溶质质量   ,溶质质量分数   。
(2)浓硫酸的特性
①吸水性: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可用作   ,干燥不和它反应的气体,如O2、H2、CH4,CO2等酸性或中性气体。此过程属于   变化。浓硫酸暴露在空气中吸水使溶质质量分数   ,故应密封保存。
②腐蚀性(脱水性):浓硫酸能将植物纤维、人的皮肤等物质中的   元素“脱出”结合成水,使其炭化、变黑。此过程属于   变化。
③浓硫酸的稀释
浓硫酸的密度比水大,且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因此在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将   沿杯壁慢慢注入   中,并用   不断搅拌。
二、巩固提升
13.如图为实验室危化品使用记录本中某种药品几年间的使用记录,据数据分析,它可能是下列选项中的(  )
序号 出库凭证号 77011-01
出库日期 领用前质量(克) 领用后质量(克) 教学使用质量(克)
1 2021.09.13 448.5 448.4 0.1
2 2023.09.07 443.0 443.0 0
3 2024.03.06 4425 325 116.5
A.浓盐酸 B.浓硫酸 C.氢氧化钠 D.镁条
14.探究CO2能否与H2O反应,装置如图所示。滴加浓盐酸,待试管中液体变红后,将其加热至沸腾,红色不褪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锥形瓶中逸出的气体只含CO2
B.试管中液体变红,证明CO2能与水反应
C.加热后红色不褪去,说明碳酸受热不分解
D.欲达实验目的,可将浓盐酸改为稀盐酸
15.为让同学们更好的了解稀硫酸的化学性质,“胜哥”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充分反应后,只有试管甲中无固体剩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中发生的反应是CuO+H2SO4═CuSO4+H2O
B.试管乙反应后中有黑色固体剩余
C.乙和丙可证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
D.实验结束后,将三支试管中的剩余物倒入废液缸中,充分混合后过滤,取少量滤渣,向其中滴加稀硫酸,有气泡产生。则过滤后得到的滤渣的成分是铁
16.小科正在通过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观看《探索稀盐酸的性质时》科学视频,“胜哥”向一定量的氧化铜固体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容器中溶液总质量随时间的变化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p点对应的溶液中一定含有两种不同的溶质
B.n点和m点对应溶液蒸发结晶后得到的固体不同
C.该图像也能表示溶液中溶剂质量随时间的大致变化
D.m点到n点的过程中,溶液中氯化铜质量逐渐增加
17.推理论证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思维能力,如图曲线能正确反映下列化学变化中y与x变化关系的是(  )
A.黄铜(铜锌合金)中滴入稀硫酸:y代表氢气的质量
B.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混合溶液中通入气体:y代表沉淀的质量
C.稀盐酸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y代表混合溶液的pH
D.硫酸铜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y代表沉淀的质量
18. 下列物质的变化中,只有加酸才能一步实现的是(  )
A.CaCO3→CO2 B.Zn→ZnSO4 C.CuO→CuCl2 D.KOH→KCl
19.为让同学们更好的了解硫酸的性质,“胜哥”进行了以下实验。
【实验一】浓硫酸稀释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图一实验中,观察到用石蜡固定在铜片下的乒乓球脱落,此现象说明浓硫酸溶于水   。
【实验二】浓硫酸化学性质。图二实验中,观察到很快变滤纸变黑说明:浓硫酸具有   (填“吸水性”或“脱水性”)。
20.现有一定质量的粗盐样品(含有少量泥沙等不溶性杂质和少量)Na2SO4、MgCl2、CaCl2等可溶性杂质)。 某实验小组利用实验室常用仪器对粗盐样品进行提纯,提纯步骤如下:
请根据提纯步骤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⑥中加入过量盐酸的目的是    。
(2)步骤②和步骤④不可以颠倒,理由是    。
(3)同学提出精盐中的NaCl 比原来粗盐中的多,简要说明    。
21.物质王国举行击鼓传花的游戏。某学习小组由铜、氧化铁、氯化铜、稀硫酸、氢氧化钠、硝酸银六名成员组成。游戏的规则是:相互之间能发生反应就可以进行传递。请你把上述成员安排在A~F的相应位置上,使花束能从A传到F。
(1)若A是铁锈的主要成分,请写出E物质是   (写化学式)。
(2)请写出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2.进行如下微型实验,研究物质的性质。
(1)能产生气泡的是   (填序号)。
(2)有一只烧杯中的物质不与稀盐酸反应,原因是   。
23.小科为比较铝片与不同酸反应的快慢,用浓度相同的稀盐酸和稀硫酸与铝片反应(如图所示),发现铝片与稀盐酸反应速度明显大于铝片与稀硫酸反应速度。为解释该现象,小科从微观角度分析,提出了一个猜想并设计如下表的实验(已知对反应没有影响)。请回答:
组别 实验 铝片/克 酸的种类 添加试剂(少量)
1 ① 1 稀盐酸 无
② 1 稀盐酸
2 ③ 1 稀硫酸 无
④ 1 稀硫酸
(1)乙试管中   ;
(2)分析表格,小科提出的猜想是   ;
(3)小科查阅资料发现铝片表面有氧化膜,会破坏铝表面的氧化膜,加快反应速度。因此要加快铝片与硫酸铜溶液反应速度,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
A.用砂纸擦去铝片表面的氧化膜后投入硫酸铜溶液中
B.把铝片投入稀盐酸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取出洗涤,再投入硫酸铜溶液中
C.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少量氯化钠固体,再投入铝片
24.在探究酸、碱性质时,小敏的操作过程如图甲所示,烧杯中固体质量与加入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乙所示。
(1)加入稀盐酸后出现的现象是   。
(2)bc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   。
(3)c点时,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   。
(4)通过计算得出d点坐标。
25.大理石是含杂质的碳酸钙,因具有美丽花纹而被广泛用于建筑物外墙、内壁的贴面和地面铺设。“胜哥”想测出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的含量,进行了如下实验和分析。
“胜哥”取一定量的大理石样品置于图甲的发生装置中,用分液漏斗向下滴加盐酸(杂质不参加反应),产生的气体用含有碱性物质的吸收装置充分吸收。
(1)反应前,测得图甲中锥形瓶内物质的总质量和吸收装置的总质量都为m克。实验后,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图乙,曲线a、b分别表示锥形瓶内物质的总质量和吸收装置的总质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情况。请根据曲线b分析计算出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
(2)请综合分析曲线a、b,计算出实验中所用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3)计算后,“胜哥”对上述实验进行了总结反思。他认为分液漏斗中选用的盐酸浓度偏大,会对实验结果造成较大影响,其原因是   。
26.三位同学分别用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来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石灰石中的杂质既不与酸反应,也不溶于水)
(1)小敏的方法可用如图甲所示的流程表示,测得的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他在过滤操作中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   (填字母)。
A.酒精灯、漏斗、玻璃棒 B. 漏斗、玻璃棒、烧杯 C.酒精灯、试管、玻璃棒
(2)小华取10克样品,用如图乙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反应结束后,测得B装置的质量增加了4.6克,算得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发现与实际情况极其不符,造成这种情况的可能原因是   。
(3)小军用如图丙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将20克稀盐酸加入1.25克样品中 ,生成的CO2体积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丁所示。已知本实验条件下CO2的密度为1.8克/升,求该石灰石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
(4)求实验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27.用所学过的科学知识解释,在稀释浓硫酸时为什么要将浓硫酸倒入水中,还要不停地搅拌。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解析】【分析】盐酸具有挥发性,而且浓度越高,挥发性越强,挥发出溶质氯化氢而使溶液质量减小。
【解答】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使浓硫酸的质量增加。A错误。
B.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易挥发出溶质氯化氢而使溶液质量减小。B正确。
C.硫酸铜粉末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固体的质量增加。C错误。
D.氯化钠固体敞口放置其质量基本不变。D错误。
故答案为:B。
2.【答案】B
【知识点】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解析】【分析】根据所给各物质性质分析。
【解答】A、浓盐酸具有挥发性, 敞口露置在空气中,质量会减小,不符合题意;
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敞口露置在空气中,质量会增大,符合题意;
C、食盐水敞口露置在空气中,若不考虑水分蒸发质量不变,不符合题意;
D、硫酸铜溶液敞口露置在空气中,若不考虑水分蒸发质量不变,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答案】A
【知识点】浓硫酸的稀释
【解析】【分析】根据浓硫酸有吸水性分析。
【解答】浓硫酸有吸水性,敞口放置时会吸收空气中水蒸气使质量变大,溶质质量分数变小;
故答案为:A。
4.【答案】D
【知识点】浓硫酸的稀释
【解析】【分析】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分析。
【解答】浓硫酸的正确稀释方法是将浓硫酸缓缓倒入盛有水的烧杯中,边倒边搅拌;
故答案为:D。
5.【答案】D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醋中含有醋酸,酸与活泼金属或碳酸盐反应产生气体分析。
【解答】食盐、木筷、玻璃不与醋反应,大理石主要成分为碳酸钙,与醋反应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有气泡产生;
故选D。
6.【答案】B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碳酸钙的性质分析。
【解答】 实验室存放石灰水的试剂瓶内壁,常附着一层白色固体, 该固体为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碳酸钙,碳酸钙难溶于水和酒精,且不与食盐反应,但能与酸反应,所以可用稀盐酸除去;
故选B。
7.【答案】B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所给各物质的性质分析,结合铜离子溶液呈蓝色,氯化银和硫酸钡为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解答。
【解答】A、氧化铜和盐酸反应可生成氯化铜溶液,氯化铜溶液呈蓝色,不符合题意;
B、氯化镁、氢氧化钠与过量盐酸混合,所得溶液为氯化镁、氯化钠和盐酸,溶液呈无色,符合题意;
C、硝酸银与氯化钠反应生成不溶于硝酸的氯化银沉淀,不符合题意;
D、硫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不溶于硝酸的硫酸钡沉淀,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答案】(1)脱水性
(2)浓硫酸
(3)挥发
【知识点】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浓硫酸的稀释
【解析】【分析】(1)根据浓硫酸的脱水性分析;
(2)根据浓硫酸稀释要“酸入水”中分析;
(3)根据浓盐酸的挥发性分析。
【解答】(1)浓硫酸具有脱水性,能使木棒或棉花变黑;
(2)浓硫酸稀释时要将浓硫酸沿器壁缓缓倒入盛水的烧杯中,并用玻璃棒搅拌;
(3)浓盐酸具有挥发性, 打开浓盐酸试剂瓶的瓶盖,氯化氢挥发出来与水蒸气结合在瓶口形成白雾 ;
故答案为:(1)脱水性;(2)浓硫酸;(3)挥发。
9.【答案】白雾;挥发;吸水;变小
【知识点】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解析】【分析】(1)根据浓盐酸和浓硫酸的物理性质解答;
(2)溶质质量分数=。
【解答】(1)打开盛有浓盐酸的瓶口会看见瓶口有白雾,这是因为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所以可以做某些气体的干燥剂。
(2)浓盐酸挥发出氯化氢气体后,溶质的质量减小;浓硫酸吸收水分后,溶剂的质量变大,即溶液的质量变大。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可知,二者的溶质质量分数都变小。
10.【答案】A;浓硫酸;用干布拭去,然后用大量水冲洗,最后用小苏打溶液冲洗
【知识点】实验室的安全与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浓硫酸的稀释
【解析】【分析】(1)如果要干燥气体,那么气体必须从干燥剂中通过;
(2)根据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分析解答;
(3)根据实验室的安全事故处理办法解答。
【解答】(1)除去氧气中混有的水蒸气时,气体必须进入干燥剂中,即混合气体应从A处导管进入;
(2)瓶中盛有的液体可能是浓硫酸;
(3)这位同学不小心被这种液体滴到,他应该立即:用干布拭去,然后用大量水冲洗,最后用小苏打溶液冲洗。
11.【答案】(1)铁(填活泼金属即可)
(2)与碱反应即可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根据酸的通性分析解答;
(2)根据酸的通性判断Y的物质类型,然后写出符合要求的方程式。
【解答】(1)酸和活泼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可知,只要是排在氢前面的金属都可以,则X可以是铁。
(2)根据酸的通性可知,Y应该为碱,如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方程式为:NaOH+H2SO4=Na2SO4+H2O。
12.【答案】(1)氯化氢;大量白雾;减少;变小
(2)干燥剂;物理;变小;氢、氧;化学;浓硫酸;水;玻璃棒
【知识点】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浓硫酸的稀释;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浓盐酸的特性,浓硫酸的特性,浓硫酸的稀释操作分析。
【解答】(1)浓盐酸的特性
盐酸是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无色,学名氢氯酸。盐酸属于混合物,工业盐酸因含有杂质(Fe3+)而显黄色。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口会出现大量白雾,这是因为浓盐酸易挥发,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形成盐酸小液滴。因此浓盐酸暴露在空气中会使溶质质量减少,溶质质量分数变小。
(2)浓硫酸的特性
① 吸水性: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可用作干燥剂,干燥不和它反应的气体,如O2、H2、CH4,CO2等酸性或中性气体。此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浓硫酸暴露在空气中吸水使溶质质量分数变小,故应密封保存。
② 腐蚀性(脱水性):浓硫酸能将植物纤维、人的皮肤等物质中的氢、氧元素“脱出”结合成水,使其炭化、变黑。此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5变化。
③ 浓硫酸的稀释
浓硫酸的密度比水大,且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因此在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将浓硫酸沿杯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13.【答案】A
【知识点】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解析】【分析】根据表格中第一次领用后和第二领用前、第二领用后和第三次领用前药品的质量进行解答。
【解答】从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第一次领用后药品质量为448.4g,而第二次用前质量为443.0g,质量减少,而第二次领用后质量为443.0g,而第三次领用前质量为442.5g,质量减少;
A.浓盐酸具有挥发性,长期放置质量会减少,符合题意;
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长期放置质量会增加,不符合题意;
C.氢氧化钠易潮解,并且能够与二氧化碳反应,长期放置质量会增加,不符合题意;
D.镁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长期放置能够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质量会增加,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4.【答案】D
【知识点】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步骤、收集与注意事项;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解析】【分析】A、根据浓盐酸的挥发性分析;
B、根据氯化氢气体溶于水也会使石蕊变红分析;
C、根据氯化氢的稳定性分析;
D、根据浓盐酸具有挥发性、稀盐酸不具有挥发性分析。
【解答】A、浓盐酸具有挥发性,锥形瓶中逸出的气体除CO2 之外还有HCl,不符合题意;
B、 试管中液体变红,不能证明CO2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使石蕊变红,也可能是氯化氢使石蕊变红 ,不符合题意;
C、 加热后红色不褪去, 是由于溶液中有氯化氢,不符合题意;
D、 欲达实验目的,可将浓盐酸改为稀盐酸 ,以防止二氧化碳气体中有氯化氢干扰实验,符合题意;
故选D。
15.【答案】D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置换反应是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的单质和化合物的化学反应,是化学中四大基本反应类型之一,包括金属与金属盐的反应,金属与酸的反应等。 它是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作用,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活泼性强的金属能把活泼性弱的金属从他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解答】A. 甲中发生的反应是CuO+H2SO4═CuSO4+H2O ,A 正确;
B. 试管乙反应后中有黑色固体剩余 ,正确,为反应完的铁粉是黑色的,B正确;
C. 乙和丙可证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 ,C正确;
D. 铜粉不能和硫酸反应,所以一定存在在滤渣中,实验结束后,将三支试管中的剩余物倒入废液缸中,充分混合后过滤,取少量滤渣,向其中滴加稀硫酸,有气泡产生。则过滤后得到的滤渣的成分中有铁和铜,D错误;
故答案为:D
16.【答案】C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氧化铜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此时溶液增加的质量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是加入稀盐酸和氧化铜的质量之和,氧化铜完全反应后,加入稀盐酸此时溶液增加的只有加入的稀盐酸质量据此分析;
【解答】A、根据分析,P点表示氧化铜未完全反应的时候,此时溶液中的溶质是氯化铜,选项错误;
B、根据分析,m点表示恰好完全反应,此时溶液中的溶质是氯化铜,n点是氯化铜完全反应后加入一定量稀盐酸后,溶质是氯化铜和稀盐酸,而蒸发结晶,氯化氢是气体逸出,因此得到的都是氯化铜,选项错误;
C、根据分析可知,氯化铜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水,加入稀盐酸溶液中溶剂(水)的质量是生成的会水和稀盐酸中的水之和,氧化铜完全反应后,增加的只是稀盐酸中的水,故曲线分两段,后半段幅度小于前半段,选项正确;
D、m点到n点的过程中, 是指氯化铜完全反应后加入稀盐酸的过程,此时由于氧化铜完全反应,因此生成物氯化铜不再增加,选项错误;
故选:C。
17.【答案】D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A、根据铜不与硫酸反应,锌与硫酸反应,气体从原点起分析;
B、根据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沉淀质量从原点起增加分析;
C、根据盐酸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pH增加分析;
D、根据硫酸铜和硫酸中加入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先与盐酸反应,再与硫酸铜反应分析。
【解答】A、 黄铜(铜锌合金)中滴入稀硫酸,氢气质量应从原点开始增加,不符合题意;
B、 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混合溶液中通入气体,沉淀质量从原点起增加,不符合题意;
C、 稀盐酸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溶液pH从小于7增加至等于7,再大于7,不符合题意;
D、 硫酸铜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先与硫酸反应,然后再与硫酸铜反应,沉淀的质量在加入一定氢氧化钠之后增加 ,符合题意;
故选D。
18.【答案】C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A、CaCO3→CO2,碳酸钙高温下分解及与盐酸反应都可产生二氧化碳,故A错误;
B、Zn→ZnSO4,由于锌的活动性较强,能与稀硫酸、硫酸铜溶液等发生反应而得到硫酸锌,故B错误;
C、CuO→CuCl2,CuO只有与盐酸反应可生成氯化铜,C正确;
D、KOH可与稀盐酸或氯化镁等物质反应生成氯化钾,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根据转化中原物质的性质及变化规律,分析完成转化需进行的反应,从而得出只有加入盐酸这一途径,才能一步实现的选项.
19.【答案】放热;脱水性
【知识点】浓硫酸的稀释;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根据石蜡受热熔化分析;
(2)根据浓硫酸脱水性分析。
【解答】 (1)石蜡受热熔化,向水中加入浓硫酸后,用石蜡固定在铜片下的乒乓球脱落,此现象说明浓硫酸溶于水放热。
(2)浓硫酸滴在滤纸上, 观察到很快变滤纸变黑,说明浓硫酸具有脱水性。
故答案为:(1)放热;(2)脱水性。
20.【答案】(1)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碳酸钠
(2)如果颠倒,无法除去过量的氯化钡
(3)除杂过程中,碳酸钠、氢氧化钠均转化为氯化钠,使氯化钠的质量增加
【知识点】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镁离子用氢氧根离子沉淀,硫酸根离子用钡离子沉淀,钙离子用碳酸根离子沉淀,过滤要放在所有的沉淀操作之后,加碳酸钠要放在加氯化钡之后,可以将过量的钡离子沉淀,最后再用盐酸处理溶液中的碳酸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1)由氢氧化钠、碳酸钠溶液是过量的,滤液中含有氯化钠、碳酸钠和氢氧化钠,因此步骤⑥加入过量盐酸的目的是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碳酸钠;
(2)步骤②和步骤④不可以颠倒,是因为碳酸钠能与过量的氯化钡此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如果颠倒,无法除去过量的氯化钡;
(3)除杂过程中,碳酸钠、氢氧化钠均转化为氯化钠,使氯化钠的质量增加,精盐中的NaCl比原来粗盐中的多。
故答案为:(1)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碳酸钠;(2)如果颠倒,无法除去过量的氯化钡;(3)除杂过程中,碳酸钠、氢氧化钠均转化为氯化钠,使氯化钠的质量增加。
21.【答案】(1)AgNO3
(2)Fe2O3+3H2SO4=Fe2(SO4)3+3H2O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学习小组由铜、氧化铁、氯化铜、稀硫酸、氢氧化 钠、硝酸银六名成员组成,游戏的规则是:相互之 间能发生反应就可以进行传递,若A是铁锈的主要成分,氧化铁会与硫酸反应,所以B是硫酸,铜只会与硝酸银反应,所以F是铜,E是硝酸银,硝酸银会与氯化铜反应,所以D是氯化铜,C是氢氧化钠。
【解答】(1)由分析可知,E是硝酸银,化学式为:AgNO3;
(2)A与B的反应是氧化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2O3+3H2SO4=Fe2(SO4)3+3H2O
22.【答案】(1)BD
(2)Cu的活动性排在氢后,所以不与稀盐酸反应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稀盐酸能够与活泼的金属反应生成相应的盐和氢气,能够和碳酸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和相应的盐,能够和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能够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据此解答。
【解答】(1)A铜片不能与稀盐酸反应;B镁条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C澄清的石灰水能够使酚酞变红色,滴入稀盐酸反应,氢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红色逐渐消失;D碳酸氢钠溶液能够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E氧化铁能够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因此有气泡生产的是BD;
(2)A中是铜片,Cu的活动性排在氢后,所以不与稀盐酸反应。
故答案为:(1)BD;(2)Cu的活动性排在氢后,所以不与稀盐酸反应。
23.【答案】(1)3
(2)酸中的酸根离子对反应速度有影响(其它答案合理均可)
(3)A;B;C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可知,探究某个因素对物理量的影响时,需要控制其他因素相同;
(2)根据表格数据,分析其中变化的因素,据此确定小科提出的猜想;
(3)要加快反应速度,就必须出去铝表面的氧化膜,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要探究不同的酸与铝片的反应速度,就需要改变酸的种类,而控制其他因素相同,那么稀硫酸的体积和稀盐酸的体积应该相同,故X=3;
(2)根据表格可知,在每组对照实验中,都加入另一种酸根离子,另一个实验则没有加入,那么小科的猜想为: 酸中的酸根离子对反应速度有影响 。
(3)A.用砂纸擦去铝片表面的氧化膜后投入硫酸铜溶液中,可以加快反应速度,故A符合题意;
B.把铝片投入稀盐酸溶液中一段时间后,氧化铝与稀盐酸反应,取出洗涤,再投入硫酸铜溶液中,可以加快反应速度,故B符合题意;
C.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少量氯化钠固体,再投入铝片,氯离子会破坏氧化膜,从而加快反应,故C符合题意。
故选ABC。
24.【答案】(1)固体逐渐消失,溶液显蓝色
(2)
(3)NaCl、CuCl2
(4)(237.5,14.7)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根据氧化铜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分析;
(2)根据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分析;
(3)根据c点氯化铜未反应,盐酸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分析;
(4)根据d点的纵坐标为生成Cu(OH)沉淀的质量,横坐标为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最大沉淀量产生时所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质量之和,由方程式中物质质量关系及氧化铜的质量计算分析。
【解答】(1) 氧化铜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加入稀盐酸后出现的现象是固体逐渐消失,溶液显蓝色 。
(2) bc段烧杯内固体质量没有变化,说明发生的是氢氧化钠与盐酸的反应,方程式为 。
(3) c点时盐酸刚好与氢氧化钠反应,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NaCl、CuCl2 。
(4) d点的纵坐标为生成Cu(OH)沉淀的质量,横坐标为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最大沉淀量产生时所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质量之和。
由铜元素守恒可知,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质量为
设与氧化铜反应的盐酸质量为x
CuO+ 2HCl= CuCl2+ H2O
80 73    
12g 7.3%x    
80:73=12g:7.3%x
x=150g,则与氢氧化钠反应的盐酸质量为50g,设剩余盐酸消耗氢氧化钠溶液质量为y
NaOH+ HCl= NaCl+ H2O
40 73    
16%y 7.3%×50g    
40:73=16%y:(7.3%×50g)
y=12.5g
设与氯化铜反应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为z
2NaOH+ CuCl2= Cu(OH)2+ 2NaCl
80   98  
16%z   14.7g  
80:98=16%z:14.7g
z=75g
则d点坐标为(237.5,14.7)
故答案为:(1) 固体逐渐消失,溶液显蓝色 ;(2) ;(3)NaCl、CuCl2;(4)(237.5,14.7)。
25.【答案】(1)5g
(2)18.3%
(3)盐酸浓度越大,挥发性越强,会挥发出更多的氯化氢气体被吸收装置吸收,导致二氧化碳测量值偏大,对结果有较大影响。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解析】【分析】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一般用稀盐酸与大理石反应,不用硫酸或者浓盐酸。
【解答】(1)硫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它会包裹在大理石表面,使酸溶液不能与大理石接触,从而使反应中止,所以制取二氧化碳时不能使用稀硫酸。
(2)由图象可知:CO2质量为2.2克;
设参加反应的HCl的质量为x
x=3.65g
实验中所用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100%=18.3%
(3)盐酸浓度越大,挥发性越强,会挥发出更多的氯化氢气体被吸收装置吸收,导致二氧化碳测量值偏大,对结果有较大影响。
26.【答案】(1)79%;B
(2)B中吸收了二氧化碳带出的水蒸气或 HCl气体
(3)生成 CO2 的质量=ρV=1.8克/升×0.244升 ≈0.44克。
设参加反应的碳酸钙质量为x,则
100 44
x 0.44克
x=1克
(4)设参加反应的稀盐酸的质量分数为y,则
100 73
5克 50克×y
y=7.3%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根据相等质量的物质完全反应消耗或生成物质质量相等,加入盐酸减少质量为碳酸钙分析;
(2)根据盐酸的挥发性,氯化氢能被碱石灰吸收分析;
(3)根据二氧化碳的体积计算出二氧化碳质量,由二氧化碳质量及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计算碳酸钙质量分析;
(4)根据反应的碳酸钙质量及方程式中物质质量关系计算盐酸中溶质质量,由此计算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分析。
【解答】(1)由图甲可知,加入50克稀盐酸反应的碳酸钙质量为5克,第二次中入稀盐酸反应的碳酸钙质量为2.9克,说明盐酸过量,则2.1克滤渣为样品中杂质,由此计算碳酸钙质量分数为, 过滤操作中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漏斗、玻璃棒、烧杯,故选B。
(2)图乙实验中,因盐酸具有挥发性,生成的二氧化碳中带有氯化氢和水蒸气,氯化氢和水蒸气也能被B装置吸收,所以会导致结果不符。
故答案为:(1)79%;B;(2) B中吸收了二氧化碳带出的水蒸气或 HCl气体 ;(3)0.44;1克;(4)7.3%。
27.【答案】解:稀释浓硫酸时,由于水的密度比浓硫酸的小,浮在浓硫酸的上面,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使水沸腾,造成液滴飞溅,并且浓硫酸具有腐蚀性故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浓硫酸沿着器壁慢慢倒入水中,并不断搅拌,使液体受热均匀
【知识点】浓硫酸的稀释
【解析】【分析】根据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使水沸腾,造成液滴飞溅分析。
【解答】稀释浓硫酸时,由于水的密度比浓硫酸的小,浮在浓硫酸的上面,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使水沸腾,造成液滴飞溅,并且浓硫酸具有腐蚀性故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浓硫酸沿着器壁慢慢倒入水中,并不断搅拌,使液体受热均匀。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