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九年级上册科学第1章 物质及其变化
第5节 酸和碱之间发生的反应
一、基础达标
1.小科通过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知道了“松花蛋”(又称“变蛋”)为何吃起来有苦涩味,这是因为其在制作过程中使用了碱性的物质而引起的。为减少苦涩味,在吃“松花蛋”时,最好蘸点下列哪种物质( )
A.白酒 B.食醋 C.食盐 D.白糖
2.胃酸可以帮助食物的消化,但是胃酸过多,就会伤及胃、十二指肠黏膜,造成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药物治疗可以口服抑酸剂,饮食治疗可以适当食用的食物是( )
A.苹果pH=3.4 B.萝卜pH=4.6
C.土豆pH=5.4 D.板栗pH=8.8
3.室温时,在氢氧化钠液与盐酸盐反应中,测得溶液的pH随滴入溶液体积变化情况如图所示。结合坐标图分析,小科分析合理的是( )
A.这个反应不是复分解反应
B.向某酸溶液加入水稀释,其pH变化也符合本坐标图像
C.当滴入溶液体积为5mL时,所得溶液中只含一种溶质
D.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盐酸中
4.小科通过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观看了《NaOH溶液与盐酸反应的微观本质》科学视频,对相关知识有了深刻的理解。从微观视角看物质的变化是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如右图描述了NaOH溶液与盐酸反应的微观实质,C处应填入的物质化学式是( )
A.NaCl B.NaOH C.HCl D.H2O
5.在做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验时,通常不需要用到( )。
A.酚酞试液 B.试管 C.滴管 D.量筒
6.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某同学决定利用厨房里常见的物品制作一个“无壳鸡蛋”。他可将鸡蛋泡入( )
A.酱油 B.黄酒 C.白醋 D.植物油
7.蚂蚁等昆虫叮咬人时,会向人体注入一种物质R,使皮肤红肿。实验测定物质R呈酸性,由此推断,要消除红肿,可涂抹下列物质中的( )
A.食醋 B.肥皂水
C.浓氢氧化钠溶液 D.稀盐酸
8.芋艿(俗称毛芋)是一种常见的食品,新鲜芋艿在去皮时会出现一种白色的汁液,汁液内含有一种碱性物质——皂角甙,沾上它会奇痒难忍,下列厨房中的物质止痒效果最好的是( )
A.食醋 B.料酒 C.纯碱 D.食盐水
9.SO2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能有效吸收SO2的溶液是( )
A.NaOH B.Na2SO4 C.H2SO4 D.NaCl
10.在氢氧化钠溶液里加入1~2滴酚酞试液,然后逐渐滴入稀盐酸,直到反应完成.在整个过程中溶液的颜色变化为( )
A.红色→无色→红色 B.红色→无色→无色
C.无色→红色→无色 D.无色→蓝色→无色
11.用下列物质前的序号填空。
①食盐②熟石灰③稀盐酸④氢氧化铝⑤甲烷
(1)工业上通常用来除铁锈的是 。
(2)医疗上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的是 。
(3)农业上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
12.胃内壁上有胃腺能分泌胃液,正常人胃液的pH 7(选填“>”、“<”或“=”),胃液具有 、消化和保护的作用,但分泌过多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如图所示是某品牌胃舒平片的部分说明书,根据信息可知,胃舒平的主要成分是 (写化学式)。
胃舒平 【主要成分】氢氧化铝 【作用与用途】 本品有中和胃酸,减少胃液分泌和解痉止疼作用.用于胃酸过多、胃溃疡及胃痛等.
二、巩固提升
13.通过监测溶液pH 和温度的变化情况可探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如图甲所示为反应过程中溶液 pH的变化曲线,如图乙所示为反应过程电溶液温度的变化曲线。下列说法正确
A.d点所示溶液,其中的阳离子贝有 Na+
B.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稀盐酸的体积为40mL
C.f 点对应溶液的pH为7
D.c点和g点对应溶液蒸发结晶后,得到固体成分不相同
14.小科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对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进行探究,测量结果如图乙和图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中仪器A盛放的是 NaOH 溶液
B.图乙中 a→d所示溶液中 NaCl的质量不断增加
C.图丙中V的数值最接近12
D.图丙中从f→g温度变化趋势可说明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15.“胜哥”取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后的溶液进行实验,下列能说明两者恰好完全反应的是( )
A.滴入硫酸铜溶液,生成蓝色沉淀
B.滴入酚酞试液,溶液显无色
C.加入氧化铜粉末,溶液变蓝色
D.测得溶液中与的个数比为1:1
16.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溶液pH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时把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稀盐酸中
B.a点溶液中的溶质是氯化氢和氯化钠
C.b点对应的溶液中,数目等于数目
D.实验中用纯碱替代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没有明显现象
17.常温下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测得水的质量、氯化钠的质量随氢氧化钠溶液质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乙表示的物质为氯化钠
B.加入b克NaOH溶液时,恰好完全反应
C.加入c克NaOH溶液时,所得溶液中的阴离子为
D.NaOH溶液由a克递增到b克,所得溶液的酸性逐渐减弱
18.一定量的10%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等质量10%的稀盐酸,下列各物质的量与所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19.中和反应是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某同学利用图1装置研究稀硫酸与氢氧化钾溶液反应的过程,并用pH和温度传感器测量反应过程中相关物理量的变化情况,得到图2和
(1)仪器A中溶液中的微粒(分子或离子)是 (填符号);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
A.图2中b点所示溶液中的溶质是K2SO4和KOH;
B.图2中d点所示溶液中的微粒(分子或离子)是K+、SO42-、H+;
C.图2中c→d所示溶液中K2SO4的质量不断增加;
D.图3中e→f变化趋势可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3)丙同学认为氢氧化钾溶液与稀硫酸混合没有明显现象。于是他想借助下列溶液来验证反应是否真的发生,你觉得肯定不可行的是____
A.无色酚酞试液 B.氯化钾溶液
C.氯化钡溶液 D.氢氧化镁固体
20.绣球花是一种有趣的植物,花瓣中含有一种叫飞燕草素的色素,能使花瓣的颜色在蓝色和红色之间相互转化。飞燕草素与从土壤中吸收的铝离子结合,呈现蓝色,但土壤中铝离子含量会受土壤酸碱性影响,在酸性土壤中自由移动的铝离子较多。当土壤pH为4.5~6时,飞燕草素与大量的铝离子结合,使绣球花的蓝色最“艳丽”。在弱碱性土壤中因自由移动的铝离子不足,飞燕草素呈现红色。
(1)当绣球花的蓝色最“艳丽”时,此时的土壤最适合种植下表中的 。
表:常见植物最适宜的土壤酸碱度 植物名称适宜pH范围植物名称适宜pH范围石竹7.0~8.0菠萝4.4~6.0君子兰6.7~7.0桃树6.0~8.0
(2)氢氧化钙常被作为绣球花的调红剂,若和调节土壤酸碱性的草木灰(主要成分为碳酸钾)同时施用,会导致土壤碱性过强,从而使调红效果变差,其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若想绣球花从红色变成“艳丽”的蓝色,可在土壤中添加( )。
A.水 B.醋酸 C.浓硫酸 D.氢氧化钠
21.通过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观看了《酸碱中和反应》科学视频,同学们开展了项目式学习。
任务一:探究酸碱反应中pH的变化。小明取三份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分别滴入两滴无色酚酞溶液,再以相同的速度同时滴加不同浓度的盐酸,已知盐酸浓度a>b>c,得到溶液的pH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1。
(1)小明的实验目的是探究 。
任务二:从能量变化角度探究酸和碱的反应。小明测量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观察到溶液温度升高,因此,得出两者能反应的结论。小柯认为此结论不够严谨,为此他在室温下设计了以下实验:
①10mL、20%的盐酸与10mL蒸馏水混合,测量溶液温度的变化。
②10mL、20%的氢氧化钠溶液与10mL蒸馏水混合,测量溶液温度的变化。
③10mL、20%的盐酸与10mL、20%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测量溶液温度的变化。
用数字化实验技术测得3个实验中溶液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2所示。
(2)小柯做出上述设计基于的假设是 。
任务三:探究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实质。
【查阅资料】相同状况下,溶液中离子浓度越大,导电性越强,电导率越大。用电导率传感器测得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浓盐酸的电导率变化情况如图3所示。
(3)如图4表示氢氧化钠溶液与浓盐酸反应过程中,溶液中微观粒子的变化情况,按时间先后排列的顺序为 (填字母)。
22.某同学将稀盐酸逐滴加入到氢氧化钡溶液中(如图甲),无明显现象。为确定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组成,他进行以下实验探究:
【建立猜想】猜想①:氢氧化钡过量;猜想②:盐酸过量;猜想③:两者恰好完全反应。
【实验设计】
方案一:取少量反应后溶液于试管1中,滴入少量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得出猜想①不成立。
方案二:用表中步骤进行探究,得出猜想②成立:
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Ⅰ 重新取样,滴加少量紫色石蕊试剂 变红
Ⅱ 继续滴加过量的Na2CO3的溶液 先产生气泡,后产生白色沉淀,溶液由红色变蓝色
(1)如图乙描述的是氢氧化钡与盐酸反应的微观过程,请从微观角度分析反应的实质是 。
(2)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可知图甲中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组成是 。
(3)他的同学认为方案二中步骤Ⅱ多余,你认为他的同学的理由是: 。
(4)【拓展探究】
相同条件下,离子浓度越大,电导率越大。他将某Ba(OH)2溶液平均分成两份置于两个烧杯中并插入电导率传感器(如丙图1),往其中一份滴加稀硫酸,往另一份滴加盐酸溶液,测得溶液的电导率变化(如丙图2)所示。结合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分析:曲线 (选填“甲”或“乙”)对应氢氧化钡与硫酸反应。
23.小明做实验时发现: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氯化铁溶液时没有任何现象,而同桌小红将二者混合却得到了红褐色沉淀,询问过后发现,小红是将氯化铁溶液滴入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反应的.
经他检验:氯化铁溶液呈酸性.
图甲:未产生红褐色沉淀 图乙:产生红褐色沉淀 图丙:产生红褐色沉淀但很快消失
(1)经过认真思考,小明认为自己所做实验“失败”的原因是:氯化铁溶液呈酸性,即溶液中含有一些 ,而氢氧化钠溶液采用的是滴加,一滴溶液中所含溶质氢氧化钠很少,一经混合很快被中和了,因此没有与反应也就不会产生沉淀.
(2)若小明的想法正确,那么如果他在氯化铁溶液中不断的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请预测实验现象:
(3)小红再次将氯化铁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发现刚开始是产生了红褐色沉淀,可是很快就消失了,经过仔细检查发现误将氢氧化钙饱和溶液当成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实验了.请解释此现象的原因: .
24.某科学兴趣小组围绕“酸和碱的反应”,做了如图所示的两个实验。
(1)如图一,向FeCl3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继续滴加稀HCl可观察到红褐色沉淀消失,若以此现象证明酸和碱能发生反应,还需补充的实验操作是 。
(2)溶液的导电性强弱反映了离子浓度的大小。往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稀HCl过程的电导率测定结果如图二,图中OB段曲线下降的原因是 。
(3)为了进一步寻找酸和碱发生反应的证据,同学们对实验过程中溶液的温度进行实时测定,其中A为温度最高值,B点为电导率最低值(如图二)。请结合图中实验情况,对A、B所对应的时间没有完全重合做出合理的解释: 。
25.超氧化钠(NaO2)在常温下能分别与CO2、H2O、HCI发生反应,均可生成O2。为了验证CO2能跟NaO2反应生成O2,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已知:超氧化钠能与水反应生成氧化钠和氧气;稀盐酸具有挥发性)。
(1)NaO2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和一种白色固体,则该白色固体可能是____(填字母)。
A.NaCl B.NaOH C.Na2CO3 D.NaHCO3
(2)推测B装置中X溶液的作用是 。
(3)在G装置中,关闭阀门Ⅰ,打开阀门Ⅱ,同时微热红磷和白磷,可观察到红磷不燃烧,白磷燃烧,由此可得出燃烧的条件是 。
(4)实验结束后,某同学取少量D中固体,加足量水,有气泡产生。为验证所得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请你帮助这位同学写出后续的实验操作与现象 。
26.常温下,“胜哥”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测得水的质量、氯化钠的质量随氢氧化钠溶液质量的变化关系如图Ⅱ-29甲、乙所示。求:
(1) 图像 表示氯化钠的质量随氢氧化钠溶液质量的变化关系。
(2)当加入40gNaOH 溶液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3)a 的值。
(4)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至0.1%)
27.如图甲为实验室废液处理器,图乙为工作过程示意图。该处理器主要用于酸或碱废液的处理,通过加入适量的酸液或碱液处理废液
(1)图甲中搅拌器的作用是 。
(2)如表是配制碱液的部分说明书,请补充表中数据
溶液名称 配制溶液浓度 配制方法
氢氧化钠溶液 10% 向烧杯中加入50克氢氧化钠固体,再加入水 ▲克,搅拌溶解。
(3)如图丙某班级同学在实验室完成的探究金属活动性实验后,将废液集中倒入反应槽检测pH,处理后,则过滤槽的滤渣中一定存在的金属固体有 。
(4)实验室处理含有稀盐酸的废液时,已知与稀盐酸反应时,恰好消耗了40克10%的氢氧化钠溶液
28.在研究“酸与碱之间发生的反应”过程中,“胜哥”向装有200克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逐滴加入49克10%稀硫酸,边滴边搅拌,二者刚好完全反应。
(1)酸与碱反应的实质是 。
(2)计算该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3)查阅资料:已知酚酞溶液的变红色范围是pH在8.2~10.0之间。
若硫酸滴到溶液颜色刚好由红色变为无色时,请在丙图画出此时烧杯中的相关离子的数量柱状图(乙图是反应前烧杯中的离子分布情况)。
29.工业盐酸常含少量FeCl3而呈黄色,小亮为测定某工业盐酸中HCl的含量进行如下实验:取某盐酸样品50g,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NaOH溶液,反应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的NaOH溶液质量关系如图所示,部分数据见表,请根据表格和图象完成下列问题:
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g 25 50 75 100
所得溶液的质量/g 75 100 m n
(1)表中m= ,n=
(2)求该工业盐酸中HCI的质量分数;
(3)求加入86g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质量。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酸与碱的反应及用途
【解析】【分析】根据酸性、碱性物质能发生反应分析。
【解答】松花蛋制作过程中使用碱性物质带苦涩味,所以吃时可蘸呈酸性的物质,白酒、食盐、白糖都呈中性,食醋呈酸性;
故选B。
2.【答案】D
【知识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酸与碱的反应及用途
【解析】【分析】根据胃酸过多需服用pH>7的药物进行中和分析。
【解答】 胃酸过多需服用偏碱性药物加以中和,即选择pH>7的物质;
A、 苹果pH=3.4,呈酸性,不符合题意;
B、 萝卜pH=4.6 ,呈酸性,不符合题意;
C、 土豆pH=5.4,呈酸性 ,不符合题意;
D、 板栗pH=8.8,呈碱性,符合题意;
故选D。
3.【答案】D
【知识点】酸与碱的反应及用途
【解析】【分析】判断是酸滴入碱还是碱滴入酸。可以通过刚开始溶液的pH,或者滴完之后的溶液pH进行快速判断。
【解答】A.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NaOH+HCl=NaCl+H2O,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新化合物,符合复分解反应的定义。故A错误。
B.酸溶液加水稀释,溶质的质量分数越来越小,酸溶液的酸性越来越弱,pH越来越接近7,但不会变成碱性。故B错误。
C.当滴入溶液体积为5mL时,溶液呈酸性,即盐酸有剩余。所以溶液中的溶质应为HCl和NaCl两种,故C错误。
D.当滴入溶液体积为0时,pH<7,则原溶液是盐酸,滴入的溶液是氢氧化钠溶液。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4.【答案】D
【知识点】酸与碱的反应及用途
【解析】【分析】根据酸和碱的反应实质分析。
【解答】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分子,故C处化学式为H2O;
故选D。
5.【答案】D
【知识点】酸与碱的反应及用途
【解析】【分析】根据中和反应反应容器、所需仪器及药品分析。
【解答】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无明显变化,所以需用酚酞的颜色变化指示反应的发生,该反应可在试管中进行,且用滴管滴加液体,但不需要量筒。
故选D。
6.【答案】C
【知识点】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酸与碱的反应及用途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酸的性质和应用,根据化学反应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难溶于水,能与酸反应,可将鸡蛋泡入白醋中,白醋中含有醋酸,能与碳酸钙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物质,可用于制作一个“无壳鸡蛋”。
故选C。
7.【答案】B
【知识点】酸与碱的反应及用途
【解析】【分析】根据酸碱中和的原理分析判断。
【解答】根据酸的通性可知,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那么要消除红肿,必须用碱中和掉蚁酸,那么A、D错误;
肥皂水呈弱碱性,而氢氧化钠溶液碱性太强,容易造成二次伤害,故B正确,C错误。
故选B。
8.【答案】A
【知识点】酸与碱的反应及用途
【解析】【分析】中和反应是化学反应中复分解反应的一种,是酸和碱互相交换组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中和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但是复分解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解答】汁液内含有一种碱性物质,沾上它会奇痒难忍,止痒最好是加酸性物质;
A、食醋是酸的溶液,可以止痒;故A正确;
B 、料酒主要成分是酒精,是中性的;不可以中和碱性物质,不能止痒;故B错误;
C、纯碱是碳酸钠,其溶液呈碱性,不可以中和碱性物质;故C错误;
D、食盐水是中性溶液,不可以中和碱性物质;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9.【答案】A
【知识点】酸与碱的反应及用途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二氧化硫的性质;酸碱中和。
【解答】二氧化硫是酸性气体,只能与碱或碱性物质发生反应,题中只有氢氧化钠,故A正确。
故答案为:A。
10.【答案】C
【知识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酸与碱的反应及用途
【解析】【分析】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碱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蓝色,使无色酚酞溶液变成红色。
【解答】氢氧化钠属于碱,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成红色,然后逐渐滴入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至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显中性,溶液变为无色,继续滴加稀硫酸,所得溶液显酸性,溶液仍为无色,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1.【答案】(1)③
(2)④
(3)②
【知识点】酸与碱的反应及用途
【解析】【分析】根据氢氧化钙、氢氧化铝、盐酸的性质分析,由各物质的性质确定其用途。
【解答】(1)铁锈主要成分为氧化铁,与盐酸可发生反应, 工业上通常用稀盐酸来除铁锈。
(2)胃酸主要成分为盐酸,医疗上常用氢氧化铝治疗胃酸过多。
(3)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呈碱性,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故答案为:(1)③ ;(2) ④;(3)② 。
12.【答案】<;杀菌;Al(OH)3
【知识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酸与碱的反应及用途
【解析】【分析】胃酸具有酸性,胃液具有杀菌、消化和保护的作用,氢氧化铝能够与盐酸反应,可以治疗胃酸过多。
【解答】正常人胃液的pH<7,胃液具有杀菌、消化和保护的作用,胃舒平的主要成分是Al(OH)3,氢氧化铝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
故答案为:<;杀菌;Al(OH)3。
13.【答案】C
【知识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酸与碱的反应及用途
【解析】【分析】A、根据d点溶液盐酸过量分析;
B、根据 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pH=7分析;
C、根据酸碱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温度最高分析;
D、根据两点对应溶液的溶质种类分析。
【解答】A、d点中溶质为氯化钠和氯化氢,阳离子为氢离子和钠离子,不符合题意;
B、 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pH=7,消耗稀盐酸的体积为20mL ,不符合题意;
C、 f 点温度最高,恰好完全反应,对应溶液的pH为7 ,符合题意;
D、 c点中溶质为氢氧化钠,g点溶液中溶质为氯化钠和氯化氢,对应溶液蒸发结晶后,得到固体成分不相同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4.【答案】C
【知识点】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酸与碱的反应及用途
【解析】【分析】A、根据反应时溶液pH的变化情况分析;
B、根据反应时生成物增加,反应结束后生成物质量保持不变分析;
C、根据酸碱反应放热,温度达到最高证明恰好完全反应,此时溶液pH=7分析;
D、根据放热反应,反应结束后温度会慢慢恢复分析。
【解答】A、由乙图像可知, 该反应着溶液的滴加pH减小,则是将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则A中为称盐酸,不符合题意;
B、 图乙中c点恰好完全反应,Cd反应结束,盐酸过量,则 a→d所示溶液中 NaCl的质量先增加 后保持不变,不符合题意;
C、 酸碱反应放热,图丙中V点对应温度最高,说明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即溶液pH=7,由乙可确定V数值最接近12 ,符合题意;
D、 图丙中从f→g温度变化趋势可说明该反应结束后,随热传递温度慢慢恢复,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5.【答案】D
【知识点】酸与碱的反应及用途
【解析】【分析】中和反应指酸和碱互相交换成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酸+碱→盐+水)。其实质是H+(氢离子)和OH-(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 。在中和反应中,完全中和反应是指酸碱恰好完全反应。
【解答】A. 滴入硫酸铜溶液,生成蓝色沉淀 ,说明氢氧化钠过量,A错误;
B. 滴入酚酞试液,溶液显无色 ,可能恰好反应,也可能是盐酸过量,B错误;
C. 加入氧化铜粉末,溶液变蓝色,说明盐酸过量,C错误;
D.测得溶液中与的个数比为1:1 ,能说明两者恰好完全反应,D正确;
故答案为:D
16.【答案】C
【知识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酸与碱的反应及用途
【解析】【分析】pH>7显碱性,pH=7 显中性,pH<7 显酸性; pH值越大碱性越强,pH值越小酸性越强。
【解答】 A、由图可知,溶液由碱性变为酸性,实验是把盐酸溶液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错误:
B、A点溶液pH>7显碱性,溶质有生成的氯化钠、过量的氢氧化钠,错误;
C、曲线BC上B点对应的反应为恰好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溶液中Na+个数等于Cl-,正确:
D、中和反应为酸碱生成盐和水的反应,纯碱为碳酸钠,反应产生气泡,属于明显实验现象,错误;
故答案为:C。
17.【答案】C
【知识点】酸与碱的反应及用途
【解析】【分析】根据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水,反应生成水,反应结束后溶液中除生成物外,还有反应物剩余分析。
【解答】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氯化钠的质量随反应的发生而增加,至反应结束后保持不变,水的质量随氢氧化钠溶液的增加而增加,且反应时生成水,增加幅度大于反应后。
A、乙表示氯化钠,不符合题意;
B、B点后氯化钠质量不再增加,说明加入b克NaOH溶液时,恰好完全反应 ,不符合题意;
C、 加入c克NaOH溶液时,氢氧化钠过量,所得溶液中的阴离子为Cl-和OH-,符合题意;
D、 NaOH溶液由a克递增到b克,所得溶液的酸性逐渐减弱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8.【答案】C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酸与碱的反应及用途
【解析】【分析】A、根据氢氧化钠溶液pH大于7,加入盐酸,二者反应pH减小,恰好完全反应pH=7,盐酸过量pH小于7分析;
B、根据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分析;
C、根据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水,且盐酸中含有水,水的质量增加,且反应时增加量大于反应结束后分析;
D、根据氢氧化钠为反应物质量不断减小最终完全反应分析。
【解答】A、 一定量的10%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等质量10%的稀盐酸, 溶液pH会从大于7逐渐减小,至等于7,当盐酸过量则小于7,不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氯化钠的质量随反应的发生不断增加,至氢氧化钠完全反应后保持不变,不符合题意;
C、加入的稀盐酸中含有水,且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时生成水,水的质量随盐酸质量的增加不断增加,且反应中增加幅度大于反应后,符合题意;
D、氢氧化的质量随盐酸的加入不断减小,最终完全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9.【答案】(1)H2SO4
(2)A;B;D
(3)B
【知识点】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酸与碱的反应及用途;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根据反应时溶液pH的变化确定该实验是将酸加入碱中分析;
B、根据氢氧化钾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钾和水,由图像确定反应过程,推断出反应后溶液成分分析;
(3)根据酸和碱的化学性质分析。
【解答】(1) 由反应时溶液pH变化可知,该实验是将硫酸加入氢氧化钾溶液中,仪器A中溶液中的微粒(分子或离子)是H2SO4.
(2) 图2中b点所示溶液为部分氢氧化钾反应后的溶液,溶质是K2SO4和KOH,A正确; 图2中d点所示溶液是硫酸过量的溶液,溶质为硫酸和硫酸钾,含有的微粒(分子或离子)是K+、SO42-、H+,B正确; 图2中c→d反应结束,所示溶液中K2SO4的质量不再增加,C错误; 图3中e→f温度升高,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D正确;
(3)氢氧化钾溶液能使酚酞变红,通过酚酞溶液颜色的变化明二者反应,A不符合题意;氯化钾不能证明硫酸和氢氧化钾发生反应,B符合题意;氯化钡与硫酸和硫酸钾都能反应产生硫酸钡沉淀,不能证明反应的发生,C不符合题意;氢氧化镁能与硫酸反应发生溶解,可验证硫酸是否仍存在,可证明反应的发生,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H2SO4;(2)ABD;(3)B。
20.【答案】(1)菠萝
(2)
(3)B
【知识点】酸与碱的反应及用途;土壤的性状与植物的生长;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土壤酸碱度是土壤重要的基本性质之一,是土壤形成过程和熟化陪肥过程的一个指标。表示土壤酸碱度的方法就是土壤pH值。植物能够在很宽的范围内正常生长,但不同的植物有着不同的生长pH值。比如适宜苹果生长的土壤pH值范围在为5.4~6.8之间,当土壤pH值超出适宜范围,无论pH值是增大还是减小,都将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使之发育受阻,生长迟缓。
【解答】(1)由题中信息可知,当绣球花的颜色最艳丽时,土壤pH为4.5~6,所以此时适宜种植耐酸性植物,而石竹的适宜PH范围是7.0~8.0,君子兰是6.7~7.0,菠萝是4.4~6.0,桃树是6.0~8.0,所以此时的土壤最适合种植菠萝。
(2) 在弱碱性土壤中因自由移动的铝离子不足,飞燕草素呈现红色。 而作为绣球花的调红剂,氢氧化钙在和草木灰同时使用时,氢氧化钙和草木灰中的碳酸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钾,碱性增强。反应方程式为:Ca(OH)2+K2CO3=CaCO3↓+2KOH
(3)若想花绣球从红色变成蓝色,需要土壤从弱碱性变为酸性,而改善土壤为酸性的,一般通过增施有机肥或者将清水稀释后的食醋加入土壤中,因此B正确,ACD错误
21.【答案】(1)在酸碱反应中,酸的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2)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溶液在稀释时会放出热量
(3)①③②④
【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酸与碱的反应及用途
【解析】【分析】(1)根据所给实验的变量确定实验目的分析;
(2)根据酸碱反应放热分析;
(3)根据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盐酸,溶液中粒子的变化情况分析。
【解答】 (1)小明所做实验变量为盐酸的浓度,由此可知其目的是探究在酸碱反应中,酸的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
(2)小柯利用反应时溶液温度的变化进行验证,是基于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溶液在稀释时会放出热量 。
(3) 氢氧化钠溶液与浓盐酸反应过程中, 反应前溶液为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随着盐酸的加入,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减少,形成水分子,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中只有钠离子、氯离子和水分子,然后盐酸过量,溶液中又增加了氢离子和氯离子,反应过程为 ①③②④ 。
故答案为:(1) 在酸碱反应中,酸的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2) 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溶液在稀释时会放出热量 ;(3) ①③②④ 。
22.【答案】(1)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分子
(2)BaCl2、HCl
(3)步骤I中石蕊变红已可以确定溶液中盐酸过量
(4)甲
【知识点】酸与碱的反应及用途
【解析】【分析】中和反应指酸和碱互相交换成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酸+碱→盐+水)。其实质是H+(氢离子)和OH-(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在中和反应中,完全中和反应是指酸碱恰好完全反应。在实际生产应用中,人们常用中和反应改良土壤酸碱性、治疗胃酸过多、处理废水。
【解答】(1) 如图乙描述的是氢氧化钡与盐酸反应的微观过程,请从微观角度分析反应的实质是 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分子 ;
(2)实验现象中变红色,说明稀盐酸过量,所有存在的溶质是 BaCl2、HCl ;
(3) 他的同学认为方案二中步骤Ⅱ多余,你认为他的同学的理由是: 步骤I中石蕊变红已可以确定溶液中盐酸过量 ,因为酸能使紫色石蕊试剂变红的;
(4)相同条件下,离子浓度越大,电导率越大。他将某Ba(OH)2溶液平均分成两份置于两个烧杯中并插入电导率传感器(如丙图1),往其中一份滴加稀硫酸,往另一份滴加盐酸溶液,测得溶液的电导率变化(如丙图2)所示。结合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分析:曲线甲对应氢氧化钡与硫酸反应,因为硫酸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当恰好完全反应是电导为0 。
故答案为:(1) 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分子 (2) BaCl2、HCl (3) 步骤I中石蕊变红已可以确定溶液中盐酸过量 (4) 甲
23.【答案】(1)氢离子
(2)滴加一段时间后出现红褐色沉淀
(3)氢氧化钙溶解度小,溶液中氢氧根少,刚开始很少的氢氧根与铁离子反应产生红褐色沉淀,后来滴加更多的氯化铁溶液, 氯化铁溶液呈酸性,和沉淀反应,导致沉淀消失。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酸与碱的反应及用途
【解析】【分析】注意反应物过量和少量的情况,过量和少量会产生不同实验现象。
【解答】(1) 氯化铁溶液呈酸性,酸性溶液和氢氧化铁反应,导致沉淀无法产生;
(2)氢氧根消耗氢离子,氢氧根过量时,氢氧根与铁离子产生氢氧化铁沉淀;
(3)氢氧化钙溶解度小,溶液中氢氧根少,氯化铁中含有氢离子,导致沉淀产生后马上消失。
24.【答案】(1)往FeCl3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滴加等量的蒸馏水,观察现象
(2)OB段实验试管中离子数量没有减少。但酸碱反应生成了水,加入的盐酸溶液也含有水,使得溶液中离子的浓度降低,电导率下降
(3)酸碱反应由于离子浓度降低反应速率降低,反应产生热量的速度降低,当产热速度小于散热速度时溶液温度降下降,即A点对应的时间未达到恰好完全反应
【知识点】酸与碱的反应及用途
【解析】【分析】通过对比实验可以严谨得出实验结论,电导率越大对应离子浓度越大,反应进行放热,同时也存在散热,产热等于散热,温度达到最大值。
【解答】(1) 稀HCl 中含有蒸馏水, 往FeCl3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滴加等量的蒸馏水, 观察实验现象,排除蒸馏水对实验的影响;
(2)电导率下降,对应离子浓度减小,离子浓度减小是由于酸碱反应生成了水,使得溶液中离子的浓度降低,电导率下降;
(3)反应虽然产热,但是同时也存在散热,产热大于散热,溶液温度上升,产热小于散热,溶液温度下降,完全反应时不再产生热量,在此之前产热等于散热,温度达到最大值,所以A点对应的时间未达到恰好完全反应。
25.【答案】(1)C
(2)除去氯化氢气体
(3)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
(4)取少量溶液,加入足量氯化钙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过滤后,在滤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
【知识点】酸与碱的反应及用途;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A装置通过盐酸和大理石的反应制取二氧化碳,那么要得到纯净的二氧化碳,需通过BC两个装置,然后达到D装置跟超氧化钠进行反应。
【解答】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反应物中有钠元素、氧元素和碳元素;
A.NaCl由钠元素和氯元素组成,而反应物中没有氯元素,A错误;
B.NaОH由钠元素和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而反应物中没有氢元素,B错误;
C.Na2CO,由钠元素、氧元素和碳元素组成,因此可能生成该物质,C正确;
D.NaHCO,由钠元素、氧元素、氢元素和碳元素组成,而反应物中没有氢元素,D错误。
(2)盐酸和碳酸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而浓盐酸易挥发,因此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中可能混有氯化氢气体,因此可以用X溶液除去;
(3)燃烧的三个条件为:可燃物、氧气或空气、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而红磷和白磷都是可燃物,且打开阀门I都会和氧气接触,而红磷不燃烧,白磷燃烧,证明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燃烧所需的着火点,因此可以得到燃烧的条件为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4)由已知可得超氧化钠常温下可以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可以参考第一问的解析),在加入水后有气泡生成,所以试验结束后D中的固体有超氧化钠,可能有碳酸钠。此时溶液中可能为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液,碳酸钠溶液中混有氢氧化钠,对氢氧化钠的证明通常用无色酚酞溶液,但碳酸钠溶液也显碱性,也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碳酸钠的存在会妨碍对氢氧化钠的检验,因此可取少量溶液先加入足量的氯化钙溶液,以除去碳酸钠,防止对氢氧化钠的检验造成干扰,过滤后再向滤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若无色酚酞溶液变红,则证明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
26.【答案】(1)甲
(2)设当加入NaOH 溶液20g 时, 其溶质为x。
NaOH+HCl =NaCl+H2 O
40 58.5
x 5.85 g
当加入40g NaOH 溶液时恰好反应, 设生成NaCl质量为y。
NaOH + HCl=NaCl+H2 O
40 36.5 58.5 18
40 g×20% m y n
(3)设恰好反应时,需要HCl的质量为m,生成水的质量为n。
m=7.3g n=3.6 g
a=69.7
(4).5%
【知识点】酸与碱的反应及用途
【解析】【分析】(1)根据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进行解答;
(2)根据20g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完全反应生成5.85g氯化钠,根据生成氯化钠的质量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出20g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溶质的质量,由此计算出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从而计算出40g氢氧化钠溶液中所含氢氧化钠的质量,根据40g氢氧化钠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出40g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从乙图找出加入40氢氧化钠溶液时水的质量,进一步计算出氯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
(3)根据化学方程式及40g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计算出生成水的质量及稀盐酸中氯化氢的质量,从而计算出a的质量;
(4)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计算出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解答】(1)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一开始时氯化钠的质量为0,则图像甲表示氯化钠的质量随氢氧化钠溶液质量的变化关系;
(2)根据20g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完全反应生成5.85g氯化钠,根据生成氯化钠的质量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出20g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溶质的质量,由此计算出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从而计算出40g氢氧化钠溶液中所含氢氧化钠的质量,根据40g氢氧化钠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出40g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从乙图找出加入40氢氧化钠溶液时水的质量,进一步计算出加入40g氢氧化钠溶液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3)根据化学方程式及40g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计算出生成水的质量及稀盐酸中氯化氢的质量,从而计算出a的质量;
(4)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计算出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27.【答案】(1)使酸液和碱液反应更加充分
(2)450
(3)Cu
(4)解:与稀盐酸反应恰好消耗了40克10%的氢氧化钠溶液,即参加反应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40克×10%=4克,
设该废液中稀盐酸溶质的质量为y,
HCl+NaOH=NaCl+H2O
36.4 40
Y 4克
y=3.65克
答:该废液中稀盐酸溶质的质量为3.65克。
【知识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酸与碱的反应及用途
【解析】【分析】(1)根据搅拌器可以使酸液和碱液反应更加充分来分析解答;
(2)根据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来分析解答;
(3)根据锌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铜不与盐酸反应分析解答;
(4)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再根据化学方程式和氢氧化钠的质量求出HCl的质量即可。
【解答】解:(1)图甲中搅拌器的作用是使酸液和碱液反应更加充分;
(2)设用50克氢氧化钠固体配制10%的氢氧化钠溶液,需水的质量为x,50g/(50g+x)×100%=10%,x=450g,即表中数据为450;
(3)锌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铜不与盐酸反应,探究金属活动性实验后,废液进入过滤槽过滤,则过滤槽的滤渣中一定存在的金属固体有Cu;
(4)与稀盐酸反应消耗了40克10%的氢氧化钠溶液,即参加反应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40×10%=4克,根据化学方程式代入相应数据进行计算。
28.【答案】(1)酸提供的氢离子和碱提供的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
(2)5.7%
(3)
【知识点】酸与碱的反应及用途
【解析】【分析】(1)根据酸与碱反应的本质进行分析;
(2)硫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后所得硫酸钠溶液;
(3)若硫酸滴到溶液颜色刚好由红色变为无色时,溶液中的溶质为硫酸钠,还有少量碱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反应的实质 是酸提供的氢离子和碱提供的氢氧根离子反应 生成水;
(2)(2)49克20%稀硫酸溶液中硫酸溶质的质量 为49g×20%=9.8g;酸碱完全反应后溶液的溶 质为硫酸钠,设生成硫酸钠的质量为x,
2 NaOH+H2SO4 = Na2SO4+2H2O
98 142
9.8g x
x=14.2g;此时所得溶液的溶质 质量分数为14.2g/(49g+200g)×100%=5.7%;
(3)若硫酸滴到溶液颜色刚好由红色变为无色时, 酚酞溶液的变红色范围是pH在8.2~10.0之间 ,溶液可能还有少量碱,溶液中的溶质肯定有硫酸钠。
29.【答案】(1)123.93g;148.93g
(2)解:设工业盐酸 中HCI的质量分数为x
HCl +NaOH= H2O+NaCl
36.5 40
50gx 80g×20%
36.5:40=50gx:( 80g×20%)
x=29.2%
答:工业盐酸 中HCI的质量分数为29.2%。
(3)由钠元素质量守恒可知,加入86g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质量为.
【知识点】酸与碱的反应及用途
【解析】【分析】(1)根据反应的氢氧化钠质量及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计算生成氢氧化铁质量,再由质量守恒定律计算m、n的值分析;
(2)根据反应的氢氧化钠质量及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计算盐酸的溶质质量及质量分数分析;
(3)根据反应的氢氧化钠中钠元素质量即为生成氯化钠中钠元素质量分析。
【解答】(1)由图像可知,当加入氢氧化钠溶液80克时,开始产生沉淀,加入到86克时沉淀不再增加,即氯化铁完全反应,设生成氢氧化铁沉淀质量为x
FeCl3 +3NaOH= Fe(OH)3+3NaCl
120 107
6g×20% x
120:107=( 6g×20%):x
x=1.07g,则m=50g+75g-1.07g=123.93g,n=100g+50g-1.07g=148.93g.
故答案为:(1)123.93g;148.93g;(2)29.2%;(3)25.155g.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