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法律与教化 综合测试 (含答案)--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 法律与教化 综合测试 (含答案)--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6-24 16:38: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 法律与教化 综合测试
一、单选题
1.以下材料体现的主要思想是( )
《尚书·召诰》 天亦哀于四方民,其眷命用懋。王其疾敬德
《尚书·酒诰》 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
《尚书·梓材》 惟王子子孙孙永保民
A.天人合一 B.敬天保民 C.悯人悲天 D.人定胜天
2.实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推行公务员制度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公务员就是指国家行政机关的公职人员。这里的“国家行政机关”是指
A.我国的各级党政机关 B.政府机关及事业单位
C.村(居)委会到中央政府 D.乡镇及以上各级行政部门
3.《汉谟拉比法典》主要是把过去已发生案件的处理作为判案的参照系,罗列许多具体案例,制定法律处分条款。《十二铜表法》条款的制定不是参照某一案例,而是考虑可能发生的案件,从法理角度加以抽象,具有普遍性意义。由此可见,两部法律( )
A.成熟程度存在差异 B.彰显人文主义精神
C.价值取向有所不同 D.具有灵活务实特点
4.在欧洲中世纪的庄园里,领主除了在庄园里行使经济特权外,还对于自己领地上的人民享有司法权。庄园中的农民和农奴,遇有纠纷只能在庄园法庭进行诉讼。但是,到了封建社会晚期,庄园的司法权逐渐削弱,最终丧失了司法权。这种转变表明( )
A.领主和管家放弃主持庄园法庭 B.教会法成为庄园法庭审判的依据
C.民族国家的兴起加强司法统一 D.庄园是中世纪西欧主要基层单位
5.恶逆,谓殴及谋杀祖父母、父母,杀伯叔父母、姑、兄姊、外祖父母、夫、夫之祖父母、父母。闻父母丧,匿不举哀,流;告祖父母、父母者绞,从者流;诅咒祖父母、父母者,流。这些《唐律疏议》的法律条文显示它( )
A.开创以律命名法典传统 B.是礼与法结合的典范
C.是中华法系确立的标志 D.是一部严谨的礼仪法典
6.在新中国宪法发展史上,1982年宪法的制定,无疑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该宪法颁布以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先后通过五次宪法修正案,把坚持改革开放、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完善私有财产保护制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写入宪法。这体现出中国法制建设
A.顺应时代发展要求 B.完善我国法律体系
C.维护群众根本利益 D.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7.西方法学家在谈论陪审制度时指出:法官久居庙堂(法院),往往拘泥于法律(含判例),习惯于逻辑推理的思维方式;而陪审团来自民间,熟悉生活,能与时俱进,其理解更符合常理。由此可知,设立陪审制度的目的是
A.制约法官使用相关法律 B.促进司法审判的民主与公正
C.积极维护平民合法权益 D.重视司法审判中的程序正义
8.唐朝对官员尽孝作出了一些特殊规定,如《唐律》规定:“祖父母、父母犯死罪,被囚禁,而作乐及婚娶者免官。”这体现出唐朝律法( )
A.适应了封建政府运行的需要 B.人情凌驾于法律之上
C.标志着封建法律体系的形成 D.体现了以礼入法原则
9.近代西方某国的法律规定,“国会不得制定有关下列事项的法律:确立-种宗教或禁止信教自由;剥夺言论自由或出版自由”。不仅如此,在某种意义上,还要允许代表不同观点的利益集团以各种合法方式影响政府的运作。这体现的法律精神是
A.政治多元主义 B.权力分治 C.个人信仰自由 D.法律至上
10.《唐律疏议》是中国现存最完整、最古老的一部法典。其中的《名例律》规定:“诸化外人(外国人),同类自相犯者,各依本俗法。异类机犯者,以法律论。“这一规定反映出唐律
A.维护等级尊卑关系 B.属人原则和属地原则相结合
C.体现法律至上原则 D.抛弃了华贵夷贱的传统观念
11.1978年至1992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了二百三十多部重要法律,其中包括1982年宪法、《刑法》《民法通则》《民事诉讼法》等。这一立法高峰的出现
A.保障了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
B.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奠定了基础
C.表明了依法治国写入宪法
D.促进了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建设
12.2019年3月1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将改革开放初期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企业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三法合一”,开增加了简化投资手续、俅护投资者利益等新内容。这一事件反映出中国
A.立法进程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B.基本建立起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
C.继续吸引外商投资,发展外向型经济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与国际市场接轨
13.新中国成立初,法制建设具有代表性的成就为1950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前者是人的解放,后者是土地的解放。这说明新中国初期( )
A.学习借鉴苏联的法制建设 B.建构中国特色法治体系
C.巩固新民主主义革命成果 D.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
14.1978年,中央工作会议指出: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作法,不赞成领导人的话叫违法,领导人的话改变了,法也就跟着变。该“指出”的宗旨是
A.批判有法不依现象 B.重建社会主义法制
C.增强民众的法治观念 D.废除干部职务终身制
15.《法国民法典》诞生后,法国人坦言罗马法对其影响巨大:“我们在很大程度上要感谢罗马人。他们的知识使我们富有,他们的法学格言使我们坚强。”从本质上看两部法律的相同点在于( )
A.两者同属大陆法系
B.法国资产阶级利用罗马法作为反封建斗争的理论武器
C.《法国民法典》继承和发展了罗马法
D.都适用于存在商品经济关系的社会
16.在秦代,身高六尺(十岁左右童子的一般身高)以上的男子犯罪需要负刑事责任。到了汉代,汉律则规定十岁以上的男子犯罪需要负刑事责任。这一变化反映了( )
A.战争带来社会秩序混乱 B.户籍管理制度的完善
C.封建君主专制不断加强 D.黄老治国思想的实行
17.1950年5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规定:“废除包办强迫、男尊女卑、漠视子女利益的封建主义婚姻制度。实行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权利平等、保护妇女和子女合法利益的新民主主义婚姻制度。”该法的颁布与实施有利于( )
A.加快社会主义改造的进程 B.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C.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D.提升妇女的社会地位
18.11世纪,人们对当时的法律现状不满,欧洲国家出现了研究和宣传罗马法的运动,促进了罗马法的传播。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民族国家的形成 B.工商业经济发展
C.人文主义的复兴 D.教会统治的需要
19.罗马帝国皇帝指出,对于被指控者的认罪供认,如果法官在审理中无法找到明确证据,则不得断定其有罪;不能问是否做了这件事,而应该问是谁做的。这表明罗马法
A.兼具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 B.深受基督教宗教伦理影响
C.奉行无罪推定的诉讼规则 D.弱化了法官个人的权威性
20.《后汉书·何敞传》记载:“敞在职,以宽和为政……及举冤狱,以《春秋》义断之,是以郡中无怨声”。汉宣帝时期,桓宽在《盐铁论》中说:“故《春秋》之治狱,论心定罪。志善而违于法者免,志恶而合于法者诛。”由此可见,这一时期的“春秋决狱”( )
A.标志着中华法系的确立 B.造成了法律与伦理的冲突
C.蕴含着一定的理性化色彩 D.呈现出法律儒家化特征
二、材料分析题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进入19世纪后,英美等国的资产阶级政党制度日益成熟,执政党上台后,往往把政府的职位作为战利品分配给党内同僚,这就是所谓的“政党分肥制”。在这种制度下,营私舞弊,卖官篙爵现象比比皆是。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和英国世界霸权的确立,英国政府需要管理的事务急剧增加,对国家的治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期间,随着启蒙思想的传播和民众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人们要求平等参与政府工作的愿望日益强烈。1854年英国与俄国在克里米亚作战,暴露了英国政府管理的低效无能。新上任的首相帕麦斯顿决定立即进行文官制度改革,此后30年英国文官制度逐渐成熟。在其影响下,美法等资本主义国家也相继建立了文官制度。
——摘编自汤勒、古小华《西方行政制度概论》等
材料二 宗教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在全世界范围内对法律产生过重要影响。法律在文化上的独立性,可以说是宗教文化长期培养的结果。法律最初的绝大多数祭条几乎都反映着宗教伦理方面的禁忌;最初的执法活动几乎全部被祭司所垄断,而法律观念则纯粹是一种宗教意识形态。“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被广泛传播,后来影响法律制度,产生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原则。而《圣经》中诚实、公正的观念对形成西方衡平法‘诚实信用’原则的作用更是不言而喻的”。宗教方面的共识深刻地决定着近代法律的面貌,甚至法律的通用语言、惯常程式以及汇集而成的传统都是在宗教文化的氛围中发育成长的。
——摘编自王景斌、周伟科《从关联性视角看宗教与法律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文官制度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宗教对近代西方法律的影响。
22.古罗马的“三角债”
加图出身于平民家庭,从事橄榄油的加工贸易。长期以来,他从贵族阿格里帕的庄园里采购大量橄榄,加工成橄榄油后,再卖给一个迦太基商人杜巴尔。这一年,加图在春天的时候就与阿格里帕签订了订购橄榄的契约,并预付了定金。同时,加图也收取了杜巴尔预付的橄榄油定金。但是,阿格里帕却在罗马对外战争中战死,他的家人在秋天时把橄榄高价卖给了其他商人,致使加图没有原料生产,更无法履行与杜巴尔的契约。于是,杜巴尔把加图告上了法庭,加图又把阿格里帕的家人告上了法庭。
问题
假设此事分别发生在公元前480年、公元前408年、公元88年三个不同的时代,法官会分别做出怎样的判决?为什么?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之。
三、论述题
23.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学者指出:法治若不以民主为实质和灵魂,若不是对人民群众的全部社会权利与责任予以落实和保障,就难免成为少数人的特权,难免沦落为人治主义的强力工具。民主若不以法治为根本形式,通过系统的程序和规则落实为法制,民主就只能停留在愿望中。民主与法治相分离的结果,往往要么是演变成无序化的动乱,要么是倒退回僵化的专制。
——摘编自俞可平《民主法治:国家治理的现代化之路》
选取材料相关信息,提出自己的看法,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看法具体明确,史论结合,论据充分,表述清晰)
参考答案:
1.B
2.D
3.A
4.C
5.B
6.A
7.B
8.D
9.A
10.B
11.D
12.A
13.C
14.B
15.D
16.B
17.D
18.B
19.C
20.D
21.(1)背景:政党分肥制的弊端;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发展需要高效的官员队伍;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和民众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克里米亚战争暴露了政府管理低效无能;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影响。(任答三点即可)
(2)影响:培育了法律文化的独立性;有利于树立法律的权威性;引导了西方法律价值观;推动了法律的基本原则的确立;促进了法律语言、程式的形成。(任答三点即可)
22.公元前488年,“十二铜表法”颁布前,习惯法时代,法官很可能偏袒贵族,随意解释法律,而不会理会外邦人的诉讼。
公元前408年,“公民法”时代,罗马法原则,法律地位的平等,很可能会判决贵族白素,而不会理会外邦人,因为外邦人不在公民法范畴。
公元88年,“万民法”时代,清理三角债,对于三人都作出公正的裁决。
23.示例:
看法:法治是巩固民主革命成果的重要形式。
阐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颁布了《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中心地位,巩固了民主革命成果;北美独立战争胜利后,美国制定了1787年宪法,巩固了民族独立,建立了民主共和政体;法国大革命爆发后,法国资产阶级先后制定了若干部宪法来维系大革命成果,捍卫人民主权,特别是1875 年宪法使法国民主共和制得到确立;新中国成立后,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等一系列法律,目的就是确保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保护人民的基本权利。
总之,民主革命获得的成果需要用立法的形式巩固下来才能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