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课件(共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课件(共2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6-24 21:07: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红旗落地:1991年12月25日,苏联在没有外敌入侵和自然灾难的情况下顷刻土崩瓦解。
苏联解体
戈尔巴乔夫
勃列日涅夫
赫鲁晓夫
斯大林
列宁
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古巴
一、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
苏联
东欧八国
亚洲六国
拉美一国
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民主德国
中国、老挝、越南、朝鲜、蒙古、柬埔寨
二战后
社会主义阵营形成
2、苏联模式的推广
1、社会主义国家增多
目的:
为了适应冷战需要,应对马歇尔计划
②加强对东欧各国共产党的控制,按苏联模式全方位改造。
实质:是按照苏联模式在东欧各国建立起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经济体制,是苏联模式的推广。
①1949年,建立“经互会”
一、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2、苏联模式的推广
1、社会主义国家增多
(1)1949年10月2日苏联与中国建交。
(2)1950年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作用:
①加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 ②有利于促进两国人民的友好团结
一、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3、中苏关系
斯大林逝世
1953年3月5日,斯大林突患脑溢血逝世,终年74岁
他留下了世界一流的军事强国和政治大国的辉煌,也留下了制约苏联进一步发展的政治经济桎梏。
材料:(苏联)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速度和重工业相比较,差距十分悬殊。1926到1940年,苏联重工业年均增速21.9%,轻工业只有14.1%,农业为1.5%。1949年苏联爆炸第一颗原子弹,成为世界第二核大国,而全国一亿七千万人口平均每人买不到一双皮鞋,到1953年一个人才有0.4平米的住房。
——《苏联国民经济》
根据材料指出,苏联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取得了怎样的成就以及存在什么问题?
重工业发达
农业、轻工业落后
人民生活提高缓慢
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改革!
二、苏联的发展与改革
赫鲁晓夫
勃列日涅夫
戈尔巴乔夫
把苏联改病了
把苏联改残了
把苏联改垮了
二、苏联的发展与改革
赫鲁晓夫
鼓励农民种植玉米
1、赫鲁晓夫改革(1953-1964年)
②发动垦荒运动;发展饲料生产,广种玉米;
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改行收购制;改革工业管理体制等
①批判斯大林个人崇拜
措施
重心:
经济改革,
尤其是农业
政治上
材料一:在苏共“二十大”上,赫鲁晓夫作了反斯大林的《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在揭露和批判个人崇拜上有重大意义,但全盘否定斯大林的做法引起思想混乱,对苏联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产生了极大的消极影响。
经济上
材料二:赫鲁晓夫看到美国种玉米对发展畜牧业收益甚大,于是强行要求在苏联扩大玉米的种植面积。八年要增加七倍。由于玉米是干热气候作物,而苏联很多地区日照量不够,玉米经常结不了穗。赫鲁晓夫的玉米种植计划遭到了集体农庄庄员的消极抵制,最终彻底破产。
改革结果:失败
影响: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苏联模式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的弊端。
赫鲁晓夫改革结果?
2、勃列日涅夫改革(1964年-1982年)
措施
勃列日涅夫
①在经济上推行“新政策”,要求加速科技进步、完善经济管理体制和加强经济刺激。
②同美国展开军备竞赛,把科技进步的重心放在军事方面。
重心:
经济改革,尤其是重工业
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几乎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军工生产差不多占国民生产的40% 。
美苏两国力量对比 
战略核武器
军备上赶上美国
常规武装力量
到1975年以后,国民经济进入停滞时期。
跛脚的巨人
食品短缺,群众排队等待购买
改革结果:失败。
失败原因:改革仍然没有从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国民经济呈现畸形发展状态。
勃列日涅夫改革结果?
未能突破斯大林模式反而使这一体制更加僵化
戈尔巴乔夫
社会总产值增长速度1976到1980平均速度为4.2%,1981到1985为3.6%。
背景:苏联经济发展停滞,人民生活水平不断下降。
苏联人民排队购物
a、首先进行经济改革,
苏联的国民经济从1989年起开始负增长,1990年比1989年下降4%,1991年比1990年又下降5%。
但没有取得成果。
b、后又进行政治改革。
取消苏共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倡导“公开性”(揭露苏联共产党历史的阴暗面)和“政治多元化”。
评价:戈尔巴乔夫改革虽突破了斯大林模式,但是脱离了社会主义方向,使人们的思想发生混乱,无政府状态蔓延,局势迅速失控。各加盟共和国的分离趋势也随之加剧。直接导致苏联解体。
3、 戈尔巴乔夫改革(1985年)
材料:这些事情(东欧剧变)来的虽然很突然,但都有长期形成的多方面深刻原因。这些国家没有找到一条适合本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更多的是照搬苏联的一套做法……从外部条件来说,苏联“新思维”(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改革之风、西方“和平演变”的鼓励政策,都对东欧的变化有影响,起了推动作用。
——《世界知识》
根据材料,说出东欧剧变的原因。
三、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根本原因:照搬苏联模式;(内因)
客观原因:受戈尔巴乔夫改革影响;
受西方“和平演变”战略影响。(外因)
1、东欧剧变
注解:“和平演变”。西方国家以贷款、贸易、科技等各种手段诱压社会主义国家,促使它们向西方靠拢,向资本主义“和平演变”。
东欧剧变表现
实行私有化基础上的市场经济
东欧剧变:波兰
东欧剧变:罗马尼亚
方式:(1)和平(波兰、德国等); (2)暴力(罗马尼亚)。
政治:
经济:
东欧各国实行议会民主制和多党制
推倒柏林墙,德国统一
南斯拉夫一分为五 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
波兰团结工会获胜
1991年8月19日,苏共高官发动政变,试图挽救苏联……
戈尔巴乔夫在辞职书上签字
权力移交叶利钦
2、苏联解体
(1) 导火线:
(2)时间:
八一九事件
1991年
1991年12月21日,苏联的11个加盟共和国共同签署了建立“独联体”的《阿拉木图宣言》,苏联完全解体。
苏联解体含义:
解体实质:
苏联分裂成多个国家;社会主义制度被资本主义制度取代。
社会制度发生根本变化。
材料: 赫鲁晓夫改革把苏联搞“乱”了,勃列日涅夫改革把苏联搞“僵”了,戈尔巴乔夫改革把苏联搞“垮”了。特别是戈尔巴乔夫推行的错误路线是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苏联的政治、经济和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直接引发“八一九”事件的爆发。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改革没有从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苏联模式), 戈尔巴乔夫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出苏联解体的原因、影响?
3.外部原因:
苏联模式的弊端。
西方的“和平演变”战略。
1.根本原因:
2.直接原因:
戈尔巴乔夫改革。
标志着冷战(1947-1991)的结束和两极格局(1955-1991)的终结,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苏联(社)
俄罗斯(资)
实质:社会制度改变
影响:
⒈坚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2.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3.坚持依法治国,健全民主与法治;
4.加强执政党建设,坚持中共的领导。
⒈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是社会主义发展的严重挫折,是斯大林模式的失败,而非社会主义自身的失败。
⒉反映了社会主义的发展不会一帆风顺,其中必然充满着艰巨、复杂和曲折。
启示:
认识: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对我们国家的发展有哪些启示和认识?
道路自信
发展经济
依法治国
坚持中共领导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赫鲁晓夫改革
勃列日涅夫改革
戈尔巴乔夫改革
苏联解体
苏联的发
展与改革
东欧剧变与
苏联解体
社会主义力
量的壮大
东欧剧变
① 增多,由一国发展为多国。
②1949年, 成立。
③1950年,中苏缔结 。
课堂小结
经互会成立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社会主义国家
没有取得成效
—直接导致解体
— 社会主义运动受挫
1.1949年,苏联同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
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家成立的组织:
2.斯大林按照 对东欧国家进行了全方位的内部改造。
3.1950年,中苏缔结了 ,加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
4.改革重点发展农业的领导人,改革重点发展军事的领导人:
5.东欧剧变指的是东欧各国的 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巩固练习】
6、东欧剧变开始的时间是:
7、苏联最后一位领导人是:
8、苏联解体的时间是:
9、社会主义遭受严重挫折的事件是:
10、苏联解体的根源是:
附加题:苏联解体的影响、启示(两条即可)
1、万隆会议的时间、地点、地位
2、非洲年:
3、非洲国家都摆脱殖民主义枷锁的标志:
4、列举两件拉美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5亚非拉国家的独立有什么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