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史大事年表

文档属性

名称 中国现代史大事年表
格式 xlsx
文件大小 18.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6-25 21:52: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时段 时间 事件 地位/意义
过渡时期(1949-1956)新民主主义社会 1949.9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通过《共同纲领》 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作用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 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保障了少数民族的平等自由等权利;利于维护民族团结.祖国统一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确立 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1949.10.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1951 西藏和平解放 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1950-1952 土地改革 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1950-1953 抗美援朝 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1953-1957 “一五”计划 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1953-1956 三大改造 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历史变革,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存在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的缺点
1953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1954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形成;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1955 万隆会议的召开 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作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利于保障我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利于世界和平和与各国友好合作
社会主义建设和探索时期
(1956-
1966) 1956 中共八大 社会主义建设的良好开端
1958 “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运动 反映了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状况的愿望,但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律
1961-1965 八字方针的实施 国民经济调整基本完成,工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
“文革”
时期 1966-1976 “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 民主法制遭到破坏,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挫折
70年代的外交(突破) 1971
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
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一,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1972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中日建交;
1979中美建交 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掀起了各国与中国建交的热潮
科技文化成就 1956年毛泽东提出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方针 促使文化领域出现了繁荣景象
“两弹”
(1964原子弹;1966导弹核武器;1967氢弹) 打破了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一星”
(1970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70年代
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解决世界饥饿问题有巨大贡献
70年代
屠呦呦发现青蒿素 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改革开放初期
(1978-1992) 1978.12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1978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了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
80年代初 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 利于完成祖国统一
1980 经济特区的建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引进了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了国内的进一步改革
1984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
开放14个沿海开放城市 对外开放领域扩大,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1985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1988 海南被划为经济特区
1990 上海浦东开发区建立
1987 中共十三大召开 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改革开放新阶段
(1992-至今) 1992 邓小平的南方谈话 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
中共十四大召开 明确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两岸民间团体达成“九二共识” 海峡两岸关系迈出重要一步
1997 中共十五大召开 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香港回归 洗雪了百年国耻,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的重要一步
1999 澳门回归
2001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2002 中共十六大召开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2007 中共十七大召开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
2012 中共十八大召开 科学发展观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新时期的外交 全方位外交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利于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利于公正合理的世界新秩序的建立
科技文化成就与社会的变迁 文化事业成果丰富(2012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 反映了改革开放的时代风貌;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越来越大
航天技术的成就(1999神舟号无人飞船;2003神舟五号载人飞船;2008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完成出舱) 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提升了民族自信,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生活发生巨变
(衣食住交通通讯) 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结构不断优化;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
全面探索时期
(1956-
1966) 1956 中共八大 社会主义建设的良好开端
1958 “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运动 反映了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状况的愿望,但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律
1961-1965 八字方针的实施 国民经济调整基本完成,工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
“文革”
时期 1966-1976 “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 民主法制遭到破坏,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挫折
70年代的外交(突破) 1971
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
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一,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1972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中日建交;
1979中美建交 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掀起了各国与中国建交的热潮
科技文化成就 1956年毛泽东提出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方针 促使文化领域出现了繁荣景象
“两弹”
(1964原子弹;1966导弹核武器;1967氢弹) 打破了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一星”
(1970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70年代
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解决世界饥饿问题有巨大贡献
70年代
屠呦呦发现青蒿素 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改革开放初期
(1978-1992) 1978.12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1978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了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
80年代初 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 利于完成祖国统一
1980 经济特区的建立 引进了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了国内的进一步改革
1984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
开放14个沿海开放城市 对外开放领域扩大,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1985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1988 海南被划为经济特区
1990 上海浦东开发区建立
1987 中共十三大召开 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改革开放新阶段
(1992-至今) 1992 邓小平的南方谈话 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
中共十四大召开 明确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两岸民间团体达成“九二共识” 海峡两岸关系迈出重要一步
1997 中共十五大召开 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香港回归 洗雪了百年国耻,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的重要一步
1999 澳门回归
2001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2002 中共十六大召开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2007 中共十七大召开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
2012 中共十八大召开 科学发展观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新时期的外交 全方位外交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利于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利于公正合理的世界新秩序的建立
科技文化成就与社会的变迁 文化事业成果丰富(2012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 反映了改革开放的时代风貌;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越来越大
航天技术的成就(1999神舟号无人飞船;2003神舟五号载人飞船;2008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完成出舱) 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提升了民族自信,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生活发生巨变
(衣食住交通通讯) 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结构不断优化;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