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同学们,“游子思乡”是中国诗歌一个永恒的话题,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诗人余光中的笔下,去体会一下诗人的乡愁吧!
古诗词写“乡愁”名句: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 王维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 崔颢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 王湾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乡 愁
余光中
作者简介
余光中(1928-2017),诗人、散文家。1928年生于江苏南京,1949年去香港,次年5月迁居台湾。因《乡愁》得名“乡愁诗人”。余光中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自称为自己写作的“四度空间”。其文学生涯悠远、辽阔、深沉,涉猎广泛,被誉为“艺术上的多产主义者”。著有文集《白玉苦瓜》,诗集《莲的联想》等。
窄 矮 乡愁
chóu
乡愁:
海峡:
思乡的愁闷。
两块陆地之间连接两个海或两个洋的狭窄通道。
读读写写
zhǎi
ǎi
检查预习
1.诵读诗歌,体会其回环往复的节奏,感受其结构美、音韵美。
2.分析诗中的意象,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3.体会诗人深沉的家国情怀,培养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
学习目标
听读,体会诗歌的感情基调、节奏、停顿等。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乡 愁
诵读诗歌
朗读诗歌,注意重音和节奏。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带着回忆
语速:稍慢
语调:轻柔舒缓。
语速:稍慢
语调:轻柔舒缓。
深情诵读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此时的“乡愁”:
格外沉痛。
乡愁——与祖国分离的漂泊无依之痛。
情感、语气:比上一节更悲痛,语气更重。
情感达到高潮。
语速:舒缓
语调:深沉
1、找出意象。愁,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情绪,但是通过诗人的文字,我们却感觉到了乡愁。那么你是通过哪些事物具体感受到乡愁的呢?
乡愁
船票
邮票
坟墓
海峡
赏诗悟情
托物寄情
诗人巧妙地将“乡愁”这种抽象的情感进行物化,分别寄托在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这些事物之上。将抽象的“乡愁”形象化,使之具体可感,生动感人,营造了忧伤的意境。
抓住“邮票”这个意象。邮票让人联想到通信,在外求学的学子思念母亲,点点滴滴的思念之情凝聚在这小小的邮票上。邮票虽小,却饱含对母亲的思念之情,于是一枚小小邮票引发了作者的乡愁。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2、赏析这些意象的作用。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抓住了“船票”这个意象。长大后,一个在异国(异地)孤客的乡愁,是那一张张把他从新娘身边拉走的窄窄的船票。
抓住“坟墓”这个意象,说母亲去世后留给他的乡愁,一个孝子的乡愁,是使他抱恨终生的那一方矮矮的坟墓。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抓住了“海峡”这个意象,说现在的乡愁,引发他乡愁的是那一湾浅浅的海峡。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了代表一群人的家国之思。全诗在此戛然而止,留下长长的余味。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浅浅”的海峡?
台湾海峡南北长约300公里,东西宽约170公里,面积6万多平方公里,平均水深为80米,最大水深为1400米,主航道水深足以通行10万吨级的大型船舶。
1949年国民党政府从大陆退到台湾后,台湾与大陆民间的沟通受到阻碍。
台湾与大陆山水相连;
台湾同胞与大陆人们血脉相。
希望这条海峡是“浅浅”的,更能衬托诗人浓烈的乡愁和难以抵达故乡的无奈。
3、这几个具体的意象分别象征什么?
借物抒情
邮票
船票
坟墓
海峡
母子深情
夫妻之爱
丧母之哀
家国之思
时间顺序
诗情层层深化
由个人的悲欢离合上升到了家国之思
4、《乡愁》这四节诗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这四节诗中的意象是按照诗人人生经历的先后顺序排列的,从感情的抒发来看,是层层递进的关系。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铺垫
画龙点睛,将思乡、思亲的个人乡愁升华为家国之思。
5、“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四种意象前表修饰的形容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运用叠词,反衬乡愁之浓郁,增强诗歌表现力。邮票的"小"、船票的“窄”、坟墓的“矮”、海峡的“浅”,跟母子分别、夫妻分离、生死相隔、同胞相去的凝重的愁思恰好形成了强烈而又鲜明的对比,更突显出“愁”之深之重。
在外求学
美国进修
母亲去世
思乡情切
1949年,余光中同家人辗转南下,直至迁居台湾。1956年,余光中结婚,两年后赴美留学,与妻子相隔万里,需坐轮船往返。
1928年,余光中在南京出生。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他跟随母亲一路逃亡避难,最终落脚重庆,进入一所寄宿学校求学,只能和母亲通信联系。
1958年,余光中母亲去世,与母亲死别。
1972年,20多年没有回过大陆的余光中思乡情切,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饱含深情地写下了这首《乡愁》。
诗歌的四个意象与诗人的人生经历是一一对应的,那么我们可以结合诗人经历,体会作者的情怀。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10岁的余光中随父母辗转于上海、重庆等地。由于特殊的政治原因,台湾和大陆长期阻隔。1971年,20多年没有回过大陆的余光中思乡情切,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赋诗一首。写完后,诗人热泪盈眶,沉吟良久。这,就是后来被海外游子不断传唱的《乡愁》。
背景链接
这是一首抒情诗,诗歌巧用“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具体可感的意象,把抽象的乡愁具体化,表达了诗人渴望与亲人团聚、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的强烈愿望。
诗歌主旨
课堂小结
这首诗无论是在意象的选择上,还是在形式上,都有很强的美感。请结合诗歌说说它美在哪里。
美在意象
诗人精心选择的四个意象,具有单纯而丰富的美,能引起读者多方面的联想,描绘了四幅感人至深的画面。
美在结构
每节之间相当均衡对称,同时注意了长句与短句的错落变化,从而使诗的外形于整齐中有参差之美。
美在音韵
整首诗回环往复,一唱三叹,一系列数量词和叠词的运用,也加强了全诗的音韵之美。
美在情怀
从母子情、夫妻情、生死离别情到家国情怀,层层推进,感人至深。
乡 愁
席慕蓉
故乡的歌
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
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
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
雾里的挥手别离
别离后
乡愁是一棵
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拓展阅读
示例:
乡愁是母亲鬓角的白发
乡愁是父亲盼归的殷殷目光
乡愁是村口饱经沧桑的老槐树
乡愁是故乡屋顶上的袅袅炊烟
……
乡愁在同学们的眼中又是什么呢?请用诗意的语言来表达。
课堂练习
乡 愁
现在
海峡
盼聚
借物
抒情
小时候
长大后
后来
邮票
船票
坟墓
思母
思妻
哀亡
渴望与亲人团聚、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的强烈愿望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