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0张PPT)
无耻?奇迹!强盗?良知!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
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雨果
1.了解议论性文章的特点 , 把握文章观点 , 感受正义良知 。
2.分析文章的结构 ,理清论证思路 。
3.感受瑰丽的想象 ,理解铺陈、类比及反语等语言特点 , 体会其表达效果 。
教学目标
有位著名作家想知道寄出的作品能否发表,就给出版社编辑写了封信。内容简洁至极,猜猜写了什么 ——没猜到吧!信的内容仅一个标点符号——问号。与此相映成趣的是,那位编辑回信表示可以发表,也简洁至极,猜猜回的是什么
(对,是感叹号!)
激趣导入,了解雨果
这位作家就是法国著名作家雨果,那部作品就是文学巨著《悲惨世界》。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一封书信《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结巴特勒上尉的信》,里面好像也有“ ”和“!”好,让我们走进文本,与名家交流。
激趣导入,了解雨果
雨果(1802-1885)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贯穿他一生活动和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代表作是:《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长篇小说。
作者简介
检查预习,扫清障碍
赃物 箱箧 制裁 给予 恍若 琉璃 珐琅 绸缎
惊骇 晨曦 瞥见 劫掠 缀满 眼花缭乱
zānɡ
qiè
cái
jǐ
huǎnɡ
liú lí
fà lánɡ
chóu
hài
xī
piē
jié
zhuì
liáo
赃 物:
箱 箧:
荡然无存:
不可名状:
贪污、受贿或盗窃得来的财物。
箱子。
形容东西完全消失,一点不留下。
不能够用语言形容。名,说出。
温故知新
在七、八年级我们学过《纪念白求恩》《最苦与最乐》《我为什么而活着》《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等文章。这些文章都有个共同点,表明了作者的某种态度。我们这里把态度说成是观点,这类文章也叫“议论性文章”。我们再看“读读写写”中的词语,请你找出其中表明态度的词语。
明确:首尾“赞誉”“丰功伟绩”两个词语具有鲜明的态度性。那么,雨果对“英法联军远征中国”一事的态度(观点)是赞誉吗 认为是丰功伟绩吗 让我们去当面问问雨果先生吧!
活动一:阅读课文,辨析“赞誉”
请默读课文,圈画文中出现的“赞誉”一词。并反复诵读相应句段,思考各自表明了什么态度
读课文,寻“赞誉”
开头的“赞誉”——巴特勒上尉的“赞誉”。
自由诵读书信正文第一段。说说哪些词语应重读,为什么
体悟“赞誉”
明确:“体面的”“出色的”“光荣”“赞誉”应重读,因为这些词语是表明态度的。“你认为”“在你看来”应重读,因为这些词语明确了表明态度的对象,但不是雨果自己,而是自以为是的巴特勒上尉。字面上似乎是“称赞”,其言外之意是这次英法联军远征中国,在雨果眼里是“丢脸的”“失败的”“耻辱的”。
明确:
信末的“赞誉”——远征中国的“赞誉”。
这里“赞誉”的意思与开头段的相同吗 说说“以上”指哪几段内容
明确:不相同,开头段是“称赞”的意思。
这句中的“以上”主要指第⑤—⑨自然段。
体悟“赞誉”
请默读第⑤—⑨段,信中哪些词句具体写出了雨果的“赞誉” 找出相应的句子并做批注
(提示:可从关键词、修辞手法、情感表达等方面赏析)。
圈点批注
①从前他们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不同的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
①“更彻底”“更漂亮”,讽刺了英法联军对圆明园破坏程度之深,表明了雨果对他们这种强盗行径的严厉谴责。
预设一:
②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的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欧洲。
②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的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欧洲。
预设二:
③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③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 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预设三:
既然这个“赞誉”是“谴责、嘲讽、批判”,雨果为什么要用“赞誉”这个词
明确:这里运用了“反语”修辞手法,看似赞美,暗含讽刺。
思考探究
反语,是指故意使用跟本来意思相反的词语或句子去表达本意。含有否定、讽刺以及嘲弄的意思,形成讽刺辛辣的表达效果,是一种带有强烈感彩的修辞方法。不论是正话反说,还是反话正说,比起直白地表达更为有力,语气更为强烈,情感更为充沛,给人的印象也更加鲜明。辞表和辞里的极端偏离,使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更为深刻。
知识补充
1.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2.但到傍晚……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3.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明确作用:巧用反语,能更好地蕴含深刻的思想和激昂的感情。其实是严厉谴责,极具嘲讽与批判意味,更显力量,更见智慧!
知识迁移
信中明写了两个字面的“赞誉”,其实信中还有隐含的“赞誉”,细心的你发现了吗
明确:第③自然段,是对圆明园的“赞誉”,也是雨果由衷的发自内心的真正的“赞誉”。
信中的“赞誉”——圆明园的“赞誉”
细读第③段,思考雨果心中的圆明园是怎样的 圈划出雨果对这座圆明园评价的词句。
示例:“世界奇迹”“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瞥见的亚洲文明的剪影”等。
信中的“赞誉”——圆明园的“赞誉”
据说雨果从来没有看过圆明园,那他是怎样描写圆明园的
信中的“赞誉”——圆明园的“赞誉”
明确:得力于丰富的想象。雨果没有来过中国,更没有见过圆明园,他对于圆明园之美的描写,全凭想象。正是在这富于激情的想象中,作为诗人、作为浪漫主义文学家的雨果将圆明园完美呈现。一是类比。雨果将圆明园与希腊巴特农神庙、埃及金字塔、罗马斗兽场、巴黎圣母院进行类比,突出圆明园在世界上的艺术价值与地位,明确指出圆明园是“一个世界奇迹”,是亚洲文明的代表。二是铺陈。对描写对象进行浓墨重彩的渲染、描绘:“请你想象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那就是这座园林。”这种极尽语言之能事仍觉语言无能为力的感觉,这种反反复复地铺叙和言说,展现了雨果在无与伦比的圆明园面前的惊骇和谦卑。
信中的“赞誉”——圆明园的“赞誉”
雨果激情想象,高度赞美,是何等正直!
请反复诵读第③段,熟读成诵,做好积累。
教师小结
活动二:阅读课文,明观点,理思路
请同学们用一句话概括这封信的主要内容。
概括内容
明确:雨果高度赞美圆明园,愤怒谴责英法联军劫掠、毁灭圆明园的罪行,表达了对法国政府强盗行径的愤怒以及对被侵略的中国的深切同情。
明确
提示:
观点句位置:关注文章的标题和首尾,关注具有评价性的语句。
观点句特点:评价性的语句多是明确完整的判断句,肯定句。
交流研讨后
明确:英法联军是窃贼,所获“战利品”应还给中国!
明观点
请找出连缀课文内容的关键句,说说其作用。
理思路
①既然你想了解我的看法,那就请往下读吧!(单独成段,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欲擒故纵,且表现雨果运用语言的高超艺术。)
②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独句成段,开启下文,含蓄表达了雨果的无限惋惜与愤慨之情。)
③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照应了开头,又极具尖锐的嘲讽意味。
理思路
明确:
第一部分(①一②):交代写信缘由,回复巴特勒上尉征求自己对远征中国的看法。
第二部分(③一⑧):雨果赞誉了圆明园,强烈谴责了英法联军的滔天罪行。
第一层(③):雨果以浪漫主义笔调赞美了这座有“万园之园”之称的圆明园,告诉人们:圆明园属于各国人民,属于全人类。
第二层(④一⑧)揭露英法联军的滔天罪行,谴责无耻行径。
第三部分(⑨—⑩):照应开头,表达了对英法联军侵略行径的强烈愤概和蔑视之情。
划分文章层次
请速读课文,想想信的正文是否也可以用几个标点符号来表示
理思路
明确:此文作为一般文章来说,符合“起( )——承(!)——转( )——合(!)”的写作思路,作为议论性文章论证思路很清晰,写信缘由,提出问题( 总)——赞美圆明园,分析问题(!分)——讽刺侵略军,分析问题( 分)——表明态度严厉谴责,解决问题(!总)。
理思路
活动三:拓展延伸,学以致用
如果让你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给巴特勒尉写一封信,你会怎么写
要求:观点鲜明、思路清晰、格式正确。
情境任务
阅读下面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法国巴黎著名地标建筑物巴黎圣母院,是欧洲历史上第一座完全哥特式的教堂,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也是巴黎历史悠久最具代表性的古迹,其中玫瑰花窗更是举世闻名。可是这个人类的艺术瑰宝却在2019年4月15日下午6点50分左右起火。着火位置位于圣母院顶部塔楼。大火迅速将圣母院塔楼的尖顶吞噬,很快,尖顶如被拦腰折断一般倒下,整座建筑损毁严重。仁立了800多年的全人类的艺术瑰宝——法国巴黎圣母院就这样被大火吞噬。
小组讨论
理性思考:勿忘国耻的意义是以史为鉴,不要重蹈覆辙。文化和艺术是无辜的。古迹被毁不仅是国家之殇,更是全人类文明的损失。雨果先生也早在一百多年前就为我们做出了示范:应超脱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不需要虚伪的所谓的爱国主义。
教师小结
愿我们都能头脑清醒,良知正直,立场公正,敬畏文明!
课堂总结
中国是被掠夺者,我们中国人谴责强盗,控诉掠夺是很自然的,而雨果作为一位法国作家,却公开指责本国政府,为中国人鸣不平,这实在非常了不起。
请以“谢谢你,雨果”或“雨果,好样的”为题,说一段话,谈谈你的感想。
课后作业